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密级: 论文编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论文 烟草赤星病抗性分子标记筛选 I 摘 要 烟草是 我国重 要的 经 济作物 之一。 烟草 赤 星病 主要 危害 成熟 期 叶片, 一旦 气候 条件 适 宜极易 造成 大面积流 行,使 烟草 生产遭受 重大的 损失 。培育抗 烟草赤 星病的优质 品种是 预防 该病的最 经济、 有效 的 途径, 分子标 记辅 助育种 又 是提高 选择效率和加快 育种进程 的重要手段 。 本文针对赤星病抗性 主要 开展 三方面的 研究 :研究烟草赤星病抗性基因的遗传 特点;探索 适合于烟草的 应条 件 和体系;构建并利用 分离群体,用 对烟草赤星病抗性基因进行 析,寻找与抗病基因连锁的 记。研究结果 表明: ( 1) 赤星病的抗性由显性 单基因控 制 ; 净叶黄 对赤星病 的 抗性不 完全 是由 显性 单基因控 制 ; ( 2)确 定 了 适 合 于 烟 草 的 应 条 件 及 电 泳 显 色 方 法 , ( 3 )用 对净叶黄两个抗源 材料 的抗性基因进行了 析 , 从 800 个物组合中筛选到一个与 抗 赤 星 病 基 因 连 锁 的 标 记它 与目 的基因的遗传距离为 选到一个与净叶黄的抗赤星病基因连锁的标记 4 0, 它 与目的基因的遗传距离为 关键词: 烟草 ; 赤星病 ;抗性; 子 标记 is of a in It to is to is We by is to ( 1) of ( 2)an CR ( 3) 2 to to as ( 1) is by a is by ( 2) An CR ( 3) to to 800 to 2 1118360 is to 2113340 is to 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草赤星病研究 1 草赤星病的症状 2 草赤星病的病原 2 源及抗性遗传 3 赤星病品种的选育 4 种 子标记技术比较 5 5 6 6 6 7 7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8 的和意义 8 要研究内容 9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0 试材料 10 草材料 10 草赤星病菌 10 物 10 验用试剂和仪器 11 验地点 11 验设计 12 验方法 13 草材料的准备 13 种菌液的准备 13 种方法 13 因组 提取 13 应 14 泳及染色 15 建池 17 据分析 17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18 试烟草材料赤星病抗性鉴定和遗传分析 18 草基因组 提取 19 应体系和程序的选择 19 草赤星病抗性基因的 记筛选 20 态性引物初筛 20 抗感基因池间筛选引物 21 用抗感基因池间筛到的多态性引物对 进行单株分析 23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25 泳及显色方法 25 草赤星病抗源及其抗性遗传 25 感亲本的 异及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 26 子标记与烟草研究 26 论 27 参考文献 29 致 谢 36 作 者 简 历 37 V 英文缩略表 英文缩写 英文全称 中文名称 制性片段多态性 机扩增多态性 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单重复序列 标记 复序列区间 标记 关序列扩增多态性 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烟草 赤 星病是 世界 上 主要的 烟草病 害之 一 ,在世 界各地 均有 发 生,在 我国各主产烟区 发生普 遍, 遇上适宜 的 气候 条件 极易造成 大面积 流行 。烟草是 一种重 要的叶用经 济作物 ,在 我国国民 经济中 占有 重要位置 ,是我 国农 民增收和 西部开 发的重要经 济作物 之一 。烟草赤 星病 菌 主要 危害成熟 期 叶片 ,不 仅造成烟 叶产量 的重大损失 ,而且 造成 烟叶质量 的下降 ,如 烟叶化 学 成分失 调、 吃味变差 ,降低 了烟叶 的 使 用价值 。