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市乡村旅游论文_第1页
上饶市乡村旅游论文_第2页
上饶市乡村旅游论文_第3页
上饶市乡村旅游论文_第4页
上饶市乡村旅游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饶师范学院文旅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论文论 文 题 目 : 上饶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专 业 : 地理科学 班 级 : 09史 (2) 学 号 : 09070210 学 生 姓 名 : 黄丽红 指 导 教 师 : 潘华华 二一三年四月上饶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摘 要1999年国家推出了“生态旅游年”,乡村旅游发展聚然升温。国家旅游局将2006年确定为“国家乡村旅游年”。乡村旅游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所亲睐,已成为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上饶市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市场前景广阔,且发展速度快。但是在发展程度上仍处于初级阶段,在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上存在不足,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如规划开发不够科学,发展特色不明显,设施功能不够齐全,经营服务不规范,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缺乏有效地保护措施等问题。本文以乡村旅游的概念、特点、功能为切入点,对上饶市乡村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对应提出乡村旅游的发展类型,从旅游规划、旅游营销宣传、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建议。关 键 词乡村旅游;开发类型;发展研究;上饶Shangrao county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researchAbstractThe national launch of the ecological tourism year in 1999, the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together up. The national tourism administration in 2006 identified as national rural tourism year. Rural tourism is being more and more tourists favor,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ourism. Shangrao county rural tourism resource is rich, has a huge consumer groups, market prospect, and fast development. But still at an early sta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degree, exists in the rural tourism theory research is insufficient, exist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such as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is not enough scienc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 is not obvious, the facilities function is not complete, the management service is not standard, management system not enough perfect, lack of effective protection measures, etc. Based on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tourism, the function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analyzes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hangrao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corresponding to the proposed types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from the tourism planning, tourism marketing, management, personnel training, and put forward suggestion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Key words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type; The