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学位论文】湖南省属国有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现状与对策研究-工商管理_第1页
【毕业学位论文】湖南省属国有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现状与对策研究-工商管理_第2页
【毕业学位论文】湖南省属国有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现状与对策研究-工商管理_第3页
【毕业学位论文】湖南省属国有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现状与对策研究-工商管理_第4页
【毕业学位论文】湖南省属国有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现状与对策研究-工商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类号 密级 U D C 编号 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湖南省属国有企业引进战略 投资者现状与对策研究 学科、专业 工商管理 研究生姓名 李 飞 导师姓名及 专业技术职务 陈晓红 教授 2007 年 5 月 要 如何在省属国有企业改革中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 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全面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实现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我省省属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 本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结合当前国内外实践与学术界的研究情况,首先对战略投资者的界定、 战略投资者与其它类型投资者的比较分析、期限锁定、持股比例确定、应具备条件、以及引进战略投资者的积极作用与风险等一些问题,比较系统地进行了理论上的思考。然后, 通过分析省属国有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面临的新形势背景与现状,特别是通过具体案例分析, 总结了省属国有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存在的经验及教训, 归纳出了省属国有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六种主要形式,阐述了省属国有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具体思路、分类思考意见和对策措施。 最后,文章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战略投资者是指在国内外具有相当知名度和雄厚的资本实力与产业背景、与对象企业产业关联紧密、持股量较大、以谋求长期战略利益为目的、积极参与公司治理的法人投资者。引进战略投资者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目前,省属国企引进战略投资者应把握机遇,创新方式与途径,改善自身条件,分类引进,政府、国资部门要进一步优化环境,加强协调服务,规范运作,切实加快引进战略投资者步伐,提高 引进战略投资者质量与水平。 关键词 省属国企,战略投资者 to in of s in up of of is a we to in is on of in We up on in of of so we of of of in of in in we s in s of s of of in of We to of a of s to to in to in 录 第 1 章 绪论 .内外研究综述 .究目的及意义 .究的基础工作 .究方法、思路与内容 . 2 章 对引进战略投资者中一些问题的理论思考 .略投资者的界定 .略投资者与其它类型投资者的比较分析 .略投资者合作期的锁定 .略投资者持股比例的确定 .略投资者应具备的条件 .进战略投资者的积极作用 .进战略投资者的风险 . 3 章 省属国有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新形势背景和现状分析 .属国有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面临的新形势背景 .属国有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的现状与问题 .属国有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的主要形式 .属国有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案例分析 . 4 章 省属国有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基本思路和构想 .导思想 .本原则 .部分监管范围内重点产业的分类思考意见 .新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方式和途径 . 5 章 加快省属国有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对策措施 .府层面的对策措施 .资监管机构层面的对策措施 .业层面的对策措施 . 6 章 研究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究的结论 .