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X321】数控车床系统XY工作台与控制系统设计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31页)
编号:66778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30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6-06-18
上传人:棒***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康**(实名认证)
湖北
IP属地:湖北
50
积分
- 关 键 词:
-
jx321
数控车床
系统
xy
工作台
控制系统
设计
- 资源描述:
-
【JX321】数控车床系统XY工作台与控制系统设计,jx321,数控车床,系统,xy,工作台,控制系统,设计
- 内容简介:
-
1 重庆交通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内容: 数控车床系统 作台与控制系统设计 院 (系 )、部: 继续教育学院 学生姓名: 学 号 : 专 业: 机 电 一 体 化 班 级: 05 机电班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2008 2 摘 要 当今世界 电子 技术迅速 发展 ,微处理器、微型 计算 机在各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 应用 ,对各领域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一个较完善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应包含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机械本体、动力与驱动部分、执行机构、传感测试部分、控制及信息处理部分。机电一体化是系统技术、计算机与信息处理 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检测传感技术、伺服传动技术和机械技术等多学 科技 术领域综合交叉的技术密集型系统工程。新一代的 统这类典型机电一体化产品正朝着高性能、智能化、系统化以及轻量、微型化方向发展。 关键字:机电一体化的基础 基本组成要素 特点 发展趋势 ow in of to A of of is so on of s of of as as of of 4 目 录 第一章 前言 4 第二章 课程设计的目的、意义及要求 6 第一节 课程设计的目的、意义 6 第二节 课程设计的 要求 6 第三章 课程设计的内容 7 第一节 课程设计的内容 7 第二节 课程设计的内容 7 第四章 数控系统总体方案的确定 8 第五章 机械部分设计 9 第一节 确定系统脉冲当量 9 第二节 工作台外形尺寸及重量初步估算 9 第三节 滚动导轨副的计算、 选择 9 第四节 滚珠丝杠计算、选择 11 第五节 齿轮计算、设计 13 第六节 步进电机惯性负载的计算 14 第七节 步进电机的计算选择 15 第 六 章 机床数控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17 第一节 设计内容 17 第二节 设计步骤 17 第三节 机床数控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21 第七章 系统控制软件设计 22 第 八 章 结束语与致谢 29 第 九 章 参考文献 30 5 第一章 前言 一、当今世界数控技术及装备发展的趋势及我国数控装备技术发展和产业化的现状 在我国对外开放进一 步深化的新环境下 ,发展我国数控技术及装备、提高我国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性 ,并从战略和策略两个层面提出了发展我国数控技术及装备的几点看法。 装备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现代化程度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水平和现代化程度 ,数控技术及装备是发展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和尖端工业的使能技术和最基本的装备 ,又是当今先进制造技术和装备最核心的技术。数控技术是用数字信息对机械运动和工作过程进行控制的技术 ,而数控装备是以数控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传统制造产业和新兴制造业的渗透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其技术范围覆盖很 多领域。 (一)、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 ,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 ,他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 车、轻工、医疗等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目前世界上数控技术及其装备发展的趋势来看 ,其主要研究热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 (1)、 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及装备的新趋势 效率、质量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地提高效率 ,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 ,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从 会情况来看 ,高速加工中心进给速度可达 80m/ 甚至更高 ,空运行速度可达 100m/ 右。目前世界上许多汽车厂 ,包括我国的上海通用汽车公司 ,已经采用以高速加工中心组成的生产线部分替代组合机床。在加工精度方面 ,近 10 年来 ,普通级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已由 10 m 提高到 5 m ,精密级加工中心则从 3 5 m ,提 高到 1 m 并且超精密加工精度已开始进入纳米级 m 。为了实现高速、高精加工 ,与这配套的功能部件如电主轴、直线电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应用领 域进一步扩大。 (2) 、 5 轴联动加工和复合加工机床快速发展 采用 5 轴联动对三维曲面零件的加工 ,可用刀具最佳几何形状进行切削 ,不仅光洁度高 ,而且效率也大幅度提高。但过去因 5 轴联动数控系统、主机结构复杂等原因 ,其价格要比 3 轴联动数控机床高出数倍 ,加之编程技术难度较大 ,制约了 5 轴联动机床的发展。当前由于电主轴的出现 ,使得实现 5 轴联动加工的复合主轴头结构大为简化 ,其制造难度和成本大幅度降低 ,数控系统的价格差距缩小。因此促进了复合主轴头类型 5 轴联动机床和复合加工机床 含 5 面加工机床 的发展。 (3) 、智能化、开放式、网络化成为当代数控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 21 世纪的数控装备将是具有一定智能化的系统 ,智能化的内容包括在数控系统中的各个方面 :为追求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方面的智能化 ,如加工过程的自适应控制 ,工艺参数自动生成 ;为提高驱动性能及使用连接方便的智能化 ,如前馈控制、电机参数的自适应运算、自动识别负载自动选定模型、自整定等。数控系统开放化已经成为数控系统的未来之路。所谓开放式数控系统就是数控系统的开发可以在统一的运行平台上 ,面向机床厂家和最终用户 ,通过改变、增 加或剪裁结构对象 数控功能 ,形成系列化 ,并可方便地将用户的特殊应用和技诀窍集成到控制系统中 ,快速实现不同品种、不同档次的开放式数控系统 ,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名牌产品。目前开放数控系统的体系结构规范、通信规范、配置规范、运行平台、数控系统功能库以及数控系统功能软件开发工具等是当前研究的核心。网络化数控装备是近两年国际著名机床博览会的一个新亮点。数控装备的网络化将极大地满足生产线、制造系统、制造企业对信息集成的需求 ,也是实现新的制造模式如敏捷制造、6 虚拟企业、全球制造的基础单元 ,反映了数控机床加工向网络 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二)、对我国数控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基本估计 我国数控技术起步于 1958 年 ,近 50 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 1958 年到 1979 年 ,即封闭式发展阶段。在此阶段 ,由于国外的技术封锁和我国的基础条件的制 ,数控技术的发展较为缓慢。第二阶段是在国家的“六五”、“七五”期间以及“八五”的前期 ,即引进技术 ,消化吸收 ,初步建立起国产化体系阶段。