development research; Shangrao目 录绪论11乡村旅游相关理论综述31.1乡村旅游及乡村旅游资源31.2乡村旅游的特点41.2.1乡村性41.2.2参与性41.2.3差异性41.2.4目标市场是城镇居民41.2.5费用低41.3乡村旅游的功能51.3.1审美享受51.3.2缓解压力51.3.3教育体验51.3.4文化传承51.3.5促进农村经济发展51.3.6更新社会观念62上饶市乡村旅游发展概况62.1上饶市乡村旅游资源62.2上饶市乡村旅游开发类型72.2.1乡村度假型72.2.2依托景区型82.2.3生态文化村寨型82.2.4农业观光型82.2.5城郊休闲型82.2.6红色经典型92.2.7滨湖渔家乐型92.2.8民俗风情型92.2.9产业带动型93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93.1规划开发不够科学93.2发展特色不明显103.3设施功能不够齐全103.4经营服务不够规范103.5管理体制不够健全114上饶市乡村旅游发展对策114.1统筹规划,重点开发114.2整合营销,打造品牌,创建特色114.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合理化经营124.4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124.5政府主导,规范管理124.6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3结论13参考文献14致 谢15绪论1选题(1)选题的背景在我国,乡村旅游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为外事接待需要,山东省石家庄村率先开展乡村旅游活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越来越受人们的亲睐。政府和相关组织对乡村旅游十分重视。2006年,国家旅游局将旅游主题定位为“中国乡村游”年。12007年提出了“中国和谐城乡游”,指出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方向。2乡村旅游正成为经济开发和旅游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在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研究中存在不少问题。本人就以上饶市为例研究乡村旅游发展。(2)选题的目的 在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喜人的同时,其开发现状却令人堪忧,旅游资源的破坏,乡土特色的缺失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旅游区生命力的迅速枯竭。结合上饶市乡村旅游发展实况,探讨乡村旅游开发与管理的最适宜道路或模式,探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如何可能及实现途径的问题。(3)选题的意义 上饶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相对来说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如何发展乡村旅游,开发乡村旅游项目,以及乡村的开发与原有的传统旅游产业如何结合,相互发展,值得研究总结。发展乡村旅游是一条兼顾乡村地区经济利益和文化传统的道路。在正确认识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可行性、指导性的建议,促进上饶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2国内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1)国外研究成果及现状乡村旅游在欧美发达国家已有百年以上历史。近年来,国外乡村旅游向深层次发展,由欣赏成果,变为参加,真正体验农活的过程。城市游客到农村和农民共同生活,有些地方已出现租地自种。2005年弗罗切特认为乡村旅游决不能简单地局限于农场旅游,而应该包括其物质的、社会的和历史的维度。3(2)国内研究成果及现状我国乡村旅游研究起步较晚,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研究成果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1992年杨旭的开发“乡村旅游”势在必行4和1995年江华的开发旅游农业大有可为5 分析了乡村旅游的特性及开发的地域条件,提出开发乡村旅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006年由何丽芳著的乡村旅游与传统文化6一书以乡村旅游为主线,从六个方面详细论述了乡村旅游的含义、特点及其传统文化的联系。3本文总体构思本文一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状况,资料来源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关于乡村旅游相关理论综述,包括乡村旅游的概念、特点和功能。第三部分是上饶市乡村旅游发展总体概况和分析,包括上饶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类型。第四部分是上饶市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第五部分结论。4资料来源和研究方法 (1)资料来源书籍,中国旅游报,上饶师范学院学报,赣南师范学院学报,中国知网、江西旅游网及其他官方网站。