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文言文分类整合复习1、根据内容,分门别类按内容分类写景抒情类:三峡、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刻画人物类: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论战、出师表议论明志类: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语马说、爱莲说陋室铭叙事类:送东阳马生序按文体分类记:序,表,说,铭,书,历史散文,诸子散文2、抓住文眼,得其精髓。学习文言文,要善于抓住“文眼”这把钥匙,深入文章的内核,理解文章的内涵。 出师表在一个“忠”字进“忠言”,提出三条建议;(哪三条?)诉“忠”源,表达感恩之情;付“忠”行,说明出师目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在一个“谏”字如何进谏“讽”“善”如何纳谏“令”“赏”纳谏结果“朝”“胜”岳阳楼记在情感上是一个“忧”字;在结构上是一个“异”字情感上:迁客骚人:“忧”自己(因物而喜,因己而悲)作者:“忧”国家,“忧”民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结构上:“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醉翁亭记在一个“乐(醉)”字山水之乐;宴饮之乐;乐人之乐。其他如湖心亭看雪在一个“痴”字;鱼我所欲也在一个“义”字;小石潭记在一个“幽”字;记承天寺夜游在一个“闲”字;桃花源记在一个“异”字;曹刿论战在一个“远谋”;陋室铭在“德馨”;与朱元思书在“奇山异水”;送东阳马生序在“勤且艰”;爱莲说在“爱莲(君子)”等等。3、抓住重点,仔细探究。 鲜明的人物形象:曹刿“远谋”(鲁庄公)“齐师败绩”邹忌“善谏”(齐威王)“皆朝于齐”(“战胜于朝廷”)诸葛亮“忠”(先帝、陛下)“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宋濂“勤且艰”(同舍生)“因得遍观群书”、“卒获有所闻” 问题: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是如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细节描写,对比) 过人的志趣追求、理想抱负: 向往美丽的大自然:与朱元思书:“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往反”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淡泊名利,安贫乐道:周敦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莲,花之君子者也) 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诸葛亮:“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理想抱负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欧阳修:与民同乐陶渊明:世外桃源宋 濂: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修身明德,完善自我 孔子及弟子:君子、士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舍生取义” 问题:作者是如何抒发自己的志趣追求和理想抱负的?你怎样评价这种思想追求? 瑰丽多姿的自然风光 三峡山水之四季变化之美:山:险峻美;夏水:奔放美;春冬:清幽美;秋:凄凉美 巴陵郡“盛状”岳阳楼“大观” 琅琊山醉翁亭周围“四时之景”、“朝暮之景” 富春江的“奇山异水” 承天寺庭院似幻亦真的月色 桃花林奇异风光及世外桃源 陋室环境之雅 小石潭的水清、石异、源曲、境幽问题:抓住景物怎样的特征?描写了怎样的美?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和修辞?品位词语的佳处?视、听结合(调动多种感官;色彩的变化,先闻其声后见其形,)正、侧结合(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动、静结合;(或化静为动、以动写静)点、面结合(整体轮廓与局部描写)景、情结合(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时、空结合(空间上与时间上的变化,移步换景)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光、影结合点染法,移步换景法,微妙复杂的内心情感 小石潭记(柳宗元)郁郁寡欢: 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醉翁亭记(欧阳修)纵情山水、排遣抑郁: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记承天寺夜游(苏轼)欣喜?苦闷?凄凉?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马说(韩愈)怀才不遇愤懑: “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出师表忧虑、感恩、 “先帝”、“临表涕零,不知所言”4、 课文比较阅读 一般情况下,选取的文段之间一是必定存在着“联系点”,课外文段往往是课内文段的补充或延伸,在作者、文体、主题、题材、人物形象、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顺序等要素中有一个或多个相同(相近)之处;二是存在着“可比点”,或同中存异,或异中有同;三是难易程度相当,均为浅易文言文如:出师表、邹忌讽齐王纳谏共同点:都是臣子向君王进谏出师表:提出三条建议,其中最主要的是“亲贤远佞”;邹忌: 指出“王之蔽甚矣”暗含广开言路,吸取各方意见之意 提的意见都有广开言路的意思 提的方式都很委婉出师表是“以情动人”;邹忌是私事到国事(由小见大)采用类比的方式劝谏。 再如: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 相同点: 1:体裁相同:都是记,都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 2、语言特点:语言上都采用骈散结合,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两篇散文的语言都非常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 不同点: 1、结构技巧有别。岳文开头扼要记事,中间生动写景,借景生情,最后精辟议论,点明主旨。将记事、写景、抒情、议论四者巧妙融合,从而使得文脉结构严谨而不板滞、条理清晰而有波澜,行文变幻跌宕,曲径通幽,引人入胜。 醉文则以“乐”字提挈全篇,环环相扣,构思精巧。开篇用长镜头层层推进的写法,点出“醉翁亭”,后又从释“醉翁”二字引出“山水之乐”,接着连用几层描写和叙述来抒写“山水之乐”。作者还妙用了照应和伏笔。细品全篇,“醉”字或隐或现,联前顾后;“乐”字或明或暗,前伏后应。 2、语言表述有别。岳文在语言上骈句散句结合,抑扬顿挫,参差溢美;四字短语成双成对,琅琅上口,婉转有力。立意深刻,造词精警。醉文虽也使用骈散结合的句式,但多用长句,且又有创新。仅用对偶句式就别具一格,独领风骚。有单句成对的,有双句成对的;还有三句成对的。醉翁用它叙事,则明快简洁;用它写景,则物美境幽;用它抒情,则深沉含蓄。特别是二十多个“也”字的运用使文章层次分明,音韵和谐悦耳。 3、主题深度有别。醉文表述主题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把“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隐含在描写叙述之中,在醉中写乐,在乐中写醉,因而才留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千古名句。而岳文表达主题的方式是直抒胸臆。范公在比较了“迁客骚人”的仕途进退的悲喜之情后,直接道出了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磊落胸怀,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至理名言,展示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高风亮节。这精警之句振聋发聩,令人深省,明人心志,激人奋进。从这一点来说,范公明显高出醉翁一筹,也是醉翁难以企及的。5、重点句子:(考试经常出的默写、翻译、赏析、被引用的句子)哪些句子是重点句子?主旨句、总括句(统领全篇句)、总结句、过渡句、写景名句、含有特殊语法现象的句子、包含某种修辞手法(写作方法)的句子、抒发作者思想情感的句子。几种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小集“之” 一、作助词用。主要用法有三种类型:1、相当于“的”,是定语的标志。例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菊之爱,陱后鲜有闻。水陆草木之花。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起舒缓语气作用,无实义。例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菊,花之隐逸者也。3、用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时间副词后起补足调音节和舒缓语气作用,无实义。公将鼓之。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怅恨久之。