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苗期病害_第1页
棉花苗期病害_第2页
棉花苗期病害_第3页
棉花苗期病害_第4页
棉花苗期病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棉花苗期病害 Cotton Seedling Diseases,北方棉区过去以立枯病和炭疽病为主,红腐病发生也比较普遍,近年来,红腐病发生更加严重,已占第一位。 南方棉区以炭疽病为主,有些地区立枯病和红腐病发生也比较普遍,但在移栽苗的苗床上,红腐病和猝倒病为害较重。,棉苗病害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以引起烂种、烂芽、烂根和茎基腐为主,多数棉苗病害属于这类;另一类以为害幼苗叶片和茎为主,如炭疽病等。,症 状,1.立枯病: 棉花播种后至出苗前被病菌感染,内部变褐腐烂,即烂种; 受害轻的种子虽能萌发,但幼芽被害呈黄褐色,不久腐烂,即烂芽; 幼苗出土后,被病菌感染的幼苗,则在根部和近地面茎基部出现黄褐色长条形病斑,以后逐渐扩大呈黑褐色,并包围整个根茎部位,形成黑褐色环状缢缩,病苗很快萎蔫枯死,即烂根。有时病斑凹陷不明显,但上下扩展较快,并产生长短不等的纵裂。拔出病苗,在病部可见由菌丝体和小土粒纠结在一起。,子叶受害,多在被害子叶上产生不规则形黄褐色病斑,病部干枯脱落后形成穿孔。 在病苗、死苗的茎基部及周围、土面常见到白色稀疏菌丝体。,2.红腐病 棉苗出土前感染也可造成烂籽和烂芽。 出土后感病,一般先侵入根尖,使根尖呈黄褐色,以后扩展到全根和茎基部,病部变褐腐烂;病斑多不凹陷,其土面以下受害的嫩茎常略肥肿,后呈黑褐色干腐,群众称“大脚苗”,也可产生褐色纵向的条纹状病斑,有时侧根坏死形成肿胀的“光根”。 子叶感病,多在叶缘产生半圆形或不规则形褐斑。高湿条件下,在病部可见粉红色霉状物。,3.炭疽病: 棉苗出土前感染可造成烂芽。 出土后感染,则在幼苗根茎部或茎基部产生褐色条纹,以后扩展成褐色、稍凹陷的梭形大斑,严重时纵裂、下陷,四周缢缩,幼苗枯死。 子叶受害,多在叶缘产生褐色半圆形或近圆形病斑,天气潮湿时可扩展到整个子叶。 真叶被害初为黑色小型斑点,后扩展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暗褐色大斑。 天气潮湿时,病部表面散生小黑点,其上产生橘红色粘质状的分生孢子团。,棉花炭疽病,1.立枯病:无性态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属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真菌。菌丝发达,近直角分枝,离分枝点不远处生有一个隔膜;立枯丝核菌在540均可生长,2035生长良好。后期形成菌核。立枯丝核菌寄主范围极广,可寄生50科200余种植物。,病 原,2.红腐病: 由多种镰刀菌(Fusarium spp)侵染所致,它们都属半知菌亚门镰刀属真菌。据各地报道,我国为害棉苗的镰刀菌主要有8种,即串珠镰刀菌F. moniliforme,茄病镰刀菌F. solani、半裸镰刀菌F. semitectum、木贼镰刀菌F. eguiseti、禾谷镰刀菌F. graminearum、锐顶镰刀菌F. acuminatum、燕麦镰刀菌F. avenaceum和三线镰刀菌F. tricinctum,它们所占比例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份间有较大差别,总的来看以串珠镰刀菌为主,其次为茄病镰刀菌。,1.大型分生孢子; 2.小型分生孢子,寄主范围较广,除棉花外,还为害水稻、麦类、玉米、高梁、甘蔗、甜菜等作物。 对棉苗致病性较丝核菌弱。病菌在240均可生长,最适温度2530。,3.炭疽病: 无性态为Colletotrichum gossypii ,属半知菌亚门炭疽菌属真菌,有性态为棉小丛壳菌Glomerella gossypii ,属子囊菌亚门小丛壳属真菌。 棉炭疽病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 ;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2535,10孢子就不能发芽。 该菌主要寄生在陆地棉、海岛棉、亚洲棉和非洲棉等棉属植物上。,棉花炭疽病菌1.分生孢子盘;2.分生孢子梗;3.分生孢子4.刚毛,1.初侵染来源:主要是土壤、病株残体和种子。 立枯丝核菌属土壤习居菌,能在土壤及其病残体上存活23年之久。土壤及其病残体是其主要侵染来源。 炭疽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潜伏在种子内外越冬,少数病菌也可在病残体上存活。 红腐病菌既能在土壤及其病残体上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及菌丝体潜伏在种子内外越冬。2. 传播: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可随气流、雨水和昆虫传播,进行再侵染。立枯丝核菌则通过流水、耕作活动等传播。,病害循环,1.气候条件: 主要是温湿度。阴雨天多最适棉苗病害发生。低温多雨,常诱发棉苗病害严重发生。 炭疽病菌对幼苗侵染的适宜条件为气温10、土壤温度14左右、相对湿度85%以上。2.种子质量: 质量差的种子,特别是具有较多秕籽、破籽的种子,播后很易被病菌侵染,并向周围扩散,形成发病中心,从而造成缺苗断垄,甚至随补随烂,多次重播的现象。,发病条件,3.播期和播种深度: 播种过早或过深,使出苗延迟,棉苗弱小,抵抗力差,容易感病。露地栽培播深以45cm为宜,地膜覆盖以23cm为宜。4.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与发病的关系十分密切。5.耕作栽培措施: 多年连作会使土壤中病菌越积越多,加重病害的发生。 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地下水位较高,土壤水分过多,土壤温度偏低,通气性差,棉苗出土时间延长,长势弱,发病较重。,1加强栽培管理 1)要做好播前准备工作。 种子准备:一定要选种子饱满、发芽率和发芽势强的良种做为种用。 土地准备:播前耙地整地,使其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可促使出苗整齐迅速,减少病菌侵染。 2)要适期播种。 确定最佳播期取决于地温和终霜期,一般当平均气温稳定在12,即可露地播种;当平均气温稳定在10,则膜下5cm地温可达12以上,即可铺膜播种。,病害控制,3)加强田间管理: 出苗后应及早中耕松土,雨后注意中耕,破除板结,使土壤通气良好,提高地温,可减轻发病。 棉苗病害发生较重的条田应增加中耕次数;间苗时应剔除病苗和弱苗;重病田定苗时应增加留苗密度。 低洼棉田应注意开沟排水,重病田应进行水旱轮作,或与禾本科作物轮作等,都可减轻病害发生。,2种子处理 1)药剂拌种。由于引起棉苗病害的病原种类比较复杂,且不同地区病原种类有所不同。 40%拌种双(拌种灵+福美双),每100kg种子用药300500g(a.i)拌种,可兼治立枯病和炭疽病。 种子量0.5%的70%五氯硝基苯、0.5%的50%多菌灵、30%苗菌敌、0.3%的甲基立枯磷、0.8%1%的苗病净,也可用种子量0.3%的30%敌唑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