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法》2015年培训教材_第1页
《食品安全法》2015年培训教材_第2页
《食品安全法》2015年培训教材_第3页
《食品安全法》2015年培训教材_第4页
《食品安全法》2015年培训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品安全法2015年培训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二十一号 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修订 自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 习近平2015年4月24日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第三章食品安全标准第四章食品生产经营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生产经营过程控制第三节标签 说明书和广告第四节特殊食品第五章食品检验第六章食品进出口第七章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第八章监督管理第九章法律责任第十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食品安全 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下列活动 应当遵守本法 一 食品生产和加工 以下称食品生产 食品销售和餐饮服务 以下称食品经营 三 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 容器 洗涤剂 消毒剂和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 设备 以下称食品相关产品 的生产经营 四 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添加剂 食品相关产品 五 食品的贮存和运输 六 对食品 食品添加剂 食品相关产品的安全管理 第三条食品安全工作实行预防为主 风险管理 全程控制 社会共治 建立科学 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 第四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对其生产经营食品的安全负责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 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保证食品安全 诚信自律 对社会和公众负责 接受社会监督 承担社会责任 第五条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 其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对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 会同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并公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负责 统一领导 组织 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以及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工作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 第十一条国家对农药的使用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 加快淘汰剧毒 高毒 高残留农药 推动替代产品的研发和应用 鼓励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第十二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有权举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依法向有关部门了解食品安全信息 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十三条对在食品安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 奖励 第四章食品生产经营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三十五条从事食品生产 食品销售 餐饮服务 应当依法取得许可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核申请人提交的本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至第四项规定要求的相关资料 必要时对申请人的生产经营场所进行现场核查 对符合规定条件的 准予许可 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 不予许可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三十三条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 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 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加工 包装 贮存等场所 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 并与有毒 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 第四章食品生产经营 二 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 数量相适应的生产经营设备或者设施 有相应的消毒 更衣 盥洗 采光 照明 通风 防腐 防尘 防蝇 防鼠 防虫 洗涤以及处理废水 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 三 有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 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四 具有合理的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 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 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 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 不洁物 第四章食品生产经营 五 餐具 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 使用前应当洗净 消毒 炊具 用具用后应当洗净 保持清洁 六 贮存 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 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 无害 保持清洁 防止食品污染 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 湿度等特殊要求 不得将食品与有毒 有害物品一同贮存 运输 非食品生产经营者从事食品贮存 运输和装卸的 应当符合前款第六项的规定 第四章食品生产经营 七 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使用无毒 清洁的包装材料 餐具 饮具和容器 八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 生产经营食品时 应当将手洗净 穿戴清洁的工作衣 帽等 九 用水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十 使用的洗涤剂 消毒剂应当对人体安全 无害 十一 法律 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 第四章食品生产经营第三十四条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 食品添加剂 食品相关产品 一 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 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 二 致病性微生物 农药残留 兽药残留 生物毒素 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 食品添加剂 食品相关产品 三 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 食品添加剂生产的食品 食品添加剂 第四章食品生产经营 四 超范围 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 五 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六 腐败变质 霉变生虫 污秽不洁 混有异物 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食品添加剂 九 被包装材料 容器 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 食品添加剂 第四章食品生产经营 十 标注虚假生产日期 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食品添加剂 十一 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 食品添加剂 十三 其他不符合法律 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食品添加剂 食品相关产品 第三十八条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 但是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 第四章食品生产经营第四十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 第四十一条生产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法律 法规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对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等具有较高风险的食品相关产品 按照国家有关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规定实施生产许可 第四章食品生产经营第二节生产经营过程控制第四十二条国家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 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保证食品可追溯 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农业行政等有关部门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协作机制 第四十四条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对职工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加强食品检验工作 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应当落实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对本企业的食品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加强对其培训和考核 经考核不具备食品安全管理能力的 不得上岗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随机进行监督抽查考核并公布考核情况 监督抽查考核不得收取费用 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每年进行健康检查 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 第四章食品生产经营第二节生产经营过程控制第四十六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就下列事项制定并实施控制要求 