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粮食生产经营规模与粮农收入的研究农业经济管理博士论文_第1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粮食生产经营规模与粮农收入的研究农业经济管理博士论文_第2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粮食生产经营规模与粮农收入的研究农业经济管理博士论文_第3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粮食生产经营规模与粮农收入的研究农业经济管理博士论文_第4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粮食生产经营规模与粮农收入的研究农业经济管理博士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密级: 论文编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 博士学位论文 粮食生产经营规模与粮农收入的研究 h. D. I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 农村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但 1997 年以后我国农民收入和粮食生产都相继出现了滑坡, 表现 尤为突出的是粮食主产区。粮食主产区作为商品粮的主要提供者,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任务、增加农民收入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如何能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地促进农民特别是种粮农民增收,是一个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因此构筑粮食主产区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并举的长效机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提高农民收入“双赢”目标的实现,已迫在眉睫 。 基于 这一 背景 , 本文采用 定量与定性 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规模与 粮农收入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期对 我国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和增加 粮农收入 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选择我国的粮食主产区为研究区域,即国家财政部界定的 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和四川 13个省(区),从粮食总产、播种面积、单产、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生产效率及商品粮数量等方面分析了粮食主产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重要地位,进而分析了我国及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经营规模与农民收入问题的历史、现状及特点,指出我国及粮食主产区目前粮食生产经营规模以及粮农收入 存在的问题。 根据研究目标,选取了粮食主产区中的 10 个省 30 个县 3000 个农户,对其土地经营、粮食生产、收入和支出等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本研究根据粮农概念(农民中有商品粮出售者为粮农)剔除其中的无商品粮出售的 651户,其余的 2349户粮农为主要研究对象。 根据 经营的耕地面积,利用分组比较分析法将 2349户粮农分成 5组: ,表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区作物生产具有效率优势; 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区作物生产具有规模优势; 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区作物生产具有比较优势; 0 13 00 合计 3000 100 按品种分,调查户人均种植面积:水稻 中湖北最多,人均 苏次之,人均 ;小麦 ,其中河南最多,人均分别为 徽次之,人均 ;,其中吉林最多,人均 ,黑龙江次之,人均 豆 ,其中黑龙江最多,人均 ,占其粮食种植面积的 ;薯类 ,其中黑龙江最多,人均 川次之,人均 ;其它粗粮 ,其中辽宁最多,人均 ,吉林次之,人均 表 查户人均粮食种植面积分布(按省) 单位: 亩 省份 粮食 其中: 水稻 小麦 玉米 大豆 薯类 其它粗粮 河北 宁 林 龙江 苏 徽 东 南 北 川 计 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第 六 章 样本基本情况 80 调查户平均每户经济作物 2种植面积 均 表 查户人均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分布(按面积) 人均亩数 户数 累计 856 96 01 59 20 3 3 0 10 2 00 合计 3000 100 表 据表 明,调查户的经济作物生产比较弱, 的农 户人均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小于 查户经济作物主要是油料作物和蔬菜,分别是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 和 。