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杨廷发 ,男,主仼医师,现任全国名医理事会常务理事.常德市名老中医,常德市中医药学会理事,常德市十大杰出医疗工作者,, 常德市医学会内科学会理事,常德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 常德市病残儿监定专家库成员,常德市老年保健协会会员,武陵区老年保健协会理事.武陵区老年保健协讲师团讲师。撰写了国家级论文10篇,编写了专著老年疾病防治与长寿.恶性肿瘤与皮肤科疾病,已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擅长中医治疗内科,儿科,老年病, 肿瘤癌症,心脑血管病, 慢性支气管炎,肝胆病,胃肠病, 慢性肾病 ,风湿骨病及各科疑难杂症。,中医护理学,授课人 杨廷第一章绪论,第一节 中医护理学的概念第二节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第三节 中医护理发展简史,第二节基本特点,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一章 绪 论,第三节发展简史,第一节 中医护理学的概念,1、中医护理学的概念2、中医护理学的内涵(内容)3、中医护理学对象,1、中医护理学的概念,是以中医理论和整体观念为指导,研究中医护理理论、方法和技术,对病人进行辨证施护,对普通人群施以健康照顾、服务,促进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是中华民族医护智慧和经验结晶。,2中医护理学的内涵内容,内容:三个层 (1)护理理论 (2) 护理方法 (3)护理技能,(1)护理理论,以阴阳五行为认识论、方法论; 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 脏腑经络生理 病理为辩证基础; 正邪论为病因病机认知; 辩证施护为护理核心。,(2) 护理方法,通过四诊评估、 诊断护理计划、 措施评价,(3)护理技能,有针灸、推拿、刮痧、 拔罐、薰洗、热熨等; 病后调摄康复, 养生保健, 护理管理、 健康教育、 护理科研等,3、中医护理对象,患者、健康人群 中医护理强调 “三分治,七分养”, “防重于治”的原则。,第二节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中医护理学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施护中医护理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体五脏六腑之间的完整统一以及人与自然环境,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和谐,运用整体观念,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中医的基本概念: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第二节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把人与自然、社会看成一个有机整体。并作为护理疾病的重要指导思想,贯穿于整体护理的各个方面。,根据辩证护理评估结果,施以相应护理。即运用四诊所收集的资料、通过综合分析概括判断疾病为某种性质的“证”后,据证评估,施以相应护理。,(二)辨证施护,(一)整体观念,一、整体观念,把人与自然、社会看成一个有机整体。并作为护理疾病的重要指导思想,贯穿于整体护理的各个方面。,一、 中医护理学的整体观念,(一)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二)人和自然界的统一(三)中医整体护理,(一)人体是有机的整体,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2、在生理上以五脏为中心3、在病理上互相影响,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人体由脏腑、组织、器官组成的通过经络的作用使脏腑与脏腑,脏腑与各组织噐官之间发生生理上的联系成为不可分割的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2、在生理上以五脏为中心,在生理上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相互联系,人体各个脏腑都有各自不同的功能,又有整体活动下的分工合作,反映人体局部与整体辨证统一关系。,3、在病理上互相影响,人体某一局部发生了病理变化,都有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有关,而某一局部病变的脏腑又可反过来影响到其他脏腑的结构与功能,进而影响全身。眼睛发红:中医责之于肝火上炎,因为肝开窍于目;舌上溃疡:中医责之于心火上炎,因为心开窍于舌。,(二)人和自然界的统一,1、中医认为人与自然环境之间有密切联系.