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4-2郑桂华《安塞腰鼓》课堂教学实录_第1页
T4-2郑桂华《安塞腰鼓》课堂教学实录_第2页
T4-2郑桂华《安塞腰鼓》课堂教学实录_第3页
T4-2郑桂华《安塞腰鼓》课堂教学实录_第4页
T4-2郑桂华《安塞腰鼓》课堂教学实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第十一册、人教版七年级安塞腰鼓教学实录上海师范大学 郑桂华学生:初一年级研讨会主题:激情演绎,本色课堂课堂实录:(一)交流预习情况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安塞腰鼓,刚才我们见面的时候,知道大家都已经预习过了。你们是怎样预习的呢?生:找出生词,标出节号。师:节号都标了吗?生词有没有注音?生:标了。师:谁来把你圈出的词语告诉大家?生:第8节的“亢奋”,第11节“晦暗”,第12节“羁绊”。师:“羁绊”的“羁”要注意,右下角是“马”,很容易写错。我今年教高三,默写“羁鸟恋旧林”,还有不少人默错了。接着说。生:第13节“蓦然”,第15节“冗杂”。师:其他人还有没有补充?没有了。我们标了节号,圈了生词,还有人圈了重点词语。有没有人朗读过课文?读过的人请举手。(教师数了一下。)朗读过的人好像比较少。(我的思考:为什么要引导学生交流预习的情况呢?这个环节的目的是什么呢?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可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原有水平,了解学生通过预习掌握到了哪种程度;另外,这也是学习方法的共享。)安塞腰鼓离我们多水的江南,离我们人间的天堂杭州是有点距离的。所以,在上安塞腰鼓前,我们先不妨看一段录像,感受一下安塞腰鼓的气势,也许感受之后,我们再来朗读,会有更清晰更明确的感受。(二)观看安塞腰鼓的视频(学生观看录像,大约2分钟。)(我的思考:安塞腰鼓是一种区域性的文化,是学生不熟悉的,在这里,教师用视频出现,简洁明快,学生视听觉共同作用,为下面的学习文字、想象文字做了铺垫性的工作。)师:有什么感觉?我们请刚才没有说话的同学先讲。生:有一种野气。(板书:野气。)生:他们打鼓的时候是热情奔放的,有一种轰轰烈烈的感觉。(板书:热烈奔放、轰轰烈烈。)师:还有谁想讲?生:他们的手势、脚步都很整齐。生:气势雄壮,场面壮观。(教师板书“整齐、雄壮、壮观”。)师:安塞腰鼓有2000多年历史了,可以记一些笔记。它融舞蹈、武术、音乐于一体,可以几个人表演,也可以上千人表演。我们从中看到了野气,看到了奔放。“野气”是什么?请提出这个说法的同学讲一讲。生:我觉得野气有点像原始人的样子。师:大家应该做做笔记。是一种原始人的生:非常朴实,所有的东西都是来自大自然的。师:太好了!记下来了吗?我们同学有这么好的智慧,要把同学的智慧记在笔记本上,集中到我们的脑海中去。(我的思考:教师正在引导着学生逐层建立起对安塞腰鼓的认识。首先是播放视频造成视听觉的冲击,然后是谈论自己的感受,接下来应该是从文字的获得了。看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文章里面的文字虽然描绘的很形象,但是对于没有见过安塞腰鼓的人来说,要把文字通过想象转化成形象也是很困难的,所以从这方面来说,首先播放视频也是有道理的。)(板书:原始的、朴素的、来自大自然的。)(三)初次读书,交流读后的感受。师:带着这样一种感觉我们再来朗读安塞腰鼓,肯定会有新的感觉。我看到大家已经坐端正了,非常好!坐端正,拿好书。自由朗读课文。读完之后,比较这些感觉(指着板书)与我们从文章里获得的感觉是不是一致的?自己读自己的,哦,开始吧!(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巡视。后来,有一些人看到旁边同学停下来也就停下来了。)师:没有读完的同学接着读完吧。读完的同学可以回味一下刚才朗读时的感觉。(我的思考:这个“回味”很有意思,先读完的的“回味”为先读完的学生分派了任务;另外,文章的内在,书中的精华,正是通过“回味”才不断获得的。“回味”是对场面景色的想象,是对语言文字的咀嚼、了悟,是对优美语言的欣赏并积累。)师:有的同学读得非常投入,也有同学声音太轻了。(对着一个女生)我感觉你读得特别投入。你投入进去之后,感觉到的是否与我们看录像时的感觉一致?生:我觉得是的。师:再用新的词语来描述一下?生:想不出来。师:也可以用黑板上的词语来描述。(该生没有说什么)师:大概是什么样子?生:大概跟刚才说的一样。师:还有同学愿意用新的词语来描述你的感觉吗?(我的思考:教师在这里强调“新的词语”,就是在检查学生通过读书有没有对安塞腰鼓形成新的认识。)(等了一会。)有吗?我们看了录像,我们再读了文章大家都认可黑板上的?生:剑拔弩张师:这个词你会写吗?来,写到黑板上。(该学生上黑板写,有同学鼓掌。)师:同学给你掌声了!语文课上我们要做的事情主要就是把我们的感觉用语言描述出来,把我们的思考描述用语言出来。师:写得对吗?