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基于部落营销视角的市场细分研究-企业管理_第1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基于部落营销视角的市场细分研究-企业管理_第2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基于部落营销视角的市场细分研究-企业管理_第3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基于部落营销视角的市场细分研究-企业管理_第4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基于部落营销视角的市场细分研究-企业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编码: 10173 分类号 密 级 学号: 20060962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基于部落营销视角的市场细分研究 n 国阳 指导教师姓名: 李怀斌 教授 一级学科名称: 工商管理 二级学科名称: 市场营销 论文答辩时间: 2008 年 12 月 答辩委员会成员: 李品 媛、于萍、王天春、 孟韬、张少颖 I 摘 要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工业时代的大规模生产方式下的产品标准化模式被逐渐瓦解,个人定制模式被大量采用,致使市场被极度细分,竞争越来越激烈,品牌忠诚度越来越低。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较以前发生了一些变化,消费者拥有了更多样化的消费选择,消费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消费者变得似乎越来不理性,难以被高品质的产品打动,消费不再仅仅是对产品本身的消费,消费者对产品的关注由使用价值逐渐向产品所代表的象征意义或符号价值转变,消费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自己真实的消费情感体验和寻求认同。人天生 又具有社会属性,消费者总是希望自己的消费体验能获得群体认同,所以消费者会不断地与其他消费者建立一些联结来分享自己的消费体验,从而寻求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 部落营销是一种后现代营销理论,它把消费者通过共享个人生活方式、价值观和消费实践等情感体验而以多种形式凝聚在一起的新社会群体称为“消费部落”,部落消费强调消费的社会联结价值以及重视群体认同感觉,认为部落比现代社会中的正式组织或文化权威更能影响人们的行为模式。该理论认为,消费应作为一种消费者联系社会的纽带,营销应被作为促进消费部落成员联系的一个维度。营销者可以 为促进消费部落成员的共同在场和群聚而设计产品和服务,应作为消费部落的支柱成员,肩负着支持消费部落存在和发展。只有这样,产品或服务才将最终赢得部落成员的信任,进而被当作“文化资源”,提高忠诚度和提升营销效果。 在消费部落中,成员都是异质的,没有共同的人口特征,传统的市场细分理论在新的营销环境和消费者新的消费行为下有一定的局限性。 并且 部落营销从微观社会层面考察消费者,重视消费者间的联结 价值 。部落营销提供了一个整体的视角,把市场直接对准已经存在的消费部落,对消费部落进行细分更能符合现阶段消费是为了寻求认同的本质, 比传统的市场细分更有效,基于部落营销视角的市场细分可以看作是市场细分理论根据新的营销环境变化发展后的一个补充。 部落营销中, 授的四叶图模型是根据成员的行为来识别部落并划分成员角色的,但它没有对部落成员的不同分组做一个彻底的认知。 本文借鉴传统市场细分理论中的利益细分方法, 认为部落成员 对 利益的寻求差异导致了成员的不同行为,是部落成员形成不同角色和子组群的根本原因。从而 引进 地点、时机、实践和潮流 四个维度下的两类利益变量,对四叶图模型进行了修正和完善, 解决了原四叶图模型中 四种角色的认定比较主观 与 模糊 、部 落成员细分比较粗糙的缺陷。 本文 并根据豆瓣图书分享部落进行实证性分析 ,得出了具有不同特征的细分市场。 基于部落营销视角进行市场细分研究,是市场细分理论根据消费者新的变化而进行的有益探索,对丰富营销理论也有重要意义。对营销者来说,对现代消费者消费行为理解有重要指导意义,并在企业减少市场开发费用,改善市场细分的效果,提高顾客忠诚度,以及新产品的开发、新市场的开拓和品牌延伸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 市场细分, 部落营销,消费部落,联结价值, 社会 认同 I s in of is of to is is t of is no to to of It is a of is to to is of A is a of by on of of it is s or in is by as a of of is on In is no of in in a it on By to It is a by is an of a o a of a to a is in of to in to of At of of on in To of on is a in its a of of in of as as of or so I 目 录 1 绪论 . 