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药概论一、绪论一、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四大经典著作是什么?答:分别是黄帝内经,难经,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又名(本经)。二、“金元四大家”是指哪四位医家?其各自属于哪个流派?答:分别为1、刘完素-寒凉派,代表作为素问玄机原病式;2、李杲-补土派,代表作为脾胃论;3、张从正-攻邪派,代表作为儒门事亲;4、朱震亨-养阴派,代表作为格致余论。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1、整体观念;2、辨证论治。四、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及对世界本原持一元论、二元论及多元论的学说分别是?答:1、分别是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五、中医对正常人体的认识是什么?答:中医认为,人体是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结合六腑、形体和官窍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由经络把它们联系起来,在经络和脏腑中运行着气、血和津液。正是依靠气、血、津液的运行和滋养,人体的生命活动才得以维持。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一、 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1、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为精气是构成世界的本原;气运动不息,变化不止;气是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天地之精气化生为人。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为阴阳交感;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消长平衡;阴阳相互转化。3、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五行各自的特性;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五行的生克制化;五行乘侮和母子相及。二、 中医学中的精气、阴阳、五行的定义?答:1、精气是指人体内有用的无形的不断运动的精微物质。2、阴阳是指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概括。3、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三、五行各自的特性是什么?其各自引申的意义是什么?答:1、木的特性是“木曰曲直”,其引申的意义是指木有升发、生长、能屈能伸、喜条达舒畅的特性。2、火的特性是“火曰炎上”,其引申的意义是指火有温热、光明、向上的特性。3、土的特性是“土曰稼穑”,其引申的意义是指土有受纳、承载、生化、长养的特性。4、金的特性是“金曰从革”,其引申的意义是指金有肃杀、潜降、收敛的特性。5、水的特性是“水曰润下”,其引申的意义是指水有寒凉、滋润、向下、静藏的特性。第二章 气血津液一、气、气机、气化的概念是什么?气的生理功能有哪些?答:1、气是构成人体的和维护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2、气机是指气的运动,是不断地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3、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4、气的生理功能有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营养作用。二、气运动的基本形式有哪几种?答:气运动的基本形式有升、降、出、入。三、 人体之气根据生成的来源可分为哪两类?根据来源、分布的部位及功能特点可分为哪几类?其各自的概念、功能是什么?答:1、根据生成的来源可分为先天之精气;后天之精气两种。2、根据来源、分布的部位及功能特点可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四种。3、元气又名原气,是人体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根源于肾。其功能有推动人体的生长与发育,与机体的生、长、壮、老、已密切相关;能激发调节各脏腑经络和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4、宗气是指有肺吸入的清气和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结合而成,聚于胸中的气。其功能为走息道而司呼吸;贯心脉而行气血;与人体的视、听、言、动等机能相关。5、营气是指行于脉中富于营养作用之气。其生理功能为化生血液,营养全身。6、卫气是指行于脉外的具有护卫功能之气。其生理功能为温养作用;调节作用;防御作用。四、血的定义?血液的生成?血液的生理功能是什么?血液的循行正常必备的三个条件是什么?答:1、血是指运行于脉中而循环流注全身的富有营养和滋润作用的红色液体,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2、血液是以水谷精微中营气和津液为主要物质基础,在以脾胃为主,配合心、肝、肾等脏腑的共同作用下生成的。3、血液的生理功能是濡养滋润全身脏腑组织;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4、血液的循行正常必备的三个条件是血液要充盈;脉管系统的完整而畅通;全身各脏腑发挥正常生理功能,特别是与心、肺、肝、脾四脏的关系尤为密切。