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陈洪惠).doc_第1页
说课稿(陈洪惠).doc_第2页
说课稿(陈洪惠).doc_第3页
说课稿(陈洪惠).doc_第4页
说课稿(陈洪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天津市北辰区刘快庄小学陈洪惠2011年11月一、说教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1994年,在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为了救自己的儿子,而坚持不懈地挖掘了38个多小时后,成功救出14个小孩的故事。赞扬了“了不起”的父子俩,歌颂了伟大,无私的父爱,教育学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这样才能战胜困难,获得成功。本单元训练主题人间之爱。这组课文以爱为主题,以使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为任务。训练重点是“使学生感恩所有善待自己的人,用心去爱自己的亲人,朋友和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引导学生感受真正的情感,学习作者通过细致描写,突出人物情感的表达方法。二、说教学目标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依据新课程理念,制定以下目标,以求实现“以人为本,终身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1、通过自读,认识本课生字.生词。2、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读.说”这两种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伟大的父爱,儿子与父亲之间的相互信任,体会人间自有真情在。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亲的伟大.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三、说教学方法教无定法,但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1、以读代讲法。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讲过,让孩子们“读、读、反复的读”。的确,只有把读作为理解与感悟的手段,通过读,去解决阅读课上的几乎所有的问题。唯有多读,才能理解,才能运用,才能潜移默化地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2、品析词句法。本课教学,通过词语的比较,句式的推敲.情感的体会等品尝评议,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品评之后的积累,就是消化的吸收,避免了生吞活剥。本课教学还辅以直观法,情景教学法等等。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四、说学习方法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又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学生语文素质培养的关键。在本文的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学会朗读。即通过读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读,让学生理解内容,体会出感情来,在反复朗读进入文中情景。根据不同人物的特点,用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的感情,使学生明白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这一道理。这样不仅让学生知道了“读”是学懂本文的关键,也是学习一切文章的主要方法。五、说教学过程(一)渲染情感,导入课题。这篇课文描述的是地震中的一个故事,我们见证过汶川地震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因此,我想以此为切入点展开,上课伊始我首先提问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孩子们你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汶川的8.0级大地震吗?它虽然摧毁了我们的家园,但是也教会了我们坚强。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那永生难忘的日子吧。接着再顺势引入课题,大自然的力量是如此的巨大,使人类不得不望而生畏,然而,有另一种力量却能感天动地。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1994年美国洛杉矶的大地震现场,去感受一对父子在地震中演绎的动人故事。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质疑感知。学贵有疑,有了“解疑”的兴趣、动机,才能产生主动探究的愿望,才能调动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去实践。因此,我引导学生从文章的题目入手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他们是一对什么样的父子?鼓励学生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边读边思考,从而找到本文的中心词“了不起”。(板书:了不起)(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感悟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为帮助学生解疑,我将分两个环节来进行, 第一环节:通过不同形式的读,感悟父亲的了不起 首先, 我让学生在默读课文后,汇报让自己最感动的句子并抓住重点词句,在读中感悟父爱的伟大。我引导学生转换时间单位来体会36小时就是两天一夜,或者说是五十多节课。在正常情况下36小时里人除了工作还应该吃饭、睡觉、休息。而父亲在这36个小时里却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不停地挖。读到这里,你心里一定想对他说些什么?此时学生可能会说到这位父亲十分坚强、有毅力。(随机板书:坚强),然后我再引导学生找出父亲外貌的描写“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的衣服破难不堪,到处是血迹。”运用抓住人物外貌体会人物内心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父亲的外貌让你想到些什么?通过自由的朗读以及学生在地震中的切身体验,学生对挖掘的艰难,父亲的坚强就会产生更深刻的理解。父亲为了救儿子不吃不喝、不眠不休,熬红了双眼,磨破了双手,是那样执着,那样坚强,让我们带着坚定的决心再次齐读句子。课文对父亲的了不起除了正面描写外还有侧面描写,此时我再次让学生回到文本中,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4至10自然段与文本充分对话,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再次感受到父亲的爱子情深。最后我再追问:是什么让父亲这样执着,是什么支撑着这位父亲连续挖掘了三十多个小时?那就是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以及父亲对儿子的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回扣中心句)然后让学生在生死不离的音乐伴奏下再次深情朗读课文,让学生与父亲当时的情感达到共鸣。第二环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感悟儿子的“了不起”父亲在废墟里找了38小时,而儿子也在废墟下等了38小时,对于一个年仅七岁的孩子来说,这是怎样的36小时呀?儿子的表现又怎样?首先,我让学生默读课文,用勾出相应的句子。透过这两个句子,学生们会不由自主地回想起“5。12”地震,自己经历得惊魂一刻,谁不想从这随时都可能坍塌的废墟中,早一秒走出来呢?可这位年仅七岁的儿子却怎么说的?怎么做的?由此,引导学生小组交流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体会是父亲的承诺,父亲的爱给儿子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儿子对他人的爱,正是父亲爱的传承!(四)升华情感,读写结合。语文教学的最终落脚点应在“读写结合”,教材只是个例子,“读”是为了会“写”,因此,我在最后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文中特定环境下的父子情深深的打动了我们,其实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感动也无处不在。(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说看到图片你想到些什么?并写一写。最后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