培 育抗烟草 赤星病 的优 质品种是 预防该 病的 最经济、 有效的 手段。尽管 近年来 生产 上已有 一些 抗 耐 赤星 病 的 品种 使用, 但是 目前抗病 品种的 数量和抗性 水平还 不能 满足烟叶 生产的 要求 ,仍然需 要大量 使用 化学农药 防治该 病害,造成 烟叶农 药残 留超标和 环境污 染。 随着人们 对吸烟 与健 康的关注 ,对烟 叶的安全性 要求越 来越 高。提高 烟草品 种的 抗病性, 不但能 提高 烟叶产量 和质量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能减少农药残留,从而进一步提高烟叶的安全性。 常规抗病育种需要经过有性杂交、回交及后代选择,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也受 所研 究病菌 接种 难易等条 件的影 响, 而且往往 需要较 长的 时间。随 着生物 技术的发展 和在农 业上 的广泛应 用,将 生物 技术与常 规育种 技术 结合起来 进行作 物品种的遗 传改良 已成 为一种趋 势。分 子标 记辅助 选择 育种 技术 ,尤其是 在抗病 育种上的应 用,目 前已 经相当成 熟。用 分子 标记进行 抗病基 因的 检测,在 早 期世 代就可以对 抗病株 进行 选择,提 高选择 的准 确性,缩 小育种 群体 ,并且不 受环境 、生长季节等 条件 的限制,结合 温室 加代技术能大大缩短育种年限,提高育种效率。 草赤星病研究 烟草赤星病( 世界上重要的烟草病害之一,遇上 适 宜的 气候 条件 很易爆发流行。该病害 自 1892 年首次报道 以来,曾数次给世界烟草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1931 年,烟草赤星病在津巴布韦广泛传播, 1956 年此病又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突然爆发流行,造成 2100 万美元的严重损失。 1963 年,此病害在世界造成的损失达总产值的 同年此病在日本烟区也发生严 重危害 。此 外,哥伦 比亚、 阿根 廷、委内 瑞拉、 澳大 利亚、加 拿大等 国家也陆续发生。 1916 年我国首次在北京附近发现有烟草赤星病的发生。 20 世纪 60年代,山东、河南烟区曾大 流行,损失很大,尤其是 1967 年该病曾使山东烤烟均价下降一个等级。 20世纪 80年代初各主产烟区赤星病病情又有大幅度上升的趋势,成为我国烟草生产上发生范围最广、危害最重的叶部病害。 1989 3 年间,河南省烟草平均每年因赤星病造成的损失为 2300 万元。 1992 年是特大流行年,黄淮烟区、 东北烟 区等 损失很大 。近年 来, 赤星病已 成为我 国各 烟区的主 要病害 ,并在不同 产区大 爆发 。 进一步 搞清赤 星病 的发生机 制、病 原小 种的分化 ,深入 研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文献综述 2 究赤星病 抗性基 因的 遗传规律 ,有利 于有 效地控制 该病和 进行 有针对性 的抗病 育种。 草赤星病的症状 烟草赤 星病 菌 主要 危 害成熟 期的叶 片, 也 危害茎 部。病 斑一 般 从下部 叶片开始发生, 以后逐 渐向 上部叶片 发展。 最初 在叶片上 出现黄 褐色 圆形小斑 点,以 后变为褐色。病斑最初直径 后逐渐扩展,可达 1 2组织开始变褐,病斑产生 明显的 同心 轮纹,质 脆、易 破, 病斑边缘 明显, 外围 有淡黄色 晕圈。 病斑中心有 黑色的 霉状 物,即分 生孢子 和孢 子梗。天 旱时在 病斑 中部产生 裂孔。 病害严重时,许多病斑相互连接并合,枯焦脱落。 图 1 烟草赤星病叶部病斑症状 he ty sy of a n 草赤星病的病原 烟草赤星病的病原为链格孢菌 属于半知菌。 其菌丝 透明 ,有分隔 ,在病 部产 生的分生 孢子梗 上成 串形成褐 色的分 生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文献综述 3 孢子。据报道( 1982 年 ),此菌有 A、 B 两种类型的孢子, A 型喙长大于 10m,三横分隔,壁厚; B 型喙长小于 10m,三横分隔,壁较薄。 A 型对烟株的致病力大于 B 型。 在马铃 薯琼脂 培养 基 上,前 期生长 菌丝 阶 段为白 色菌落 ,尔 后 由于不 断产生分生孢子,颜 色逐渐变深,再继续变为褐色或暗绿色。