(2)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检索法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和总结。以定性分析法为主,阐述上饶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通过实证研究,对上饶市乡村旅游进行分析。采用归纳法,对上饶市乡村旅游发展进行归纳并提供建设性的意见。1乡村旅游相关理论综述 1.1乡村旅游及乡村旅游资源国内学者刘德谦指出:乡村旅游的核心内容应该是乡村风情,它包括风土、风物、风俗、风景四个方面。7乡村旅游是一种与城市旅游相对应的旅游形式,其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乡村旅游不仅包括基于农业的旅游活动,还包括自然旅游、生态旅游、假日步行和区域性的民俗旅游活动等。从狭义上说,乡村旅游是指以农民或农村居民为经营主体,以农业或农村事物为旅游吸引物,吸进游客前来农村地区进行游览观光和生活体验等形式的旅游活动。8乡村旅游资源是指位于乡村地域范围内,能够吸引旅游者前来进行旅游活动,为旅游业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等综合效益的乡村旅游客体。 乡村旅游资源的构成要素及旅游者相应要求可见表1-1。对于不同要素类别的需求程度也有差异,但差异程度不大,这主要是旅游者的需求和乡村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决定。表1-1 乡村旅游资源的构成要素及旅游者相应要求9要素类别 旅游者知觉的内容 旅游者要求 需求程度自然景观环境 天然植被、地形、水体、农田、动物 景观优美、环境宜人 11.9%乡村景观环境 建筑、街路、村落与环境关系、环境卫生 乡村情调、天人合一 11.8%居住 农家客房的特色、面积、用具卫生 朴素安全、卫生方便 11.3%饮食 农家日常饮食、节日饮食、特色饮食 简单天然、可口特色 11.3%农业生产 农艺、农产品收获、有机农业、渔业 学习、有趣 11.1%文化民俗 方言、宗教、历史、歌舞、节庆、婚俗 学习、有趣 10.9%乡村制作 酿造、农具制作、剪纸、刺绣、编织 学习、有趣 10.8%乡村文体活动 民间戏曲歌舞、民间体育、登山、散步 学习、有趣、健康 10.5%乡村土特产 绿色食品、药行、手工艺品、日用器具 健康、纪念、实用 10.4%1.2乡村旅游的特点1.2.1乡村性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本质特征。7它是保持多元文化价值不可缺少的,乡村地区集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于一身,对都市旅游者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各具特色的乡村自然风光,四季变换的农作物,充满情趣的乡村风土人情,以及具有强烈地方的耕作方式、风味小吃、农产品、手工艺品等。1.2.2参与性区别于城市旅游等偏向纯观光的旅游方式,乡村旅游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包括参与耕作、自助采摘、垂钓喂养、亲手加工等活动,它将旅游项目由陈列式上升到参与式,使旅游者在农耕忙碌中体会到劳动所带来全新生活体验,使旅游不仅成为一次审美的体验,更是一种身心的休整。1.2.3差异性乡村旅游的差异性着重体现在地域和季节两个方面,不同地方的乡村旅游的活动内容差异性很大,主要是气候条件、自然资源、习俗传统等的不同。在季节方面,农业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季节,各乡村旅游的内容也体现出明显的季节性。1.2.4目标市场是城镇居民因为长期生活在快节奏、高压力环境下的城市居民,对自然的需求更为强烈,宁静的乡村、休闲的生活对他们来说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同时,乡村旅游在推广时,还要兼顾具有不同地域特色的异地游客。 1.2.5费用低乡村旅游资源大多依赖于现有的农业资源,不用进行大量的投资就可投入使用而获得经济收益,因此属于投入少见效快的旅游方式。游客在进行消费时所支出的费用也相对较低,无论是住宿、餐饮还是交通,都比城市旅游的开支低得多。1.3乡村旅游的功能1.3.1审美享受长期生活在城市之中的人们,不禁会追求一种别样的审美愉悦,而乡村旅游正符合了这种需求,这种美是纯自然的,是历史遗留的。无论是宜人的自然风光还是充满了趣味的田园生活,亦或是清晰的空气都让都市中生活久了的人体验到别样的审美情趣。1.3.2缓解压力选择乡村作为旅游地点,是因为人们想要摆脱城市中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卸下沉重的工作压力。乡村旅游能让人们暂时逃避现实生活,遗忘所有生活上的、工作中的不快。经过一段时间的放松之后,游客能够以全新的状态重新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1.3.3教育体验通过体验农村生活、品尝乡村野味、参与农业劳动,让从小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体味到农村人的辛苦和勤劳,学习到有关自然的知识,即寓教于乐,是一种很好的教育体验方式。1.3.4文化传承相比于城市,农村中往往保留了更多中国的传统文化。通过乡村旅游建设民俗文化村,举办民俗文化节,都市人能够更好的了解乡村社会文化和民俗风情,起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1.3.5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贫困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转变,对解决“三农”问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乡村旅游能使那些拥有丰富旅游资源而经济贫困、交通落后的地区,加快招商引资步伐。