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doc_第1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doc_第2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doc_第3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doc_第4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老年人先走,青年人也会变老。这里面并没有高低之分,而只有前后之别。老年人跑第一棒,中年人跑第二棒,青年人跑第三棒。如此循环往复,流转不息。各有各的长度,各有各的任务,互相协调,共同努力,以期获得最后胜利。人类社会的进步,有如运动场上的接力赛。A . B . C . D . 2.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B . 司马光,字君实,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C . 本文通过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D . 文章中,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的,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则有调侃的味道,二者的语调是不同的。3. (2分)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B .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一感人肺腑的经典诗句出自当代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C . 当代女作家宗璞在废墟的召唤中将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思考一起融入特定的景物之中,传达出一咱渴望改革,渴望振兴的时代呼声。D . 童年写的是英国大文学家高尔基亲身经历的一段童年往事。二、 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4分)4. (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天边的云层缓缓分开,仿佛在为谁让道。渐渐地有红霞渗透出来,整个芦苇荡(盖上/染上)一层淡红色,屏息凝神看去,芦苇荡的边际似乎开始燥动 , 不远处冒出几个小点,小点越来越大,定睛一看,_!它们如晨曦中报晓的使者,欢腾着飞向人群,(盘旋/徘徊)在空中,人群中不时传出阵阵喝彩声。这些水鸟一会儿俯身向下,_,亲昵地送去晨光的问侯;一会儿拍翅向上,_,似乎在等待日出的刹那。(1)文中划线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渗(shn)透 燥动B . 屏(bng)息 欢腾C . 亲昵(n) 晨曦D . 刹(sh)那 问侯(2)依次选用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染上 徘徊B . 盖上 徘徊C . 盖上 盘旋D . 染上 盘旋(3)在文中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居然是雪白色的水鸟 轻轻掠过水面 飞到芦苇荡尖B . 水鸟居然是雪白色的 轻轻掠过水面 飞到芦苇荡尖C . 居然是雪白色的水鸟 飞到芦苇荡尖 轻轻掠过水面D . 水鸟居然是雪白色的 飞到芦苇荡尖 轻轻掠过水面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分)5. (1分)古诗文名句默写。大自然风光旖旎,景致千姿万态,只要你有心观赏,必有所见。白居易在西湖邂逅了“_,谁家新燕啄春泥”的盎然春景;王绩在东皋撞见了“树树皆秋色,_”的萧瑟秋景;李白在荆门偶遇了“_,_”的月下绮丽之景。崔颢则感慨于“晴川历历汉阳树,_”的凄清之景;苏轼在一个孤独的月夜寄情于“庭下如积水空明,_,盖竹柏影也”的幻景;陶弘景则痴迷于富有生机的“_,_;_,_”朝暮之景。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6. (1分)校运会上,上届长跑冠军杨光只获得了第三名,他难过得哭了。作为他的好朋友,你想对他说汁么,把你想说的话写出来。(不超过40字)五、 诗歌鉴赏 (共2题;共12分)7. (6分)阅读贾岛的题兴化寺园亭一诗,完成下 题。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亭君自知。【注释】:兴化寺亭园是文宗时裴度进位中书令时大肆建造的。蔷薇:指园林花木。(1)同是借花抒情,下列诗句与本诗抒发情感基调相同的一项是( )A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B .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C .