五、津液的定义?答: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六、津液的生成、输出分布与哪个脏腑功能有关?答:1、津液的生成与脾胃化生与运化;小肠主液;大肠主津的功能有关。2、津液的输出分布与脾气散精;肺主行水;肾主水液;肝主疏泄;三焦决渎等脏腑功能有关。七、津液的排泄有哪几种方式?津液的生理功能是什么?答:1、津液的排泄有汗与呼气;尿;粪等三种方式。2、津液的生理功能是滋润、濡养机体;参与血液化生;调节阴阳平衡;排泄代谢产物;运载全身之气。八、气和血的关系?答:气和血的关系表现在1、气对血的关系,其意义是气能生血;气能运血;气能摄血。2、血对气的关系,其意义是血能生气;血能载气。总之,气与血,两相维附。气不得血,则散而无统;血不得气,则凝而不流,运血者则是气,守气者即是血。第三章 藏象学说一、藏象、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定义?答:1、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生理病理的征象与自然界相通映的事物和现象。2、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五脏的统称。3、六腑是指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的统称。4、奇恒之腑是指脑、髓、骨、脉、女子胞、胆等六个脏器组织的统称。二、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结构特点、生理特点及其生理功能?答:1、五脏具有“藏而不泻”的共同特点和“化生和贮藏精气”的共同功能。2、六腑具有“泻而不藏”的共同特点和“受盛和传化水谷”的共同功能。3、奇恒之腑具有形态似腑而功能似脏“藏而不泻”的共同特点和“贮藏精、血、髓、胆汁等精微物质”的共同功能。三、五脏各自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点是什么?及其与形、窍、志液的关系?答:1、心的生理功能有心主血脉;心主神志(藏精);心的气血阴阳作用。心在体和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心在志为喜;心在液为汗。2、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为肝藏血(贮藏血液、调节血量、防止出血);肝主疏泄(调节气机、调节脾胃的升降、调节情志、调节胆汁分泌、调节男子排精与女子月经);肝的气血阴阳作用。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3、脾的主要生理功能为脾主运化(运化水谷精微、运化水湿);脾主升清;脾主统血;脾的气血阴阳作用。脾主肌肉;脾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4、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为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肺为水之上源);宣散卫气;肺朝百脉,主治节;肺的气血阴阳作用。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志为悲(忧);在液为涕。5、肾的主要生理功能为肾藏精;肾主水液;肾主纳气。肾生髓主骨,其华在发;肾开窍于耳和二阴;肾在志为恐;肾在液为唾。四、五脏之间的关系如何?五脏与六腑共组成哪几对表里关系?答:1、五脏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心与肺的气与血的关系;心与脾的关系表现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心与肝的关系表现在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和调节情志;心与肾的的关系表现在心阳与肾阴之间,阴阳升降、水火既济的关系;肺与脾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的关系;肺与肝主要表现在气机的升降的关系;肺与肾主要表现在肾主水,肺主通调水道;肺司呼吸,肾主纳气;肺肾之阴阳互滋生的关系;肝与脾主要表现在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藏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而统血;肝与肾主要表现在肝藏血,肾藏精;肝主疏泄,肾主封藏;肝肾阴阳息息相通的关系;脾与肾主要表现在先天与后天的关系。2、五脏与六腑共有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五对构成表里关系。第四章 经络一、经络、奇经八脉的定义?答:1、经络是人体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2、奇经八脉是指督脉、任脉、冲脉、带脉和阴、阳跷脉和阴、阳维脉等既没有表里配对也没有配对络属关系的八条经脉的总称。第六章 病因一、病因的定义?病因的现代分类方法可分为哪四种?1、病因是指破坏人体阴阳相对平衡的正常生理状态而引起疾病的原因。2、病因的现代分类方法可分为外感病因;内伤病因;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其他病因四种。二、中医探求病因的方法是什么?答:中医探求病因的方法是辩证求因;审因论治。三、六淫、疠气、内伤七情的定义?答:1、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总称。