“剑拔弩张”是什么意思?后面拿个男孩子,你来讲。生:形容形势紧张。师:这里是形容形势紧张吗?用“剑拔弩张”来形容安塞腰鼓,你认可吗?生:也许是场面雄壮有力。(教师有点疑惑的样子。)生:雄健师:这个词好,它突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状态。(板书:雄健。)“剑拔弩张”在这里用了它的比喻义,这位同学用了一个聪明的表达。有时候我们直接来表达我们的感觉,比如“雄壮,轰轰烈烈”,这很好。有时候,我们可以把我们的感觉转化成一个比喻的说法,这样的表达就很形象。(我的思考:这就是教师的功夫,语文课堂上的教师,不光要传授基础知识,还要注意学生语文的素养的培养,在这里,教师是在教学生用词。)还有想表达的吗?(教师看没有学生想讲。)如果没有了,我们可以把现在的交流告一段落,看录像,朗读课文,我们的感觉是一致的。大家在朗读课文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发现有些句子传递这种感觉更强烈一些?有些句子就不那么明显。哪些句子让你们特别强烈地感觉到了这种热烈奔放?这种轰轰烈烈?这种雄健之风?这种原始的野气?能不能独立地圈一圈?(四)勾画句子,交流。哦,已经有同学想讲了!师:话筒就近的同学先讲吧。大家拿起笔,我也看着教材。生1:百十个斜背腰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师:好的。她找到了一处。大家圈一圈啊。接着来交流你找到的句子。然后我们再思考我们为什么找到这些。生2:第18节。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生3: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学生将“颤栗”读成“chanli”。)师:颤栗(zhanli)还是颤栗(chanli)?生:颤栗(zhanli)师:颤栗(zhanli),注一下音。接下来,第四位同学在哪里?前面那个女孩子,你还没有讲过话呢。你有没有找到感觉很明显的句子?生4: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师:第19节。还有吗?(教师离开后半部分同学,朝右前边的同学走过去。)我们到这边来,没有说话的同学赶紧找找看,你特别有感觉的句子在哪里?往后的交流会越来越有挑战性,想说话的早点先说起来。生5:27节。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师:非常好!你读得很有感情,把这感觉传递出来了!好,旁边的同学生6: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师:很好。还有想讲的吗?(看了一下。)没有关系,先前我们的预习是初步的学习,然后我们又进一步看了录像,朗读了课文。这篇文章的学习还是起步阶段。我们找到这么多已经很好了。接下来我们小组合作,四人为一小组。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在大家交流的基础上,再找一些特别能传递奔放之情的句子;第二件事,能不能把我们的思考推进一步,想一想为什么是这些句子,它们在句式上有哪些特征?(我的思考:教师开始指向写法。20分钟)(有学生觉得难。)有点难?生:不难。师:有点难也没有关系,四人小组来合作吧。(五)小组合作,教师巡视。(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约5分钟。与小组交流:看看这些句子句式上的特点。第八节,好!想想为什么划它。划了这么多!好样的!能找到背后的特点吗?写下来,等会交流起来就会方便一些。归纳出两点了,好!还有吗?)师:也可以在词语的选用上讨论,发现词语选用的特点。(教师板书:句式、词语。)师:我们有些同学已经发现一些了。每个小组准备派一个代表来发言,展示你们讨论的成果。(过一分钟。)好,我们可以停下来了吗?可不可以?(有同学议论。)师:有同学说,如果没有说完,小组其他人可不可以补充。当然可以!我们在课堂上的交流应该是非常自由的。你随时可以调整你的意见,随时可以请同学补充,也随时可以去补充别人。(有不少小组举手想发言。)师:现在还没有一个人说过话的小组有没有?这儿有,要请他们先说了。好,大家看看他们的讨论成果。开始拿起笔,准备作笔记。来,你们的代表,慢点,不要着急。(六)交流写法上的特点。生:第18节,用了排比,语气上非常强烈,有递进的意思。(板书:排比。)师:怎样排比的?生:第一个“有力地搏击着”,第二个“疾速地搏击着”,第三个“大起大落地搏击着”,表达的意思一个比一个强烈。师:它跟下面的排比一样吗?“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生:一样,一个比一个幅度大,都是越来越强烈。师:用词上呢?我们再来看一遍。(教师范读“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生:这里三个词都是说明了幅度。(教师看到该小组有同学举手。)