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D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2)赏析“破却千家作一池”中“破”字的精妙。(3)根据诗中景物特点,分析诗中蕴含的作者情感。8. (6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谦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此事古难全”中“此事”指的是什么?(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7分)9. (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聪明只是一张漂亮的糖纸小铁上初二的时候,有一天下午我和他妈妈出门,问他去不去,他摇摇头,一个人闷在家里。晚上,我们回到家,他问我:“你发现咱家有什么变化吗?”我望了望四周,一切如故,没发现什么变化。他不甘心,继续问我:“你再仔细看看。”我还是没有发现什么蛛丝马迹。倒是他妈妈眼尖,洗脸时一下子看见脸盆和脸盆旁边的水管上贴着小纸条,上面写着脸盆和水管的英文名称。我这才发现屋子里几乎所有的地方,柜子、书桌、房门、厨房、暖气、音响、书架上面都贴着小纸条,纸条上面都用英文写着它们的名称。每一张小纸条剪得大小都一样,都是手指一般窄长形的,不仔细看还真不容易看到。他很得意地望着我笑。不用说,这是他一下午忙碌的结果。我表扬了他。那一年,他对外语突然有了兴趣。他就是这样开始外语学习的。他所付出的努力一般是在家里,是默默的。他贴满在家里的那些小纸条,仿佛是安徒生童话中神奇的手指,他抚摸着那些东西,使得那些东西花开般地有了生命,和他对话,彼此鼓励,让枯燥而艰苦的学习有了兴趣和色彩,有了学下去、学到底的诱惑力。从小到大,总是有人夸奖小铁聪明。读中学时,他的老师当着班上的同学表扬他,说:“只要小铁想学好哪一门功课,他总是能把它学好。”大学期间,同学们也都认为他很聪明,都说他总是很轻松地就把功课学好了。我应该庆幸的是,小铁一直很清醒。每当别人夸他聪明时,他从来只是笑笑,没有骄傲而忘乎所以。他所要做的就是认真,而且重复,把要学的东西弄得牢靠扎实。当别人夸奖小铁聪明时,我当然很高兴,虚荣心得到了满足。但是我很清楚,孩子是以他的刻苦取得他应有的成绩的。有一次,和另外一所学校的同学开座谈会,有个同学问他为什么能取得那么好的成绩?他回答说:“没有别的好办法,就是得学、得背。比如历史,高考前老师带领大家复习之前,我已经把书从头到尾背了三遍了,而且要注意背那些图边上和注解的小字,要背得仔细,才能万无一失。”那天座谈,我坐在他的身边,听到他的话,我很高兴,比他取得好成绩还高兴。有一次,他让我帮助他买盏应急灯,说晚上一过11点,宿舍就熄灯了。我劝他少熬夜。他说同学都这样,每个人的床上都有一盏应急灯。应急灯要是妨碍同学了,他会骑上车跑出校园,到学校旁的一家24小时营业的豆浆店买点吃的,就开始温书,一坐就是半夜甚至一个通宵。虽然,我不赞成他熬夜,但我赞成他刻苦、努力。在智商方面,孩子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的,聪明只是一张漂亮的糖纸,外表可能闪闪发光挺好看,但包裹在里面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这重要的东西就是刻苦。大三的一个晚上,小铁来电话告诉我和他妈妈:“英语六级成绩出来了,我得了895分。”他知道做家长的就是一根筋只认成绩,他很遗憾地说:“就差半分,要不就90分了。”这个成绩是他们系里的第一。他的英语四级考试也是全系第一,得了92分。我忽然想起初二时他贴满在家里几乎每一个地方的那些小纸条。大四的那一年,他考了托福和GRE,成绩分别是647分和2390分,考得都不错。都说分数是学生的命根,其实分更是家长的命根,做家长的只有看着分才踏实,我也一样,未能免俗。我再一次想起初二时他贴满在家里几乎每一个地方的那些小纸条。十年过去了。孩子如今已经在美国继续深造。他的房间空荡荡的,却总能发现在他的茶杯或玩具的背后贴着当年他写着英文的小纸条。就让这些小纸条一直保留着吧,保留着那一份回忆和感情。(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小铁接连两次问我,我居然都未发现他的杰作。作者在下文交代的原因是什么? (3)请你想象一下,在父母没有回来之前,小铁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在等待呢?请用40字左右加以描写。 (4)仔细品读第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说说它好在哪里。 (5)文章为什么要多次写到小铁贴在家里几乎所有的地方的英文小纸条? 10. (17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美德在民间孙道荣为了36元钱,一个人苦苦找寻了另一个人,整整三年。找人的叫老张,是个鞋匠,专门帮人修鞋、擦鞋,在街上开了个修鞋的小店,已经摆了八九年,一直没挪窝,加上手艺又很好,所以生意不错,积累了很多熟客。老张要找的人叫石慧,石慧是附近的住户,也是老张的一个客户。如果客户预存一笔钱,可以打八折,老张的这个主意,吸引了好多客户。