2、疠气是指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又称为“疫气、疫毒、戾气、异气、毒气等”。3、内伤七情是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四、六淫各自的概念、性质和治病特征?答:1、风邪是指自然界中具有风之轻扬开泄、善动不居特性的外邪。其性质和治病特征为风性轻扬开泄,易袭阳位;风性善行而数变;风性主动;风为百病之长。2、寒邪是指自然界中具有寒冷、凝结特性的外邪。其性质和治病特征为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寒性收引。3、湿邪是指自然界中具有水湿之重浊、粘滞、趋下特性的外邪。其性质和治病特征为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湿性重浊;湿性粘滞;湿性趋下,易袭阴位。4、燥邪是指大凡自然界中具有干燥、收敛、清肃特性的外邪。其性质和治病特征为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5、热(火)邪是指自然界中具有火之炎热特性的外邪。其性质和治病特征为热为阳邪,易伤津耗气;热(火)性炎上;热邪易生风、动血;热邪易扰心神;热邪易致疮痈。6、暑邪是指大凡夏至以后,立秋以前,自然界中的火热外邪。其性质和治病特征为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最易伤津耗气;暑多挟湿。五、病理产物性病因包括哪几个方面?痰饮、瘀血、结石的其各自致病特点?答:1、包括水湿痰饮、瘀血和结石。2、痰饮的致病特点表现在阻滞气机、阻碍气血;致病广泛,变化多端;病势缠绵,病程较长;易扰乱神明;多见滑腻舌苔。瘀血的致病特点为疼痛、肿块、心悸、胸闷腹满、出血、紫绀、舌质紫暗、脉涩或结代。结石的致病特点为多发于六腑等空腔性的脏器;病程较长,症状不定;易阻滞气机,损伤脉络;甚则发生绞痛。第七章 发病一、发病、正气、邪气的定义?发病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答:1、发病是指疾病的发生过程。2、正气是指人体的生理机能活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邪能力,以及康复能力。3、邪气是指各种致病因素。4、发病的基本原理是正邪相搏。二、发病的类型有哪几种?答:发病的类型有感邪即发、伏而后发、俆发、继发、合病与并病、复发六种。第八章 病机一、病机、基本病机的定义?答:1、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2、基本病机是指机体对于致病因素侵袭或影响所产生的基本病理反应。二、基本病机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主要包括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和津液代谢失常。三、邪正盛衰、阴阳失调、虚、实的概念是什么?答:1、邪正盛衰是指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致病邪气与机体抗病能力之间相互斗争所发生的盛衰变化。2、阴阳失调是指阴阳之间失去平衡协调的简称。3、虚是指不足。4、实是指有余。四、阴阳失调病机的主要内容?答:包括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阴阳转化、阴阳亡失。五、气的失常包括哪两方面?气机失调包括哪些病理变化?答:1、包括气虚、气机失调。2、包括气机郁滞、气逆、气焰、气闭、气脱。六、血的失常包括哪两方面?血的运行失常在病理状态上的体现?答:1、包括血虚、血瘀。2、体现为血行迟缓、血行加速、血行逆乱、血液妄行。七、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主要有哪些病理变化?答:1、包括水停气阻、气随液脱、津枯血燥、津亏血瘀。八、疾病传变包括哪三个方面的内容?答:包括病位传变、寒热传变、虚实传变。九、病位传变的具体规律?答:包括经脉传变、卫气营血传变、脏腑传变。第九章 养生与治则一、养生与治则的定义?答:1、养生是指摄生、道生、保生等,也为保养生命之义。治则是指治疗疾病时所必须遵守的总的法则。二、正治与反治的概念?正治与反治的主要内容?答:1、正治又称逆治,是指逆疾病的临床表现性质而治的一种最常用的治疗法则。2、反治又称从治,是指顺从疾病外在表现的假象性质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3、正治主要内容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4、反治的主要内容为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三、 治病求本、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含义是什么?答:1、治病求本是指治疗疾病时,必须寻求出疾病的本质,并针对其本质进行治疗。2、阴中求阳是指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治疗阳偏衰时,在扶阳剂中适当作用滋阴药,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3、阳中求阴是指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治疗阴偏衰时,在滋阴剂中适当作用扶阳药,使“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中医药概论下篇(中药学)参考习题总复习题一、何谓中药?答:中药是指以天然物质(包括植物、动物、矿物)为主要来源,在中药医理论指导下认识和应用的药物,也是人们对我国传统药物的统称。二、何谓中药学?答:1、广义是指研究中药的来源、形态、产地、产季、栽培饲养、加工、鉴别、成分、性能、功用、药理等知识的一门学科。