1 研究背景 . 1 理论综述 . 2 传统视角下的市场细分研究进展 . 2 基于部落营销视角的市场细分研究综述 . 6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 8 研究方法 . 9 本文创新点 . 9 2 部落营销的内涵 . 11 部落营销面临的社会环境 . 11 后现代消费社会 . 11 后现代消费社会的消费特征 符号化消费 . 13 部落营销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 15 消费的本质 追求认同 . 15 消费部落的形成 . 16 消费部落的特征 . 19 部落营销及其特征 . 20 部落营销的概念 . 20 部落营销阶段 . 21 部落营销的特征 . 25 3 基于部落营销视角的市场细分模型构建 . 27 基于部落营销视角的市场细分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27 传统市场细分方法的局限 . 27 部落营销视角下的市场细分 . 28 基于部落营销视角市场细分的意义 . 31 基于部落营销视角的市场细分模型构建 . 32 目前部落营销视角市场细分的缺陷 . 32 基于部落营销视角的市场细分模型的修正与构建 . 33 利益变量的定义 . 34 数据收集方法 . 35 细分技术分析 . 36 细分变量的处理 . 36 聚类分析方法 . 36 类方法的选择 . 38 4 基于部落营销视角的市场细分模型应用实例 . 39 豆瓣图书分享部落 . 39 豆瓣图书分享部落简介 . 39 豆瓣图书分享部落识别 . 39 市场细分利益变量数据的确定 . 42 利益变量的确定 . 42 问卷设计 . 43 数据资料收集 . 44 数据分析与讨论 . 44 数 据分析方法 . 44 问卷信度检验 . 44 利益变量聚类分析 . 44 豆瓣部落成员细分市场类型 . 46 5 结语 . 48 论文总结 . 48 论文不足之处与未来研究方向 . 50 附录 . 51 参考文献 . 53 后 记 . 56 1 绪论 1 1 绪论 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 营销环境较以前发生了一些变化,如 消费者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品牌忠诚度越来越低,市场被极度细分,市场开发难度却越来越大,消费者变得也越来越难被打动 。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现代社会 的消费行为 似乎越来越“后现代” (。 按照后现代营销 (点,在这个 后现代 消费社会里,消费者拥有了更多样化的消费选择和生存方式, 消费不再仅仅是对产品本身的消费, 消费者对产品的关注由使用价值逐渐向产品所代表的象征意义或符号价值转变,消费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自己真实的消费 情感体验和 寻求 认同。人天生具有 的 社会属性 让 消费者总是希望自己的消费体验能获得群体认同,所以消费者会不断地与其他消费者建立一些联系来分享自己的消费体验。 西方营销学家 这种通过共享个人生活方式、价值观和消费实践等情感体验而以多种形式凝聚在一起的新社会群体称为“ 消费 部落”( 并提出一种新的 后现代 营销理论 部落营销( 此理论 认为后现代部落消费与其他社会阶段的消费相比,最明显的特征是部落消费强调消费的社会 联结 价值以及强调群体认同感觉,部落比现代社会中的正式组织 或文化权威更能影响人们的行为模式。 在营销研究中,营销观念的发展 是随着营销环境的不断变化而来的,反映了 对消费群体需求和欲望 的把握 , 及其 对 有效区隔认识的不断进步 。 根据营销环境和消费者行为的不断变化 , 对其进行持续性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在消费部落中,成员是异质的,没有共同的人口特征,他们重视产品的联结价值,通过分享自己的特殊情感体验而聚集在一起。 而 传统的细分理论 ,即按照 某些 相同的 人口 特征把消费者分群 , 在新的 营销环境 下 有一定的局限性 ,不能很好的按照新消费特征把消费者进行有效区隔 。