培养适 宜 温 度为 25,最低 5 ,最高 38 。孢子与菌丝在冰冻或 10 条件下可存活 4 个月,在 46条件下可存活 2 天。 源及抗性遗传 生产上利用的赤星病抗源,美国主要是 国 主要 是净叶黄。 1963 年 )报道多米尼加的雪茄烟品种 抗赤星病,美国 烤烟品系的赤星病抗性 大多 来自 1959 年, 赤星病有较高水平的田间抗性,这之前只知道它是由美国农业部选育的高抗黑胫病品种。 抗赤星病 性质很 快就 被其它研 究者认 可, 并认为它 是当时 唯一 高抗赤星 病的烟 草品种。烟 草品种 抗性 机制的差 异会在 遗传 上体现出 来,和 抗病 育种关系 最密切 的也是抗性遗传。有关赤星病抗源抗病遗传规律的研究开展得比较少,最初是 性遗传的研究。他们发现 感病品种杂交 抗病性呈 1 2 1 的孟德尔分离, 抗病性接近于抗 性亲本,据此认为 抗病性是由单基因控制的部分显性遗传。这一观点多年来一直为许多研究者所接受。 ( 1968 年)提出烟草品种间对赤星病的抗性可能存在不同类型的抗性机制。 1975 年, 对包括 内的 8个高抗赤 星病材 料做 了遗传分 析,发 现抗 病品种间 赤星病 的表 观侵染速 率差异 显著, 遗传背景相似的品种的表观侵染速率在两年的试验中都非常 接近。 他们 认为这些 品种的 抗病 性都是由 多基因 控制 的,表现 为数量 遗传。 我国 抗 赤星病 育种 利 用的主 要抗源 是从 长 脖黄中 系选出 的突 变 抗病株 系净叶黄。净叶黄 由河南省农科院烟草研究所于 1965 年从地方品种 长脖黄 中系统选育而成,是我国最早育成的抗 赤星病 品种,于 1995 年获得国家发明三等奖。河南许昌所的王素琴等( 1995 年)对净叶黄的抗性遗传进行了测定,他们对净叶黄与 12 个感病品种杂交的 及 赤星病病情指数的分析结果表明,杂交一代抗赤星病能力较高,净叶黄抗病性受显性基因控制,多数组合 分离呈 1 2 1 的规律。他们认为 净叶黄 的 抗 性是由部 分显性 的加 性基因控 制,且 与不 易烘烤性 状有一 定连锁关系 。 郭永峰等( 1997 年)对 7 个赤星病抗感程度不同的烟草品种( 叶黄、许金 4 号、金星 6007、 抗病性分别进行了测定,并对 净叶黄的抗性特点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抗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文献综述 4 性特点差异显著,为多基因控制的水平抗性。 抗病性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主要表现为抗侵入,病斑数少,但病斑面积却显著大于净叶黄和许金 4号。净叶黄抗扩展的能力强,同时也较抗侵入,它的抗性基因大部分是隐性的。 1991 年 道了他们对 10 个印度黄花烟品系抗性遗传做的双列杂交分 析,结 果表 明黄花烟 的抗病 性是 由多个微 效基因 控制 的,这些 微效基 因在表达过 程中首 先表 现为加性 效应, 但也 存在非加 性效应 。所 有位点上 的基因 表现为均衡 的部分 显性 ,存在着 等位基 因间 的互作, 但没有 上位 作用。控 制抗病 性的基因大 部分是 显性 的。鉴于 赤星病 的发 生受温度 和湿度 条件 影响很大 ,不同 品种间的抗 病性基 本上 呈连续分 布,多 数人 倾向于认 为普通 烟草 对赤星病 的抗性 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水平抗性。许多报道指出烟草对赤星病的抗性与其分类地位有关,一般认为 白肋烟 和晒 烟 的抗病 性高于 烤烟 。对烟属 植物进 行的 抗性鉴定 表明几 个具有赤星 病抗性 的野 生烟草比 普通烟 草抗 病性更强 。这种 抗性 水平的不 同可能 与某些特征基因有关。 赤星病品种的选育 最早 的抗 赤星 病育 种 工作 是美 国的 成的 。 1963 年 ) 报道了 抗性 遗传,接着 育成高抗 品系 性, 1971 年 ), 1981 年 人育成烤烟品系 具 有 该抗性。 成抗赤星病白肋烟品种 1976 年 ) 。在日本,抗性转移给 6 个栽培品种( 1972 年 )。 上 世纪 50 年代后期赤星病在美国的流行,以及其后在中国、日本的大发生促使有关赤 星病抗 病育 种的研究 在深度 和广 度上都达 到了前 所未 有的规模 ,这期 间筛选或培育了一大批抗病水平不等的抗性品种并加以利用。