故认为天人合一”人与天地相应,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受自然界四时气候,地理环境居住条件及天中昼夜晨昏变化的影响.,(二)人和自然界的统一,2、中医护理强调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人体的身心健康,中医护理把精神因素作为致病的重要原因考虑,认为情志生于五脏,情志的变化也会影响到五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强调形体与精神的统一。,(三) 中医整体护理,1、在观察判断病情和护理疾病时的 整体 护 理2、在养生保健上的 整体护理,1、在观察判断病情和护理疾病时的整体护理,(1)把人体的局部病变与机体整体病理变化统起来。(2)把人的生理变化与情志变化统起来(3)重视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根据自然界四时气候,地理环境居住条件及天中昼夜晨昏变化等各方面因素制定宜的护理计划。(4)在护理工作中,不但重视疾病更重视患病的人,重视患者的自觉症状,注意护患之间的交流,遵从医乃仁术的儒家伦理思想,给人以充分的尊重。,2、在养生保健上的整体护理,(1)提倡精神调摄,养性全德,维持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良好适应状态。(2)中医整体护理反应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这观点与现代护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是致的。(3)中医整体护理模式可以概括为:人(生理.心理)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二、辨证施护,根据辩证护理评估结果,施以相应护理。即运用四诊所收集的资料、通过综合分析概括判断疾病为某种性质的“证”后,据证评估,施以相应护理。,二、辨证施护,辨证施护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护理患者的基本方法,辨证和施护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类同于护理程序。辨证施护要掌握的概念及相互关系。,二、辨证施护,1、辨证2、施护3、症:症状4、证:证候5、 “病”6、 辩证与施护的关系7、“病”与“证”之间的关系8、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 9、中医辩证的方法,1、辨证,辨证是运用中医是运用中医学理论,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的方法收集患者有关疾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发生、发展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对疾病进行症(证)候定性, 即评估、诊断。,2、施护,施护是在辩证的基础上,从疾病的症(证)候定性确定相应的护理原则和方法,制定出护理计划和具体的护理措施,对患者实施护理。,3、症:症状,症:症状症状:疾病过程中机体内的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所引起的病人主观上的异常感觉或某些客观病态改变,4、证:证候,证:证候证候:是疾病病因,部位性质以及致病因素和抗病能力相互斗争情况的概括,“症”与“证”的概念不同之处,1“症”是指症状,如头痛、恶寒、咳嗽、呕吐等;2 “证”是症候,是辩证所得到的结果,概括了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出现的各种症状。如感冒风寒束表证,可以包括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清涕等多个症状。3“证”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5、 “病”,“病”是疾病的总称, 概括疾病的全部病理过程 “病”可以概括“证”,6、辩证与施护的关系,辩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与依据,施护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7、辨证施护时要辨证地看待“病”与“证”之间的关系,(1)“病”是疾病的总称,概括疾病的全部病理过程“病”可以概括“证”(2)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3)同一疾病的不同症(证)候, 在治疗、护理原则与方法上就不同,(4)不同疾病只要症(证)候表现相同, 便可采取相同的护理原则与措施。这就是辩证施护中“同病异护”和“异病同护”的特点。,8、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分为七个部分1阴阳五行2藏象3气血津液4经络5病因与发病6病机7防治原则,9、中医辩证的方法,辩证的方法有多种,1八纲辨证、2卫气营血辩证、3脏腑辩证、4病因辩证、5经络辩证、6六经辩证等,其中,八纲辨证是各种辩证的总纲,是辩证施护的核心理论。