在此阶段 ,由于改革开放和国家的重视 ,以及研究开发环境和国际环境的改善 ,我国数控技术的研究、开发以及在产品的国 产化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第三阶段是在国家的“八五”的后期和“九五”期间 ,即实施产业化的研究 ,进入市场竞争阶段。纵观我国数控技术近 50 年的发展历程 ,特别是经过 4 个 5 年计划的攻关 ,总体来看取得的成绩还是不小。 (三)、对我国数控技术和产业化发展的战略思考 (1) 、战略考虑。我国是制造大国 ,在世界产业转移中要尽量接受前端而不是后端的转移 ,所以 ,我们应站在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来重视数控技术和产业问题。首先从社会安全看 ,因为制造业是我国就业人口最多的行业 ,制造业发展不仅可提高人民的生 活水平 ,而且还可缓解我国就业的压力 ,保障社会的稳定 ;其次从国防安全看 ,西方发达国家把高精尖数控产品都列为国家的战略物质 ,对我国实现禁运和限制 ,“东芝事件”和“考克斯报告”就是最好的例证。 (2)、发展策略。从我国基本国情的角度出发 ,以国家的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的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提高我国制造装备业综合竞争能力和产业化水平为目标 ,用系统的方法 ,选择能够主导 21 世纪初期我国制造装备业发展升级的关键技术以及支持产业化发展的支撑技术、配套技术作为研究开发的内容 ,实现制造装备业的跨跃式发展。强调 市场需求为导向 ,即以数控终端产品为主 ,以整机如量大面广的数控车床、铣床、高速高精高性能数控机床、曲型数字化机械、重点行业关键设备等 带动数控产业的发展。重点解决数控系统和相关功能部件 数字化伺服系统与电机、高速电主轴系统和新型装备的附件等 的可靠性和生产规模问题。没有规模就不会有高可靠性的产品 ;没有规模就不会有价值低廉而富有竞争力的产品 ;当然 ,没有规模中国的数控装备最终难有出头之日。 7 第二章 课程设计的目的、意义及要求 第一节 课程设计的目的 ,意义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是 培养学生设计能力 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是综合运用所学过的机械、电子、自动控制、计算机等知识进行的基本设计训练。其目的是: 1. 能够正确运用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的功能构成、特点和设计思想、设计方法,了解设计方案的拟定、比较、分析和计算,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初步能力; 2. 通过机械部分设计,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典型机械零部件和执行元件的计算、选型和结构设计方法和步骤; 3. 通过测试及控制系统方案设计,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工 作原理,和软件编程思想; 4. 通过课程设计提高学生应用手册、标准及编写技术说明书的能力,促进学生在科学态度、创新精神、专业技能等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 第二节 课程设计的要求 : 1. 课程设计应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严格地要求自己,不允许相互抄袭; 2. 认真阅读课程设计指导书,明确题目及具体要求; 3. 认真查阅题目涉及内容的相关文献资料、手册、标准; 4. 大胆创新,确定合理、可行的总体设计方案; 5. 机械部分和驱动部分设计思路清晰,计算结果正确,选型合理; 6. 微机控制系统方案可行,硬件选择合理,软件框图正确; 7. 手工或电脑绘 制机械系统装配图一张( 控制系统电气原理一张( 图纸符合国家标准,布图合理,内容完整表达清晰; 8. 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不少于 8000 字),包括:目录,题目及要求,总体方案的确定,机械系统设计,控制系统设计,参考文献等。设计说明书应叙述清楚、表达正确、内容完整、技术术语符合标准。 8 第三章 课程设计的内容 第一节 课程设计题目 : 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驱动的多用 作台。 