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鉴赏.doc_第1页
登幽州台歌鉴赏.doc_第2页
登幽州台歌鉴赏.doc_第3页
登幽州台歌鉴赏.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纵观千秋诗坛,登临而感怀之作众若星辰,然此篇独以其今古不见之慷慨、悠悠天地之苍凉震撼人心,响彻寰宇。清人黄周星曾盛赞其云:“胸中自有万古,眼底更无一人。”(唐诗快)试问当年,是怎样的心境成就了这等孤清的意境;又是怎样的诗情触动世代读者的悲情?题中幽州台又称燕台、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定兴,此诗与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同作于陈子昂二度从军、于武攸宜军中担任幕僚而随其讨伐契丹期间。子昂胸怀经过安邦之韬略,然其报国良策屡不为用,故而登楼怀古,吟哦出这令鬼亦为之泣泪的咏怀佳作来。子昂虽以文字为诗,却于诗中呈现出极强的画境:苍茫的大地,昏黑的云天,与茫茫宇宙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是那渺小的幽州古台以及古台上更为渺小的人影。这样旷远而超越时空的画境于谁读之都会发出深深的慨叹,尽管常常说不出慨叹的究竟是什么。这首诗正如这画境,是可说的,又是不可说的。说它“可说”,是因其依于诗人的现实。失意的人往往最怕寂寞,失意的陈子昂将自己至于如此荒芜的古台上,那透心透骨的寂寞就愈发难以言说了。所以诗人要将心情铺洒成文字,这首短短的小诗竟全然不像是作出来的,而像是郁结于心头的苦闷借着喷薄的情感从喉间一喊而出。既是如此,诗人自然不能如蓟丘览古那样细细地追忆历史人物,而只能将具体化为抽象,将叙史蕴于抒情了。因此,我们才能寻索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和“来者”,他们应是如燕昭王、燕太子那般礼贤下士、任人唯贤的君主,或者说是如乐毅、郭槐、田光那般感激知遇、乘时立功的臣子。前人已经离我远去了,如今世上哪还有那样贤明君主,更何来那些报恩的臣子?莫说是如今,从此以往怕是再也不会有了的,想到这里,诗人自然免不了要“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了!岁月悠悠,天地永久,为什么那些美好的君臣关系不能永恒不变呢?毕竟,人相对于天地和岁月只是微渺的尘埃,诗人尽可以质问天地却丝毫改变不了现实的无奈。他惟有孤自地立、怆然神伤而掩面泣下。言其“不可说”,则源自于诗语的虚化了。诗中“前”与“后”何尝不是虚指,“古人”与“来者”何尝不是泛言呢?极端苦闷的诗人在面对历史沧桑、天地悠悠之时,那触景而生的生命意识恐怕是远比那些生动具体的战国史实和人物来的自然多吧,也正是因为诗语的虚化,这首诗歌才有了更深的意蕴,有了更多为之而感动的读者。诚然,于诗人而言,这虚实本是合而为一的。怀才不遇属个人之不幸,创作此类作品最易偏于局促悲戚而格致不高,然诗人凭借其特有的才情“视接千载”而“视通万里”(文心雕龙神思),使诗歌虽发于现实之遭遇,却能超越个人之得失、以傲岸孤竣的人格反观宇宙,在明君难逢、知音难觅的强烈孤独感之上更充溢着一种强烈的自信与豪迈情怀,脱颖而成为唱传千载的慷慨悲歌。其实诗人之思古已有过,诗人之语古亦都说过:“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楚辞远游)同样是天地人生之悲、往者来者之叹,然而子昂诗较屈原之笔浅显简约,呈回环之势,读之朗朗上口,其境界亦更显苍茫遒劲。陈子昂论诗力主汉魏风骨,反对齐梁绮靡文风。这首诗风格明朗刚健,高蹈古雅,正以其旷远与超旷实践着他的诗歌主张,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