,第三节 中医护理发展简史,中医护理学的形成,萌芽时期 夏-春秋时期 战国-东汉时期 宋金元时期 隋唐五代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明代 清代 近代 现代,第三节中医护理发展简史,一.古代中医护理学发展史中重要的事件与人物二.现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42,各时期对中医护理的贡献,一、萌芽时期(原始社会)*受伤时用溪水冲洗伤口*用草茎、泥土、树叶包扎止血法*用树枝固定骨折*为了防寒避邪,用兽皮或树皮做衣,43,二、夏-春秋时期 卫生保健 饮食护理 传染病护理 情志护理,护理,44,二、夏-春秋时期,1.个人和环境卫生的改善2.饮食卫生3.心理卫生4.预防思想 5.其他:按摩、隔离、用酒,洗脸、洗手、洗脚、沐浴和洗涤食具等,以五味,五谷 ,五药养其病,喜、怒、哀、乐、爱、恶、欲之情,过则有伤,四时皆有疠疾,春时有痟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嗽上气疾,45,三、战国-东汉时期1.黄帝内经2.伤寒杂病论3. 神农本草经4. 华佗,1.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中医理论著作,对后世中医学理论的奠定有深远的影响。相传是黄帝与岐伯、雷宫、伯高、俞跗、少师、鬼臾区、少俞等多位大臣讨论医学的记述,但传统上多认为此书成书于战国时期,但也有学者认为成书应在西汉中。,黄帝,黄帝,是我国的人文始祖,在我国历史上 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有人却提出了惊人理论,黄帝,竟然是外星人。那么,有证据么?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医书中最早的典籍之一。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岐伯,岐伯是我国远古时代最著名的医生,由于是传说,关于他的籍贯有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岐伯家居岐山(今陕西省岐山)一带。而新近有资料表明,岐伯为甘肃省庆阳县人。,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这部著作论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护理、预防以及人与自然对立统的关糸重观整体观念与阴阳平衡,强调邪正斗争观和以预防为主的观点,奠定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基础。,52,黄帝内经与中医护理学基础,1.疾病护理2.饮食护理3生活起居护理4.情志护理5养生康复护理6服药护理7针灸.推拿.导引.热熨.熏洗,1.疾病护理,黄帝内经: “病在脾禁温食饱食,湿地濡衣” “ 禁寒饮食寒衣”,2.饮食护理,黄帝内经素问.痹论: “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春食凉,夏食寒以养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阴。” 指出饮食要有节,食物的凉寒温热要与季节相适应。,3生活起居护理,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告诫人们遵遵循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办事,要按时起卧,劳逸适度。,4.情志护理,黄帝内经:“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强调不良刺激可导致人体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诱负或加重病情。,5养生康复护理,黄帝内经:“顺四时而适寒暑”,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原著一度失散,后人搜集整理,分成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部书,总结了东汉以前众多医家的临床经验,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提出了系统的理法方荮的辨证治原则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60,伤寒杂病论与中医护理学基础,1.首创中药灌肠2.开展心肺复苏术3.发展中药用药法4.强调饮食护理中的禁忌原则5. 在服药护理方面针对疾病的不同症(证)型, 详细介绍煎药方法, 服药注意事项. 服药后观察反应及饮食宜忌,1.首创中药灌肠,伤寒杂病论首创中药灌肠在护理技术操作方面,提出了蜜煎导方及猪胆汁灌肠,2.开展心肺复苏术,伤寒杂病论开展心肺复苏术在急救护理方面提出了对自缢者的抢救措施,具体方法与现代人工呼吸法极其相似,3.