新点与展望 .考文献 .录 . 谢 .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士学位论文 第 1 章 绪论 1第 1 章 绪论 内外研究综述 ( 1)战略投资者定义 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和公众投资者, 机构投资者可分为战略投资者和财务投资者,其中,财务投资者以获得资本回报为目的,在被投资机构上市前或上市后均可进入;公众投资者以获得分红或资本增值为目的,在被投资机构上市后进入。战略投资者更致力于通过产业整合的手段,改善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的竞争力以获取长期的利益回 报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1。战略投资者与财务投资者不同。财务投资者即资金的直接投入者,眼前利益、财务利益高于一切。 战略投资者的提法源于证券市场,指的是能与上市公司大股东长期 “荣辱与共、肝胆相照 ”的机构投资者2。目前比较普遍的看法是:战略投资者是能够通过注入雄厚资金、带来现代管理方式,促使某个行业或产业的总体运行质量产生质的飞跃的投资者。 自从 1999 年 7 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股票发行方式的通知以来 ,不少上市公司在新股发行中纷纷引入战略投资者。 通知3称 ,“与发行公司业务联系紧密且 欲长期持有发行公司股票的法人称为战略投资者” 。 2005年 11月 2日,中国银监会给战略投资者下了定义4:即注重长期利益、与所入股银行结成利益共同体的投资者。引进战略投资者应坚持五项原则,符合五个标准,具备八个条件。五项原则是:从国家利益看,要保持国家对大型银行的绝对控股;从市场行为看,中外双方应按市场原则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从中方看,引进战略投资者主要不是为了引进资金,而是为了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手段,促进中资银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因此,引进战略投资者应与自身特点相结合, 以提升中资银行自主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为目的;从外方看,投资入股中资银行一般应当是大型金融机构,在银行经营管理方面有丰富经验; 从监管看, 要坚持严格的资格审查, 并跟踪和评估实际效果。五个标准为5:一是投资所占股份比例不低于 5%;二是股权持有期在三年以上;三是派驻董事;四是入股中资同质银行不超过两家;五是技术和网络支持。八个条件是:一是最近一年年末总资产原则上不少于 10亿美元;二是中国银监会认可的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穆迪、惠誉)最近 2年对其给出的长期信用评级和财务评级应高于同一评级机构对入股金融机构评级的两个等级以上; 三是最近三硕士学位论文 第 1 章 绪论 2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四是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低于 8%且应超过其总部所在国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平均水平; 五是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本总额不低于加权风险资本总额的 10%; 六是内部控制制度健全; 七是注册地金融机构监督管理制度完善;八是所在国(地区)经济状况良好;八是中国银监会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另外,除非经中国银监会批准,单个境外金融机构向中资金融机构投资入股比例不得超过 20%, 多个境外金融机构向非上市中资金融机构投资入股比例合计不得超过 25%。 招商银行在其招股书中对 战略投资者 进行了更为严格的定义5:与招商银行建立了紧密的银企合作关系、或 与其重要业务拓展有密切联系 ,社会形象好、规模较大并愿意大比例、大额、长期持有发行人股票的企业法人。其战略投资者应符合的条件包括 :公司或企业成立距今已经三年以上;根据最近一年的年度财务报表 ,其总资产在 30 亿元以上或其净资产在 10 亿元以上;经营优良、有良好社会形象的大型企业集团或上市公司;今 后愿意与发行人保持长期合作关系 ,并不断扩大业务量的企业。战略投资者的锁定期限为不低于 12 个月。招商银行对潜在战略投资者的成立时间、总资产或净资产规模、社会形象等都作了较明确的规定 ,并将锁定期设为不低于 12 个月 ,都体现出了其规范战略投资者行为、 使战略投资者名副其实的意图。 湖南省人民政府在湘发 2006 7 号文6关于加快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指导意见中,定义为 “引进战略投资者,就是引进国内外拥有强大产业背景和雄厚产业实力的大公司、大财团,通过实施大项目,给企业注入发展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 购销网络等要素, 大幅度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推动企业跨越式发展,带动本行业产生质的飞跃。 ” 北京大学何小锋教授在其编著的资本市场运作案例7中,对战略投资者定义为:战略投资者一般是指那些着重同被投资者形成战略性长期业务合作关系,并追求长期投资回报的投资者,一般是行业内的国际大型公司。战略投资者不仅注重投资交易自身所能带来的财务回报, 更关注双方战略合作关系对其业务发展的战略价值。 ( 2)相关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国有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本质上是一种制度变革。其理论依据首先来自于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并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经济学派。其理论从产权制度、交易费用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公司治理结构、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等方面论证了产权制度的重要性,指出明晰的产权是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的基础。其硕士学位论文 第 1 章 绪论 3主要观点己构成包括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在内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诺斯(990)将制度定义为博弈规则,包括正式规则(如宪法、产权制度和合同)与非正式规则(如规范和习俗)8。 青木昌彦(试图在统一的博弈论框架下分析制度多样性的源泉及其影响。 他将不同国家整体性制度安排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理解为多种均衡现象, 然后在均衡制度相一致的框架下理解制度变迁的机制9。从这里出发,他把制度定义为“关于博弈如何进行的共有信念(一个自我维系系统” 。青木昌彦认为,制度是内生的,“ 把制度看做是博弈过程内生稳定的结果。 历史的发展已影响人们对制度的选择;制度间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依赖的” 。10“当环境发生某种变化时,参与人业已形成的技能和决策习惯可能同时出现问题不再适应了, 从而引发 制度危机 ” ,当共有信念开始受到怀疑,参与人被迫参照现有制度之外的新信息,重新审视他们自己的决策规则” 。该领域的丰富成果,为我们剖析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改善公司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11。我国当前的转轨经济,实际上可理解为经济制度的一种博弈均衡过程 即新的制度产生的过程。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轨过程中,一个重要且难以逾越的坏节。由于计划经济下的国有企业体制的实质是以各级政府和中央国有企业的直接管制取代了国有企业自身的以市场为基础的治理结构(徐明威,2002年)12。因此,要废除政府对企业的过度干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是必经的。 从以上观点,我们可以对当前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进行如下理论分析:第一,制度是一国经济发展的产物,由各国的国情和历史环境所决定。在取得革命胜利后,选择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国家的经济体制有其必然性,而国有企业产权归国家所有是此信念下顺理成章的命题。因为共同信念(作用,普遍认为国有企业完全归国家所有,必然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实践也证明,在相当一段时期内,这种产权安排是有效的。第二,当产权的制度安排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变化时,需要进行变革,因为制度是博弈均衡的结果。制度变迁的过程实际上是博弈参与人协同修正其信念的过程。 因为人的认识是有其历史局限的,所以人的认知进程实际上是同历史发展进程相关联的。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国家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在经济成分中,打破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成分,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结构13。这实际上可理解为经济制度的一种博弈均衡过程即新的制度产生的过程。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基础也逐步成熟。另外,原有体制的各种深层次矛盾也加速了制度变革的进程。第三,在当前的改革措施中,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进入国有独资企业,实际上是在原有系统中新增一个内生变量,直接打破了系统固有的硕士学位论文 第 1 章 绪论 4运行规律和模式。新的制度下,各利益主体重新开始进行博弈,制度设计者通过这个步骤,使新的均衡状态,能够形成有效的治理机制,在此基础上促进先进的管理体系和产品体系的建立。 当然, 均衡层级的打破和恢复是有相应代价付出的,但换来的是均衡层级的升级和国有企业的转危为安14。 公司治理理论: 国有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 直接作用于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其理论依据也直接在于公司治理理论。公司治理是指公司股东、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一整套权利分配和制衡的关系15。