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南大学地电场与电法勘探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中南大学 地电场与电法勘探实验报告地电场与电法勘探实验报告 姓 名 白冬鑫 学 号 0103121007 专 业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 级 1202 班 指导老师 严家斌 龚安栋 中南大学地电场与电法勘探实验报告 0 一 实验名称 2 二 实验仪器 2 三 实验内容 2 四 实验目的 2 五 实验原理 3 中梯装置 3 偶极偶极 3 对称四极 4 联合剖面 5 六 实验步骤 5 一 DDC 5 电子自动补偿仪 5 二 双频激电仪 6 1 接收机的连接与操作 6 2 测量过程 6 3 测量完成后的关机过程 7 七 数据处理 7 一 电阻率法 7 中梯装置 7 联合剖面法 8 对称四级 8 偶极偶极 9 二 极化率法 9 中梯装置 9 对称四级测深 10 八 实验结论 10 一 视电阻率法 10 二 视极化率法 12 九 实验感想 13 中南大学地电场与电法勘探实验报告 1 1 1 实验名称实验名称 地电场与电法勘探视电阻率法与视极化率实验 2 2 实验仪器实验仪器 DDC 5 电子自动补偿仪 双频激电仪 3 3 实验内容实验内容 用两种仪器分别进行中梯 偶极 对称四极 联剖及测深实验 4 4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熟悉 DDC 5 电子自动补偿仪和双频激电仪的操作步骤 掌握装置系数的算法和所得电阻率数据的基本分析分析 判断并能够处理实验当中出现的不良数据及遇到的问题 结合实验数据及图像说明每种方法适合何种矿体 5 5 实验原理实验原理 以 DDC 5 电子自动补偿仪为例介绍个装置 双频激电仪仅是仪 器不一样 测量的是视极化率 测量装置是相同的 中梯装置 中梯装置 AB 中梯装置 MN 中梯装置如上图所示 这种装置的特点是 供电电极 AB 的距 离取得很大 且固定不动 测量电极在其中间三分之一地段逐点测 量 或者扩大到 1 2AB 2 3AB 甚至全域测量 记录点取在 MN 中 中南大学地电场与电法勘探实验报告 2 点 其 s 表达式为 I U K MN s 其中 KMN 2 AM AN BM BN MN AM AN BM BN 偶极偶极 偶极偶极 这种装置的特点是供电电极 AB 和测量电极 MN 均采用偶极 并分开有一定距离 由于四个电极都在一条直线上 故又称轴向偶 极 其 s 表达式为 s OO KOO UMN I 其中 KOO 2 AM AN BM BN MN AM AN BM BN 对称四极 对称四极 其 s 表达式为 s AB KAB UMN I 其中 中南大学地电场与电法勘探实验报告 3 MN ANAM KAB 如果 AM MN NB 则装置称为温纳装置 对称四极装置布极特 点 对称四极剖面法的供电电极距 主要是根据工作地区基岩顶板 的平均埋藏深度或疏松覆盖层的平均厚度来确定 为了在同一条剖 面上研究两种不同深度上的电性特征 通常采用两种供电电极距 A1B1和 A2B2 A2A1MNB1B2 所谓 复合对称四极剖面法 的电极 距与覆盖层的平均厚度 H 关系如下 11 22 2 4 6 10 ABH A BH 而测量电极距 MN 应满足 1 3 MNAB 本次实验仅使用对称四极装置 不涉及复合对称四极装置 对 称四极装置通常用于了解基岩起伏 不同岩性接触面和古河道等 基特点是曲线形态简单 易识别 异常幅度小 受表土不均匀和地 形影响小 效率高 联合剖面 联合剖面 联合剖面装置由两个对称的三极装置联合组成 故称联合 剖面装置 其中电源负极接到置于 无穷远 处的 C 极 正极可分 别接至 A 极或 B 极 其 s 表达式为 s A KA UMN A I s B KB UMN B I 中南大学地电场与电法勘探实验报告 4 其中 KAB 2 AM AN MN 6 6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 1 1 DDC 5DDC 5 电子自动补偿仪电子自动补偿仪 Z 1 把观测体放在水槽中间 水下 2 5CM Z 2 把供电极 AB 放入水中 设置好供电距 