已知条件: 定位精度: 珠丝杠及导轨使用寿命: T=15000h,中等冲击 工 作 台 的 有 效 行 程 为 400L x m m 400YL m m快 速 进 给 速 度m a x 2 0 0 0 / m i m mm a x 2 0 0 0 / m i m m和工作载荷 2000二节 课程设计的内容 置总体方案的确定 (1) (2)较,论证。 (1) (2) (3)算和选用; (4) (5) (6) (7) (1) (2) 接口电路及伺服控制电路的设计和选用; (3)(1)叙述整个设计的内容,包括总体方案的确定,系统框图的分析,机械传动设计计算,电气部分的设计说明,选用元器件参数的说明,软件设计及其说明; (2)4 字,尽量用计算机完成。 (1)纸 1 张。要求视图基本完整,符合标准。其中至少要有一个坐标轴的完整剖视图; 9 第四章 数控系统总体方案的确定 数控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的内容包括:系统运动方式的确定,执行机构及传动方案的确定,伺服电机类型及调速方案确定,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选择。进行方案的分析、比较和论证。 1. 系统运动方式的确定 该系统要求工作台沿各坐标轴的运动有精确的运动关系因此采用连续控制方式。 2. 伺服系统的选择 开环伺服系统在负载不大时多采用功率步进电机作为 伺服电机 而不能纠正系统的传动误差。但开环系统结构简单,调整维修容易,在速度和精度要求不太高的场合得到广泛应用。 简化结构,降低成本,宜采用步进电机开环伺服系统驱动。 3. 计算机系统的选择 采用 列中的 8031 单片机扩展控制系统。 片机的主要特点是集成度高,可靠性好,功能强,速度快,性价比高。控制系统由微机部分、键盘及显示器、 I/进功率放大电路等组成。系统的工作程序和控制命令通过键盘操作实现。显示器采 用数码管显示加工数据和工作状态等信息。 4. X Y 工作台的传动方式 为保证一定的传动精度和平稳性以及结构的紧凑,采用滚珠丝杠螺母传动副。为提高传动刚度和消除间隙,采用有预加载荷的结构。 由于工作台的运动部件重量和工作载荷不大,故选用滚动直线导轨副,从而减小工作台的摩擦系数,提高运动平稳性。 考虑电机步距角和丝杠导程只能按标准选取,为达到分辨率的要求,以及考虑步进电机负载匹配,采用齿轮减速传动。系统总体框图如下 : 计 算 机 光电隔离 功率放大 步进 电机 X 向工作台 光电隔离 功率放大 步进 电机 Y 向工作台 10 第五章 机械部分设计 机械部分设计内容包括:确定系统脉冲当量 ,运动部件惯性的计算,选择步进电机,传动及导向元件的设计、计算与选择,绘制机械部分装配图等。 第一节 确定系统脉冲当量 脉冲当量 p 是一个进给指令时工作台的位移量,应小于等于工作台的位置精度,由于定位精度为 此选择脉冲当量为 第二节 工作台外形尺寸及重量初步估算 根据给定的有效行程,画出工作台简图,估算 X 向和 Y 向工作台承载重量 取 X 向导轨支撑钢球的中心距为 410 向导轨支撑钢球的中心距为 400计工作台简图如下 : X 向拖板 (上拖板 )尺寸为 : 长 *宽 *高 =420*410*50 重量 :按重量 =体积 *材料比重估算为 : 324 2 0 4 1 0 5 0 1 0 7 . 8 1 0 6 7 1 . 5 8 N Y 向拖板 (下拖板 )尺寸为 : 420 400 50 重量324 2 0 4 0 0 5 0 1 0 7 . 8 1 0 6 5 5 . 2 N 上导轨 (含电 机 )重量为 23( 9 0 0 4 8 0 8 2 8 0 0 3 5 5 0 ) 7 . 8 1 0 1 0 4 8 7 . 9 7 N 夹具及工件重量 :约 155N 作台运动部分总重量为 : 4 8 7 . 9 7 6 5 5 . 2 6 7 1 . 5 8 1 5 5 2 0 0 0 工作台简图 11 第三节 滚动导轨副的计算、选择 根据给定的工作载荷 估算的 算导轨的静安全系数 0/P,式中:导轨的基本静额定载荷, 作载荷 P=z+W); 般运行状况 ),动时受冲击、振动)。根据计算结果查有关资料初选导轨: 因系统受中等冲击 ,因此取 ,0 . 5 ( )O S L X Z X YC f Wx Z S L S L 0 . 5 ( F + W ) = 0 . 5 ( 2 0 0 0 + 6 7 1 . 5 8 ) = 1 3 3 5 . 7 9 0 . 5 ( F + W ) = 0 . 5 ( 2 0 0 0 + 6 5 5 . 2 ) = 1 3 2 7 . 6 f P = 4 1 3 3 5 . 7 9 = 5 3 4 3 . 1 6 f P = 4 1 3 2 7 . 6 = 5 3 1 0 . 4 N根据计算额定静载荷初选导轨 : 选择汉机江机床厂 列滚动直线导轨 ,其型号为 :本参数如下 : 额定载荷 /N 静态力矩 /N*M 滑座重量 导轨重量 导轨长度 动载荷 (17500 26000 198 198 288 60 滑座个数 单向行程长度 每分钟往复次数 M n 4 导轨 的额定动载荷 17500N 依据使用速度 v( m/初选导轨的基本动额定载荷aC(算导轨的工作寿命 额定行程长度寿命 : ()H T C f f CS 20004 500 1 , 2 , 0 . 