按品种分 (表 ,人均棉花种植面积最大的是湖北、河南,油料作物是湖北、四川,糖料作物是吉林,蔬菜是山东、湖北。 表 查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分布(按省) 单位:亩 /人 经济作物 其中: 棉花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蔬菜 水果 其它 河北 宁 林 龙江 苏 徽 东 南 北 川 计 此处经济作物包括:棉花、油料作物、糖料作物、蔬菜、水果、其它。 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第 六 章 样本基本情况 81 调查户粮食总产量户均 4064公斤,人均 1050公斤,亩均 369公斤。 表 查户人均粮食产量 单位:公斤 省份 粮食 其中: 水稻 小麦 玉米 大豆 其它粗粮 河北 宁 林 龙江 苏 徽 东 南 北 川 计 明,在这些调查户中,吉林、黑龙江、辽宁的人均粮食产量最高,分别为 2314、1983、 1504 公斤,其生产量最大的都是玉米,人均玉米产量分别为 1788、 1214、 1205 公斤,远远高于其它地区。水稻人均产量最高的是湖北,人均 476公斤,其次是江苏,人均 377公斤。小麦人均产量最高的是河南,人均 399公斤,其次是安徽,人均 379公斤。大豆人均产量最高的是黑龙江,人均 435公斤,其次是安徽,人均 121公斤。其它粗粮人均产量最高的是辽宁,人均 155公斤,其次是吉林,人均 141公斤。 表 查户亩均粮食产量(公斤) 省份 粮食 其中: 水稻 小麦 玉米 大豆 其它粗粮 河北 A 宁 林 A 龙江 苏 徽 东 A 南 北 川 计 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第 六 章 样本基本情况 82 表 各列数据都依调查户相应产品的种植面积加权求出。数据表明,调查户亩均粮食产量 369 公斤,最高的是辽宁, 422 公斤,其次是吉林, 418 公斤。按品种分,水稻亩产 454 公斤,最高的是江苏, 520公斤,其次是四川, 482公斤;小麦亩产 306公斤,最高的是山东, 383公斤,其次是河北, 326 公斤;玉米亩产 435 公斤,最高的是辽宁, 478 公斤,其次是黑龙江,456公斤。大豆亩产 146公斤,最高的是湖北, 190公斤,其次是河北, 174公斤。其它粗粮亩产345公斤,最高的是江苏, 661公斤,其次是四川, 582公斤。 表 植优质水稻、小麦或玉米调查户分布 种植优质品 种户数 种植 水稻、小麦和玉米的总户数 比重( ) 优质品种种植户优质品种 人均亩数 优质品种种植户水稻、小麦和玉米的 人均亩数 比重( ) 河北 0 297 A 宁 0 300 A 林 36 283 龙江 149 275 苏 281 287 徽 156 300 东 109 290 南 173 300 北 187 266 川 20 292 计 1111 2890 查户中共有 1111 户种植优质水稻、小 麦或玉米,占调查户的 ,占种植这些作物的调查户的 。这些调查户种植优质水稻、小麦或玉米的面积户均 ,占这些作物种植面积的 。 优质水稻种植户 571户,占水稻种植户的 。这 571户优质水稻种植面积户均 其水稻种植面积的 ,亩产 其混合平均亩产高 ,比其常规品种亩产高 。水稻优质品种与常规品种单产差异在这些调查户的生产中不是很明显。 优质小麦种植户 694户,占小麦种植户的 。这 694户优质小麦种植面积户均 其小麦种植面积的 ,亩产 其混合平均亩产高 ,比其常规品种亩产高 。小麦优质品种与常规品种单产差异在这些调查户的生产中比较明显。 优质玉米种植户 485户,占玉米种植户的 。这 485户优质玉米种植面积户均 其玉米种植面积的 ,亩产 斤,比其混合平均亩产高 ,比其常规品种亩产高 。玉米优质品种与常规品种单产差异在这些调查户的生产中不明显。 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第 六 章 样本基本情况 83 调查户户均机耕面积 机播面积 、机收面积 、机电灌溉面积 别占粮食种植面积的 、 、 、 ;薄膜覆盖面积 、温室面积 表 查户农业生产机械化使用情况(亩 /户) 机耕 面积 机播 面积 机收 面积 机电灌溉面积 薄膜覆盖面积 温室 面积 河北 宁 林 龙江 苏 徽 东 南 北 川 计 :表中 列是指前一列面积占粮食种植面积的百分比。 查户收入情况 调查户人均总收入 其中:工资性收入 ;家庭经营收入 ,占据着主导地位;财产性收入 ,占 ,份额最小;转移性收入 ,以山东最高,黑龙江次之,比例分别为 和 。 就分省情况看,江苏调查户收入最高,人均 ,其次是黑龙江和山东的调查户,人均收入分别为 和 资性收入以江苏最高,河北次之,人均分别为 ,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和 。家庭经营收入黑龙江最高,山东次之,人均分别为 占总收入比重最高的是吉林,其次是黑龙江,比重分别为 和 。财产性收入以黑龙江最高,河南次之,人均 和 ,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和 。转移性收入以黑龙江最高,山东和江苏紧接其后,人均分别为 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 和 。调查户非收入所得以黑龙江最高,吉林次之,人均分别为 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第 六 章 样本基本情况 84 表 查户收入情况 省份 人均 收入 其中 非收入所得 工资性收入 家庭经营收入 财产性收入 转移性收入 河北 宁 林 龙江 苏 徽 东 南 北 川 计 家庭经营收入中,农业收入占据绝对的支配地位,人均 。