保证所生产的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一 原料采购 原料验收 投料等原料控制 二 生产工序 设备 贮存 包装等生产关键环节控制 三 原料检验 半成品检验 成品出厂检验等检验控制 四 运输和交付控制 第四章食品生产经营第二节生产经营过程控制第四十七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安全自查制度 定期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检查评价 生产经营条件发生变化 不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立即采取整改措施 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潜在风险的 应当立即停止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第四十八条对通过良好生产规范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认证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 认证机构应当依法实施跟踪调查 对不再符合认证要求的企业 应当依法撤销认证 及时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报 并向社会公布 认证机构实施跟踪调查不得收取费用 第四章食品生产经营第二节生产经营过程控制第五十条食品生产者采购食品原料 食品添加剂 食品相关产品 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 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的食品原料 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验 不得采购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 食品添加剂 食品相关产品 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原料 食品添加剂 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如实记录食品原料 食品添加剂 食品相关产品的名称 规格 数量 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 保质期 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 地址 联系方式等内容 并保存相关凭证 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 没有明确保质期的 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第四章食品生产经营第二节生产经营过程控制第五十一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制度 查验出厂食品的检验合格证和安全状况 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 规格 数量 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 保质期 检验合格证号 销售日期以及购货者名称 地址 联系方式等内容 并保存相关凭证 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应当符合本法第五十条第二款的规定 第五十二条食品 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者 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标准对所生产的食品 食品相关产品进行检验 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或者销售 第四章食品生产经营第二节生产经营过程控制第五十五条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制定并实施原料控制要求 不得采购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 餐饮服务提供者在加工过程中应当检查待加工的食品及原料 发现有本法第三十四条第六项规定情形的 不得加工或者使用 六 腐败变质 霉变生虫 污秽不洁 混有异物 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食品添加剂 第五十六条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定期维护食品加工 贮存 陈列等设施 设备 定期清洗 校验保温设施及冷藏 冷冻设施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要求对餐具 饮具进行清洗消毒 不得使用未经清洗消毒的餐具 饮具 第四章食品生产经营第二节生产经营过程控制第六十三条国家建立食品召回制度 食品生产者发现其生产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 应当立即停止生产 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食品 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 并记录召回和通知情况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对召回的食品采取无害化处理 销毁等措施 防止其再次流入市场 但是 对因标签 标志或者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而被召回的食品 食品生产者在采取补救措施且能保证食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继续销售 销售时应当向消费者明示补救措施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将食品召回和处理情况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需要对召回的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 销毁的 应当提前报告时间 地点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为必要的 可以实施现场监督 食品生产经营者未依照本条规定召回或者停止经营的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责令其召回或者停止经营 第三节标签 说明书和广告第六十七条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 标签应当标明下列事项 一 名称 规格 净含量 生产日期 二 成分或者配料表 三 生产者的名称 地址 联系方式 四 保质期 五 产品标准代号 六 贮存条件 七 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 八 生产许可证编号 九 法律 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应当标明的其他事项 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其标签还应当标明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第六十九条生产经营转基因食品应当按照规定显著标示 第七十条食品添加剂应当有标签 说明书和包装 标签 说明书应当载明本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第一项至第六项 第八项 第九项规定的事项 以及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 用量 使用方法 并在标签上载明 食品添加剂 字样 第七十一条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 说明书 不得含有虚假内容 不得涉及疾病预防 治疗功能 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 说明书应当清楚 明显 生产日期 保质期等事项应当显著标注 容易辨识 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与其标签 说明书的内容不符的 不得上市销售 第五章食品检验第八十五条食品检验由食品检验机构指定的检验人独立进行 检验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 法规的规定 并按照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规范对食品进行检验 尊重科学 恪守职业道德 保证出具的检验数据和结论客观 公正 不得出具虚假检验报告 第八十六条食品检验实行食品检验机构与检验人负责制 食品检验报告应当加盖食品检验机构公章 并有检验人的签名或者盖章 食品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对出具的食品检验报告负责 第五章食品检验第八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食品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样检验 并依据有关规定公布检验结果 不得免检 进行抽样检验 应当购买抽取的样品 委托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并支付相关费用 不得向食品生产经营者收取检验费和其他费用 第八十八条对依照本法规定实施的检验结论有异议的 食品生产经营者可以自收到检验结论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向实施抽样检验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上一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复检申请 由受理复检申请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公布的复检机构名录中随机确定复检机构进行复检 复检机构出具的复检结论为最终检验结论 复检机构与初检机构不得为同一机构 复检机构名录由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卫生行政 农业行政等部门共同公布 第七章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第一百零二条国务院组织制定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制定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应当对食品安全事故分级 事故处置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预防预警机制 处置程序 应急保障措施等作出规定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 定期检查本企业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第一百零三条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 防止事故扩大 事故单位应当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 谎报 缓报 不得隐匿 伪造 毁灭有关证据 第一百零七条调查食品安全事故 应当坚持实事求是 尊重科学的原则 及时 准确查清事故性质和原因 认定事故责任 提出整改措施 调查食品安全事故 除了查明事故单位的责任 还应当查明有关监督管理部门 食品检验机构 认证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 第一百零八条食品安全事故调查部门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与事故有关的情况 并要求提供相关资料和样品 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按照要求提供相关资料和样品 不得拒绝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 干涉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第九章法律责任第一百二十二条违反本法规定 未取得食品 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许可 没收违法所得和产品以及工具 设备 原料等物品 违法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 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 