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安置过剩劳动力,扩大就业面,极大地维护和促进了当地社会的稳定,提高了社会的整体效益。1.3.6更新社会观念农村地区之所以落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观念的落后,而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吸引大量城市游客的进入,农民在为游客服务的同时也可以开阔视野,接收到城市中先进的思想和理念,更新陈旧的思想观念。2上饶市乡村旅游发展概况近年来,上饶市以婺源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异军突起,引领全市旅游业取得了质和量的突破,有力推动了当地乡村经济发展,改善了乡村环境,吸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了农业附加值,加快了农民致富步伐,保护了乡村原生态文化,促进了城乡精神文明的对接。上饶市提出“百乡千村万户”行动计划,出台关于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成立发展乡村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全市乡村旅游已经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特色鲜明、效益可观、环保一流的发展格局。到2011年底,全市农家乐达2.6万家,解决就业30万人次。(见表2-1)乡村旅游发展迅速,成为上饶市旅游业突出亮点和农民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上饶市乡村旅游业发展能够如此引人瞩目的原因:一是客观上,上饶拥有相当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二是在主观上,政府重视,起步较早,思路清晰,开发得当。表2-1 上饶市近年旅游接待和收入以及农家乐的发展量化表 旅游业接待人数(万) 旅游总收入(亿) 农家乐 解决就业人数2011年 2,914.5 215.38 26,000 300,0002010年 1,986.8 143.3 20,976 123,056 2009年 1,496.5 84.8 12,702 82,4552.1上饶市乡村旅游资源上饶市包含12个县、市、区,乡村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根据上饶乡村旅游资源,可以划分为四大乡村旅游线,即婺源、三清山、龟峰黄金生态线,灵山、云碧峰、铜钹山绿色自然线,鹅湖书院及葛仙山、万年神农源(仙人洞)、鄱阳湖湿地及候鸟人文回归线,上饶集中营、方志敏纪念馆、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的爱国红色线。(如图2-1)据了解,在全省范围内评选出74家“江西省乡村旅游示范点”,其中我市有8家入选。分别是:鄱阳县白沙洲乡内清村、婺源县蚺城街道办上梅洲村委会会塘村、婺源县平坦村、婺源县长径村、婺源县赋春镇游汀村、婺源县湖村、横峰县葛源镇五里铺、上饶市田园牧歌乡村旅游区。爱国红色线黄金生态线人文回归线绿色自然线图2-1 四大乡村旅游线位置示意图2.2上饶市乡村旅游开发类型 根据上饶市旅游资源特征,综合其他因素和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2.2.1乡村度假型乡村度假型是利用优美的山水自然环境和不同的农林资源,向人们提供各种休闲度假服务。上饶市目前正在积极开发建设的怀玉山山地旅游项目、上饶县五府山运动休闲旅游项目、铅山县北武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主要依托玉山怀玉山、上饶五府山和灵山、铅山县北武夷山等旅游资源。2.2.2依托景区型 这种类型主要是在地势较为平坦、道路较为通达的风景区周边发展乡村旅游,是一些著名风景名胜区的一种附属产品,以景区游客为主要目标市场,开发中较多地保存着乡村的原生状态。如:三清山西坑村的乡村旅游现在发展如火如荼,农家餐馆、农家旅舍遍布全村,带动当地农民年人均收入从2000元提升到1万元以上。2.2.3生态文化村寨型 这种类型是指保护和利用当地原生态的居住环境、建筑、歌舞等,因势利导开发旅游,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模式。如婺源李坑、思溪延村都是具有上千年历史的文化古村落,是上饶市文化村落型乡村旅游的代表,其依托文化村落和自然风光资源,为游客提供高端休闲、村落观光、民俗演绎、写生摄影等旅游产品,也成为了游客必去的婺源旅游景点之一。 2.2.4农业观光型即以引进繁殖种养业优良品种,展示种植业栽培技术、饲养技术或园艺、优质农产品及其生产过程为主建设的示范园区等。在开发模式上可以选择股份制、公司+农户、个体农庄、农户+农户等模式,开发出休闲观光型和务农参与或体验品尝型产品。如婺源江岭油菜花海,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览;上饶县灵山依托梯田资源和田园风光发展乡村旅游,与景区建设互相推进,形成良性互动。2.2.5城郊休闲型这种类型包含两个层次,一是依托中心城市的一级环城区,另一类是依托地方县市的二级环城区,二者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培养城市双休日市场为主,是典型的乡村旅游地发展模式。如信州区百灵草健康主题园依托云碧峰国家森林公园,占地20余亩,投资500万元,提供餐饮、住宿和会议产品,已经初现规模,并带动了周边发展成为上饶市的休闲旅游经济带。