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2009医学微生物教学大纲_第1页
临床2009医学微生物教学大纲_第2页
临床2009医学微生物教学大纲_第3页
临床2009医学微生物教学大纲_第4页
临床2009医学微生物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英文名称Medical Microbiology课程编号开课学期5学分/周学时 2/4课程类型院系通识课程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组织与胚胎学、生理学、免疫学选用教材人卫出版社医学微生物学第7版 李凡主编 2008年主要参考书医学微生物学 主编李凡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医学微生物学 主编魏保生;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医学微生物学 戚中田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医学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和免疫机制,以及特异性诊断、防治措施,以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和与之有关的免疫损伤等疾病,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目的。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和运用这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有关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及从事由微生物所致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教学基本要求绪 论1. 掌握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定义。2. 掌握微生物按细胞结构特点的分类。3. 了解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研究对象及发展简史, 现代医学微生物学新进展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意义。第一篇 细菌学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熟悉细菌的大小(测量单位)与形态。2.掌握细菌细胞壁的功能、主要成分、G+菌与G-菌细胞壁的不同点及其医学意义。掌握细菌L型的概念及其医学意义。了解细菌胞膜及胞质内与医学有关的重要结构与功能。3.掌握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熟悉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意义(实验课内容)。第二章细菌的生理1.了解细菌的理化性状。2.掌握细菌生化反应的概念及其意义,熟悉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3.掌握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意义。掌握专性厌氧菌有氧环境中不能生长的原理。4.熟悉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生长方式与速度及生长曲线。5.掌握专性厌氧菌有氧环境中不能生长的原理。了解细菌的人工培养(实验课内容)。6.了解细菌的属、种、型、株的概念。第三章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1.掌握消毒、灭菌、防腐和无菌的基本概念。2.熟悉热力灭菌的种类、原理及应用范围,掌握高压蒸气灭菌的用途与机理,掌握紫外线杀菌法、滤过除菌法的特点及机理。3.了解常用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理及应用。4.掌握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5.熟悉病原微生物分类与实验室分级。第四章 噬菌体1.掌握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2.掌握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溶原性细菌的概念。3.掌握噬菌体的复制特点第五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1. 掌握细菌的遗传物质;2. 熟悉细菌基因表达的调节;3. 掌握基因的转移与重组;4. 熟悉基因突变;5. 了解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实际意义。第六章 细菌的耐药性1. 了解抗菌药物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2. 掌握耐药性、固有耐药性及获得耐药性的概念。3. 熟悉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机制:遗传机制;生化机制。4. 了解细菌耐药性的防治。第七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1. 熟悉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2. 掌握细菌的致病作用;3. 熟悉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4. 掌握细菌侵袭力的构成因素(微菌落、生物膜、表面结构、侵袭基因、侵袭性酶)。5. 掌握细菌外毒素、内毒素的性质及其作用,外毒素的种类,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6. 了解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的概念。7. 熟悉感染的传播途径。8. 了解感染的类型。掌握以下概念: 隐性感染、显性感染, 毒血症、脓毒血症、败血症、菌血症、内毒素血症。9. 了解医院感染。第八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1.了解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方法。2.掌握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3.掌握疫苗(死疫苗,活疫苗)、类毒素的概念。熟悉各种新型疫苗(基因工程疫苗,重组载体疫苗,合成疫苗,亚单位疫苗,DNA疫苗)的概念。掌握抗毒素的概念。4.了解细菌感染的治疗。第九章 球菌1. 掌握各种化脓性细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2. 掌握葡萄球菌、链球菌的抗原构造及分类。3. .熟悉化脓性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4. 了解其防治原则。第十章 肠杆菌科1.掌握肠道杆菌的共同特性。2.掌握埃希菌、志贺菌、沙门菌的致病物质、所致疾病。 3.熟悉肠道感染细菌的生化反应特点、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第十一章 弧菌属1. 掌握霍乱弧菌的形态、培养特点、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及快速诊断方法2. 掌握副溶血弧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第十二章 螺杆菌属1. 熟悉该菌与慢性胃炎和胃癌的关系;2. 了解该菌生物学特性、致病性第十三章 厌氧性细菌1. 掌握厌氧菌的种类、分布及感染特点,2. 