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 明知从事前款规定的违法行为 提供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其他条件的 没收违法所得 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 应当与食品 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第一百二十三条违反本法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 尚不构成犯罪的 没收违法所得和食品 工具 设备 原料等物品 违法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 并处十万元以上十五万元以下罚款 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 并处货值金额十五倍以上三十倍以下罚款 情节严重的 吊销许可证 并可以由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一 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 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 或者经营上述食品 二 生产经营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六 生产经营添加药品的食品 明知从事前款规定的违法行为 仍为其提供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其他条件的 没收违法所得 并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 应当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违法使用剧毒 高毒农药的 除依照有关法律 法规规定给予处罚外 可以由公安机关依照第一款规定给予拘留 第一百二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 尚不构成犯罪的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 食品添加剂 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 设备 原料等物品 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 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 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 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 情节严重的 吊销许可证 一 生产经营致病性微生物 农药残留 兽药残留 生物毒素 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 食品添加剂 二 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 食品添加剂生产食品 食品添加剂 或者经营上述食品 食品添加剂 三 生产经营超范围 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 四 生产经营腐败变质 油脂酸败 霉变生虫 污秽不洁 混有异物 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食品添加剂 五 生产经营标注虚假生产日期 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食品添加剂 九 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其召回或者停止经营后 仍拒不召回或者停止经营 除前款和本法第一百二十三条 第一百二十五条规定的情形外 生产经营不符合法律 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食品添加剂的 依照前款规定给予处罚 生产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 未通过安全性评估 或者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相关产品的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质量监督部门依照第一款规定给予处罚 第一百二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产品 工具 设备 原料等物品 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 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 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 情节严重的 责令停产停业 直至吊销许可证 一 生产经营被包装材料 容器 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 食品添加剂 二 生产经营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 食品添加剂或者标签 说明书不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 食品添加剂 三 生产经营转基因食品未按规定进行标示 四 食品生产经营者采购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 食品添加剂 食品相关产品 生产经营的食品 食品添加剂的标签 说明书存在瑕疵但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 拒不改正的 处二千元以下罚款 第一百二十六条违反本法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 给予警告 拒不改正的 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情节严重的 责令停产停业 直至吊销许可证 一 食品 食品添加剂生产者未按规定对采购的食品原料和生产的食品 食品添加剂进行检验 二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未按规定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或者未按规定配备或者培训 考核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三 食品 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者进货时未查验许可证和相关证明文件 或者未按规定建立并遵守进货查验记录 出厂检验记录和销售记录制度 四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未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 五 餐具 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 使用前未经洗净 消毒或者清洗消毒不合格 或者餐饮服务设施 设备未按规定定期维护 清洗 校验 六 食品生产经营者安排未取得健康证明或者患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十一 食品生产经营者未定期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检查评价 或者生产经营条件发生变化 未按规定处理 十三 食品生产企业 餐饮服务提供者未按规定制定 实施生产经营过程控制要求 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者未按规定对生产的食品相关产品进行检验的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质量监督部门依照第一款规定给予处罚 第一百二十八条违反本法规定 事故单位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未进行处置 报告的 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责令改正 给予警告 隐匿 伪造 毁灭有关证据的 责令停产停业 没收违法所得 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造成严重后果的 吊销许可证 第一百三十二条违反本法规定 未按要求进行食品贮存 运输和装卸的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责令改正 给予警告 拒不改正的 责令停产停业 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情节严重的 吊销许可证 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本法规定 拒绝 阻挠 干涉有关部门 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检查 事故调查处理 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的 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责令停产停业 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情节严重的 吊销许可证 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 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违反本法规定 对举报人以解除 变更劳动合同或者其他方式打击报复的 应当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承担责任 第一百三十四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年内累计三次因违反本法规定受到责令停产停业 吊销许可证以外处罚的 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产停业 直至吊销许可证 第一百三十五条被吊销许可证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及其法定代表人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五年内不得申请食品生产经营许可 或者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担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因食品安全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 终身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也不得担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食品生产经营者聘用人员违反前两款规定的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吊销许可证 第一百三十八条违反本法规定 食品检验机构 食品检验人员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的 撤销该食品检验机构的检验资质 没收所收取的检验费用 并处检验费用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 检验费用不足一万元的 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依法对食品检验机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食品检验人员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导致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食品检验人员给予开除处分 违反本法规定 受到开除处分的食品检验机构人员 自处分决定作出之日起十年内不得从事食品检验工作 因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因出具虚假检验报告导致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受到开除处分的食品检验机构人员 终身不得从事食品检验工作 聘用不得从事食品检验工作的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