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1 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件(23张).pptx_第1页
人民版必修1 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件(23张).pptx_第2页
人民版必修1 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件(23张).pptx_第3页
人民版必修1 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件(23张).pptx_第4页
人民版必修1 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件(23张).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 二 三 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及其成就1 背景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2 总原则新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 基本方针 1 另起炉灶 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 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2 一边倒 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3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 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一 二 三 4 主要成就 1 1949年10月2日 苏联宣布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并断绝同国民党政府的外交关系 随后 保加利亚等国家相继与中国建交 2 1949年12月 毛泽东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苏联 1950年2月 两国签订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以及其他一系列经济援助协定 一 二 三 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 背景1953年朝鲜停战后 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 2 目的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 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3 提出 1 1953年12月 中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 周恩来首次提出了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 1954年 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 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 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 中缅关系的基本准则 一 二 三 4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5 意义在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一 二 三 知识拓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 三大政策 都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体现 但两者又有很大不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 三大政策 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束缚 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一 二 三 三 走向国际舞台1 参加日内瓦会议 1 概况 1954年 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 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六点建设性意见 推动会议最终达成 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2 意义 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战争 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2 参加万隆会议 1 背景 亚洲 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 2 概况 1955年 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 提出 求同存异 的方针 推动会议最终通过 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探究点 当堂检测 史料导入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 求同存异 方针史料一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 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 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 史料二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 同时 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 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 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 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我们应该承认 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探究点 当堂检测 史料导入 互动探究 1 史料一中 这些原则 是指什么 这些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由谁提出的 2 史料二所说的与会各国的 异 指的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与会各国的 同 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提示 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底 中印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 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 异 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 文化传统和习俗不同 同 大多数与会国家都曾经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 许多国家都面临维护民族独立 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 都有维护和平 加强合作的共同愿望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探究点 当堂检测 史料导入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和作用 1 特点 包容性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 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 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 也适用于发达国家 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 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开放性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 也是发展的原则 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 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创新性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现代国际关系中的民主精神 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政治基础 它的提出和运用 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探究点 当堂检测 史料导入 2 作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半个世纪以来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它提供了相同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的正确指导原则 指明了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及国际争端的有效途径 为推动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 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例题 右图是1954年6月下旬 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时 和印度总统普拉沙德 右一 副总统拉达克里希南 右三 总理尼赫鲁的合影 这次访问最大的成果是 a 一边倒 原则的提出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c 不结盟原则的提出d 求同存异 方针的提出题目立意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 解题指导仔细阅读材料 1954年 周恩来 访问印度 等信息表明 这次访问的最大成果是中国和印度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故选b项 其余三项与题干无关 答案b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探究点 当堂检测 史料导入 探究点 1 2 3 4 5 当堂检测 6 1 1949年11月 周恩来讲道 凡是没有承认我们的国家 我们一概不承认它们的大使馆 领事馆和外交官的地位 从中我们可以知道 a 新中国承认了列强的领事裁判权b 新中国必须奉行 一边倒 的外交政策c 新中国总结经验教训 正在积极寻求与其他国家建立盟国关系d 新中国的外交应该建立在独立 自主 平等 互利等原则基础之上解析 题干材料体现了对等原则 符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故选d项 答案 d 探究点 当堂检测 1 2 3 4 5 6 2 1950年 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宣布 废除某些外国过去利用不平等条约中所谓 驻兵权 在北京市内占据地面建筑之兵营 这主要体现出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a 另起炉灶 b 一边倒 c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 题干反映了新中国致力于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 故选c项 答案 c 探究点 当堂检测 1 2 3 4 5 6 3 有学者认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是引领国际新秩序的明灯 对这一原则认识的主要依据是它 a 维护了中国的独立和主权b 超越了意识形态的界线c 消除了世界各国间的矛盾d 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解析 材料中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是引领国际新秩序的明灯 的信息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打破了意识形态领域的界限 开始同其他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建交 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探究点 当堂检测 1 2 3 4 5 6 4 观察下图 下列关于这次外交活动的叙述 正确的是 1954年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a 新中国首次打破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b 双方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c 双方签署了 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d 双方就共同倡议发起不结盟运动达成共识 探究点 当堂检测 1 2 3 4 5 6 解析 解答时要注意图下文字 1954年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 联系教材所学内容可知b项正确 答案 b 探究点 当堂检测 1 2 3 4 5 6 5 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中回忆道 印度尼西亚是最早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 两国与其他亚非国家携手合作 共同倡导了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的万隆精神 万隆精神的核心是 a 求同存异 互助合作b 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c 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d 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 可知万隆精神的核心是求同存异 互助合作 故选a项 答案 a 探究点 当堂检测 1 2 3 4 5 6 6 宣传画和纪念币都是重要的历史见证 识读图片 完成下列要求 1 图中宣传画和纪念币的共同主题是歌颂中苏友谊 推测它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