老张有三个厚厚的大本子,清清楚楚登记着每一个客户的存款和每一笔消费记录,从无差错。其中有个客户,预付款还剩余36元,但她已经三年没有来过了,鞋匠老张要找的人就是她,他想把钱退还给她,或者请她把剩余的钱消费掉。可是,除了知道她名叫石慧,住在附近的某个小区之外,老张对她一无所知,也没有她的任何联系方式。老张就只能用最原始的方式,一个个地问。每一个前来擦鞋或者修鞋的客户,他都要问人家一句,你认识石慧这个人吗? 久而久之,竟然成了老张的一个习惯。有人被反复地问,就好奇地反问他,为什么要找这个人? 老张就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人家。有人劝慰老张,可能是她搬家了,或者有其他原因,不来了,反正就这么点钱,不用找了吧。老张一本正经地说,那可不成,再少,也是人家预存在我这儿的,她若不来消费了,我就要把钱退给人家。慢慢地,到老张的店铺来修鞋或擦鞋的人,都知道老张在找一个人,那个人叫石慧。有个客户认识石慧,但客人沉重地告诉老张,两年前,她就已经因病去世了。他也不知道她具体住哪个小区,也没有她的联系方式。老张很难过。但他不想就此放弃,他想,石慧不在了,那就找到石慧的家人,把剩下来的36元退给人家。因此,他依然固执地向每一个到店的客人询问,你认识石慧吗?日子就在老张的这一声声询问中,慢慢流逝。终于,有个新客户告诉老张,他认识石慧的丈夫。第二天,石慧的丈夫,来到了鞋匠老张的小店内。老张拿出一本厚厚的旧账本,翻到其中的一页,对石慧的丈夫说,她的预存款还剩36元,把钱退给你,或者你来修鞋、擦鞋,都可以。石慧的丈夫却坚决不肯收,他说,这么点钱,你却一连找了我们三年,已经很让我感动了,钱我不能收。一个坚持退钱,一个坚决不肯收。最后,还是鞋匠老张想了个办法,要不,我们把这钱捐了吧,也算是对石慧的一个纪念。第二天,鞋匠老张来到当地的红十字会,以石慧的名义,捐了336元钱,其中的36元,是石慧三年前预存在鞋匠老张店里的余款,另外的300元,是石慧的丈夫追捐的。这个故事,有了一个善良而美满的结局。我不厌其烦地复述这个故事,是想告诉大家,这个社会需要的很多东西,比如善良,比如诚信,比如承诺,以及其他的很多美德,从来就不稀缺,它们就在民间,就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之中。(1)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文章第段的内容有什么作用?(3)请从原文中找出文章的中心句。(4)读了文章,你一定会有很多感悟。 请具体写出其中某一点感悟,并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80字以内)(友情提醒: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七、 课外阅读 (共1题;共21分)11. (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无所知名。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来得知名。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信拜礼毕,上坐。信曰:“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 , 韩、殷王皆降。(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注】蓐食:蓐,早晨未起身,在床席上进餐。下:即为胯下。蒲伏:同“匍”。(1)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布衣,即为布制衣服,为古代庶人之服,这里借指平民,如“布衣之怒”。B . 拜,在这里表示授予官职,“拜大将”就是“授予大将军”。C . 三秦、河南,古地名。随着时间推移,古今词义所指有的有变化,如“三秦”;有的没有变化,如“河南”。D . 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种传记的体类,内容是记叙人臣的事迹,以便流传后世。(2)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B . 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C . 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D . 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韩信为布衣时,很穷困而且无所事事,经常去亭长家蹭饭,因饭不好,最后大怒而去。B . 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就亲自把他追回来,后来韩信得到重用,被授予大将军一职。C . 韩信受到汉王重用后,趁机指出要充分利用民心,并献计汉王向东出击,最后让汉王一举平定三秦。D . 本文在人物塑造上很有特色,运用一些典型小故事,把主人公塑造得栩栩如生,如“胯下之辱”。(4)把文中画横线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