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诵读:望洞庭_第1页
古诗诵读:望洞庭_第2页
古诗诵读:望洞庭_第3页
古诗诵读:望洞庭_第4页
古诗诵读:望洞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教学添新意古诗教学添新意 群读类学拓新知群读类学拓新知 鄂教版古诗 望洞庭 群读类学课 写湖诗一组 教 学反思 武汉市光谷第九小学 陶红梅 我国有五湖四海 五湖分别是洞庭湖 西湖 鄱阳湖 太湖和 东湖 其中 望洞庭 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勾勒出的一幅优美的 洞庭湖秋月图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是杨万里笔下的六月西湖 而东湖位于湖北武汉 是学生熟悉的景点 教师围绕三个湖景色描 写的异同进行组群教学 通过有效地情境引导和启发性的思维拓展 行为 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 组织学生在轻松 愉悦的课堂氛 围中快乐地感受 有效地学习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本次教学第一个环节是 古诗新教 新 主要体现在教的内容 方式和目的上 首先是教的内容上 在教学中 教师没有选择单纯教一首诗 而是以 湖 为核心 以景物特点为观察点进行群读类学 教东湖 拓西湖 写东湖 变学一首诗为学一类诗 变学一类诗为模仿创作 一首诗 拓宽了古诗学习的空间 其次是教的方式上 主要体现在变讲授为自学反馈和交流讨论 在保留了知晓诗人和背景 读准字音 读通诗句 理解诗意 走入 诗境等基本教学环节后 教师还加入了吟诵和吟唱古诗的环节 让 学生多角度地感受古诗的韵味 最后是教学目的上 体现为从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了解大意 理解情感 掌握方法后学会运用方法 从而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和创作古诗的愿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 三 四年级学生要诵读优秀诗文 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 领悟内容 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 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上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 在古诗新学的环节 教师注重 以学促学 让学法贯穿教学的 始终 在课堂的前半部分中 教师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学法指 导 一是自学的方法 课前 教师制定了 选做 自主学习单 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任务进行挑战 首先让孩子通过查阅资料了解 诗人和写作背景 这为学生和诗人产生情感共鸣打下基础 接着请 学生借助注音和字典读熟古诗 扫清字词障碍后 为正确 流利地 朗读古诗做足准备 然后请同学们借助注音和插图理解古诗 提出 疑问 合理猜测 连词成句 既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 也锻炼孩子 的语言组织能力 最后 让学生把自己想象到的画面画下来 如此 将文字转变为画面 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是品读的方法 在 入诗境 这个环节 教师引导学生抓关 键字 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和结合文本进行拓补想象 从而感受 诗人的情感 从而走入诗境 为了让学生感受 两相和 教师让学 生想象 湖面 湖中和夜空中还有什么也在互相映衬 学生练习生 活进行想象 从而凸出洞庭湖美景之多和诗人对洞庭湖的钟爱之情 为了让学生感受君山的 翠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 君山上有什么是 翠的 教师再借助图片让学生走近君山 浓浓绿意顿时映入学生眼 帘 在教学比喻句时 教师让学生想象 在你眼中 湖面和君山像 什么 学生众说纷纭 再出示诗句 白银盘里一青螺 对比学生和 诗人想到的画面 从而感受诗中比喻句的巧妙之处 2 善于追问 启发通感 秋夜皎洁明月下的洞庭湖是澄澈空明的 与月光交相 辉映 怎会有这番景象呢 那是怎样的一片湖水啊 这几句话起 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既小结了上一句诗的学习 又用问题引起了 对下一句诗意的思考 并启示了学生这两行诗之间的微妙关系 它 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提问 还有课上那一连串的追问 洞庭山真 的有那么翠吗 在你们的眼中 相和 的仅仅是湖光与秋月吗 为学生突破重难点起到了有效的激发和引领作用 如此 心入于 境 情会于物 三是朗读的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 中提出 学生是语文学习 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尊重学生的个体 差异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在本课的教学指导中 教师自始至终都将学生的自读感悟 问题推层放在首位 在检查初 读效果时 按字音准 句通顺 有诗韵这三个层次分别给予评 价 让学生自已领悟读中的差异 从而自我调整 在感悟诗情时 读了诗句 你望见了什么 这个问题贯穿整节课 紧紧抓住 两相和 无风 翠 三个关键词 引导学生站在诗人的视角想 象画面 营造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 学生们的感受不尽相同 教 师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 通过形式多样的读 引导学生将各自独特 的理解融入到朗读中去 形成自我的朗读体验 四是合作的方法 在课堂的后半部分 教师放手让孩子们运用 品一品和读一读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对比两首诗在写景上的异同 并沿用写景的方法写东湖 这种合作 学习方式是对自主学习和教师讲解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在合作学习 中学生变成了老师 变成了主持人 也变成了听众 孩子们在听 说 读 评的过程中畅所欲言 博采众长 小组学习为每个孩子提 供了展示自教师的勇气和平台 让学习具有更多可能性 如果将人一生要学的知识比作是一片海洋 学习方法就是能让 每个孩子徜徉于知识的海洋中的那艘小船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一堂课上完后 难免会留下些许缺憾 以下是教师的几点思考 思考 1 在古诗教学过程中 教师发现仅仅通过接触语言来学 习古诗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儿童对古诗画面美的理解是笼统的 模 糊的 因此 教师尝试抓住古诗 诗中有画 的特点 把 诗 与 画 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通过出示图片 场景 音乐 具体而形 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 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 从而引导学生深入 体会古诗的画面美 可是 老师引导的太多 提问过于细致 往往 容易剥夺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思考 2 古诗教学要重视背诵积累 背诵古诗不仅仅是语言的 积累 同时还是文化的积累 思想的积累 因此 在今后的教学中 教师还应多开展些古诗文竞背活动 充分发掘儿童的记忆潜能 如 教学本课时 如果能让学生搜集一些描写湖的诗句 会有意想不到 的效果 思考 3 关于 翠 字的处理 翠 不仅仅是颜色 还代表生 命力 教师在提问 翠让你想起君山的什么 后 应该进行推层朗 读 顺势让学生读出学生眼中看到的满眼绿意和勃勃生机 困惑 4 在感受诗中比喻的巧妙处时应让学生进行充分对比 教师将始终对湖水 君山的比喻与学生的比喻进行比较后 可以让 学生去进一步思考 青螺是洞庭湖里特有的 将君山比作青螺是抓 住地域特点就近取材 更加生动贴切 古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 如何让中年级的同学充分领悟这 道独特而又亮丽的风景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专家点评 点评人 刘萍 专家点评 点评人 刘萍 一 亮点 1 体现了大语文观 有大的时空和大的视野 以湖组群 以一 带二 做到一学二品三创 在比较古诗中 有方法有见地 2 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 自主学习单的设计体现了学生学习的 主体地位 3 遵循了古诗教学的基本流程 解诗题 知诗人 明诗意 入 诗境 拓诗韵 能做到先抓景物 再建画面 最后由己及人谈感受 4 教学方式新颖多样 创造性地开展古诗教学 尤其是古诗新 唱和古诗新创的环节设计巧妙 5 注重学法的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