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一、教学设想:香菱学诗详细叙述了黛玉指点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并苦心写诗的经过。教学本文,力求从内容、写法两方面突破。内容上,着重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既要考虑到香菱的“苦志”,也要考虑到黛玉的深厚学识和教育艺术,同时也要联系大观园优越宽松的环境。联类引申,联系实际,思考香菱学诗会对中学生学习语文有何帮助。体味作者对香菱这一形象倾注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写法上,通过涵泳品味描写香菱的有关语句,引导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作用;通过揣摩宝钗、宝玉的话,理解侧面烘托的表达效果。教学本文,采用了小说五步阅读法:泛读,整体感知;精读,理解文章内容;赏读,学习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思读课文,质疑问难,互动探究;延读,拓展延伸,开阔视野。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课堂,培养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二、教材分析: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所选的课文是古代长篇小说中几个有名的片段,基于初三学生有了二年学习小说的经验与方法,所以本单元的教学目的是进一步引发学生阅读此类小说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与诗歌、散文相比较,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必须写人,而且要写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的主要手段。小说的思想倾向是通过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来体现的。因此要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就必须首先认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香菱学诗选自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线,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雯、王熙凤、香菱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性格的艺术形象。本文主人公香菱是个苦命的女子,她文化底子不深,但她学诗终于取得成功,文中着重描写了她的苦吟,但苦吟不是她取得成功的唯一原因,对此,我们应结合她学诗的全过程,作广泛而深入的探究,以便从中获取有益的启迪。同时,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的本质意义。因此,我们不能仅满足于从作品的形象世界得到一定的感受,还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塑造这样的人物?如何认识作品所反映的思想倾向?这样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热情,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的层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整体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学会作者以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及香菱成功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掌握学习小说的要点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了 解,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从而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四、教学重点难点1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2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3揣摩香菱这一形象,理解作者文中倾注的思想感情。4引导学生探讨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帮助。五、课前准备:1、课前播放红楼梦插曲2、自制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播放歌曲,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红楼梦中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塑造了一系列的青年女子形象。课文的主人公香菱只是书中的一个次要人物,但作者也把她塑造得光彩照人,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人物。(分析人物形象不能脱离社会大背景,所以先让学生看注释,教师再补充介绍香菱身世和故事相关情节,使学生对香菱这个人物及香菱凄惨的身世有初步的了解。)(二)、泛读1、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重要的人物还有几个?本文写了什么内容?2、香菱学诗学得怎样?从文中哪些语句看出来?学生泛读课文,解决生字难词,并思考问题,然后在小组中讨论交流,教师适时指导。(设置这一步,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三)、精读思考:1、香菱学诗为什么会成功?(学生边读边用笔圈画,然后将思考所得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最后在全班师生共同交流)明确: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由于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再加上她良好的资质、较高的领悟力;其次是有较好的老师指点,特别是善教的黛玉;第三是与大观园这个优雅、美好、洁净的环境分不开的,环境造就人,香菱在这里得到精神:上的解放,她的聪明才智才得以显露出来。2、通过一番讨论,香菱成功的原因已较明确了,文中的人物形象香菱及林黛玉也渐渐鲜明了吧?请试着用“香菱(林黛玉)是一个 的人,从文中 可看出”的句式评一评。明确:香菱是一个精敏灵秀、悟性极高、心性拔俗的女子。香菱极富文学气质,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偷空看几首旧诗。进入大观园后,香菱深藏内心的饥渴一下子激发出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甚至到了“呆”“疯”“魔”的程度。她对王维诗的品读,足见她的领悟力极高。林黛玉是一个善于教导、诲人不倦、学识渊博、循循善诱的老师。如:黛玉善于鼓励,她开始就对香菱说:“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可让香菱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她让香菱多读,先读一百首王维的诗,再读一二百首杜甫、李白的诗。