二、作代词用。(可以代人,代事,代物)1、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我”、“他们”、“她们”、“它”、“它们”。例如:具答之。亲戚畔之。 彼竭我盈,故克之。2、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这样”“这件事”、“那”、“那样”等。如:渔为甚异之。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三、作动词用。相当于“到”、“往”、“去”。如:辍耕之垄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四、语法作用。(1)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其格式为:宾语+之+谓语。例如:何陋之有? 宋何罪之有?(2)定语后置标志,无实义。为了强调定语,常把定语放在中心语的后面。如:马之千里者。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乎”1、语气词(一般用在句未):表提问或反问,也可表猜测、感叹。如:死国可乎?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亦不可以已乎!2、介词(一般用在句中):类似于“于”的用法。如:在乎山水之间也颓然乎其间者3、作词尾(一般用在形容词后)。如:悠悠乎与灏气俱” “以”一、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的工具、物件、时间等可以译为“把”、“用”、“拿”、“在”、“从”等,或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译为“靠”、“凭借”、“根据”等。如:1.屠惧,投以骨/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把2.能以径寸之木,为/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用(在)3.何以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凭借4.虽不能察,必以情。/策之不以其道。根据5.以弱为强/今以蒋氏观之,犹信。由、从二、作连词,表目的时,可译作“(用)来”,“以便”;表顺接时,相当于“而”;表结果时,可译作“以致”;表原因,可译作“由于”、“因为”。如:1.属予作文以记之(用)来2.以伤先帝之明以致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4.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三、用作动词,可译作“认为”。如:1皆以美于徐公。2或以为死3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4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四、特殊用法:通假字,通“已”,已经。如: 固以怪之矣。 “而”一、表顺接关系的连词l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如:扁鹊望见蔡桓公)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环而攻之而不胜。前一个“而”就表示承接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如: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4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如: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面山而居。二、表转接关系的连词,译作“但是”“可是”“却”。如: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学而不思则罔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其”一、代词1、表示第三人称,译作“他”“他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也可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复前行,欲穷其林。其一犬坐于前。二、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前一个“其”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不译。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其:可译为“恐怕”。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译为“可要”。 “为”一、作介词时,除表被动外都读作wi,可译作“被”、“对”、“给”、“替”、“当”,“为了”、“因为”等。如: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山峦为晴雪所洗(wi,被。)不足为外人道也。(wi“向”“对”)为楚造云梯之械。(wi,“给”)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wi,“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wi,因为,由于)二、当“为”作动词时,读wi,可依据语境的不同,译成各种相应的动词,如:“做”,“当作”、“成为”,“雕刻”,“是”等。如: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是)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当,成为)为宫室、器皿。(雕刻)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称为,叫做) 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造)三、特殊用法: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名词,心理活动) “于”一、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可灵活地译为“在”、“向”、“到”、“从”、“跟”、“对”、“给”等。例如: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在)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舜发于畎亩之中(从) 欲报之于陛下也(向)二、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例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皆以美于徐公。 “焉”1、疑问代词,相当于“怎么”“哪里”。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熟语)2、语气助词。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3、代词,相当于“之”。如:忽啼求之,父异焉(伤仲永)4、兼词,相当于“于何”“在哪里”。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5、兼词,相当于“于此”“在这里”“在那里”。如: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虽”连词“虽”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两种用法。1、表示假设,可译为“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美业电商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美线海运货物运输标准流程
- 铁合金焙烧工特殊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房产测量员综合考核试卷及答案
- 美业普及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电子商务采购规章制度及流程
- 机绣工成本预算考核试卷及答案
- 软件服务供应商环保协议书范文
- 成品矿运送工协同作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铁合金转炉冶炼工异常处理考核试卷及答案
- (完整)《走遍德国》配套练习答案
- GB/T 34239-2017聚3-羟基丁酸-戊酸酯/聚乳酸(PHBV/PLA)共混物长丝
- GB/T 26814-2011微波消解装置
- GB/T 13384-2008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 粘膜免疫系统概述
- 钢板桩及支撑施工方案
-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完整课件
- 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
- 冷藏车保温箱冰排使用记录
- FANUC工业机器人离线与应用项目7 工业机器人KAREL程序
- 综合能源管理解决方案(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