2、侠义是指研究中药性能、功效和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三、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叫什么?问世何年代?载药多少种?以何方法分类?答:叫神农本草经,问世于东汉末年,载药365种,以药物三品分类法分类。四、新修本草又叫何书?是我国第一部具有何性质的药学著作?作者是谁?全书载药多少种?答:叫唐本草,具有药典性质的药学著作。作者为苏敬、李季,共载药850种。五、代表明朝药学成就最高的药学书籍叫何名?作者是谁?载药多少种?答: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载药1892种。六、本草纲目拾遗是何人所著?问世于何朝代?全书共载药多少种?答:赵学敏所著,问世于清朝,共载药921种七、当今我国最大的药学著作叫何名?何年问世?全书共多少卷?载药多少种?答:中华本草,问世于当代(1999年9月)。共34卷,载药8980味。习题一一、道地药材的含义?答:是指在长期的生产和实践中形成的具有良好的品质和质量、产量大及疗效好的药材,并非一成不变的。习题二一、炮制的含义及炮制的目的?答:1、含义是指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2、目的为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改变药物的性能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及矫臭、矫味,以便于服用。习题三一、中药性能的含义?包括哪些具体内容?答:含义又称药性(偏性),是用中医药理论对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是药性理论的核心。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和毒性等。二、试述四气五味的含义及具体作用?答:1、四气是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的四种特性。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以清热为主;温热药具有祛寒、温中、助阳等作用,以祛寒为主。2、五味是指辛、甘(淡)、酸(涩)、苦、咸五种药味。辛能散、能宣、能通,表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甘能补、能缓、能和,表补虚扶弱、缓急和中、调和诸药等作用;酸能收能固,表收敛固涩等作用;苦能泄、能燥,表通泄、降泄、清泄和燥湿等作用;咸能软,表软坚散结等作用。三、升降浮沉是从哪方面阐述药性的?应用时从哪两点考虑?答:从药物性味和药物效用两方面阐述药性的,应用时从顺着病位和逆着病势两点考虑。四、归经的含义?归经以何理论为基础?以何为依据?答:归经是指药物作用部位的性能,反映药物作用对机体的选择性。以中医的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疗的具体病症为依据。习题四一、何谓配伍?答:配伍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按照用药法度,有选择地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在一起应用。二、配伍的目的?答:目的是适应复杂的病情、提高药物的疗效、消除或减少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和扩大药物治疗范围。三、试述药物“七情”的具体内容及含义答:药物“七情”指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单行是指单味药能发挥预期治疗效果,不需其他药辅助;相须是指药性、效用相近似的药物,配合一起使用,可以互相提高疗效;相使是指药性不一定相近似,但治疗目的一致,有主次之分的配合在一起使用,能提高或增强主要疗效;相畏是指某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相杀是指某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的毒性或副作用;相恶是指两种药物合用,会互相牵制,使原有药效降低或丧失;相反是指两种药物合用,会产生毒性或副作用。习题五一、 用药禁忌包括哪些内容?试述“十八反”的具体内容?答: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十八反”具体是指甘草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乌头反半夏、贝母、瓜蒌、白及、白蔹;藜芦反人参、丹参、玄参、沙参、细辛、芍药。习题七一、何谓解表药?解表药的分类?答: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分为辛温和辛凉解表药。二、分别写出紫苏、白芷、薄荷、葛根、柴胡的功效和主治要点?答:1、紫苏具有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主治外感风寒兼有气滞的要药。2、白芷具有散风解表,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主治阳明头痛的要药。3、薄荷具有疏散风寒,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4、葛根具有发表解肌,解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主治项背强痛的要药。5、柴胡具有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主治肝胆疾患和少阳寒热的要药。