在香菱读了诗后还与她“讲究讨论”,让香菱说自己的见解。香菱作了诗后,对香菱写的诗进行了评论,指出存在的不足。(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这是本课的重点,分析问题应从文章的重点着手,这样其他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四)、赏读教师提示:曹雪芹是横绝千古的天才,他善于运用细腻准确的语言塑造人物。红楼梦中400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个个音容笑貌有别,性格鲜明独特,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美感。人物出场入场、一颦一笑、来龙去脉、口角眉梢、品头话尾、舌尖牙缝、歌哭笑骂、正经胡调等没有一处不是活灵活现的。1从描写人物手法角度,请学生筛选描写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并作简短点评。“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动作描写,写出了香菱的苦心、专心。当香菱拿到写作诗题后,“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或坐卧不定”终得一首,因措辞不雅要求重写,“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这段文字运用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了香菱构思时的专注神情。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了“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运用神态、语言等描写,表现了香菱的苦心、专心、用心已到了痴迷的程度。师小结:对这样一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作者准确描写了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联系香菱的苦心学诗与她的悲惨身世,我们怎能不感叹造物者的不公。这种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法,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值得我们借鉴。2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是对人物进行的正面描写,让学生解读文中有关宝钗、宝玉的相关语言描写,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如:宝钗:“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这个人定要疯了”“可真是诗魔了”“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宝玉:“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这些都是香菱苦志学诗在周围人们心上的折光反映。侧面烘托会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更具体感人。(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 阅读时要引导学生捕捉有效信息,学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这一环节是在精读的基础上的深入,让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去学习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五)、思读学生自由质疑问难,全班讨论解决。 学生提出问题归结:1、香菱诗的第三稿系梦中所为一事是否有失真实?2、塑造香菱这一艺术形象,作者倾注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课文中的黛玉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如何理解这与她多愁善感、孤傲尖刻的主体性格的差异?4、有人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该如何理解这句话?(学生自由讨论,积极发言,教师适时给予点拨。)教师提示:1、要联系香菱写诗的全过程来看,要认识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辩证关系。看似梦中所得,实为多次锤炼、苦心追求的结果。2、作者热情讴歌了这个钟灵毓秀的薄命女子。香菱这样的女子,竟和极端粗陋鄙俗的薛蟠生活在一起而且受他的凌辱,香菱的境遇着实让人同情。封建社会扼杀人才的本质由此可见一斑,也体现了作者的美学观。3、红楼梦中的黛玉羸弱多病、多愁善感、孤傲尖刻。在本文中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位学识渊博、热情大方的林姑娘,她热情、自信,显现出了光风霁月般的情怀。富有才情的林姑娘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就是读诗、作诗,文学这片广袤的土地可供这位寄人篱下、冰清玉洁的孤弱女子自由翱翔。她与香菱同命相怜,对香菱表现出极大的同情、热情是自然的。4、曹雪芹以精细的笔墨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优美动人的女性形象,如袅娜风流的林黛玉、生性热情刚烈的晴雯、不惜用生命证明自己清白的尤三姐等。和封建社会蔑视女子相反,曹雪芹提出了尊重女性的新思想热情赞颂了女子的才艺德行,提倡女子反迫害、反虐待的斗争精神,充分体现了曹雪芹反对封建伦理纲常的超人能勇气和远见卓识。(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思读课文,质疑问难,讨论解疑,解决本文的教学难点。)(六)、延读教师创设问题情境:香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从香菱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在语文学习方面,从香菱身上,你能获得一些感悟吗?学生只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天水中语文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公需科目人工智能与健康试题及参考答案
- 装修仓库单据管理办法
- 专户资金存放管理办法
- 街道小区楼道管理办法
- 营销创业销售管理办法
- 行政服务提升管理办法
- 中国创新驿站管理办法
- 营养包发放管理办法
- 蚌埠公益岗管理办法
- GB/T 23806-2025精细陶瓷断裂韧性试验方法单边预裂纹梁(SEPB)法
- 返工返修挑选管理办法
-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件 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历史
- 企业创新激励机制与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 《老年人能力评估实务》健康养老服务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腹腔镜子宫肌瘤护理查房
- 个人养老金微课课件
- 2025电化学储能生产指标管理办法
- 肿瘤患者心理抑郁护理
- 上班员工健康管理制度
- 整机测评报告模板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