发展中药用药法,伤寒杂病论详细纪述了腾洗法、 烟熏法坐浴法、 点烙法、渍脚法、 灌耳法等护理操作方法,4.强调饮食护理中的禁忌,伤寒杂病论强调饮食护理中的禁忌原则“主张服桂枝汤后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5. 在服药护理方面针对疾病的不同症,伤寒杂病论在服药护理方面针对疾病的不同症(证)型, 详细介绍煎药方法, 服药注意事项, 服药后观察反应及饮食宜忌。如桂枝汤方后注明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渣,适寒温,服升,服药后,啜热稀粥升余,以助药力,并加盖被子,观察汗出,要微似有汗为佳,不可大汗淋漓,病必不除。,66,神农本草经与中医护理学基础,1.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2.提出了“七情和合”学说3.提出药物的配伍禁忌原则,神农,神农本草经与中医护理学基础,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收集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记载了君臣佐使中药以及药物的七情和四气五味,指导临床观察药效和毒性,华佗对护理的贡献,70,华佗对护理的贡献,后汉三国时期名医华佗1.首创剖腹术的护理2.倡导“五禽戏”用于养生保健,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动作,组编而成的一套锻炼身体的功法。,1.首创剖腹术的护理,华佗发明全身麻醉剂麻沸散对外科学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指导其弟子戓家属做了大量护理工作,是我国最早的外科护理。,2.倡导“五禽戏”,华佗倡导“五禽戏”用于养生保健2.倡导“五禽戏”用于养生保健对护理的贡献 后汉三国时期名医华佗创造了古代的保健体操一一五禽戏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动作姿态进行锻炼,起到疏通气血,帮助消化,运动筋骨,防病祛病,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作用。,73,肘后备急方与中医护理学基础,1.急救技术2.创面处理3.最早的导尿术记载4.疾病防治 腹水的饮食指导、瘿病和狂犬病的治疗,74,五、隋唐五代时期 诸病源候论 千金方 外台秘要 食疗本草,诸病源候论隋巢元方主持编纂,诸病源候论,诸病源候论(50卷),由隋巢元方奉敕主持编纂,成书于公元610年(隋大业六 年) 诸病源候论是对各种病证的证候、病源进行探讨的专书,书中把1700多条疾病证候分成67门叙述,全书计50卷,包括内、外、妇产、小儿、五官诸证,其中不乏相当精彩的论述,如对寸白虫病因,过敏性疾病如漆疮,麻风病病因和证候的描述,均甚典型而正确,为当时重要的证候学专著,影响较大。,孙思邈千金方,78,千金方,孙思邈千金方以“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而命名,79,千金方与中医护理学基础,妇产科护理婴幼儿护理饮食护理(提出先用食疗后用药疗)预防养生保健情志护理服药护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发展(导尿术)高尚的医德,80,孙思邈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81,六、宋金元时期1.用药护理 太平圣惠方2.饮食护理 饮膳正要脾胃论格致余论 本草衍义小儿方论3.起居护理 保生要录4.外科护理 卫济宝书外科精义儒门事亲5.妇儿护理 妇人大全良方 小儿药证直诀,82,外科精义首部护理专论,从六方面专论护理内容:1.首先提出病室环境宜安静;2.规定了探视制度3.注意情志护理4.强调饮食卫生及营养5.做好康复护理6.提出了护理人员应具备的条件,83,七、明代本草纲目 温疫论 外科正宗,本草纲目,李时珍著,温疫论,吴有性,外科正宗陈实功著,87,七、明代本草纲目-世界医药杰出贡献温疫论-世纪性传染病因卓越创见外科正宗 -外科护理的补充,消毒隔离、预防接种、饮食卫生,本草纲目,本草纲目(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是由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15181593年)为修改古代医书中的错误而编,他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9年编成,30余年心血的结晶。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药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60幅精美的插图,约190万字,分为16部、60类。,温疫论,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疫论在传染病病因学、预防与护理上提出卓越创见,认为引起疫病的特殊病因是戾气,传染途经自口鼻而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皆病,反映了当时阩治急性热病的丰富经验和理论认识。