100CM 并用电 线分别接入仪器 A B 接线柱 把 MN 极放入水中 依照实验要求设 置好极距 并用电线分别接入仪器 M N 接线柱 Z 3 检查所有的接线柱是否正确 并把仪器接入高压 12V Z 4 按仪器开关键 Z 5 按电池键 检查电池电压 应不低于 10V Z 6 按排列键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正确的排列 Z 7 按极距键 显示 AB 2 用数字键输入 100 按前进键 显示 MN 2 输入实验要求的间距值 按前进键显示 X 表示第 一个测量的位置 例如中梯主要在中间测量 所以坐标原点设在中 间 因此可从 25 或 20 开始 按前进键 PROFIL 1 按前进键 显示 K z 8 按测量键 显示 INJECTION 测量结果显示 R0 XXXX V I XXXMV XXXMA Z 9 记录下测点号和测量的视电阻率 按存储键 显示存储 号 第一次输入 1 以后按前进键即可 中南大学地电场与电法勘探实验报告 5 Z 10 移动测量极 MN 至下一个测点 重复 Z 8 2 2 双频激电仪双频激电仪 1 1 接收机的连接与操作 接收机的连接与操作 1 连接供电线和测量电线 2 开机 接收机自检 按 电池 键进行供电电池电量检测 当电压大于 9v 时仪器方可正常工作 3 接收机外检 4 选择 装置 设置测量装置为 中梯装置 选择 极距 进行测量参数设置 按 前进 确认参数设置 2 2 测量过程测量过程 5 将供电极 AB 分别放置在标尺 0 和 100cm 处 MN 中点放置 在 30cm 处 6 按 极距 按键设置测量时 MN 的距离参数 7 校准 测量自检 温度补偿 只在测量第一次 8 仪器选择 测量 开始进行测量 9 测量稳定后 选择保存 单个或平均 或重测 10 将 MN 中点向右移动 2cm 测量 11 重复 7 和 10 直至 MN 中点处于 80cm 处 12 重复上述所有过程 将仪器模式设置到对称四极测深法 联合剖面法 偶极偶极法 继续测量 3 3 测量完成后的关机过程测量完成后的关机过程 15 按 关机 建关机 中南大学地电场与电法勘探实验报告 6 16 首先断开 9v 激发电源线 17 断开测量点击连接线 18 整理仪器及附件 7 7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 1 1 电阻率法电阻率法 中梯装置中梯装置 由图象可知 随着测量点的右移 视电阻率曲线呈现中间有极 小值 极小值两侧有极大值形态 联合剖面法联合剖面法 中南大学地电场与电法勘探实验报告 7 对称四级对称四级 偶极偶极偶极偶极 中南大学地电场与电法勘探实验报告 8 2 2 极化率法极化率法 中梯装置中梯装置 对称四级测深对称四级测深 中南大学地电场与电法勘探实验报告 9 8 8 实验结论实验结论 1 中间梯度法简单方便 结果可靠 误差较小 2 联合剖面法易受外界影响 可靠性差 3 对称四极法较简单 工作量较小 且所得结果与中间体度法 差别不大 特定极距情况下可作为检验中间梯度法的方法 4 偶极偶极 发小极距情况下分辨率较高 但工作量巨大 不过可以真实反映埋藏体的分布情况 大极距情况下分辨率低 只 能反映异常体大致位置 1 1 视电阻率法视电阻率法 1 四种方法都能在绘制的图像中观测到明显的电阻率异常 且 对于同一环境下的同一低阻异常体 水平薄铜板 的观测曲线相似 当极距为某一特定值时 联合剖面法与对称四极法的测量曲线理 论上会与中间梯度法趋近 2 不同方法的图像中同时反映出异常体两端电阻率出现明显极 大值的情况 这是因为水槽壁对电场分布存在类似于电场内高阻体 的影响 为消除其影响 可以利用测量到的背景电场进行修正 3 中间梯度法 联合剖面法与对称四极法所得图像基本与低阻 中南大学地电场与电法勘探实验报告 10 异常体 水平薄铜板 的实际情况相符 可以推测出异常体的范围 和尺寸 偶极偶极方法只能对异常体做定性分析 四种方法中中间 梯度法最为简单高效 偶极偶极法综合效率偏低 联合剖面法与对 称四极法受极距影响显著 四种不同的方法都能对水平低阻异常体 做出有效观测 在实验中没有特殊差异 4 就本次实验结果而言 对于水平低阻铜板的中间梯度 对称 四极以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基本与课本中范例曲线无异 皆能得到 