公司治理通过制定公司目标、确定实现这些目标和监督执行的手段提供治理架构。良好的公司治理应当提供适当的激励,以使董事会和管理层追求符合公司和股东利益的目标,并且应便于有效的监督。无论是在单个公司内部,还是对一国经济整体而言,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信心, 这对于市场经济的稳健运行是十分必要的16。现代微观济学认为公司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实质上就是这些要素所有者之间的一组合同关系的连接点。自从 1937年科斯 (表开创性的言论,该定义引自 司治理原则17(1999年 ),学术界观点并未统一 ,各理论流派从不同角度对公司治理作过解释,如制度安排角度、组织结构角度、决策机制角度等等。国有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问题研究文章 企业的性质 ,揭开企业规模的边界和交易费用之间的关系后,许多经济学家致力于企业理论的研究。信息经济学、契约理论和博弈论经济学家的工作不断推进了我们对公司本质的认识。一般认为,现代公司治理理论这一复杂体系的建立有赖于两大基石 :委托一代理理论和不完全契约理论。代理理论认为,当一个或多个人(委托人 )为获取某种服务而雇用另一人或多人 (代理人 )代为决策和实施时,或者说当一方将决策权和责任授权给另一方,并对另一方提供相应报酬时,产生了代理关系18。股东和经理之间就是一种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其中,股东是委托人,将企业的资产和经营委托给经理管理,经理是代理人,为股东经营企业并领取报酬。股东和经理作为两个利益主体,各有不同的目标 :股东追求企业利润和价值的最大化,经理则追求个人效用的最大化 (如权力、地位、声誉、报酬、保障和福利等等 )。两者目标和行为既有一致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现代的大公司,因股权分散,小股东没有兴趣和能力监督经理,产生了“搭便车效应 ”,从而使经理拥有很大权限, 控制了企业。 但经理并不拥有企业股票或者份额很小,股价和股息对其经营的激励作用十分微弱, 从而可能造成经理与股东在追求目标上的偏离,出现代理问题(即经理利用外部股东不知道的信息和手中的权力, 偏离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去追求自己的利益, 也称管理机会主义。另一个代理问题是,委托人为防止或限制代理人损害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措施,硕士学位论文 第 1 章 绪论 5会产生监督成本和约束成本,即代理成本。这样,存在委托一代理关系的企业需要建立一套既能有效监督约束代理人的行为, 又能激励代理人按委托人的目标为委托人利益努力工作, 从而降低代理成本的制度安排, 由此引申出公司治理问题。 不完全契约理论认为,契约是一组承诺的集合,这些承诺是签约方在签约时做出的,并且预期在契约期内能够兑现。契约有两种:一种是完全契约,指缔约双方对契约期内可能发生的重要事件都能完全预见, 并将各自的权利义务反映在合同之中;另一种是不完全契约,它是指:“双方缔结的契约是不完全的,也就是说,契约中包涵缺口和遗漏条款。具体来讲,契约可能提及某些情况下各方的责任,而对另一些情况下的贵任只做出粗略或模棱两可的规定” 。奥利弗哈特是不完全契约理论的集大成者,他指出产生不完全契约的因素主要有两类:一是缔约方的有限理性,二是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他在1986年至1990年期间的工作成果,帮助我们认识了获得“合同收入”和“合同权利”的要素所有者,与享有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要素所有者(即企业的所有者)之间的重要区别和复杂关系。该理论引申出一个重要的问题:既然企业是一组契约(并且是不完全契约)的集合,在不完全契约条件下,未预期事件国有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问题研究发生后, 由谁行使决策权。 其关键在于, 企业必须解决剩余控制权归谁所有的问题,而这正是公司治理的一个基本问题。另一个渊源是法学。1933年,著名学者伯利和米恩斯(经典著作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中提出了“所有与控制的分离是分散型所有权结构下公司治理的一个特点” 。19这就是著名的“两权分离”论,揭示了现代公司在产权安排和内部控制上的特征,为前述委托代理理论奠定了基础,从中衍生出公司治理的命题。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股东同经理之间的关系,由此延伸到,包括一切企业参与者与利益相关者 (间的关系。公司法权威克拉克教授(其名著公司法20(1986)中归纳公开公司这一组织形式的基本原则:投资者资本可自由转移;有限责任(部分受限于“揭开公司面纱”原则);强烈的法人性质;经营控制权高度集中。综上所 述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科学管理、高效运作的原动力在于内部建立有效的权力制衡和激励约束机制, 而良好的公司治理正是确保国有企业利益相关者利益均衡的制度安排, 它是国有企业良好运作和科学管理的根源和基础,是实现国有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制度保障。 产权理论: 内部人控制和实现公司治理机制优化的前提条件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合理化。公司治理结构包括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构架等,其中法人治理结构的优化必须从股权结构的优化开始21。