吉林和黑龙江的调查户农业收入最高,人均农业收入分别为 其家庭经营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和 。比重最低的 是江苏,。 农业收入以种植业收入为主,人均 家庭经营收入的 。最高依然是吉林和黑龙江,人均种植业收入分别是 家庭经营收入的比重分别是 。 调查户农业收入有一半来自粮食作物收入,人均 ,占家庭经营收入的 。按省别,吉林最高,调查户家庭经营收入中有 来自粮食作物收入,辽宁、黑龙江、安徽的调查户粮食作物收入比例也较高,分别占其家庭经营收入的 、 和 。比重最低的是四川和江苏,调查户粮食作物收入只占家庭经营收入的 和 。 调查户牧业收入人均 ,占家庭经营收入的 。牧业收入最高的是四川,占家庭经营收入的 ,究其原因,主要是四川农户牲猪养殖业相对发达。比重最低的是吉林,调查户牧业收入只占家庭经营收入的 。 调查户除农业和牧业之外的其它家庭经营收入人均 ,占家庭经营收入的 。最多的是江苏和湖北,调查户其它家庭经营收入人均分别 ,占其 家庭经营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和 。最少的是为辽宁、吉林和黑龙江,调查户人均分别为 其家庭经营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 和 。 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第 六 章 样本基本情况 85 表 查户家庭经营收入分布 省份 农业 比重( ) 其中 牧业 比重( ) 其它 比重( ) 种植业 比重 ( ) 粮食作物 比重( ) 河北 宁 林 龙江 苏 徽 东 南 北 川 计 : 1) 列为各收入来源占家庭经营收入的比重。 2)其它项包括以下来源的收入:林业,渔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邮电 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社会服务业,文教卫生业,其它家庭经营。 查户支出情况 调查户人均总支出 。其中:家庭经营费用支出 ,占 ;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 68元,占 ;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 ;税费支出 ;生活消费支出 ,占据第一位,比占据第二位的家庭经营费用支出高出一倍多;财产性支出 ,比重最小;转移性支出 。 从调查户支出构成看,调查户家庭 支出主要用生活与生产的消费支出。 按省别,调查户总支出最高的是黑龙江,人均 次是江苏,人均 低的是河南,人均 庭经营费用支出最高的是黑龙江,人均 ,其次是山东,人均 ,但占总支出比重最高的是山东,为 ,其次才是黑龙江,为 。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最高的是黑龙江,其次是吉林,人均分别为 和 ,分别占其总支出的 。税费支出最高的也是黑龙江和山东,人均分别为 和 ,分别占其总支出的 和 ,江苏最低,人均 其总支出的 。生活消费支出最高的是江苏,人均 总收入的 ,其次是山东,人均 总收入的 ,但这一比重排名第二的是四川,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第 六 章 样本基本情况 86 表 查户支出情况 单位:元 /人 总支出 其中 家庭经营费用支出 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 生产性固定资产 折旧 税费支 出 生活消费支出 财产性 支出 转移性 支出 河北 宁 林 龙江 苏 徽 东 南 北 川 计 查户支出构成 单位: 家庭经营费用支出 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 支出 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 税费支出 生活消费支出 财产性 支出 转移性 支出 河北 宁 林 龙江 苏 徽 东 南 北 川 计 家庭经营支出中,用于农业的支出比例过 半,人均 ,占 。黑龙江和吉林的调查户农业支出最高,人均分别为 和 ,和 。农业支出最低的是湖北调查户,人均 ,而农业支出占家庭经营支出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第 六 章 样本基本情况 87 比重最低的是四川,为 。 农业支出中以种植业支出为主,人均 ,占家庭经营支出的 。最高依然是黑龙江和吉林,人均种植业收入分别是 种植业支出占家庭经营收入的比重分别最高的吉林和辽宁,分别是 和 。 调 查户农业支出中有一半多用于粮食作物生产支出,人均 ,。粮食作物支出最高的是黑龙江,人均 ,其次是吉林,人均 低的是湖北,人均 。粮食作物支出占家庭经营支出比重最高的是安徽,为 ,最低的是四川,只有 。 调查户牧业支出人均 ,占家庭经营支出的 。牧业支出最高的是四川,家庭经营支出的 。牧业支出最低的是河南,人均 业支出占家庭经营支出比重最低的是吉林,为 。 调查户除农业和牧业之外的其它家庭经营支出人均 ,占家庭经营支出的 。最多的是湖北和江苏,人均分别 其家庭经营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湖北调查户其它支出主要用于渔业支出,人均 ,远远高于其它地区。江苏调查户其它支出主要用于工业(人均 交通运输业和邮电业( 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其它支出最少的是安徽和河北,人均只有 ,占其家庭经营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和 。 表 查户家庭经营支出 单位:元 /人 农业 其中 牧业 其它 种植业 粮食作物 河北 宁 林 龙江 苏 徽 东 南 北 川 计 : 1) 列为各收入来源占家庭经营支出的比重。 