书中记栽了鼠疫、天花、白喉等传染病的发病特点及治疗与护理疫病的原则和方法。,外科正宗,外科正宗全书共四卷。卷一总论外科疾患的病源、诊断与治疗;卷二至卷四分论外科各种常见疾病一百多种,首论病因病理,次叙临床表现,继之详论治法,并附以典型病例。书中绘有插图三十余帧,描述各种重要疮肿的部位和形状,最后又介绍了炼取诸药法。在中医外科书中,本书向以“列症最详,论治最精”见称,因而倍受后世推崇。是一本中医外科理论和临床实践价值颇高的中医外著。可供学习和研究中医外科以及临床医师参考之用,清代温病四大家,清代温病四大家: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人称叶薛吴王温病四大家。,叶天士,叶天士 叶桂(1667年1746年),字天士,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晚年又号上津老人,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清代名医,四大温病学家之一,温热论为温病学说的形成开创了理论和辨证的基础。创立的卫气营血辨证论治方法,表明温病的病理变化主要是卫气营血的病机变化。提出“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的从浅至深的认识原则,拟定了“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的治疗大法,薛生白,主要学术思想 1.湿热病发病之內外因学说。 2.阐明了湿热病发生发展规律,其病变中心在脾胃,常引起厥阴、少阳的病变。3.精辟地概述了湿热病邪“蒙上、流下、上闭、下壅”以及闭阻三焦的特点,提出了治疗原则。4.创造了湿热病瘥后调理的辨治方法,使湿热病的辨治体系更臻完善。5.诊断上重视舌诊。,吴鞠通,吴鞠通,江苏淮阴安楚州人,享年79岁。(见吴鞠通年岁考载江苏中医11964年4期)他是一位杰出的中医温病学家。对中医学的贡献,在于对中医立法上的革新和理论上的完善,尤其对于温热性疾病的治疗,他对于理论的发挥和留下的诸多方剂,使得中医的基本治法在外感病和热性病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撰写温病条辨七卷,提出温病的三焦辨证学说,王孟英,温热经纬既是王氏的代表作,也集中记载了他对温热病的认识与经验。他采自内经和仲景的理论为经,取叶天士、薛生白等诸家之说为纬,结合自身实际诊病体会而成。其中明确提出“新感”、“伏邪”两大辨证纲领,重视审同察异,灵活施治,充实并发挥了温病的发病机理和辨证施治理论。,96,八、清代温热论 -阐明了温病的发病规律治疫全书 -疫病的预防侍疾要语,侍疾要语,在现存古代中医文献中,最早较全面论述中医护理的专书,是清代钱襄撰著的侍疾要语。该书强调精神护理的重要性:“病人性情每与平日迥异,为人子者本以养志为先,而当病之时,尤须加意体察,务求转怒为欢,反悲为喜。所爱之人常坐床前,所喜之物恒置枕畔,忧病则须说今日精神胜于昨日,忧贫则须说今年进益好似去年,勿露愁闷之容,常瞒医药之费,诸如此类未可枚举”。为避免患者对亲人之操劳不安,不可使患者察觉亲人的辛劳,因此担任护理之亲人“勿得欠伸摩眼稍露倦态,则亲心安矣,否则转益其疾,病情转变。”,98,侍疾要语,1.情志护理2.生活护理3.病情观察4.投药护理 现存最早古籍中医护理专书,1.情志护理,侍疾要语提出至亲问候,每至床前,须先说其吉祥语,戓其人为患者所厌见者,须惋言谢之勿令进房。,2.生活护理,侍疾要语提出细致的护理措施,在患者床旁行走不可急遽,防作声且生风放帐卷缓则不生风。,3.病情观察,侍疾要语护理患者如厕扶腋上厕,须轻重得宜,太紧必致疼痛,太宽又不着力,冬月马桶以布裹棉花套之。,4.投药护理,侍疾要语对服药护理,提出药之有毛首虽用绢包,然究恐不密,煎熟后,再须以细绢或丝绢滤之。,阐述护理诊疗过程的文献,1晋代王叔和编著的脉经2随朝巢元方编著的诸病源候论3唐代王焘编著的外台秘要4宋金元时期饮膳正要5明代吴有性编著的温疫论,晋朝(265420年),,王叔和脉经,1晋代王叔和编著的脉经,脉经书中将脉象名称规范化,归纳为二十四脉,分析了各种杂病及小儿、妇女的脉证,改进了寸、关、尺的诊脉方法,使脉诊法成为护理临床观察病情时的重要手段。是我国第部脉学专著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是我国最早的针灸学专著,2随朝581年建立了隋朝经历了两代37年 巢元方编著的诸病源候论,。 诸病源候论记载了各种疾病的病因、病理、症状、诊断、预防和护理的论述,并有大量的养生导引方法。是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3唐代(618年907年)王焘编著的外台秘要,外台秘要论述了对伤寒、肺痨、疟疾、天花、霍乱等传染病的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和生活起居等护理措施,4宋金元时期饮膳正要,饮膳正要是中医营养学的代表著作,该书提出了养生避忌、饮食避忌、妊娠食忌、乳母食忌等。列举补下元,理腰膝,温中顺气用苦豆汤;治腰背疼痛,骨髓虚损,身重气乏用生地黄鸡; 治脾胃虚弱,泄泻久不瘥者用鲫魚羹等。