在目前我国公司大比例股权集重在国家手里的情况下,股权结构优化的前提条件是打破公司控制权的国家垄断,实现硕士学位论文 第 1 章 绪论 6公司控制权的市场化。因为只有有了充分市场竞争条件下的公司控制权争夺,才能通过兼并机制、接管机制等实现公司控制权转移,实现公司产权与管理能力的重新优化配置。另外,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建立,必须有经理人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与之相辅相成。因为经理层作为公司的实际管理者,行使着处置公司财产、管理公司日常经营活动的实际职能,若没有充分效率的经理人市场机制,很容易产生经营权的垄断并导致内部人控制,衍生经营者道德风险。建立有效的公司控制权市场和经理人市场显得极为重要。只有这两个市场的建立,实现公司控制权市场化,才能充分运用公司的内、外部竞争机制来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从而避免上市公司的内部人控制等问题,降低管理成本。公司控制权的国有垄断与独占,使得国家是企业的唯一投资主体形成的。由投资获得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从市场经济的法理上讲了也是合理的。而实际情况看,这些实际控制者及其派出的经理人员,并非最优秀的管理和决算人才,其中的有些人还会利用所控制的权利想方设法为自己谋私利,这自然是以损害股东的利益为代价。再加上所有国家国有企业的通病都是强行政控制弱经济约束, 在我国有关法规体系还不完善的条件下,这种弊端更加明显,经营者内部控制下对股东权益的侵蚀现象更加普遍。 解决这一问题的最终办法是打破公司控制权的国家垄断, 使公司控制权市场化22。实现公司控制权市场化的第一步是国家出让其控股权,主要的方式就是引进战略投资者。国有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必然带来其股权结构的变化。股权结构是指公司股东的构成和各类股东持股所占比例,以及股票的集中度(或分散度)和股东的稳定性23。它对股东权利的行使方式、董事会和公司控制权市场作用的发挥,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股权结构在不同国家及同一国家的不同企业之间都可能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有学者对此有深入研究。一般的,在股权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中,大股东对解决经理人员的代理问题有积极作用。但是,当这个大股东是政府时,这个效率反而非常差。因为传统上行使所有权和控制权。国家是国有企业的唯一所有者,政府代表国家对国有产权的一个弊端是初始委托人不清,主体虚置,存在产权边界模糊、产权界定不清、产权约束弱化等现象,表现为所有者缺位和内部人控制等特征24。另一个弊端是很难找到一个既拥有充分信息又有利润激励的代理人来行使国有股的权利,监督经营者的绩效。因此,与其说引进战略投资者是为了打破一股独大的问题,不如说更重要的是界定产权,打破委托人完全虚置的困境。战略投资者进入的另一个作用是对国有企业的高管层(经理)产生新的约束,这种约束主要是建立在工作绩效而非行政考核上的。根据公司控制权市场理论, 如果董事会或者经理层因道德问题或者经营能力导致企业价值损失,或者市场价值低估,可能会面临被改组、调整的危险,有利于督促他硕士学位论文 第 1 章 绪论 7们勤勉尽责,积极地为股东利益而工作,减轻部分弊端。特别地,当国有企业公开上市成为公众公司后, 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将完全暴露在市场和舆论的严格监督下。不论是管理层还是董事会,都有可能在控制权市场被更换,有利于建立真正有效的市场激励和效益约束机制25。 究目的及意义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为目标,国有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力度空前加大。自 2004 年 4 月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决策以来,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新一轮省属国有企业改革,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规范推进。如何在改革中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全面提升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 实现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是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通过调查研究, 形成了的本研究报告旨在为深入分析省属国有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面临的新形势,总结存在的经验及教训,明确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具体思路、分类指导意见和对策措施。 究的基础工作 我长期在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工作,近 3 年多以来,在省国资委直接从事产权(股权)转让和引进战略投资者工作,负责了省属国有企业大量并购重组案例的操作,实践经验较为丰富。 2004 年 2006 年,在中南大学商学院进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进修学习,在理论知识方面有了进一步充实与提高。