2)其它项包括以下来源的收入:林业,渔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邮电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社会服务业,文教卫生业,其它家庭经营支出。 调查户粮食生产每亩物质投入:农药 肥 子 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第 六 章 样本基本情况 88 用工 机 这些物质投入中,以化肥投入费用最多,其次是种子。 表 查户粮食生产物质投入 单位:元 /亩 农药 化肥 种子 水 用工 农机 河北 宁 林 龙江 苏 徽 东 南 北 川 计 查户主要农产品出售情况 调查户出售粮食人均 斤,占粮食生产量的 。其中,吉林、黑龙江最高,人均分别为 斤和 斤,分别占其粮食生产量的 和 。吉林调查户主要是出售玉米数量最多,人均 斤,占其玉米生产量的 。黑龙江调查户出售稻谷、玉米、大豆的数量都较多。 调查户出售小麦人均 中优质小麦 。小麦出售量占生产量的 。人均出售小麦最多的地区是安徽、河南、山东。 调查户出售稻谷人均 中优质稻谷 。稻谷出售量占生产量的 。人均出售稻谷最多的地区是湖北、安徽、黑龙江、江苏。 调查户出售玉米人均 斤,其中优质玉米 斤,占 。玉米出售量占生产量的 。人均出售玉米最多的地区是吉林、黑龙江、辽宁。 调查户出售大豆人均 其生产量的 ,在粮食产品中商品率最高。出售量以黑龙江独占鳌头,人 均 斤,远远高于其它地区,占其生产量的 。调查户出售薯类人均 斤,也是黑龙江调查户最多。调查户出售其它粗粮人均 斤,以辽宁独占鳌头,人均 远高于其它地区。 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第 六 章 样本基本情况 89 表 查户出售粮食数量(公斤 /人) 粮食 其中 小麦 稻谷 玉米 大豆 薯类 其它粗粮 优质小麦 优质 稻谷 优质 玉米 河北 宁 林 龙江 苏 徽 东 南 北 川 计 查户出售粮食价格平均 公斤。小麦 公斤,其中优质小麦 公斤;稻谷 公斤,其中优质稻谷 公斤;玉米 公斤,其中优质玉米 公斤。大豆 公斤,薯类 公斤,其它粗粮 公斤。 表 查户出 售粮食价格(元 /公斤) 粮食 其中 小麦 稻谷 玉米 大豆 薯类 其它粗粮 优质小麦 优质稻谷 优质玉米 河北 A A A 宁 A A 林 A 龙江 苏 徽 东 A A 河南 北 川 A 计 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第 七 章 粮农 耕 地经营效益分析 90 第七章 粮农 耕 地经营效益分析 对于土地密集型 的粮食 产品的生产,土地规模就是决定 粮食的主要生产者 农户 收入的一个关键因素。在单位土地面积的生产和收入创造能力一定的条件下, 农户 的收入就直接由其土地规模来决定。目前,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农户经营规模狭小, 粮食 的 生产得不到面积规模的有效支撑,农户得不到规模效益的好处,导致劳动时间剩余,农民就业不足, 从而 制约 了 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 的 增 长 。 所以,有必要正确引导农户在发展粮食生产时,向农地适度规模经营转化。 地 规模现状 粮食主产区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优势区域,种植粮食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而作为粮食生产的基础的耕地直接关系到粮食生产。表 中可以看出,粮食主产区户均耕地面积为 、人均耕地面积为 、劳均耕地面积为 ,仍属于小规模经营,但户均耕地和人均耕地都比全国平均 水平要高,当年全国户均、人均耕地分别为 主产区劳均耕地面积比全国劳均耕地平均水平的 ,说明主产区户均劳动力人数高于全国,存在严重的劳动力过剩现象。 对于 粮食 主产区各省来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不论从户均、劳均还是人均耕地面积都是最高的,其中黑龙江的最高,其户均、劳均和人均耕地面积分别为 、 、 产区其他七个省份的户均、劳均和人均耕地面积基本相当,户均耕地都在 3均和人均耕地面积都低于主产区平均水平,其中劳均耕地面积最低的省 份为四川省,只有 均耕地最低的省也同样是四川省,只有 与四川的地少人多的状况十分相符。 表 食主产区各省农户耕地规模现状 单位:亩 省 份 户均耕地 劳均耕地 人均耕地 河北 宁 林 龙江 苏 徽 东 南 北 川 产区 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第 七 章 粮农 耕 地经营效益分析 91 农 耕 地 分布 就户数分布来说,在粮食主产区拥有 3和 5耕地的农户最多,分别占主产区农户的 对于主产区各省,河北、安徽、河南 三 个省拥有 5耕地的农户最多,其次是 3苏、 山东、 湖北、四川 四 个省拥有 3次是 5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省因为土地面积大,每 户拥有的耕地数量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很多,这三省的农户和农地分布都呈直线上升状,这与本研究划分的规模组有关,其中辽宁省拥有 10 49 ,吉林和黑龙江两省拥有 20 亩以上耕地的农户最多, 就 耕 地分布来看,在粮食主产区经营规模在 20 亩以上的农户经营的耕地占的比重最大,这主要是受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耕地面积大的影响。其次是 10别占 粮食 主产区耕地面积的 表 同 耕 地规模 粮农 的分布 省 份 20 亩 的 粮农 其粮食单产除个别 省 份较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