栽培品种 国)、净 叶黄、潘元黄、歪把子、革新 3 号、偏筋黄(中国)、 本)、 巴布韦)、 度)、 尔巴尼亚)等都表现出对赤星病不同程度的抗性。我国在 60 年代初对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鉴定,发掘了一大批有 利用价 值的传统品种。其中 1965 年从河南地方品种长脖黄中选育得到的净叶黄高抗赤星病,该 品种在 以后 的抗病育 种中作 为我 国主要的 赤星病 抗源 起了重要 作用, 利用其抗性 先后育成单育 2 号、许金 4 号、中烟 15、中烟 86、辽烟 14、中烟 90、中烟 100 等高耐赤星病品种。由于该抗源抗性基因与不易成熟 和烘烤 的基因有连锁关系,在利用该抗源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之一是解决成熟与烘 烤 问题。 从上世纪 70 年代初由 组织在北卡、马里兰和南卡等地进行了赤星病抗性的田间筛选,到 1981 年试验结果在 公开报道。在 990份原始材料中虽没有发现免疫的材料,但 4 个材料的抗病性比当时美国推广的抗病品种 强(高抗),另外还有 4 个材料在几年中病情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文献综述 5 指数都低 于中抗 品种 。这些材 料的品 种 多 型性、农 艺性状 的多 样性为进 行抗赤 星病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抗性资源。 作为 使 烟草 育 种进 入 新阶 段 的重 要 标志 , 上世 纪 中叶 , 育 种 学 家把 目 光移 向了烟属植 物野生 种。 对野生烟 草抗病 性的 利用在普 通花叶 病、 野火病、 角斑病 、根黑腐病、黑胫病、根结线虫病的抗病育种中先后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上世纪 60年代 初 , 一些 植 物病 理学 家就 野 生烟 草对 赤星 病的 抗 性进 行了 鉴定 , 先 后对 当时所知的 65 个烟属野生种中的 63 个种在多个地区进行了赤星病抗性的温室鉴定。结果表明 , 近于免疫 , 另外还有 5 个野生种 对赤星 病表 现 高抗 。 野 生种 抗病 性 的筛 选更 加丰 富了 赤 星病 抗病 资源 , 这 些抗 源材料的高抗性和可能存在的单基因抗性为抗病育种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近年来,通过多种因子进行抗性诱导取得 了 一定进展(董汉松, 1995 年 ),如采用 素、弱毒株系、化学物质、非病原细菌、病毒因子等诱导抗性,使抗病性得到明显提高,从 中烟 86 中诱导筛选出抗性明显提高的材料。 赤星病 是我国 烟草 生 产上的 重要病 害, 培 育抗病 品种是 防治 该 病最经 济有效的措施。 我们应 该把 传统育种 方法和 现代 分子生物 学技术 结合 起来,如 利用分 子标记进行 辅助选 择育 种,省略 繁 琐的 抗病 性接种鉴 定过程 ,提 高选择效 率,加 速育种进程。 种 子标记技术 比较 子标记是 平上的遗传多态性的直接反映,是继形态学标记、细胞学标记及生化标记之后,在近二十多年来广泛应用的一种新的遗传标记。 接以 为研究对象,在植物体的各个组织、各个发育时期均 可检 测 ;标 记数量极 多,遍 及整 个基因组 ;多态 性高 ,自然存 在着许 多等位变异;有许多分子标记表现为共显性,能够鉴别出纯合基因型与杂合基因型,提供完整的遗传信息。目前, 子标记己广泛应用于种质资源研究、 遗传图谱构建、 目的基 因定 位、起源 进化研 究以 及标记辅 助育种 等方 面。现在 ,常用 的分子标记有 ,下面就这几种标记技术的优缺点进行比较。 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较早应 用于基 因标 记的一项 分子标 记技 术。该技 术是利 用限 制性内切 酶切割 不同生物体的 子,产生大小不同的 段,用凝胶电泳分开 段并转移到硝酸纤 维素膜 或尼龙膜上, 利用放 射性标记的 探 针显示 特定的 段( 交),从而揭示出 态性。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文献综述 6 主要优点有:( 1)遍布于整个基因组,理论上数量几乎是无限的;( 2)无表型效 应,不受 发 育阶段及 器官特异 性 限制;( 3)共显 性, 可区分纯 合子和杂合子;( 4)结果稳定可靠。