【创新设计】2011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2课时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及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练习 岳麓版必修1_第1页
【创新设计】2011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2课时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及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练习 岳麓版必修1_第2页
【创新设计】2011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2课时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及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练习 岳麓版必修1_第3页
【创新设计】2011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2课时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及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练习 岳麓版必修1_第4页
【创新设计】2011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2课时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及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练习 岳麓版必修1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第 2 2 课时课时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及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及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一 选择题 1 2010 山东潍坊模拟 有学者指出 西汉 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 广 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 于是采取了一种 斑马式 的省级组织 体现这种 斑马式 省级组织的制度是 A 郡国并行制度 B 中外朝制度 C 刺史制度 D 郡县制 解析 关键在于理解 斑马式 的含义 斑马身上的条纹是并行的 与西汉的郡国 并行制相似 答案 A 2 有的史学家认为 从秦汉起 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 它可分成两个子 问题 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 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 隋唐时期统治者 解决 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 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 废分封 置郡县 B 组成决策机构 中朝 C 废丞相 设内阁 D 确立三省六部制 解析 上述四个选项中 只有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特点 答案 D 3 美国学者费正清说 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 中国的科举考 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 每当国势鼎盛 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 总是尽一切努力消 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 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 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B 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C 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D 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 B 项本身有误 根据引文可知 国力鼎盛时 科举制度才有 效施行 科举制相对 不特别注重私人关系 惊人地大公无私 重在强调科举制 的公平性 故 D 项与引文意思不符 A 项符合引文意思 引文未涉及科举制的作用 故 C 项错误 答案 A 4 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 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 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 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 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 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三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效率与牵制 A B D 三项表述均有错误 答案 C 2 5 下列选项中 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西周实行分封制 西汉设置刺史 唐朝实行三省制 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 B C D 解析 西周时尚未出现宰相制度 错误 西汉设置刺史的目的是监督地方王侯和 官员 与宰相制度无关 错误 唐朝实行三省制 将相权一分为三 正确 宋 代设参知政事的目的就是分割宰相的权力 正确 答案 D 6 下列各项中 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 A 秦朝的御史大夫 B 汉朝的刺史 C 唐朝的节度使 D 宋朝的枢密使 解析 宋朝在中央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 A B 均为监察机构 C 是唐朝在地方 设立的机构 答案 D 7 2009 宁夏文综 28 明朝 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六部所掌主要是 A 决策 B 行政 C 监察 D 司法 解析 题干中的 中书省 指的是元朝的中书省 元朝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 行使宰相职权 明朝将中书省的权力改归六部行使 可见六部掌握的是行政大权 答案 B 8 秦汉的三公九卿制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明朝的内阁制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反映 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 那就是 A 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B 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C 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D 解决好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解析 我国古代在中央机构的设置上 一直是加强君权 B 项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 B 9 钱穆曾说 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 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 内阁学士也只 是皇帝的内廷秘书 