8 1 , 1 ,50 C f f 12 33 1 1 0 . 8 1 1 7 5 0 02 5 0 0( ) 5 0 ( ) 1 4 2 4 0 9 . 5 8H T C f f CS k m 导轨的额定工作时间寿命 : 3102S 3 31021 4 2 4 0 9 . 5 8 1 0 4 9 4 4 7 7 1 5 0 0 02 0 . 6 4 6 0h T h 导轨的工作寿命足够 . 第四节 滚珠丝杠计算、选择 初选丝杠材质: , 0,导程: 1) 强度计算 丝杠轴向力: )(,m a x (N) 其中: K=动导轨摩擦系数 f=005;在车床车削外圆时 : z,z,可取 算。 取 f=400则 : m a xm a . 5 0 . 5 2 0 0 0 1 0 0 00 . 6 0 . 6 2 0 0 0 1 2 0 01 . 1 5 1 0 0 0 0 . 0 0 4 ( 2 0 0 0 6 7 1 . 5 8 ) 1 0 4 5 . 6 8 61 . 1 5 1 2 0 0 0 . 0 0 4 ( 2 0 0 0 6 5 5 . 2 ) 1 2 5 2 . 6 2 1 寿命值:61060 ,其中丝杠转速0(r/m a 0 / m i 4 0 0 1 5 0 0 036010 最大动载荷: 中: 载荷系数,中等冲击时为 硬度系数, 8 时为 查表得中等冲击时 1 1则 : 333 6 0 1 . 2 1 1 0 4 5 . 6 8 6 7 0 7 9 . 5 83 6 0 1 . 2 1 1 2 5 2 . 6 2 1 1 0 6 8 6 . 5 4 根据使用情况选择滚珠丝杠螺母的结构形式,并根据最大动载荷的数值可选择滚珠丝杠的型号为 : 列滚珠丝杆副 ,其型号为: 其基本参数如下 : 13 其额定动载荷为 14205N 滚珠循环方式为外循环螺旋槽式 ,预紧方式采用双螺母螺纹预紧形式 . 滚珠丝杠螺母副的几何参数的计算如下表 名称 计算公式 结果 公称直径0d 20距 t 触角 045 钢球直径 纹滚道法向半径 R 心距 e ( 2 ) s i d 纹升角 0ta r c tg d 0433 螺杆外径 d 0 ( 0 . 2 0 . 2 5 ) bd d d 杆内径1d e R 4 螺杆接触直径2c o d d 母螺纹外径 D 0 22D d e R 母内径(外循环)1 0 . 2 0 . 2 5 5 ) bD d d 2) 传动效率计算 丝杠螺母副的传动效率为:)( tg =10,为摩擦角; 为丝杠螺旋升角。 00 4 3 3() ( 4 3 3 1 0 ) 0 . 9 6t ( 3) 稳定性验算 丝杠两端采用止推轴承时不需要稳定性验算。 ( 4) 刚度验算 滚珠丝杠受工作负载引起的导程变化量为:1 (Y 向所受牵引力大 ,故用 Y 向参数计算 60622 2 21 . 6 5 1261 2 5 1 . 8 2 0 . 51 2 0 . 6 1 0 2 . 1 41 2 5 2 . 6 2 10 . 52 0 . 6 1 0 ( / )3 . 1 4 ( ) 2 . 1 46 . 1 2 1 0c C C M 丝杠受扭矩引起的导程变化量很小,可忽略不计。导程变形总误差 为 0641 0 0 1 0 01 0 . 56 . 1 2 1 0 1 2 . 2 4 1 0 1 2 . 2 4 lL u m E 级精度丝杠允许的螺距误差 =15m/m。 第五节 齿轮计算、设计 因步进电机步距角 滚珠丝杠螺距 t=5实现脉冲当量 0 . 0 1 /p m m s t e p ,在传动系统中应加一对齿轮降速传动 . 齿轮传动比: 0 360li p ,初选步进电机步距角: = 12360 3 6 0 0 . 0 1 0 . 4 81 . 5 515 取小齿轮齿数 1 24Z 则大齿轮齿数2 50Z 因传递的扭距较小 ,取模数 m=1 : 分度圆直径 :11 1 2 4 2 4d m z m m 22 1 5 0 5 0d m z m m 齿顶圆直径 : 11( 2 ) ( 2 4 2 ) 1 2 6ad z m m m 22( 2 ) ( 5 0 2 ) 1 5 2ad z m m m 齿根圆直径 : 11( 2 . 5 ) ( 2 4 2 . 5 ) 1 2 1 . 5fd z m m m 21( 2 . 5 ) ( 5 0 2 . 5 ) 1 4 7 . 5fd z m m m 齿宽 : 1 1 2 4 2 4db d m m 取1 25b 2 30b 中心距 : 120 . 5 ( ) 0 . 5 ( 2 4 5 0 ) 3 7a d d m m 分度圆压力角 : 020 大小齿轮均采用渐开线标准圆柱齿轮 小齿轮采用两片薄齿轮错齿排列以消除间隙 . 