尤其是在陈晓红教授等老师指导下,结合实践需要,开展了对战略投资者的研究工作。本人曾参与了省委 2005 年 8 月全省引进战略投资者座谈会的召开。无论从实践工作,还是理论积累,具备了该论文研究撰写的条件和基础。 究方法、思路与内容 研究方法如下: ( 1)比较分析法。重点对战略投资者与财务投资者、不同地方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做法做了比较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第 1 章 绪论 8( 2)统计分析法。本人专门制定了引进战略投资者的调查表,对省属重点国有企业进行了全面调查。 ( 3)实地调研法。为获得准确的信息,本人利用工作之便,走访了 10 余家在引进战略投资者方面有代表性的省属重点国有企业,收集了第一手资料。 ( 4)深度访谈法。本人与在引进战略投资者方面做得好的省属重点国有企业高管作了深度访谈,并认真作了笔记,了解到了真实情况。 ( 5)案例分析法。根据调研和收集到的资料,本人将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方式作了归纳,并结合案例分析其特点。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为: 首先,对战略投资者进行了一些理论思考,包括战略投资者的界定、战略投资者与其它类型投资者的比较分析、战略投资者合作期的锁定、战略投资者持股比例的确定、战略投资者应具备的条件、引进战略投资者的积极作用与风险等。 其次,分析了省属国有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新形势背景和现状。论述了省属国有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的主要形式,包括产权 (股权 )转让、增资扩股、资产 (股权 )置换、境内外上市、投资合作、战略联盟等。 再次,阐述了自己对省属国有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基本思路和构想。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对部分重点产业的分类思考意见,以及创新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方式和途径等。 最后,提出了加快省属国有企业引进战略投资 者的对策措施及建议。包括政府、国资监管机构、企业三个不同层面。同时,得出了研究结论、创新点与展望。硕士学位论文 第 2 章 对引进战略投资者中一些问题的理论思考 9第 2 章 对引进战略投资者中一些问题的理论思考 略投资者的界定 战略投资者,一般来讲,是指在国内外具有相当知名度和雄厚的资本实力与产业背景、 与对象企业产业关联紧密、 持股量较大、 以谋求长期战略利益为目的、积极参与公司治理的法人投资者。 所谓战略投资者就是指具有资金、 技术、 管理、市场、人才优势,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拓展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致力于长期投资合作,谋求获得长期利益回报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境内外大企业、大集团26。具体来说,要把握以下几条:首先,战略投资者必须具有较好的资质条件,拥有比较雄厚的资金、核心的技术、先进的管理等,有较好的实业基础和较强的投融资能力。其次,战略投资者不仅要能带来大量资金,更要能带来先进技术和管理,能促进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并致力于长期投资合作,谋求长远利益回报。第三,引进战略投资者,要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省市县应各有不同,不要仅认为国际 500 强、国家 500 强才是战略投资者,对有资金、有技术、有市场,能够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形成产业集群的,都是战略投资者。 总体上,战略投资者应当具有如下特征27: ( 1)与被投资企业从事相同的产业,或者有合作关系,或者二者所从事的业务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 2)能够长期稳定持股,不会因为暂时的获利或其它原因而变现;追求长期战略利益,而非短期市场行为。 ( 3)拥有促进企业发展的实力,能够形成规模上的放大效应或互补效应,或能够通过业务组合规避不同时期的市场风险。 ( 4)持股量较大。一般而言,较多处于第二大股东或并列第一大股东,有些甚至可以处于控股或绝对控股、独资地位。 ( 5)有愿望且有能力参与对象公司的经营管理。也就是说战略投资者不仅仅是单纯的金融资本,更应具有强大的产业资本背景、精通产业发展,具有健全的采购体系和销售网络,能够积极参与对象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公司治理,并为对象企业带来先进的管理和技术,从而提高对象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盈利水平,战略投资者本身借此获得收益回报。 硕士学位论文 第 2 章 对引进战略投资者中一些问题的理论思考 略投资者与其它类型投资者的比较分析 投资者可分为战略投资者、财务投资者和公司(机构)投资者(称为一般投资者)三种28。对三者的比较分析如表 2示。 表 2略投资者与其它类型投资者的比较分析 战略投资者 财务投资者 一般投资者 特 点 及 优 点 1)在行业内拥有行业专长; 2)投资是基于战略考虑作出的,因此对投资双方都具有战略价值; 3) 可以实现能力、 资源、技术转移; 4)投资时间长,一般不会在短期内套现。 