对于营销者,如何把握这种趋势,在新的 营销环境中 , 按照 新的消费 行为对消费者进行 有效 细分成基于部落营销视角的市场细分研究 2 为一个必须要研究的课题 ,其 对企业加深对现代消费者消费行为理解有重要指导意义,并在企业减少市场开发费用,改善市场细分的效果,提高顾客忠诚度,以及新产品的开发、新市场的开拓和品牌延伸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理论综述 传统视角下的 市场细分研究进展 ( 1) 市场细分的概念 自 1956 年美国市场学家温德尔斯密( 次提出市场细分概念以来,它就一直是西方营销学术界和实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市场细分是企业产品供应的有限性和 消费者欲望的广泛性与无穷性之间矛盾冲突的产物,是介于 无差别 化营销与个别营销之间的中间层群体。其核心是承认市场中消费者的差异性,营销者不可能也无必要为所有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其主要理论依据有三个:一是顾客价值的差异性 ; 二是顾客需求的异质性 ; 三是企业资源的有 限 性。 传统视角下的 市场细分( 指通过市场调研依据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把某一产品的市场整体划分为若干消费者群的市场分类过程。每一个消费者群就是一个细分市场,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是具有类似 需求倾向的消费者构成的群体。 市场细分属于营销战略范畴,是企业营销策略的起点 , 选择其中一个或多个细分市场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是其他战略及战术性营销的前提。市场细分这个概念自从提出就被公认为是市场营销思想和营销策略的一大突破,得到理论界的一致认可并引起企业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应用,发展到今天已成为现代营销学的重要概念之一。 ( 2) 市场细分的分类 在对市场细分研究的五十多年来,使用最为频繁的两种基本分类模式为: 美 菲利普科特勒 营销管理一一分析、计划和控制 上海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229 258. 王培才 市场细分理论的新发展 中国流通经济, 2004, (4): 33 35. 1 绪论 3 一是 基于消费者或基于产品的市场细分; 二是 事前市场细分与事后市场细分。 第一种分类模式是根据 对 市场细分研究 的视角 不同 划分的。目前市场细分研究主要有两个视角( 1986),由此形成了两大流派。 一派是消费者导向的细分,主要为理论界采用。该派研究重点是对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为特征进行分类,主要以顾客总体特征为细分标准去对消费者分群,从个体认知(包括感知、认知、动机、态度、学习、个性等因素)、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人口统计、家庭、相关团体、亚文化、文化等因素)以及行为决策过程等三个不同侧面对消费者心理特征与行为进行细分,其最终目的是试图理解不同类型消费者心理行为的内在根据。 另一派是产品导向的市场细分,主要 为营销实业界决策人员采用。根据不同营销决策目标(产品定位、定价、广告定位等),围绕某产品或品牌的特定消费情境对消费者细分,具体细分标准包括产品 /品牌使用率、购买方式、对产品或品牌的态度、从产品中所寻求的利益、对产品概念、广告等营销变量的态度反应等,其目的是要了解市场上消费者在特定情境下对某类产品或品牌的 心 理需求和消费行为差异,以选择最有利的目标顾客群及相宜的营销策略。 第二种分类模式是从时间角度划分的。事前的市场细分( 论基础是消费者行为模式,其最终得到的细分类群结果 依赖于 研究者对消费者行为所作的定性分析。 事 前细分是根据预先所知的一些影响因素,或者推测的与企业产品或服务消费相关的一些影响因素去划分顾客群。这些分类标准一般是人们普遍接受的,如人口统计特征、购买量、地理区域等。事前细分使用的各种分类方法以各种统计方法较为常见。近几年来,随着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神经网络、决策树等人工智能方法也开始被人们采用。 与此不同 的是 ,事后市场细分( 以聚类为基准进行细分,是以问卷调查之后得到的顾客反应情况为基础的,例如顾客的价值取 罗纪宁 市场细分研究综述 : 回顾与展望 山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6): 44 48. 基于部落营销视角的市场细分研究 4 向、需求、使用量和 使用模式、态度和感知度, 认为 顾客 的不同 反应可能会显示出对企业有利的细分市场。事后细分的方法是以经验为来源,基于特殊的市场细分目的而进行的调查研究,通过对顾客进行的一套或者几套问题的回答中形成对市场细分的研究。 