明显异常 可用于需找水平良导薄矿脉 利用实验所得图像数据分 别对地下异常体大小进行估算误差基本控制在 10 以内 在特定极 距情况下 各种方法的测量曲线基本吻合 不同原理的几种方法得 到的相同可靠数据足以说明三种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5 偶极偶极 在测量高阻体时所得曲线与课本中的理论值相 差不大 且在极距较小的情况下能真实具体的反应高阻体的分布情 况 但工作量巨大 因此适合用于小面积高分辨率任务的探测 所 得结果基本可信 6 联合剖面在本次低阻体测量试验中效果最差 不仅综合情况 差 而且每条曲线测得的电阻率分布情况也很差 分析可能是由于 实验装置的原因导致测量出现错误 这表现出该方法容易受外界影 响的特性 因此通过本次试验我不能确定该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是否 真正可靠 2 2 视极化率法视极化率法 1 中梯装置视电阻率分析 中南大学地电场与电法勘探实验报告 11 点号在 9 15 号之间 视电阻率 呈现下降趋势 对比第 二次实验可看出在这些点位上 第一次试验产生了一个低阻区 这 主要是因为所测低阻板状体的边缘激发极化产生的影响 点号在 16 23 号之间 电阻率 p 在下降而后又呈现上升趋 势 因为随着 MN 经过水平低阻板上方 此时测得的视电阻率即水平 低阻板的视电阻率 因为此目标体是个对称的规则体 所以其电阻 率也明显的对称 在其他点位上 两次实验的视电阻率 基本重合 这是因 为在该区域中铜板对电场的影响十分有限 电场在这些位置的分布 基本呈现自然分布 在第一次实验中 8 号点所测得的视电阻率有一个跳跃 结合简单的实验装置考虑 导致该点测量结果的原因可能是操作不 当引起的实验误差 2 对称四极极化率分析 点号 6 13 呈现出明显的低阻区 原因与中体装置一样 也是因为低阻体的影响 点号 14 19 所测得的视电阻率呈现出不正常的上扬 考虑 到实验装置的局限性 推测可能是因为水池壁对电场的吸收是的所 测得得电阻率结果呈现出高阻的形态 点号 1 5 所测得的视电阻率呈现出上升形态 与理论上的 结果不相符 推测可能由于实验规模所限 在测量这五个点时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帕金森病运动障碍管理措施
- 难治性癫痫手术筛选标准
- 2026年长春汽车职业技术大学单招综合素质考试题库及答案1套
- 2026年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新版
- 2026年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必考题
- 2026年郑州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题库及答案1套
- 2026年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必刷测试卷及答案1套
- 2026年江西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必刷测试卷新版
- 2026年德州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必刷测试卷及答案1套
- 2026年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必刷测试卷附答案
- 2025年电池级硫酸钴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物料标识规范管理办法
- 输电线路检修课件
- 甲状腺生化检验课件
- 2024年宠物友好型酒店市场洞察报告-澎润研究院
- DB14∕T 3187-2024 公共场所视听网络安全保护要求
- 2025医用耗材管理相关知识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考试试卷试题及参考答案
- 架子鼓教学基础课件
- 绝缘检测仪操作技术课件
- 业务员区域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