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一中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doc_第1页
第三十五一中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doc_第2页
第三十五一中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doc_第3页
第三十五一中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doc_第4页
第三十五一中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十五一中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自矜(jn) 家圃(p) 十中八九(zhng)B . 微颔(hn) 忿然(fn) 酌油(zhu)C . 睨之(ni) 发矢(sh) 沥之(l)D . 覆其口(l) 以杓(sho) 遣之(qin)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通过这些活动,使大家受到了极大的鼓舞。B . 是否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C . “嫦娥三号”登月成功让我们距离月球资源的利用又近了一步。D . 对于期末考试语文复习,我们要详细落实并制定一个复习计划。3. (2分)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歌词“因为梦着你的梦,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中的两个“梦”词性不相同。B . 短语“创建文明城市”和“打造文化高地”的结构相同。C .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一句中“狡猾”一词属于贬义褒用。D . “我不知道家里人为什么把我送进书塾里去了。”一句属于疑问句。二、 书写 (共1题;共5分)4. (5分)请将下面的句子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走近自然 拥抱春天三、 默写 (共1题;共8分)5. (8分)古诗文填空。 托物言志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手法,曹操在龟虽寿中借老马表达自己的志向“老骥伏枥,_ ”。 刘桢在赠从弟(其二)中以寒冷的冰霜来衬托松柏的品格“_,终岁常端正”,以此表明自己志向之坚贞。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一文中写道,“_,_”,借鸢鸟来表达自己爱慕自然,淡泊名利的志趣。一地一景,诗人的生花妙笔又能为我们呈现出不一样的美景。崔颢黄鹤楼中的“晴川历历汉阳树 ,_”,是诗人登高所见的明丽景象,郦道元的三峡中我们又能看到秋季“每至晴初霜旦,_”的萧条景象,王维的使至塞上用白描手法让我们领略到边塞雄壮的景色“_ ,_”。四、 其他 (共1题;共5分)6. (5分)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给梁山泊108位好汉都取了一个幽默、风趣的绰号,请你写出你最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名字及其绰号,并用简洁的语言做点评价。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6分)7. (6分)菊花在文明古老的华夏已有3000余年,菊花及其文化也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请你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参与学校以“走近菊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完成相关任务。材料一:11月1日,2017年德州锦绣川景区第三届秋菊展开幕,在锦绣川景区东风路桥岔河西岸北侧广场,4000余株秋菊争奇斗艳,引来大批市民参观。今年的菊花展展出了独头菊、多头菊、案头菊、大立菊、盆景菊和悬崖菊等造型,包括“泉乡万胜”、“唐宇霞辉”、“唐宇月舞”、“紫鹭飞佩”、“沽水流霞”、“紫燕翻飞等120余品种。材料二:一组关于菊花的诗句: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不第后赋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 (张抡踏莎行秋入云山)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唐寅菊花)(1)菊花是德州的市花,德州又被称为菊城,请你为锦绣川菊花展写一句广告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 (2)请运用菊的相关材料对出下联。观翠竹仰慕谦逊品节,_。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8. (14分)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小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乙】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注:陈亢(gng):即陈子禽。伯鱼:孔子的儿子,名鲤。(选自论语季氏)(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见往事耳 _及鲁肃过寻阳 _鲤趋而过庭 _闻斯二者德 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不学诗,无以言。(3)通读这两篇短文,从学习态度或学习方法等方面说说给了你哪些启示?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9分)9. (14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1)第段中划线的词“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2)第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_、_、_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_(3)本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的? 10. (25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知足就是幸福陈乃举没有谁不向往幸福。可幸福是什么呢?一千个人可能有一千种回答。其实,幸福既简单又复杂。说它简单,是因为它是人们生活的一种舒畅的体验或感受;说它复杂,是因为促使人们能够体验或感受到生活的舒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以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作为一种心理感受,知足就是幸福;不知足,不会幸福。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密纳小学一名三年级小学生在作文里写道:“我们可以喝上干净的清水了,饭也好吃了,原有的厕所也将拆除重建,还可用水来冲洗,我们不再闻臭味了,我们更幸福了”能够喝上干净水,不再闻臭味,孩子们知足了,所以感到幸福。三月风杂志曾报道过,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自恃自己条件好,“走遍了中国科学院的直属单位”,“竟没有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心意的工作”,于是他自杀了。我们在感到震惊和为他惋惜之余,自然想到:他是不是不知足,欲望太高了?人就怕“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欲望太多太高,实现不了,便会觉得不幸福,甚至为此而痛苦。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我们不能以消极的态度对待之,但面对太多太多的诱惑,如果奢望过高,一旦被太多的难题所累,便会深陷烦恼之中,甚至失去理智,干些不明智的蠢事。有的人之所以觉得不幸福,不是他拥有的太少,而是期望得到的东西太多。所以,我们要调低自己的欲望底线,摒弃浮华,拒绝诱惑,以“知足常乐”平常心对待生活。唯此,才会享受到人生的幸福。知足是一种生活智慧,知足就是幸福。有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太多的不知足蒙蔽了心智,老觉得不如别人或社会亏欠他,自然不会拥有快乐和幸福。古人云:“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为什么要“知足”呢?因为人的情况是变化的,不如意事常八九,一时知足不行,要持续知足方能终身不辱。“知止”,是说当止则止,不能得寸进尺,而且要“常止”,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经得住诱惑,管得住自己,唯“常止”方能终身无险。提倡知足,并不是让人不思进取。个人利欲和事业上的进取心是两回事。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能懂得取舍,以知足的态度对待利欲,以不知足的态度对待事业,该坚持的就坚持,该放弃的就放弃,那我们就会永远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在事业上取得更加绚丽的成就。(1)上文中,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文章第段主要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第段的观点是“知足是一种生活智慧,知足就是幸福”,请为这一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能佐证这一个观点。(4)有人认为,第段删去不影响全文的论述,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说说你的看法。(5)“有谁不向往幸福。可幸福是什么呢?一千个人可能有一千种回答”,结合作者观点及自身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幸福”的理解。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1. (5分)请以“窗内喜气洋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不得抄袭;不得少于600字。第 9 页 共 9 页参考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