2.2.6红色经典型 这类景区是指在具备“红色旅游”资源的乡村,结合“红色旅游”的发展,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参观游览活动,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10上饶市有两处全国红色经典景区,分别是上饶集中营和方志敏纪念馆。利用这些经典景区,在其周边乡镇、村庄创办农家乐,努力整合区域内红色旅游资源形成富有感染力的红色旅游精品,并对村落原有的建筑进行提升和改造,开发出红色旅游、田园休闲等旅游产品。2.2.7滨湖渔家乐型 这种发展模式这种旅游方式是农民利用自己家里的院落所拥有的自然风光,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前来吃、住、玩、游、娱、购等旅游活动。11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玉山县玉峰村、鄱阳县狮子山生态渔村等。2.2.8民俗风情型它是指以农村民俗民族风情为载体开展旅游的发展模式,其内容包括地方特有的风俗和风物,如节日、婚姻、寿诞、丧葬、礼仪、祭祀、服饰、宗教等。12 上饶有太源、篁碧2个畲族乡,还有8个少数民族村,他们利用畲族风情和自然生态资源,开发出以民族风情体验和休闲度假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增收致富。2.2.9产业带动型 工业园区、大型矿山、农业产业园等等,都是产业集聚的地方,也是对农家乐需求旺盛的地方,上饶市以此为依托,将产业内容演绎为游客喜爱的体验型产品。上饶经济开发区的周边,涌现出大小不一的农家乐100多家,实现了园区旺、农民富的双赢局面。3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3.1规划开发不够科学 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盲目性和无序性依然存在,乡村旅游遍地开花,部分乡村旅游点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进行整体规划、科学布局,缺乏资源论证、规划和策划。特别是由于乡村旅游进入门槛相对较低,许多乡村旅游项目对原有乡村旅游稍加景观修改加工,就贴上“乡村旅游”的标签,盲目上马、批量开发,最终导致乡村旅游核心资源迅速耗损。虽然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旅游资源整合,试图以行政的手段,串珠成线,但收效甚微,例如婺源县“通票制”夭折。此外,景区各自为政,合作不够。以龟峰为例,身处“三山一都一村”( 三清山、龙虎山、武夷山、景德镇、婺源) 等众多旅热点的中心腹地,享受热点景区的辐射带动效应。但现实情况是龟峰享受到的带动效应不大,反而处于周边的竞争压力之中,出现夹击效应。3.2发展特色不明显部分乡村旅游开发过分地依赖于自然资源,对地方特色、民俗风情、人文内涵等要素不够重视,服务项目大同小异,特色不明显,给人“千人一面”的感觉,缺乏趣味性和参与性,无法满足游客对多种多样的农业景观、形形色色的乡土文化和旅游购物、休闲娱乐、学习体验等多种需求,最终导致乡村旅游品牌资产快速衰减。婺源乡村旅游虽然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都非常丰富,但婺源很多景点还停留在围着村子收门票的阶段。虽然每个村落都有不同的景点,但总体给游客的感觉一样。景区分散,重点不突出。3.3设施功能不够齐全 乡村旅游点,特别是部分农家乐功能比较单一,很大程度上还只是一个农家饭店,发展难以维持,需要充实观光、食宿、娱乐、参与等功能。部分乡村旅游整体基础设施不完善,乡村环境洁化不到位,排污排水通道不畅,餐厅、厨房、厕所等卫生状况不良,从业人员也缺乏必要的健康保证等,消防、交通、用电等配套设施还不到位,食品卫生和安全管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隐患。乡村旅游产业只在婺源等少数几个县得到了足够重视,有些地方特别是具有发展乡村旅游潜力的地区对乡村旅游的观念还不够明确,政府参与引导尚未入手,虽然农家参与旅游活动很多,但未形成产业体系。贫困乡村基础设施的天然欠缺制约着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如婺源县段莘乡阆山村座落在高山之中,周边有激流、有峡谷、有原始森林,森林覆盖率高,有红、绿、棕、黄四大特色产品,也是母氏文化遗存地,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但就是由于交通不便,旅游资源很难得到开发。3.4经营服务不够规范 目前相当数量的民营资本进入乡村旅游,旅游经营着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更缺乏专业旅游管理人才,部分乡村旅游仍处于一种“小而散”的自发性发展状态,经营比较粗放,管理不够规范。特别是“农家乐”经营户的小农经营户的“小农经济”意识较强,环保意识不强、对外宣传不够、包装意识淡薄、服务档次不高、整体接待水平偏低。3.5管理体制不够健全乡村旅游作为近些年开发出来的旅游产品,政府产品监管和服务工作相对滞后,这项管理工作涉及政府的多个部门,如农办、旅游、工商、税收、卫生防疫、消防安全、技术监督、社会治安、环境保护等,需要政府牵头协调,实施有效管理。例如灵山的管理主体不明,如当地乡村、水利、园林、森林部门都参与其中,给景区的统一管理和市场运作带来了困难。4上饶市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4.1统筹规划,重点开发 在乡村旅游区的建设过程中,不能片面强调广而全,要做到重点开发,重点建设,集中资源优势,打造区域乡村旅游核心区,打造出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源。在确保重点建设,既要考虑区域的平衡,又不能忽视规模优势。