双片齿轮错齿消隙结构图 如下 : 1、 2 3 弹簧 , 4、 8 凸耳 , 5 调节螺钉 , 6、 7 螺母 双片齿轮错齿消隙结构图 第六节 步进电机惯性负载的计算 根据等效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有: ( 1)等效转动惯量的计算 折算到步进电机轴上的等效负载转动惯量为: 16 2210 1 2 32( ) ( ) ( )180 J J J 式中: 2为移动部件的质量。 对钢材料的圆柱零件可以按照下式进行估算: 340 . 7 8 1 0J D L 式中 D 为圆柱零件直径, L 为圆柱零件的长度。 所以有: 3 4 2 213 4 2 223 4 2 230 . 7 8 1 0 2 . 4 2 . 5 6 . 4 7 1 0 7 8 1 0 5 . 0 3 . 0 1 4 6 . 2 5 1 0 7 8 1 0 2 . 0 3 0 3 7 . 4 4 1 0 .J k g c mJ k g c mJ k g c m 电机轴的转动惯量很小,可以忽略,所以有: 2 2 2 2 22 4 0 . 0 16 . 4 7 1 0 ( ) ( 1 4 6 . 2 5 3 7 . 4 4 ) 1 0 2 0 0 ( ) 0 . 7 7 9 3 1 450 1 . 5180dJ k g c m 第七节 步进电机的选用 ()步进电机启动力矩的计算 设步进电机的等效负载力矩为,负载力为,根据能量守恒原理,电机所做的功与负载力所做的功有如下的关系: T P s 式中 为电机转角,为移动部件的相应位移, 为机械传动的效率。若取b,则p,且 () G P 。所以: 3 6 ( ) 2p s 式中:N), G 为移动部件质量( N),z 动部件上的负载力( N), 为导轨摩擦系数,b为步进电机的步距角( ,T 为电机轴负载力矩( 取 =火钢滚珠导轨的摩擦系数), .8,P=虑到重力影响,向电机负载较大,因此 1200,所以有: 3 6 0 . 0 1 1 2 5 1 . 8 2 0 . 0 3 ( 2 0 0 0 1 8 0 0 ) 2 3 . 1 4 1 . 5 0 . 8 6 5 . 2 5 .T n c m 考 虑到启动时运动部件惯性的影响,则启动转矩: 0 . 3 0 . 5 取系数为 : 6 5 . 2 5 1 6 3 . 1 2 4qT n c m对于工作方式为三相拍的步进电机: m a 3 . 1 20 . 8 6 6 0 . 8 6 6 1 8 8 . 3 6 n c m () 步进电机的最高工作频率 m a xm a 6676 0 6 0 0 . 0 1 为使电机不产生失步空载启动频率要大于最高运行频率时电机最大静转矩要足够大 ,查表选择两个 90三相反应式步进电机 . 电机有关参数如下 : 型号 主要技术参数 相数 步距 角 电压 (V) 相电流 (A) 最大静转矩空载启动频率 空载运行频率 分配方式 90 0 7 000 8000 4 相 8 拍 外形尺寸 (重量 子转动惯量 直径 长度 轴直径 90 145 9 764 18 第 六 章 数控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第 一 节 设计内容 械结构的控制要求,确定硬件电路的方案,并绘制系统电气控制的结构框图; 接口电路,检测电路,转换电路以及驱动电路等; 中要标明各器件的型号,管脚号及参数; 第 二 节 设计步骤 数控系统的硬件电 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 主控制器。即中央处理单元 总线。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 3 存储器。包括只读可编程序存储器和随机读写数据存储器。 4 接口。即 I/O 输入输出接口。 数控系统的硬件框图如下所示: 中央处理单元 储器 入 /输出 I/O 接口 信号变换 控制对象 外设: 键盘,显示器,打印机,磁盘机,通讯接口等 19 系列单片机是集中,端口及部分等为一体的功 能性很强的控制器。只需增加少量外围元件就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微机控制系统,并且开发手段齐全,指令系统功能强大,编程灵活,硬件资料丰富。本次设计选用芯片作为主控芯片。 ()程序存储器的扩展 单片机应用系统中扩展用的程序存储器芯片大多采用芯片。其型号有: 2716, 2732, 2764, 27128, 27258,其容量分别为 k,4k,8k,16选择芯片时要考虑与时序的匹配。所能读取的时间必须大于所要求的读取时间。此外,还需要 考虑最大读出速度,工作温度以及存储器容量等因素。在满足容量要求时,尽量选择大容量芯片,以减少芯片数量以简化系统。综合以上因素,选择芯片作为本次设计的程序存储器扩展用芯片。 单片机规定 0 口提供为位地址线,同时又作为数据线使用,所以为分时用作低位地址和数据的通道口,为了把地址信息分离出来保存,以便为外接存储器提高低位的地址信息,一般采用芯片作为地址锁存器,并由发出允许锁存信号下降沿,将地址信息锁存入地址锁存器中。 