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造句”.doc_第1页
小学英语教学中“造句”.doc_第2页
小学英语教学中“造句”.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造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引子】还记得小学学语文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造句”。时隔多年,还清晰地记得,那时的我很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并不断地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至少我认为,这给我三年级始的写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得到启发,加上自己的实践练习,如今当上老师的我,在英语教学中也用上了这种方法,我的学生在英语的口头和笔头应用中因为这种方法获益匪浅。我认为,英语和语文同样作为语言学科,其教与学必有共通的道理。在英语学习中,很多学生只把英语作为一门课程来学,而不是一种用来交流的语言来学。于是,出现了会做题,会考试,但却不会说,不会真实交际的现象。课堂上学过的东西,只有跟任教老师才会用,一遇到真实场景或外宾就连最简单的“How do you do? Whats your name?”, 都不会回答。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意识和能力呢?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中“造句”是一种极好的媒介方式。英语“造句”形式介绍如下:一、小范围限定形式的造句。1、用所给单词或词组造句。这个很好理解,操作也简单:即要求学生用给定的单词或词组造句。要注意的是:最好用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单词,学生不易记忆或较难理解,通过造句加深印象,化解难度。方式有三种:要求学生用指定的一个单词或词组造句;给出一些单词或词组,让学生任先其一造句;给出一些单词或词组,让学生任选其中几个造句。2、根据句型造句。句型往往是学习中的焦点,掌握了句型,即掌握了主要内容的学习。在不提倡老师“死讲”和学生“死做”的新形势下,句型的学习用造句的方式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就像给了一个模子,往里填充内容就行了。学生有相对较小的范围内,也会更易找到“自信和成功”的支点。很多个“会”聚集在一起,就会慢慢形成对句型的清晰认识和正确理解。也符合“练”中“悟”的教学道理。3、根据所设情景造句。这是一种集应用与应辩于一体的造句形式。事实上,通俗一点讲,也可叫做“情景反应”造句法。例:Todays Jiamins birthday. What will you say to him? / What do you want to say? 这种造句形式可以说是真实交际的最佳模拟。我们可以在学完一个模块或几个模块后,用这种方法试试学生的应用程度,对句型单词等的理解把握程度。二、大范围限定形式的造句。1、看图造句。顾名思义,这种形式就是让学生根据所给图片说英语。除了图片,可以规定主题范围,也可无任何限制地造句说英语。这种就需要开拓性思维、整合知识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说得越多越长的越好。2、“滚雪球”造句。这是一项听说结合的造句形式,也可称之为“接龙造句”。操作方法是:第一个学生说一句话,第二个学生在复述完他说的话后,再自己造出一个与其相关联的句子。依此类推,越往后复述的句子越多,造出的句子也越长越难。一定注意各句子间要有衔接,是一个内容的延续。而且操作时,一定要学生先复述(可以视情况定只复述前一个同学的句子或复述前面所有同学的句子两种方式),再造句。这样,在学生想说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倾听,练习英语听力。为了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开口”的自信心,可以从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开始,让他们说最简单最短的句子,再逐渐过渡到越来越棒的学生。操作时,老师可以先从点名开始,待到训练有素时,再按组、按排或分男、女进行,营造一种竞争氛围,形成“你追我赶”的势头。3、拓展式造句。所谓拓展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创新,有延伸,有深入。一种操作方法,例如句型:Whats your favourite sport? 就可以在 “favourite / sport / is”乃至整个句意上做文章,拓展成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 colour / animal / movie /? Do you like .? What do you like best?等 另一种则类似association。我们可以先从单词上下功夫,再扩展到句子。例如:animal -pet-zoo; father-man-person; badminton-sport- -Sports Day-championship / Olympic Games。第三种则是只圈定一个核心,如给个”topic”,让学生全面发散尽情地用英语思维,用英语表达。4、应辩式造句。这是一种考验学生应辩能力的造句形式。规则是:随便点人,随便给词,即兴造句。没有思考的余地,只有心理的准备。这其实是全面考查学生英语应辩能力的“造句”形式,充满刺激与激情,若加以“诱人”的表扬,效果更佳。三、无范围限定形式的造句。这种就类似于我们日常教学中的Free Talk / Daily English / Duty Report / Oral Practice.,最简单最核心的要求就是用“英语”造句。我们的原则是“能说就好,说得越多越好”。课堂教学中,我们在应用“造句”这种形式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增加“造句”的趣味性、刺激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造句”练习中,可以设置一些竞争机制或趣味评价,激发学生对这种练习的热望。比如,谁造的句子越长,用所给词越多就越厉害;小组比赛;小组合作,“造句数量”比赛等。趣味评价,比如怎样的句子几颗星,几张贴纸;笑脸、哭脸;学生鼓掌声音大小,人数多少等。二、“造句”中的开拓性思维和创新精神。“造句”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开拓性思维的要求很高。一个好的句子,绝不是拘泥于课本,束缚于正学内容的句子。它应与社会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应是课堂内外、现在与以前所学知识的高度整合。比如:在教Sport时,我在两个班做单词“造句”练习,同样给的是“be good at”, A班的学生造出的句子是“Im good at English, because I like it very much. My father is good at cooking. He feeds me very well. Jiamins brother is my hero. Hes good at Car Racing.” B班除了“I m good at swimming / running / playing football.” 还是“Im good at playing basketball / weight-lifting / ”。尽管他们是搜括出了很多的词,但却始终没脱离“ Im ”和”sport”的圈子。三、造句中的语法要求。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无论是学母语或是学外语,由不会说到会说之间必然会出现“说错”的情况,这已为语言学界所公认,并将这种出错现象称之为“中继语言”(interlanguage)。某些语言现象由于母语习惯的干扰,心里虽然明白这条语法规则,但在未养成熟练的语言技能前,往往会脱口说出这样那样的“口误”。因此,在训练活动中,对学生的语法错误绝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因为出现错误而给予某些不公正的谴责。作为老师,应在学生的“怕说错而不说”和“不会说而敢说”之间权衡利弊得失,我们应该提倡“敢说”。但有一点要注意,即用句型造句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