常见的方法有统计中的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后来为了取得更好的细分结果,运用统计学的联合分析和计算机模拟方法,对消费者选择行为数据进行适应性调试,发展出了适应性细分( 。 近年来,在细分数据统计分析方面又出现了几种新的方法,包括人工神经网络( 潜隐层次模型 ( 、模糊重叠聚类( 及遗传算法等人工智能方法。 ( 3) 市场细分模型的发展 如何选择细分标准和界定细分市场的描述变量,这是细分模型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理论界和实业界对细分模型研究重点经历了如下几个变化。 图 1 1 市场细分模型的发展 1 环境细分模型 早期研究主要从自然地理、人口统计等外部特征对消费者进行细分,它假设居住在 同一区域、同一年龄或收入阶段的人具有相似的消费需求。但许多营销实践表明,具有相同人口地理特征的消费群在面对相同的营销变量(如广告、促销、定价等)时反应并不一样,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心理偏好不同,于是研究者后来逐渐转向研究消费者的心理分群。 ay 1975( 53): 107 117 P, 2001, 13(1):15 绪论 5 2 消费者心理细分模型 对于消费者心理差异的原因,不同学科和学派观点不一,由此形成不同消费者心理分群模式。个性心理学派着重从消费者内在的个性气质对市场需求进行细分,具体细分标准包括需要、动机、个性、特质、自我概念等个性心理概念;认知心理学派认 为,消费者后天的信息加工、决策过程等认知心理差异决定了不同的消费需求,应选择诸如感知、学习、态度、决策等认知心理概念作为消费者细分标准。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着重从社会环境和族群文化角度解析消费者心理需求差异,选择文化、社会阶层、婚姻家庭状况等社会背景变量作为细分标准对消费者进行细分。 后来研究者发现,心理差异尚不能解析许多消费行为的变化,许多产品的消费需求与消费者的使用情境密切相关,因此,相当一部分学 者 开始转向行为细分,从产品使用情境 和 消费者行为的角度进行市场细分。 3 消费者行为细分模型 行为细分是产品导向细分研究的重点,其理论假设认为,消费者个体特征的差异对解析消费行为变化相当有限,人的消费购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由行为发生的情境决定,面对同一情境的刺激不同的消费者会表现出 不 同的行为反应,这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观点。 不同学派对消费者心理行为差异的成因理解不同, 所以 各学派对细分标准的选择也不尽相同。对于管理人员的营销细分决策, 1984)提出了一个以管理任务为导向的细分标准选择模型。 行为学角度把细分变量分为五个不同的层次:个人总体特征 描述指标(如:性别、年龄、职业、收入等)、心理图示、需要的价值、品牌感知和购买行为( . 1977 )。 . 1984)提出了个人一情境混合细分模式的框架,认为 消费者 与消费情境关系的 不同 特征是最高层细分标准,它决定了诸如利益细分、行为细分等较低层级的细分标准,是这些层级细分信息的整合。 目前西方学者所选用的细分变量分为八类:地理细分、人口细分、心理细分、社会文化细分、使用细分、使用情境细分、利 益细分和混合细分 ( . 1995) 。 基于部落营销视角的市场细分研究 6 4 生活形态细分模型 目前西方细分研究的主流 后来研究者发现,心理差异、行为差异尚不能解释许多消费者行为的变化,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生活形态是消费者在一段时期内较稳定的心理行为模式,集中体现了消费者内外各种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于是研究者转向生活形态细分模型。 生活形态细分模型运用统计方法综合了人口地理、个性、社会阶层、态度、购买行为等多种消费者信息,利用因子和聚类分析方法得到 了关于消费者总体生活形态或某项产品消费的行为心理的细分类群。 它 把不同类型消费者的行为差异与其个性、社会心理特征联系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因选用单一细分标准而导致对各类消费群心理和行为描述不全面的缺陷,所以它目前在理论界和实业界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消费者细分研究的主流。 生活形态细分代表性研究工具有两种 : 消费者活动、兴趣和意见法( 阿诺德米歇尔( 1978年提出的生活方式结构法( 后来 际公司根据营销环境和消费者行为的变化,通过对 美国消费者对 170 个产品目录的消费状况 分析提出了新的 型, 它基于四个人口统计变量和 42 个倾向性的项目 , 比 接近消费 ,更能反应消费者消费行为 ,它 根据 原则、地位和行为三种 自我导向变量 把美国消费者划分为 8 个细分市场 。 