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doc_第1页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doc_第2页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doc_第3页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doc_第4页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别了,“不列颠尼亚” 周婷 杨兴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特写新闻的特点, 掌握新闻特写的特点。 (2)学习本课中的场景描写。2. 能力目标:(1)掌握快速阅读能力 (2)学会新闻写作(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整体感知( 提问思考 ) 赏析课文(合作探究法)课文小结(发现法 归纳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髓,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关心社会。教学重点:1. 学习课文中的场景描写,掌握特写新闻的特点。2. 学会新闻写作教学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时间:一学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东方之珠,我的爱人,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词中的东方之珠指的是哪里吗?对,这里指的就是香港。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的零点,全世界都在谛听从香港传来的庄严的钟声,它响彻寰宇,向五洲四海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时刻到来了。是中华民族洗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是中华民族的一件百年盛世,也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将永载史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记录下那伟大时刻的新闻别了,“不列颠尼亚”。二、新闻知识回顾1.什么是新闻?明确:把社会上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情及时如实地报道出来,就叫做新闻。2.新闻的特点真实性 时效性 准确性 简明性3. 新闻按体裁的分类 消息、新闻通讯、新闻特写、新闻专访、新闻分析评论等 4. 新闻的结构标题:文章的核心,包括引标,正标,副标导语:新闻的开头部分,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主体:导语之后,对新闻事实的具体叙述结尾:新闻的最后一句或最后一段,比较发人深思。背景:对新闻的补充,起补充作用5. 新闻的六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特写新闻:又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时间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实感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消息文体。特写新闻往往侧重于“再现”,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精彩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三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掌握新闻的结构特征,并理清思路。2.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有何意义,我们首先来整体把握文章,之后再来解答。3.第一段导语有什么作用?明确:三个作用(1)点题,点明了英国国旗降落后不列颠尼亚号回国,完成了接载使命,赋予了象征意义。(2)揭示全文主旨,在香港飘扬了156年的英国米字旗即将下降,香港即将回归。(3)导语结束在时间上,为主体部分的时序顺序奠定基础。4.新闻主体部分按照结构和文学手法相结合的方式来描写这一事件,主体总共描写了四个场景,请同学们找出这四个场景。明确(1)港督府告别仪式(第一次降旗)港督府告别仪式是英国告别仪式的序幕地点: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 时间:4:30(降旗) 4:40(港督离开)(2)添马舰广场告别仪式(第二次降旗)象征着英国长达156年统治的结束时间:晚6:15(仪式开始) 7:45(降旗)(3)交接仪式(降旗与升旗)整个仪式的高潮时间:1997年6月30日最后一分和1997年7月1日第一分与此同时,添马舰广场升起了五星红旗,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香港防务(4)“不列颠尼亚”离港时间:0:40(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港)5.课文写作特点明确:清晰的可视性,生动的可听性,清晰强烈的动态感,对比强烈的色彩感。6.可视性表现在哪里?明确:场景的描写,捕捉镜头,象征性7.可听性表现在哪里?明确:旗落,雨声,讲话声,乐曲声注重气氛烘托。8.细节描写也起到了这一作用,哪些地方?明确:“蒙蒙细雨中”“雨越下越大”是天气实况的描写,两处用笔,写出了过程,也对仪式的气氛起到了烘托作用,“面色凝重”是对港督表情的实写,也对“告别”仪式的氛围起到了点染作用。“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和邻近的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了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则是“新”与“旧”,“撤离与交接”“终结与新生”这一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9.动态感表现在哪里?明确:背景与现场的对比“米字旗插上港岛”与“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大英帝国从海上来”与“海上去”,构思巧妙,描述现实场景时,兼顾历史的回顾,增加作品的厚重感。英国的侧面描写,背景补充,英国不愧为最有绅士风度的国家,他们把告别仪式搞得绅士味十足,港督府的旗帜是在日落语音的号角声中降下的,这一特定乐曲的选择,英国人煞费苦心,“日落仪式“的命名,以及”日落“时间的选定,都可见英国皇家风度与作派,完美的结束和始终如一的矜持高贵,”不列颠尼亚“号这艘以大英帝国国号命名的轮船在完成使命后也将退役,作者正是抓住这些特点,用侧面以烘托的手法,烘托了主体。10.色彩感表现在哪里?明确:“黑色”劳斯莱斯,绿树,白建筑,广场上灯光渐暗,巨幅紫荆花图案,五星红旗,南海夜幕,这些画面和色彩交错,给人以深刻的印象。11.重点语句理解(1)随着末任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明确:描述性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港督府的外观,通过对港督府的描述,告诉世人,经过中国人民长期的艰苦努力与漫长等待香港已经回到了祖国怀抱,随着港督的离去,中国人民的一段屈辱历史永远地成为过去。(2)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明确:对于中国人民来说,英国在香港进行的殖民统治的这段历史是刻骨铭心的,是不应该被忘记的,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人民经过漫长的期待,终于迎来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这一天,国旗是一个国家主权的象征,作者郑重地记录下五星红旗第一次在香港升起的时刻,含蓄地表达了庄严又喜悦的心情,预示着香港美好明天的开始。(3)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明确:来是说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中国领土,开始了殖民统治,去,明写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的离开,暗写英国殖民统治结束。点明题意。这里既没有讽刺也没有痛骂,我们却可以在看似平淡的语言中,感受到作者心潮的起伏,客观地写出了殖民统治的结束,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强烈情感的抒发。12.我们回头看到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这里表达出了什么样的含义呢?明确:毛泽东主席于1949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回国,美国政府的白皮书发表之后,曾写过一片文章别了,司徒雷登这里活用此题。从字面上看,参加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港督彭定康乘坐的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场景,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名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实景是永别,虚景是回归和雪耻,标题喻虚景于实景中,独具匠心,又不留痕迹。小结:在众多关于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别了,“不列颠尼亚”是最为别致的一片,作者没有写交接仪式与现场多庄严,也没有写欢庆回归的人有多感动,而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善于捕捉香港主权回归末任港督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里一个个重大场面的一瞬间,又像一个熟练的影视导演,巧妙地将一个个镜头组接起来,既准确又生动地描写了这一历史性时刻的真情实景,突出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从客观角度描写了离去过程,表明英国统治结束,耻辱的洗刷,结束和告别不是我们的奋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