确保在资金、交通、环境等方面做出最优选择。在强调乡村景观、人文历史以及乡土风情的同时,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要。根据上饶市旅游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导以景区、郊区、湖区为重点,尤其是依托重要景区,结合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着力规范提高,进一步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例如广丰县铜钹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规划开发中,结合新农村建设,重点打造九仙湖、岭底高庄、高山红豆杉等地农家乐。依托铜钹山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传统工艺,着力开发旅游商品。4.2整合营销,打造品牌,创建特色 旅游项目的开发过程中要创新旅游产品,开发旅游节,突出当地特色。创建特色主要应该从丰厚杂乱的本土文化中寻找、挖掘、筛选、制作成本本质独特的文化内核。如玉山县可以发展岩瑞镇千亩高山绿谷采摘、文成镇特种蔬菜种植。万年县重点发展都市休闲型农家乐、农业观光型农家乐等。宣传方式突出特色和新意,有利于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重游度。例如灵山的旅游宣传可充分利用“信之镇山”、“离城区最近的国家级景区”、“上饶人的后花园”等口号来吸引游客,开拓周边地区的旅游市场。13旅游部门还应注意开展一些诸如“农业旅游示范点巡礼”、“乡村旅游典型”、“上饶乡村旅游风采”等专题、专栏和系列报道,编制乡村旅游宣传品,出版乡村旅游指南、农业旅游示范点精粹等小册子,利用旅游信息网提供咨询服务。4.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合理化经营 在政府的支持下,修建高速公路,改变车辆不能直接进入旅游地的历史,路基、路面也要进行改造。增强景点可进入性。加大资金的投入,着力解决好交通、通讯及景区厕所等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在食宿设施方面,一方面要通过招商引资,加强星级饭店的建设。另一方面,加强对小旅馆、农家乐的管理,要强化经营者们的环境、卫生及安全意识。积极组织开展农家乐星级评定工作,根据全市农家乐发展情况,通过评定工作,促进了全市农家乐的卫生条件、接待条件、接待服务和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4.4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 旅游人才的培养对旅游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饶市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依托上饶师范学院文旅学院的专业优势,组织并聘请相关专业团队进行规划。选聘专业人才对从事乡村旅游工作的在岗人员专业培训。要培养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利用培训班、专题讲座、学术会议等各种形式以及请进人才、派出学习等方法培养一批乡村旅游管理人才,为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应注意从本地农民中培养一批农民形象大使,以密切旅游地区和当地农民的相互关系。构建旅游平台,提升旅游理论与实践的交流。建立乡村旅游协会,定期进行经验的交流与学习。4.5政府主导,规范管理坚持“政府主导、各方支持、发挥优势、大办旅游”的方针,大大提升了乡村旅游地的地位。制定相关法令法规,使乡村旅游的经营运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是乡村旅游地向法制化、规范化健康发展的关键。在政府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可成立乡村旅游协会,制定有关的章程,对乡村旅游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为确实保护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乡村旅游资源,要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避免对生态环境和景观开发性的破坏。鄱阳湖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保护候鸟是重要的工作,为此鄱阳湖沿湖12个县(区)和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已共同签订公约,承诺不破坏湿地环境,不毒杀、网捕、轰赶候鸟,同时将保护鄱阳湖越冬候鸟的相关措施以文件形式确定下来。4.6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饶要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一要加强管理,明确乡村旅游的管理机构。各县市(区)设立乡村旅游领导小组,明确职责,监督管理。二要把乡村旅游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相统一,对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植被生态进行综合保护,依法严厉打击不法行为。三要加强自然村、农居、房前屋后的绿化和美化工作,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