这些食物状身体,延年益寿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良药。,金元时期四大家,金 1115年1234年 元 1206年1368年 金元时期就是1115年到1368年这段时期 中国金元时医学产生了许多流派,在学术上争鸣,最具代表性的有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和朱震亨,被称为金元四家。金元四家的产生与长期战乱,人民生活困苦,疫病流行有关,与宋代医学理论和实践的丰富与革新思想有关。,刘完素(寒凉派),刘完素,字守真,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人, 故后世又称其为刘河间。是金元时期的著名医家,为后世所称金元四大家中的第一位医家。著有素问玄机原病式、宣明论方、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三消论等。刘完素认为火热病机非常广泛,故而对于风、湿、燥、寒等一些病证,刘氏也从火热阐发,这样就形成了其以火热为中心的学术观点。其中,刘氏强调了风、湿、燥、寒诸气在病理变化过程中,皆能化生火热,而火热也往往是产生风、湿、燥、寒的原因,这就是著名的“六气皆能化火”学说。,张从正(攻下派),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1156-1228),是金代的著名医家,兴定年间(1217-1222)曾被召为太医,但不久就辞退了。他在民间行医多年,是当时的名医,他与刘完素是同时代的人,但年龄较小。他便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攻下派”的创始人。,李东垣(补土派),李东垣脾胃论的核心是:“脾胃内伤,百病由生。”这与中讲到的“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论点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十分强调胃气的作用。同时,他还将内科疾病系统地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这对临床上的诊断和治疗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对于内伤疾病,他认为以脾胃内伤最为常见,其原因有三:一为饮食不节;二为劳逸过度;三为精神刺激。另外,脾胃属土居中,与其他四脏关系密切,不论哪脏受邪或劳损内伤,都会伤及脾胃。同时,各脏器的疾病也都可以通过脾胃来调和濡养、协调解决。,朱震亨(滋阴派),在人体生理方面,朱震亨重视阴血,认为阴精难成而易亏,提出著名的“阳有余阴不足论”;在病因病机方面,朱震亨重视湿热,相火,特撰“相火论”,指出正常相火虽为人身动气,但若因物欲妄动,则可成为贼邪;在治疗上,朱震亨注重滋阴、养血、清热,,5明代明朝(1368年1683年10月3日彻底灭亡),,吴有性编著的温疫论温疫论在传染病病因学、预防与护理上提出卓越创见,认为引起疫病的特殊病因是戾气,传染途经自口鼻而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皆病,反映了当时阩治急性热病的丰富经验和理论认识。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用化学品原料药生产线项目招商引资报告
- 碳中和目标下汽车轮胎行业绿色制造技术发展报告
- 2025年精神科常见心理障碍评估测试答案及解析
- 外协单位进厂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多孔碳生产线项目实施方案
- 2025年流行病学病毒感染传播途径考察答案及解析
- 2025年骨科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技能大挑战答案及解析
- 2025年老年精神病学老年痴呆症临床病例评估与干预模拟考试试卷答案及解析
- 纸面石膏板生产线项目实施方案
- 水电站项目投资计划书
- 学生休学申请表(新)
- 350吨履带吊地基承载力验算
- 影视艺术导论教材课件汇总完整版ppt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整本书电子教案全书教案课件合集
- TSG-R0005-2022《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2022版)
- 2020 ACLS-PC-SA课前自我测试试题及答案
- 第1章 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概述
- GB∕T 41181-2021 坐姿椅
- 傅里叶级数及其应用论文
- DB42∕T 1795-2021 微动勘探技术规程
- 财政部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财金[2012]6号)
- 蒸汽管道设计规范_共10篇.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