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 于是皇帝在法理上 便变成在政府里 的真正领袖 钱穆认为皇帝成为 政府里真正的领袖 是因为 A 唐朝设政事堂 B 元朝设中书省 C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D 清朝设军机处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 不是外朝正 式宰相之职 于是皇帝 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政 府的领袖原来是由宰相担当的 皇帝能成为 政府里的真正领袖 是因为明太祖废 除了丞相制度 答案 C 3 10 孟德斯鸠在 论法的精神 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 中国政府只有施 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这些事情 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 毋宁说是管理家政 下 列措施最能体现这一论断的是 A 实行行省制度 B 废丞相 权分六部 C 设立内阁制 D 增设军机处 解析 从时间上看 孟德斯鸠生活于 18 世纪 因此当时中国应处于清朝时期 同 时据材料可知 孟德斯鸠所说的 施用棍棒 管理家政 实际上是指君主专制 的强化 军机处的设立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 故答案为 D 项 答案 D 11 清人评价军机处 军国大计 罔不总揽 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这样说是因为 A 军机大臣大权独揽 B 军机处是传达皇帝决策的机构 C 军机大臣有决策权 D 军机处实际上行使宰相的权力 解析 罔不总揽 指军机大臣负责传达皇帝的旨意和决策 B 正确 答案 B 12 网上书店介绍易中天 帝国的终结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 一书的内容时说 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 完善的过程 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秦创 郡县制 汉因之 隋创科举制 唐因之 宋创文官制 文臣将兵制 明因之 明创 阁臣制 清因之 就此 同学们展开了讨论 甲同学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 乙同学 秦朝开创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管理地方的基础 丙同学 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丁同学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 标志着内阁的出现 根据所学知识 你认为 A 乙丙对 甲丁错 B 甲丙对 乙丁错 C 甲乙错 丙丁对 D 甲乙对 丙丁错 解析 郡县制开创于春秋战国 乙错 内阁形成于明成祖 丁错 答案 B 二 非选择题 13 2010 海南海口模拟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代统 治者继往开来 精心制定的监察制度 在不同时期曾经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但也存 在一些问题 仔细阅读下列有关材料 完成问题 材料一 夏商周三代的国家事务中已有监察的因素或监察的活动 春秋战国时的御 史已兼有监察的使命 但这个时期尚未产生专门的监察机构 秦设置御史大夫为中 央监察机构 在地方设置监郡御史 汉承秦制 在中央设御史府的同时 地方设立 十三州刺史 监察地方官吏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央御史台直接受命于皇帝 机构 4 初步统一 监察权扩大 自皇太子以下无所不纠 隋设御史台 司隶台 竭者台 分别负责内外监察 唐在御史台下设台院 殿院 察院 分工明确 互相配合 地 方则分十道 后增至十五道 监察区 形成比较严密的监察网 宋代 中央沿袭唐制 御史台仍设三院 地方设监司和通判 直属皇帝 元朝 地方设行御史台 统辖二 十二道监察区 还制定了一整套监察法规 明朝改御史台为都察院 地方设十三道 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 清朝 地方监察沿用明制 材料二 宋代明确规定 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任御史之职 按规定 御史有 闻风 弹人 之权 每月必须向上奏事一次 称 月课 上任后百日必须弹人 否则就 要罢黜为外官或受罚俸处分 名为 辱台钱 材料三 元世祖时明确规定 凡有官守不勤于职者 忽问汉人回回 皆以论诛之 且没其家 元史 卷十 世祖纪 凡御史犯罪加三等 有赃从重论 明史 职官志 清皇太极下诏 凡有政事背谬及贝勒 大臣骄肆慢上 贪酷不清 无礼妄行者 许都察院直言无隐 倘知情蒙弊 以误国论 大清会典 事例 卷九百九十八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特点 2 材料二中 宋代对担任监察官员的资格有何要求 不得照抄原文 根据你的理 解 月课 辱台钱 可能会产生什么不良后果 3 根据材料三 分析元明清时期在吏治方面的特点 4 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 简析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在政治方面的重要影响 5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对今天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何启示 解析 第 1 问根据材料进行概括 第 2 问第一小问从 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任御 史之职 可以看出担任监察官员的资格 第二小问 月课 辱台钱 制度规定每 月或每日必须奏事 弹人 这有可能导致职权滥用 第 3 问根据材料三 从对官 吏的监察和对犯罪的监察官员两方面来思考 第 4 问从两方面展开评价 第 5 问 从加强民主与法制的角度回答 其他的言之成理亦可 答案 1 监察制度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而发展 完善 监察组织严密 独立 从中央到地方逐渐形成系统 或监察机构基本上从行政系统中独立出来 从中央 到地方都有专门机构和职官 自成体系 监察官员由中央任免 受中央监察机构 直接统领 有相对的独立性 2 要求 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 或从政经验 不良 后果 往往会导致御史滥用职权 3 对官吏的监察渗透于考核 奖惩制度之中 重奖重罚 对犯罪的监察官员从严惩处 4 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 加强 了君主专制 监察官员惩治贪官污吏 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维护国家法律 法令的 统一 巩固了中央集权 会导致机构臃肿 效率低下 贪赃枉法 结党营私等 或答制度严密 但以专制皇权为依托的古代监察制度无法克服其弊端等也可 5 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反 腐倡廉 精简机构 提高效率 其他言之成理也可 14 阅读下列材料 5 材料一 材料二 洪武 十五年 1382 年 仿宋制 置华盖殿 武英殿 文渊阁 东阁诸大 学士 又置文华殿大学士 以辅导太子 秩皆正五品 大学士特侍左右 备顾 问而已 明史 卷七十二 材料三 凡京奏 禁中称文书 必发阁臣票拟 阁票用本纸 小帖 墨字 内照票 拟 或皇上御笔 或宦官代书 具即在文书上面用朱字 阁票如有未合上意 上加 笔削或发下改票 阁臣随即封上 间有执正强争 也多曲折 叶凤毛 内阁小识 材料四 光荣革命 以后 英国国王经常召集重要大臣一起开会 以征求他们对 一些政治问题的意见 当时 因为这种会议在一个小房间中举行 所以人们就称这 个会议为内阁会议 不过在 1714 年以前 内阁还不是一个法定的组织 它只是少 数大臣参加的会议 此后 国王从没有否决内阁的决议 于是有的重要大臣就出来 主持会议 并把内阁的意见集中起来 向国王汇报 这样 他的地位日益重要和突 出 慢慢成为后来人们所称的首相 内阁制就这样逐渐形成并完善起来 世界史资料丛刊 请回答 1 根据图 1 指出 唐太宗如果欲下令治理黄河 负责起草诏令的应是哪个职能部 门 图 1 和图 2 两种政治模式在本质上是否相同 请说明理由 2 根据材料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