由以上分析,采用 片的程序存储器扩展 电路框图如下所示: 扩展 2764 电路框图 ()数据存储器的扩展 764 E 码电路 G 740 由于内部只有字节,远不能满足系统的要求。需要扩展片外的数据存储器。单片机应用系统数据存储器扩展电路一般采用 6116,6262 静态 据存储器。本次设计选用芯片作为数据存储器扩展用芯片。其扩展电路如下所示: 扩展 6264 电路框图 ()译码电路 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所有外围芯片都通过总线与单片机相连。单片机数据总线分时的与各个外围芯片进行数据传送。故要进行片选控制。由于外围芯片与数据存储器采用统一编址,因此单片机的硬件设计中,数据存储器与外围芯片的地址译码较为复杂。可采用线选法和全地址译码法。线选法是把单独的地址线接到外围芯片的片选端上,只要该地址线为低电平,就选中该芯片。线选法的硬件结构简单,但它所用片选线都是高位地址线,它们的权值较大,地 址空间没有充分利用,芯片之间的地址不连续。对于和容量较大的应用系统,当芯片所需的片选信号多于可利用的地址线的时候,多采用全地址译码法。它将低位地址作为片内地址,而用译码器对高位地址线进行译码,译码器输出的地址选择线用作片选线。 本设计采用全地址译码法的电路分别如下图所示: ( 4)存储器扩展电路设计 8031 单片机所支持的存储系统起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为独立编址。 该设计选用程序存储器 2764 和数据存储器 6264 组成 8031 单片机的外存储器扩展电路, 单片机外存储器扩展电路如下: ( 5)扩 展电路设计 (a)单片机共有个位并行接口,但供用户使用的只有 1 口及部分 3 口线。因此要进行口的扩展。与微机接口较简单,是微机系统广泛使用的接口芯片。 8155Y 与 8031 的连接方式如下图所示 A 1 7 6264 7 E 码电路 G 741 (b)示器接口电路 键盘,显示器是数控系统常用的人机交互的外部设备,可以完成数据的输入和计算机状态数据的动态显示。通常,数控系统都采用行列式键盘,即用口线组成行,列结构,按键设置在行列的交点上。 数控系统中使用的显示器主要有和。 下图所示为采用接口管理的键盘,显示器电路。它有键和位显示器组成。为了简化秒电路,键盘的列线及显示器的字位控制共用一个口,即共用的 盘的行线由口担任,显示器的字形控制由 8155 的 担任。 键盘显示器接口电路如下所示: 4 步进电机驱动电路设计 (1)脉冲分配器 步进电机的控制方式由脉冲分配器实现,其作用是将数控装置送来的一系列指令脉冲按一定的分配方式和顺序输送给步进电机的各相绕组,实现电机正反转。数控系统中通常使用集成脉冲分配器和软件脉冲分配器 。本设计采用集成脉冲分配器 用 ( 2)光电隔离电路 在步进电机驱动电路中,脉冲分配器输出的信号经放大后控制步进电机的励磁绕组。如果将输出信号直接与功率放大器相连,将会引起电气干扰。因此在接口电路与功率放大器间加上隔离电路实现电气隔离,通常使用光电耦合器。光电耦合器接线图如下: ( 3)功率放大器 脉冲分配器的输出功率很小,远不能满足步进电机的需要,必须将其输出信号放大产生足够大的功率,才能驱动步进电机正常运转。因此必须选用功率放大器,需根据步进电 机容量选择功率放大器。本设计选用功率放大器。 5其它辅助电路设计 ()的时钟电路 单片机的时钟可以由两种方式产生:内部方式和外部方式。 内部方式利用芯片的内部振荡电路,在 脚上外接定时元件,如下图所示。晶体可以在 之间任意选择,耦合电容在 间,对时钟有微调作用。采用外部时钟方式时,可将 接接地, 外部时钟源。 时钟电路 ()复位电路 单片机的复位都是靠外部 电路实现。在时钟工作后,只要在引脚上出现 上的高电平,单片机就实现状态复位,之后便从单元开始执行程序。在实际运用中,若系统中有芯片需要其复位电平与复位要求一致时,可以直接相连。当晶振频率选用 z 时,复位电路中取 ,取 ,2 。实用 复位电路图如下所示: ()越界报警电路 为了防止工作台越界,可分别在极限位置安装限位开关。利用光电耦合电路,将行程开关接至发光二极管的阴极,光敏三极管的输出接至的口 任何一个行程开关被压下的时候,发光二极管就发光,使光敏三极管导通,由低电平变成高电平。可利用软件设计成查询的方法随时检查有无越界信号。也可接成从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输出接至的外部中断引脚(或),采用中断方式检查越界信号。越界报警电路如下图所示 第三节 机床数控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该系 统选用系列的作为主控制器。扩展存储电路为一片2732一片 6264序存储器扩展为,数据存储器扩展为。 的片选控制端 接接地,该电路始终处于选中状态。系统复位以后, 000H 开始执行监控程序。 6264 的片选端 译码器( 74 出提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