师:你们小组成员想帮助你一下。生:“有力地搏击着”是力度,“疾速地搏击着”是指速度,“大起大落地搏击着”说明幅度。师:这3个“搏击”和下面“震撼、烧灼、威逼”一样吗?生:不一样,后面表明气势很紧张。师:前面一组排比都是“搏击”这一个中心词,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来修饰它,就像你用到的“力量、速度、幅度”。(板书:多角度修饰)而且都是从力量、速度这些有震撼力的角度来修饰的。(板书:力量、速度、幅度。)下面是连续运用三个动词:震撼、烧灼、威逼。还有其他发现吗?生:第7节用的也是排比和比喻。师:比喻怎么能有气势呢?排比有气势我能理解。生:比喻也有气势的。把鼓点比喻成“骤雨”,骤雨就是比较急促,也比较雄伟。师:等一会。大家要记下来。好,不好都要记下来。一会和他切磋、商讨。生:用“旋风”比喻“流苏”,“骤雨”比喻“鼓点”,“乱蛙”比喻“脚步”,都有气势磅礴的感觉。师:怎么这些就显示出来了呢?你的感觉很好!我发现你的思考很有特点。你从喻体入手,这是一种很好的思考角度。为什么这些比喻就能突出壮烈的气势?你能不能把它还原的更具体、明确一点呢?生:因为这些喻体本身就给我们气势磅礴的感觉,用这些来比喻这些物体也能够显示出来这些气势。师:先要把这句话记下来,哪句话呢?你们把“骤雨”这个特征记下来了。刚刚她最后一句话很好的,有没有记下来?喻体的选择是能够传递作者的情感的,他选择都是有活力的,有速度的,骤雨是急速而来,旋风是很有力量的,甚至是强大的、不可抵挡的,乱娃呢,想想。生:我们又找了一些句子,“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是冲破了”这里用了排比的手法,一种说不出来的劲。生:是一步一步推进的。师:“容不得 容不得容不得 ”是什么?刚才旁边有学生讲了,是反复。(教师板书)生:使环境显得更加紧张。师:刚才我看到不同的小组都圈了这段,不同的小组来交流一下。生:我认为这段用了排比的句式,“冰冷燥热、困倦亢奋”是一堆反义词,形成强烈的对比。师:句式上是排比,用词上是反义词。还 有没有补充?(学生没有回答的)他们是从环境上,描写了热烈、紧张的氛围;这组是从反义词、排比的这个角度来看的。生:“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飞扬的思绪!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这里,“愈捶愈烈”用了三次,也是一个排比段。在第一段的思绪中,下一句就接上去了。“隐秘”指的是下面的“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这一些。师:读的要准一点。我在这里有一个疑问,你们不知道有没有?前面有一个同学读到过,读的一样么?哪里不一样?她多了前面的两段,还多了后面的,你是有意多的吗?生:因为这三段都是有“愈捶愈烈”,是应该接着的。师:刚刚讲这段的是哪位同学?你同意他这样说吗?(学生点头)同意。那后面为什么要多呢?“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生:第一个原因是这毕竟是一段,应该连在一起;说明人都融入了,声音很强烈,也都融入了。师:她反复用了那个词?记下来了吗?看来我们确实比前面有推进了?这里的融入,人和人、人和自然,都到了一起,自然的力量是无穷的,当我们投入到自然中去,我们的力量也是无限的。生:20节。“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哪里打不得这样的腰鼓”;21小节,“除了黄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呀!”,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黄土高原的雄壮。生:我读的是12段,“百十个腰鼓发出沉重的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算扫数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这里“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这里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师:夸张是很有气势的,李白讲“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生:21段的两个“厚”突出了黄土高原悠久的历史。生:27段用了非常多的感叹号。黄土高原在捶腰鼓的时候,把自己遇到的好与坏全部发泄到了捶鼓当中。师:我在看的时候,后面的一组也讲到感叹句很多,除了这一节,整个文章的感叹句也很多,多到几乎每一段都有,整篇文章30段,我数过15个自然段结束在感叹句上,为什么这么多感叹句?感情实在是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