三、麻黄与桂枝、桑叶与菊花的功效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答:1、麻黄与桂枝均性温而能发散风寒,治风寒表证及风寒湿痹证。不同点为麻黄发汗力强,惟以风寒表实无汗为用,且善宣肺平喘,能利水退肿;而桂枝发汗力弱,又能助阳,风寒表实无汗及表虚有汗皆宜,且善温通血脉、温阳化气、温中散寒等。2、相同:均善疏散风热、平肝明目。不同:桑叶性寒,疏散力较菊花强,作用偏于肺,长于清肃肺气而止咳,还能凉血止血;菊花性微寒,作用偏于肝,长于清泄肝火而明目,兼治肝风头痛,还能清热解毒。习题八一、何谓清热药?清热药的分类?答:凡药性寒凉,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分为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解毒、清热凉血和清虚热药。二、写出栀子、生地黄、夏枯草、地骨皮功效及主治要点?答:1、栀子的功效为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和消肿止痛。主治热病烦闷的要药。2、生地黄的功效为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和润肠。主治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要药。3、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和降血压。主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和癗疠肿结的要药。4、地骨皮退虚热、凉血止血、清肺火和生津。主治有汗骨蒸的要药。三、黄连有哪些功效?应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它和黄芩、黄柏主治重点有何不同?答: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应注意过量或服用较久易伤脾胃,胃寒呕吐或脾虚泄泻者忌用。不同为其偏走中焦,善清中焦燥湿,以泄胃火为长,功效较黄芩、黄柏强。四、分别叙述蒲公英、鱼腥草、白头翁、山豆根的主治要点?答:1、蒲公英主治内外各个疮痈,为治疗乳痈的要药。2、鱼腥草主治肺痈咳吐脓血,肺热咳嗽痰稠的要药。3、白头翁为治热毒血痢里急后重的良药。4、山豆根为治咽喉肿痛,肺热咳嗽的要药。五、石膏与知母、金银花与连翘的功效及主治要点各有何异同?答:1、同:均归肺胃经,均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治热病高热烦渴及肺热咳嗽。不同:生石膏具有降火力强,并兼解肌,重在清解,有善治肺热咳嗽、胃火头痛、牙痛及口舌生疮;煅用具有收湿敛疮,治疮疡不敛、湿疹浸淫及水火烫伤。知母为植物药,味苦甘而性寒,质润兼归肾经,重在清滋,又能滋阴润燥通肠,治燥热咳嗽、阴虚劳嗽、骨蒸潮热、内热消渴及阴虚肠燥便秘等。习题九一、大黄有哪些功效?应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大黄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止血,活血祛瘀。应注意妇女怀孕、月经期、哺乳期慎用或忌用,脾胃虚寒者忌用。二、大黄与芒硝、巴豆在治疗便秘上分别有什么不同?答:大黄善治湿热积滞泻痢初起见里急后重者;芒硝善治燥屎坚结难下或热结旁流着;巴豆善治寒积便秘腹满胀痛者。习题十一、 何谓祛风湿药?答:凡是能祛除肌肉、经络、筋骨间的风湿之邪,以解除痹痛为主要的药物。二、木瓜、威灵仙、秦艽、桑寄生各有何功效?各有何特长?答:1、木瓜有舒筋活络、化湿和中、生津开胃的功效;善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2、威灵仙有祛风湿、通经络,消痰水、治骨鲠的功效;善治风寒湿痹和痰饮积聚及诸骨鲠喉。3、秦艽有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利湿退黄的功效;善治风湿热痹。4、桑寄生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效;善治痹痛日久、腰膝酸痛。三、 比较独活与羌活的同异点?答:同:均辛散苦燥温通,均善祛风散寒、胜湿止痛、发表,主治风寒湿痹、风寒表证、表证夹湿及头痛等证。不同:独活药力较缓,主散在里之伏风及寒湿而通利关节止痛,主治腰以下风寒湿痹及少阴伏风头痛;羌活则药力较强,主散肌表游风及寒湿而通利关节止痛,主治上半身风寒湿痹及太阳经头痛及项背强痛。习题十一一、何谓化湿药?答:凡是具有化湿运脾作用的药物。二、藿香、厚补的功效与主治特点?答:藿香有化湿、解暑,发表、止呕的功效。为化湿和中的要药。厚朴有行气、燥湿,消积、平喘的功效。为行气消积除胀的要药。习题十二一、何谓利水渗湿?利水渗湿的含义?答:凡能通利水道、渗利水湿,以治疗水湿内停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利水渗湿是指水湿内停。二、分别写出茯苓、海金沙、萆薢、茵陈、金钱草的主治要点。答:1、茯苓是治疗脾虚湿盛的要药;2、海金沙功专通利水道,为治诸淋涩痛的要药;3、萆薢为治膏淋要药;4、茵陈为治湿热黄疸的要药;5、金钱草主治砂淋、石淋的要药和湿热黄疸、肝胆结石的佳品。习题十三一、 温里、回阳的概念?答:1、温里是指温里散寒、温振的作用;2、回阳是指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二、分别写出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的功效与主治要点。答:1、附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为补火助阳、回阳救逆的要药和寒湿诸痛。2、干姜具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温肺化饮的功效。为温中散寒的要药。