基于部落营销视角的市场细分研究综述 部落营销是 2002 年从后现代社会关系的角度提出的一种新的关系营销模式,这种模式关注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甚于关注企业和消费者的关系 ,他认为部落比现代社会中的正式组织或 文化权威更能影响人们的行为模式。这种营销模式的提出背景是这个带有“后现代主义”色彩的消费社会,其理论基础是消费者在消费社会中的符号化消费行为。 ( 1) 消费社会的符号化消费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随着经济的成熟化发展,经济与社会也因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消费社会。在产品或服务种类层出不穷,供应极大丰富 周粉妹 聚类算法在客户细分中的应用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 2006, (6):401 绪论 7 的消费社会里,社会所要求成员的主要是 作为 消费者的能力( 2001)。 在新的消费社会里,消费者拥有了更多样化的消费选择和生存方式, 消费者的消费重心逐渐由产品的功能 性利益向非功能性利益转移,选择产品不再以产品的功能、质量等使用价值作为唯一标准,而更加看重能否通过消费这件产品来满足自身心理上的某种诉求,这种诉求既可以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来确定,也可以跟随社会上流行的某种时尚。 消费社会的消费行为不再只是对服务和商品的使用价值的占有,消费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物质实践,而是一种消耗符号价值( 行为( 1988) 。符号式消费行为下的消费活动的进行是以差异性的符号价值为对象,而不是以产品本身的价值为对象。商品价值不能再以单纯的功能或外表来 掌握,除了物的价值外,商品还有符号价值;消费者除了会注重使用价值之外,亦注重产品所传达的符号意涵,这就是符号式消费的表征( 1983;星野克美, 1988;杨纯宜, 2002)。消费者之所以会冲动地购买某些产品,是因为他们认为该产品的符号性意义能够反映出自我的品味、生活形态、身分地位,他们希望透过物质上的拥有,作为自我形象的表达(黄丽婷, 2003)。 ( 2) 消费部落的影响 从个体的角度看,符号化消费是人将自己转变为能够有效的参与社会的一种行为,是人的社会化活动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1998),现代的符号化消费体现出比较明显的集群性为,并主要通过时尚的形式存在。 在传统的消费者研究中,一般都是从宏观社会或个体消费者两个角度来分析研究的,微观社会层面的消费者相互之间的联系来研究的比较少( 2000)。人天生具有社会属性,消费者总是希望自己的消费体验能获得群体认同,消费者会不断地与其他消费者建立一些联系来分享自己的消费体验,从而个人的消费行为能产生一个“部落”。这个部落( 由通过共享个人生活方式、价值观和消费实践等情感体验而以多种形式凝聚在一起的新 社会群体。( 2000, p. 18)。在微观层面的部落中,部落成员的消费行为会受到部落行为的影响( 2000, p. 388)。 基于部落营销视角的市场细分研究 8 ( 3) 部落营销视角下的市场细分文献综述 在部落营销中, 出了一个细分市场模型 四叶图模型( 。在其模型中,每个个体可以同时处于不同的消费部落,消费部落中的消费者是异质的( 1996),根据一定的维度把消费者分为实践者、追随者,信徒和同情者四个角色, 从而对市场进行细分。 然而, 细分模型有其自身的缺陷,如对四种角色的认定比较主观和模糊,对市场的细分比较粗糙, 2005)针对 不足,加增了动机和实践两个细分变量,修正了 落角色划分的不足,加强了实践意义。 目前营销界的学者对于基于部落营销视角的市场细分还未 做出 深入的研究。 研究内容及 论文结构 本文研究内容分为五部分完成。 第一部分为绪论,提出了基于部落营销视角下市场细分的研究背景,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状 况,同时指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意义及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介绍了部落营销,对其兴起的营销环境和理论基础做了探讨,分析了部落营销与传统营销方法的不同,并揭示了部落营销视角下的消费者行为的不同,为分析部落营销视角下的市场细分与传统市场细分的异同做了理论铺垫。 第三部分先介绍了研究基于部落营销视角下的市场细分必要性,然后针对原有的细分模型进行了修正,完善了部落营销视角下的市场细分模型,使其更能精准的分隔消费者,并描述消费者特征。 