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_第1页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_第2页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_第3页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_第4页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 从方国联盟到天下共主知识目标:封邦建国;宗法制度;大宗、小宗;周朝的礼乐制度。预习思考:1、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2、西周的诸侯国与商代的方国有什么不同?3、分封制和宗法制对西周的统治起了什么作用?导学提纲:主 体 知 识问 题 思 考学生发现一、封邦建国1、周族的兴起和西周的建立兴起:生活方式:兴起地点:兴起时间:建国:时间: 人物及事件:都城:2、分封制概念:概况A、直辖地:B、分封类型:同姓(地位?)异姓(几类?)C、发展:D、特点: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1、目的: 2、特点:1、思考:分封制与宗法制 关系如何?宗法制对我国社会有什么深远影响?2、理解:大宗、小宗示意图3、内容:大宗:小宗:大、小宗间的关系:4、评价: 5、强化:3、总结:归纳“大宗”与“小宗”的关系。西周是如何通过宗法关系加强周王权威的?4、提炼:西周分封的原则“强干弱枝”“内外相制”。知识运用:1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 、广西2据春秋记载,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并由司空(官职)“授土”,司徒(官职)“授民”。对这一史实最恰当的解释是 ( )A周天子用最高礼节接待鲁国国君 B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 C鲁国国君的地位与周天子相似 D周天子重视礼仪制度建设3尚书多次提到“民主”:“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意即“上天为民求主,天降大任于成汤,使为民主”。对材料中“民主”的正确理解是 ( )A“民主”是指最高统治者 B中国的民主政治早于西方C成汤是民主的领导者 D商朝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4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实行的前提是王权强大 B其存在的根本基础是井田制C赵、魏、韩是西周分封形成的诸侯国 D开拓了西周的疆域5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日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一不朝,则贬其 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主要反映了 ( )A西周初年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 B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C诸侯有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 D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微6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相同特点在于它们A都服务于周王巩固统治的需要 B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都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D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7、下面是史记中西周时期重要诸侯国受封情况的记载:吴太伯世家:“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指周文王之父)之兄也。”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燕召工公世家:“召(shao)公奭(shi)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陈杞世家:“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周武王克殷商,乃复求舜后封之于陈” 晋世家:“晋唐叔虞者,周武王子而成王弟。”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顓頊(zhuanxu)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请分析,上面西周封侯的共有几类,与课文中所述是否相同?同时思考,当时西周统治者为什么要这样做?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学习目标(本节课标)】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课内自主复习学案导学】知识梳理一、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背景1春秋战国争霸,宗法分封制度遭破坏(分封制已不利于巩固统治)2秦王嬴政结束割据混战,建立统一的大帝国,疆域空前辽阔(统一时间疆域图)3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二、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中央官制1、皇帝制:皇权至上:_;“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_;2、三公九卿制:内容:三公及职能_;九卿及职能_;特点: 作用:_。(二)地方机构:郡县制特点:_;作用:_。(三)其他措施:(1)选官制度_;(2)秦律_。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_四、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_1、_ 2、 【知识升华】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分封制郡县制时代盛行于奴隶社会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社会前提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打破了贵族分封制下的血缘联系,对居民管理主要按地域划分权利在分封制下,被封者的爵位和领地等都是世袭的郡、县长官都是由君主任命,可以随时撤换或调动,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土地。(主要区别)与中央的关系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共同点(1)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2)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3)都在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随堂检测】1、秦朝时期,在山东地区设琅邪郡。该郡的监御史主要负责A、收取赋税 B、征发兵役 C、管理军事 D、监察郡守2、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废分封,立郡县”的决策,其主要目的在于A、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 B、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巩固统一的封建国家 D、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3、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4、秦朝郡县制是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其依据主要在于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5、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关于下面的“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 B秦朝开始在全国实行郡县制C秦律的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完全依法治国的国家 D中央机构分工明确,并设置监察部门6、秦始皇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是韩非子理论的应用和发展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顺应了人民的要求 A B C D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学习目标(本节课标)】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课内自主复习学案导学】知识梳理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演变: (1)创立与完善隋唐:创立于_;完善于_。内容(三省六部及其职能):_;三省六部的运作程序: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具体实施)特点: 影响:a. 提高了办事效率_;b.有利于加强皇权_。C、对后世体制:_(2)演变:宋朝:二府三司制 三省长官_; 相权一分为三_ ;元朝:实行中书一省制_。影响_。二、选官制度(一)目的 (二)演变1、世卿世禄制度:西周2、军功爵制度:战国时_,秦朝和汉初基本沿袭3、察举制和征辟制:汉代原因:汉武帝时,军功爵制度不再适应和平年代的需要。内容:_(了解)评价:_ 4、九品中正制:东汉末年南北朝 选官标准?5、科举制:隋唐-明清内容:_ 概况 影响:积极:a b 消极:_ 三、监察和谏议制度(一)监察制度: 1、目的: 2、演变:(1)秦朝_;(2)汉代_;汉武帝_监察地方官员;(3)明清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顶峰,中央_,地方_(二)谏议制度: 1、目的: _2、演变(1)隋唐:_ (2)宋_(3)明清_(三)评价:_【随堂检测】1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2.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军权与相权的互相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实行专制统治3.以下各项不属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是A.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 B.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C.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 D.行事快捷的军机处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学习目标(本节课标)】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2.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知识梳理一、中央集权日益加强(一)、汉武帝的加强中央集权:1、背景:(1)西汉初年的政治体制:_(2)王国问题:_2、目的: _3、措施:在中央;_; 在地方_(二)、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1、背景:(1)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2)北宋的建立:_2、措施:(1)军事:收精兵。把禁军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统兵权归;_;调兵权归;_。作用:_(2)政治:削实权中央:相权一分为三:_。地方:a. 削弱藩镇的行政权力_b.设通判_c.文臣担任州郡长官_(3)经济:制钱谷。作用:_。3、影响:(1)进步性:_;(2)局限性:_。二、皇权的不断加强(一)明废丞相制度,设内阁:1、明废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1)背景: _(2)过程:_(3)影响_。2、内阁的设立:(1)原因:_(2)过程: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地位及职权):_明成祖正式成立内阁_明宣宗以后_票拟_;批红_ (3)评价: (二)清军机处的设立:1、设立背景:(1)清朝初期的中枢权力机构;内阁:_;议政王大臣会议:_;(2)直接目的_;2、职责:_;3、意义:提高了行政效率_;标志_。第1课答案1. 解析 考查分封制的内涵,要求考生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山东简称鲁,来源于分封制下的鲁国,山西简称晋,来源于分封制下的晋国。答案 C 2.答案 B提示 注意关键词“授土”“授民”与分封制的关系。3.【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属于较难题。解题关键是准确解读材料。材料的意思是:上天为百姓求得一个君主,这样天降大任给汤,让汤成为百姓的君主。根据分析判断,民主的意思是百姓的君主,即最高统治者,故答案为A4.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看出,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鲁、齐、燕、卫、宋、晋等,而赵、魏、韩实际上是三家分晋,战国时期。故选C项。5.【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题材料反映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根据材料可知,B、D两项的现象并不能体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