3、肉桂具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的功效。为治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的要药。4、吴茱萸具有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止泻的功效。为治中寒肝逆或寒郁肝脉诸痛的要药。习题十四一、何谓理气?何谓理气药?答:1、理气是指疏畅气机。2、理气药是指凡以疏畅气机,治疗气滞或气逆证为主要的药物。二、分别写出橘皮、枳实、木香、香附、薤白的功效与主治要点。答:1、橘皮具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的功效。为理气健脾的要药。2、枳实具有破气消积、化痰除痞的功效。为治胃肠积滞及痰滞胸痞的要药。3、木香具有行气、调中、止痛的功效。为行气调中止痛的要药。4、香附具有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的功效。为疏肝理气解郁及调经止痛的要药。5、薤白具有通阳散结、行气导滞的功效。为治胸痹的要药。习题十五一、 写出山楂、鸡内金的消食特点?答:1、山楂具有消食化积能力强,尤善促进肉积的消化,为治油腻肉积的要药。2、鸡内金消食化积能力较强,为消食运脾的要药,尤善磨谷消积。习题十六一、 写出使君子、槟榔的功效及驱虫特点?答:1、使君子具有杀虫消积的功效。为治小儿蛔虫病及小儿疳积的要药。2、槟榔具有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的功效。为治多种寄生虫的要药,尤善治绦虫。习题十七一、 分别写出大蓟、三七、白及、艾叶的功效及主治要点。答:1、大蓟具有凉血止血、散瘀消痈的功效。为止血凉血的要药。2、三七具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的功效。为治出血、淤血诸证的良药。3、白及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为收敛止血的要药。4、艾叶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为治虚寒性出血,尤宜妇女崩漏、胎漏的要药。习题十八一、何谓活血祛瘀药?活血祛瘀药分几类?答:活血祛瘀药是指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淤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分为活血止痛药、活血调经药、活血疗伤药和破血消癥药共四类。二、写出川芎、延胡索,丹参、牛膝的功效及主治要点。答:1、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为妇科调经和头痛的要药。2、延胡索具有活血行气、止痛的功效。为治心腹疼痛的要药和佳品。3、丹参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的功效。为活血祛瘀、凉血清心的佳品。4、牛膝具有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引火下行、利尿通淋的功效。为治肝肾亏虚筋骨痿软诸证及引血下行的要药。三、比较下列药物功效及主治要点的异同点:乳香与没药、莪术与三棱。答:1、同:均源于橄榄科植物树脂,均苦辛芳香走窜,均善活血止痛、消肿生肌,治瘀血阻滞心腹诸痛、跌打伤肿瘀痛、血滞经闭、癥瘕、痈疽疮肿。治疮肿使用的一般原则是:痈疽未溃可服,溃后勿服;无脓可敷,脓多勿敷。其中,乳香性温,优于活血伸筋;没药性平,优于破血散瘀。2、同:均归肝脾经而为行散走泄之品,均善破血行气、消积止痛,治血瘀气滞之癥瘕积聚、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打瘀肿及食积胀痛;均多用醋炒,以加强止痛之力;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忌服。不同:莪术性温,偏于破气;三棱性平,长于破血。习题十九一、写出半夏、旋复花、川贝母、瓜蒌、苦杏仁的功效及主治要点。答:1、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连铸坯表面质量在线检测系统技术要求》行业标准
- 角膜病诊疗精要
- 2025年度智能穿戴设备研发投标标前合作协议
- 2025版城市绿化工程项目材料采购委托合同模板
- 2025版水沟建设项目承包服务合同
- 2025年度企业员工招聘与配置专业服务协议
- 2025版农业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新型电商运营项目劳动合同模板
- 2025年度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法律咨询服务合同
- 2025年城市轨道交通电力安装与维护合同
- 国防知识教育培训课件
- 湖南省长沙市华益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测试语文试题(答案)
- 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操作规程
- 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辅助脑干出血穿刺引流术专家共识解读
- 2025年吴忠市公安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代建工作管理办法
- 《剪映短视频剪辑+即梦AI从入门到精通》AI短视频生成与剪辑全套教学课件
- 民建支部管理办法
- 2025年院感知识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科技伦理审查管理办法
- 少儿口才培训教案 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