掌握厌氧芽胞梭菌的致病条件、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防治原则3.掌握无芽胞厌氧菌感染的机体条件及所致疾病第十四章 分枝杆菌属1. 掌握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2. 熟悉.结核分枝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特异性预防;3. 了解结核菌素实验的原理及意义4. 熟悉麻风分支杆菌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第十五章 嗜血杆菌属熟悉流感嗜血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第十六章 动物源性细菌1. 熟悉布鲁菌属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2. 熟悉鼠疫耶尔森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3. 熟悉炭疽芽胞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4. 了解蜡样芽胞杆菌所致疾病;5. 熟悉贝纳柯克斯体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第十七章 其它细菌1. 熟悉白喉棒状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2. 熟悉百日咳鲍特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3. 熟悉嗜肺军团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4. 熟悉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5. 熟悉空肠弯曲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第十八章 放线菌与诺卡菌1. 熟悉放线菌属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2. 熟悉诺卡菌属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第十九章 支原体1. 熟悉支原体的培养特点及与细菌L型的主要区别;2. 掌握肺炎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的致病性;3. 熟悉肺炎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的致病性。第二十章 立克次体1. 熟悉立克次体的共同特性;2. 掌握各种立克次体的传播方式与致病特点、血清学特点。第二十一章 衣原体1. 熟悉衣原体的主要种类及主要特性;2. 掌握沙眼衣原体及肺炎嗜衣原体的致病性及微生物学检查方法。第二十二章 螺旋体1. 熟悉螺旋体的主要特点及分类;2. 掌握问号钩端螺旋体的形态、培养特点、抵抗力、致病性及检查方法;3. 掌握梅毒螺旋体的形态、培养特点、抵抗力、致病性及检查方法;4. 掌握伯氏疏螺旋体的形态、培养特点、抵抗力、致病性及检查方法。第二篇 病毒学第二十三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1. 掌握病毒的大小与形态;2. 掌握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3. 掌握病毒复制周期各步骤的要点、异常增殖与干扰现象;4. 熟悉病毒基因组的特点;5. 掌握病毒基因重组与重配、基因整合的概念、病毒基因产物相互作用的机制;6. 熟悉交叉复活、多重复活的概念及其意义、互补作用、加强作用、表型混合和核壳转移的概念;7. 了解病毒基因突变株的应用意义;8. 熟悉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9. 了解病毒的分类。第二十四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1. 掌握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与人类恶性肿瘤密切相关的病毒;2. 掌握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常见的先天性感染病毒、持续性感染的种类、潜伏感染和慢发病毒感染的特点和举例;3. 了解病毒感染的类型;4. 掌握干扰素定义、种类、抗病毒机制和特点、抗病毒特异性免疫的特点、病毒中和抗体的概念;5. 熟悉病毒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6. 了解抗病毒免疫的持续时间。第二十五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1. 了解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2. 掌握病毒感染的特异性预防;3. 了解抗病毒药物的类型及作用机制。第二十六章 呼吸道病毒1. 掌握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点、抗原变异与流行的关系;2. 熟悉流感病毒的致病性;3. 掌握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生物学特点、致病性及防治原则;4. 掌握冠状病毒的生物学特点、致病性及防治原则;熟悉风疹病毒、腺病毒的生物学特点、致病性及防治原则;5. 了解鼻病毒和呼肠病毒的生物学特点。第二十七章 肠道病毒1. 掌握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机制、特异性防治;2. 熟悉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新肠道病毒。第二十八章 急性胃肠炎病毒1. 熟悉轮状病毒主要生物学特点及致病性;2. 了解肠道腺病毒传播途径及致病性;3. 了解杯状病毒传播途径及致病性;4. 了解星状病毒传播途径及致病性。第二十九章 肝炎病毒1. 掌握甲型肝炎病毒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致病性及特异性预防;2. 掌握乙型肝炎病毒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致病性及特异性预防;熟悉丙型肝炎病毒主要生物学特点及致病性;3. 丁型肝炎病毒(熟悉主要生物学特点及致病性;熟悉戊型肝炎病毒主要生物学特点及致病性。第三十章 虫媒病毒1. 掌握虫酶病毒的共同特性、乙脑病毒流行病学特征与致病性及防治原则;2. 熟悉登革病毒流行病学特征与致病性;3. 熟悉森林脑炎病毒流行病学特征与致病性。第三十一章 出血热病毒1. 掌握汉坦病毒生物学特点、传播途径、流行环节致病性及防治原则;2. 熟悉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流行病学特征。第三十二章 疱疹病毒1. 熟悉人类疱疹病毒的分类、共同特点及致病性;2. 熟悉单纯疱疹病毒致病性与所致疾病;3. 熟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与单纯疱疹病毒特性的区别及致病性;4. 熟悉EB病毒的致病机制与所致疾病;5. 熟悉人巨细胞病毒致病机制与所致疾病。第三十三章 逆转录病毒掌握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生物学性状、传播环节、致病特点及防治原则)第三十四章 其它病毒1. 掌握狂犬病病毒(掌握要生物学特性、传播环节、致病特点及防治原则;2. 熟悉人乳头瘤病毒的致病性、主要生物学特点;3. 了解细小DNA病毒生物学特点及致病性。第三十五章 朊粒掌握朊粒、PrPsc、PrPc的定义、朊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防治原则第三篇 真菌学第三十六章 真菌学总论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