但是 有其缺点:需要制备不同的探针,操作过程比较繁琐,所需时间长、费用高,检测出的多态性较少。 机扩增多态性 术 ( 由美国科学家 乎同时发展起来的 子标记技术, 合酶链式反应)为基础,以一系列不同的 10 个碱基的随机引物对模板行 增,产生多态性 段,经凝胶电泳分离和染色显示 态性。 优点很多:( 1)不需制备探针,设计引物也无须知道序列信息;( 2)技术简便,不涉及分子杂交和放射自显影技术;( 3) 品需要量少,引物价格便宜,成本较低。 缺点:( 1)显性遗传(极少数共显性),不能鉴别纯合子和杂合子;( 2)实验重复性差,结果可靠性低。 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由荷兰科学家 1993 年发明。 记结合了 稳定性和 时又能克服 型少、信息量小以及 术不稳定的缺点。其技术原理是:首先用限制性内切酶酶解基因组 成许多大小不等的随 机片段 ;将 特定的同 酶切点 互补 的接头连 接在酶 切片 段的两端 ;用特 异同接头互补的引物进行 增、电泳、放射或非放射性显示 带 。 记的优点: ( 1)由于 析可以采用的限制性内切酶及选择性碱基种类、数目很多,所以该技术所产生的标记数目 几乎 是无限多的;( 2)一次 时检测 到 多个座位 ,且多态 性 极高;( 3)分辨 率高 ,结果可 靠,重复性好。 典型的孟德尔遗传,它所显示的只是扩增片段的有无,是显性标记。此外, 术需要酶切过程,对提取的 度和内切酶的质量要求严格。 单重复序列( 叫微卫星( 是指以 1核苷酸为 基本单位的串联重复序列,其长度大多在 100于 1991 年创立,是当今流行的分子标记技术之一。 泛分布于基因组的不同位置,不同遗传材料重复次数的可变性,导致了 度的高度变异性,这一变异性正是 记产生的基础。尽管微卫星 布于整个基因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文献综述 7 组的不同 位置, 但其 两端多是 保守的 单拷 贝序列, 因此可 以根 据两端的 序列设 计一对特异引物,通过 术将其间的核心微卫星 列扩增出来,利用电泳分析技术就可获得其长度多态性,即 记。 记的主要特点有:( 1)数量 丰富,广泛分布于整个基因组;( 2)具有较多的等位 性变异;( 3)共显性 标记,可 鉴 别出杂合子 和纯合子 ;( 4)实验 重复性好,结果可靠。由于创建新的 记时需知道重复序列两端的序列信息,因此其开发有一定困难,费用也较高。 复序列区间 标记技术 ( 采用 17基的重复锚定引物扩增重复序列之间的片段。 记使用比 记 更长的引物,克服了 记稳定性和重复性差等缺点。 比,能检出更多的多态 性,且一套 物可在多种作物中通用,提高了其利用率,因此在遗传关系研究方面的应用前景更广阔。 记虽然在引物开发阶段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但引物开发一旦成功,只需利用商品化的 物进行 增,即可获得丰富的 态性。 关序列扩增多态性( 是一种较新的分子标记技术( , 2001)。该技术针对基因外显子里 量丰富而启动子和内含子里 量丰富的特点来设计引物进行扩增 , 因不 同个体的内含子 和 启 动 子 与 间 隔 区 长 度 不 等 而 产 生 多 态 性 。 其 原 理 是 利 用 独 特 的 引 物 设 计 对放阅读框架 ) 进行扩增。上游引物长 175端的前 10一段填充序列,紧接着是 们组成核心序列及 3端 3 个选择碱基,对外显子进行特异扩增。下游引物长 185端的前 11一段填充序列,紧接着是 们组成核心序列及 3端 3 个选择碱基,对内含子区域进行特异扩增。与其他分子标记技术相比, 有简便、稳定、高共显性,在基因组中分布均匀的特点。 作繁琐,检出的多态少; 法简单、成本低,但重复性差、检测位点不多; 为共显性、重复性好,但引物开发成本高; 带多,但程序复杂、成本高,而且用甲基化敏感的限制性内切酶时 , 由于基因组 甲基化可导致 “假多态性 ”。 记技术克服了以上标记技术的缺点,是一个简便、高效的标 记系统 ,它 适用于在 不同作 物上 用于各种 目的的 研究 ,如遗传 多样性 研究( , 2003 年 )、图谱构建(林忠旭等, 2003 年 )、基因标记与定位(潘俊松等, 2005 年 )等。 ( 2003 年 )对甜 瓜的 2 个变种 69 份代表性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文献综述 8 记与形态学分析,结果表明,与形态变异及类型的进化历史一致性方面, 记提供的信息比 良; 11 个 物组合获得 88 条可重复的条带,其中 64 条为多态性条带,大小在 15453间;测序发现多个标记序列与已知的 度同源。林忠旭等( 2004 年 )对陆地棉、海岛棉品种产生的 体多样性进行 析,另外还对 11 份陆地棉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析,结果显示了较高多态性标记比率,表明 一个评价遗传多样性的 有效工具。 林忠旭等( 2003 年 )用 记构建棉花分子遗传连锁图,作图群体为邯郸 208 和 交产生的 129 个 体,筛选了多态性较好的 76 个引物组合进行群体检测,共得到 285 条多态性带,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生 多态性带,最多的产生 13 条;对 285 个标记用 建连锁群, 237 个标记进入到 39 个连锁群中( 总长 在整个连锁群中,标记分布均匀,没有聚焦现象。 潘俊松等( 2005 年 )利用 记构建了黄瓜的遗传连锁图,并将始花 节位的基因定位在第 连锁群上。以黄瓜自交系 交产生的 体为材料,选用了 64 个多态性 物组合,共得到 108 条多态性条带,在 体中对这些多态性位点进行连锁分析, 77 个标记进入 9 个连锁群中,同时将始花节位的基因 定 位 在 第 连 锁 群 上 , 与 两 侧 标 记 距离分别为 10.3 柳 哲胜采用 和 术对甘薯抗茎线虫病基因进行分子标记研究,用抗感基因池共筛选了 200 对 物,得到能在抗感基因池之 间扩增出多态性带的引物组合 77 对。选取其中的 62 对引物用分离群体进行鉴定,共获得 4 个与抗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其中引物组合 到 3 个标记,分别命名为 抗茎线虫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 物组合 到了 1 个标记,命名为 抗茎线虫基因的遗传距离为 记技术发展至今,已经是十分成熟的标记技术。实践证明,他们可以被应用于 许多研 究领 域中,是 可靠高 效的 分子标记 技术。 烟草 是一种重 要的模 式植物和经济作物,但对其研究的 分子水平却远远落后于小麦、水稻、大豆等作物。目前在烟草研究中应用的较多的分子标记是 这两种标记 技术 却有明显的缺点。我们应该积极拓宽 子标记技术在烟草研究上的应用种类和深度,借鉴它们在其他作物上应用的成功经验 , 促进烟草研究的进步。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的和意义 分子标 记辅助 选择 是 通过分 析与目 标基 因 紧密连 锁的分 子标 记 来判断 目标基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文献综述 9 因是否存 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单方委托付款协议书
- 合伙企业投资协议书
- 医院入职合同协议书
- 员工公车私用协议书
- 医院销售外包协议书
- 商品买卖赔偿协议书
- 单位费用分摊协议书
- 合伙购买经营协议书
- 双方资产移交协议书
- 医疗项目转赠协议书
- 企业员工分红合同规定
- 2025年交管12123驾驶证学法减分题库与参考答案
- 食堂餐饮服务个性化与多样化考核试卷
- 事业单位工资福利政策培训
- 表现技法(山东联盟)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潍坊学院
- 培训班脱口秀课件
- 2021围产期抑郁症筛查与诊治专家共识(全文)
- 《兔子坡》小学生阅读分享课课件
- 《风电施工流程》课件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电与磁》单元测试卷(原卷版)
- 沈阳市第二届“舒心传技 莘绅向阳”职业技能大赛技术工作文件-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文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