第四部分引用了豆瓣图书分享部落对部落营销视角下的市场细分模型进行实证研 究分析,根据豆瓣图书分享部落的特征确定细分变量和进行问卷设1 绪论 9 计,利用 统计分析工具 收集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最后把豆瓣图书分享部落成员划分为更精确的几个组群。 第五部分是本文的研究结论,并对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研究方法 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 1) 文献综合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内容与目的,查询了大量有关市场细分、后现代主义、后现代营销、部落营销等的方面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研究资料,在对这些资料筛选、归类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概括并总 结。 ( 2) 比较研究方法。 将部落营销与传统营销的营销环境和方法进行比较, 将部落营销视角下的 市场细分和传统的市场细分方法和特征做比较, 突出基于部落营销视角的市场细分的特征与价值,并揭示其应用的普遍性与广泛性。 ( 3) 实证方法。 本文首先对现有的 部落营销视角下的市场细分 相关理论以及模型进行了研究 和修正 , 增加了 一系列 利益变量 , 加强了 其 实践性 ,并以 豆瓣图书分享部落 为例,用 聚类分析的数理统计方法 对修正模型进行了验证和完善。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的结合,达到了反映实际工作,又指导实际工作的作用。 本文创新点 ( 1)研究视角的创新 市场细分是企业产品供应的有限性和消费者欲望的广泛性与无穷性之间矛盾冲突的产物。自从 1956 年美国学者温德尔斯密( 次提出市场细分概念以来,在供过于求的消费者占主导地位的买方市场环境中,基于部落营销视角的市场细分研究 10 市场细分是现代营销手段的起点和根基,从对其不断的深入分析和研究以来,它为促进营销理论的发展和指导企业的实践活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然而,以往对市场细分的研究主要是从宏观社会或个体消费者两个角度来分析的,宏观社会角度是关注总体参与者,主要从文化、年代、性别、社会阶级、生活方式 等方式来研究;从个体消费者角度是关注单一的市场参与者,从个体的认知、动机、心理需求和消费行为差异等方面来分析。而从微观社会中消费者相互之间的关系(消费部落)来研究的比较少。 本文从部落营销视角下的消费者间的 联结 价值来研究市场细分, 每个细分市场中的消费者都是异质的,没有人口、社会阶级、生活方式、认知等方面的共同特征,区别只在于参与消费部落集体行为的不同。 部落营销提供了一个整体的视角,把市场直接对准已经存在的消费部落,对消费部落进行细分更能符合现阶段消费是为了寻求认同的本质,比传统的市场细分更有效 。基于部落营销 视角的市场细分研究是 市场细分理论根据 营销环境和 消费者 行为 变化而进行的有益探索, 是对当代市场细分理论的重要补充 , 对丰富营销理论也有重要意义。 ( 2) 市场细分 模型修正与完善 在部落营销中, 授的四叶图 市场细分模型( 是根据成员的行为来识别部落并划分成员角色的,但它没有对部落成员的不同分组做一个彻底的认知。 本文借鉴传统市场细分理论中的利益细分方法, 认为部落成员对利益寻求差异导致了成员的不同行为,是部落成员形成不同角色和子组群的根本原因。从而 引进 地点、时机、实践和潮流 四个 维度下的两类利益变量, 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对四叶图模型进行了修正和完善 ,解决了原四叶图模型中 四种角色的认定比较主观 与 模糊 、部落成员细分比较粗糙的缺陷,从而使部落营销视角下的细分模型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其在实践中更切实可行。 本文 并根据豆瓣图书分享部落进行实证性分析 ,得出了具有不同特征的细分市场,对细分模型进行了实践性验证 。 2 部落营销的内涵 11 2 部落营销的内涵 部落营销是一种后现代营销模式,其兴起和发展 所面临 的营销环境、消费者行为 等因素 与 传统的营销模式 有所不同 , 有其 特有的营销过程和特征。 部落 营销 面临 的 社会 环境 营销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与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对市场营销环境的不断深入研究与把握,也促进了营销理论与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