1)寻求短至中期回报的专业投资; 2)投资决策比较快速; 3)发生利益的冲突机会较少; 4)对上市有一定支持,特别是价值方面的认可。 1) 一般为公司成立时的发起股东; 2) 一般不要求参与公司治理; 3)一般没有利益冲突; 4)一般投资规模较小; 5)投资简单,决策快速。潜在 问 题 1)存在公司控制权争夺问题; 2)存在同业竞争问题。 1)从营运角度看,技术转移能力有限; 2)短期至中期内将会套现。1)无特定投资时限; 2) 大多数缺乏相关行业专长。 示例 同业企业及关联企业 投资国有企业、基金公司 非战略目标投资的公司 略投资者合作期的锁定 战略投资者的持股时间应不少于 6 个月,而一般法人投资者的持股时间为 3个月以上29。这里是指持有上市公司的流通 股,持有期限是从购入到通过股票市场卖出之间的时间。实际操作中战略投资者持股时间长短不一,最长为 30 个月,最短为 6 个月。相比之下,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持股时间更长,如日本五十铃、伊藤忠商社作为战略投资者入驻北京首旅时承诺所持股份 8 年内不向中国境内法人和个人转让。花旗国有企业作为上海浦东发展国有企业的战略投资者,承诺持有其股权的时间也在 2 年以上, 且在浦东发展国有企业定向增发时花旗国有企业将持有更多的股权。 长沙新大新集团公司在受让湖南省农科院持有上市公司隆平高科的国有法人股时,作出了 15 年不转让的承诺。国有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硕士学位论文 第 2 章 对引进战略投资者中一些问题的理论思考 11的目的,主要是利用其资本、产业实力和技术、管理以及营销等方面的优势,促进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搞活做强做大国有企业。那么,从合作双方对战略发展定位的一致,到人事、技术、管理的磨合,到企业文化的融合等方面来看, 要想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 通过合作实现经济技术指标等各方面的全面提升,短期内是难以做到的30。因此,引进战略投资者, 应当要求其持股时间较长,锁定期一般应不低于 5 年,最好是 5 年以上的中长期持有。否则,如果没有约定或者期限过短,过早转让的话,不能达到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根本目的,甚至会对企业的正常发展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略投资者持股比例的确定 跨国公司在对华投资时,在尝试进入阶段通常采用 “介入性投资 ”,即象征性地出资,参股比例较低,不要求控股权和经营主导权,对华投资的主要目标是追求贸易权益31。而在进入投资整备期(阶段)后, 对华投资的目标一般发生变化,会利用资金、网络、信息等综合优势,提高出资比例,在确保经营权益的同时, 为配合其全球产业发展、 开拓中国市场、 巩固和完成其整体战略布局的需要,在对华企业投资合作中 更多要求独资或控股37。所以,在现阶段,一般对战略投资者来讲,在他们感兴趣的行业,都是希望持股越多越好,甚至希望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就国有企业情况而言,对于一些放开限制的领域及其企业,可以让战略投资者相对控股或绝对控股, 甚至国有资本全部退出。 关键是我们的优势行业、支柱产业、优强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时,国有控股权是否可以放弃。我们认为,如果战略投资者特别强大,在资金、技术、市场和管理等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和互补性,进来后不但可以对对象企业本身的发展带来根本性的变化,还可促进区域性经济的发展,或者在其新上项目方面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及产业、技术上的幅射作用,可以让其作为第一大控股股东。 略投资者应具备的条件 作为战略投资者的基本条件,主要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2: ( 1)从产品来看:企业之间的产品和业务应有紧密的关联度,产业、产品构成上下游关系,能够进行项目合作、资源整合,促进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 ( 2)从技术来看:应具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领先技术,通过引进其新技术、 新工艺, 能够促进产品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调整,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硕士学位论文 第 2 章 对引进战略投资者中一些问题的理论思考 12( 3)从市场来看:应拥有知名品牌,市场开拓能力强,有畅通的营销网络和采购体系,特别是具有拓展国际市场的优势、条件和经验,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 4)从资金来看:应具有良好的财务状况和经济实力,国有企业资信好,自有资金充足,有较强的投融资能力。 ( 5)从管理来看:应拥有先进的企业文化,能够给企业带来先进的现代管理理念;经营管理能力强,有适应国际化经营的人力资源和现代化管理手段;有资本运作的突出能力。 ( 6)从信誉来看:应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诚信记录,具有并购和重组其他企业的成功范例。企业守法经营,无不良经营记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