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传奇故事。这篇课文,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所以在本节课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来学习,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感受父爱的伟大,并联系生活实际再现情境体验文本,提高阅读能力。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体会描写父亲的句子,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三、教学重点、难点(一)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二)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四、课时安排 1课时五、教学过程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同学们,我们都是在父母的关爱中长大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亲情的体会越来越深切。亲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烛光,刺破夜幕亲情是冬日里的温暖阳光,驱走严寒。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这浓浓的爱。读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师: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生: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有个父亲安顿好自己受伤的妻子之后,就冲到了儿子的学校,从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他的14个同学。师:父子俩终于团聚了。多么感人的故事啊!在大地震中,这对父子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夸奖这对父子的一句话。生: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呀!师:一起读。板书:了不起。父亲,儿子。师:了不起的父亲,了不起的儿子。今天就让我们先走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请同学们精心默读课文1-12自然段,看看有哪些地方,从哪些语句中能体会出父亲的了不起,画下来,可以做上批注。(生默读课文,圈点批注,思考。师巡视。)师:很多同学读完了,那好,咱们来交流交流。师:咱们来交流交流。你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生:父亲冲向七岁儿子的学校。师:说说你的理由。生:因为从这个“冲”能看出父亲非常着急,非常担心儿子的安危。所以,我觉得他非常了不起。师:你能试着读出父亲的着急和安心吗?(生读)我听出了父亲的担忧。生:你还能从哪些地方看出父亲的了不起呢?生:我还从第3自然段看出这位父亲了不起,因为他想起对儿子的承诺,所以他就坚定地去兑现他的承诺。师:你觉得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出父亲的承诺。(肯定,坚定)你能坚定地读一读吗?生读。师:这是父爱的承诺师:还有吗?生:有很多人劝说父亲,可他就是不离开,还坚持挖掘救儿子,我觉得他很了不起。师:他说的也就是课文中的这部分内容(出示课文片段)。请同学们仔细地看一看,都有哪些人劝说父亲?生:有消防队长、警察,还有路过的人。师:路过的人、消防队长、还有警察,他们都劝了父亲,而父亲仅回答了这样的三句话。(课件出示)仔细看看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生:这三句话都相似。生:这三句话都是在寻求帮助。生:这三句话的意思一样生:我发现父亲的三句话都是差不多的意思。师:而且最后两句话还生:一模一样。师:同学们的眼睛真厉害,父亲的回答就是简单而且有点重复的三句问话。可是,父亲说这三句话时的心情是一样的吗?你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再说。生:第一次他说“谁愿意帮助我?”有点恳求的心情。师:从第一句话里,你读出了恳求。生:第二句是:“你是不是来帮助我?”我感觉这句话里有急切的感觉。师:你是怎么体会的?生:我是从他问消防队长的话中体会出再晚一点,儿子可能就有生命危险。师:还有谁给他补充补充。生:他很想救出他的儿子,心情非常急切。师:你们知道消防队员在大地震之后是负责什么工作的吗?生:是负责救援工作的。师:所以,见到消防队长生:他见到消防队长,以为是来帮助他救儿子的。师:他以为儿子有希望了,所以,像刚才那位同学说的那样,他的心情是非常的生:急切。师:还有谁愿意说?生:还有就是警察的话:“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可父亲的回答是:“你是不是来帮助我?”父亲的回答有一点生气。师:有点生气?快给我们说说。生:父亲听到警察的话,肯定这样想:“我的儿子还在废墟里,你却让我回家?”“你不是来帮我救儿子的吗?”父亲有点儿生气,近乎绝望。师:同学们,从父亲这三句简简单单的问话中,我们读出了他的恳求,他的急切,他的崩溃,就让我们把体会送进这段话,咱们一块儿来读一读。老师和大家合作,就请你们读父亲的三句问话。师:(引读)当有些人走上前来劝说父亲,父亲是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恳求地问生:(读)谁愿意帮助我?师:(引读)当消防队长出现在父亲面前,父亲觉得自己的儿子有获救的希望了,于是他急切地问生:(读)你是不是来帮助我?师:(引读)警察走上前来,要父亲马上回家。这个一心要救儿子的父亲简直要崩溃了,于是他问道生:(读)你是不是来帮助我?师:我想问问阿曼达的父亲,人们这样劝阻,震情这样厉害,你为什么不离开?生:因为每个父亲都爱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儿子被压在废墟下面,很可能会有生命危险,每个父亲都会这样做。师:你也不会离开?生:不会。师:(走到另一生旁边问)你为什么不离开?生:因为每个父亲都爱自己的儿子,而且我还曾经答应过儿子,说不管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他在一起。师:那其实是父亲对儿子的一句生:承诺。师:会联系上下文来读书!亲爱的父亲啊,你为什么不对大家说清楚呢?生:因为我怕他们不理解我救儿子的急切的心情。生:儿子还埋在废墟下,假如我去跟他们说清楚,就会耽误几分钟,儿子就会有生命危险。师:因为我没有时间,我要争取分分秒秒的时间去生:救儿子。师:就是透过父亲这三句简单重复的问话,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位生:了不起的父亲。师:刚才同学们交流时还谈到第12自然段里,父亲挖了很长时间,也让他读到了父亲的了不起。那我们就按照他说的,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句。(课件出示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师:有哪些同学都画下了这个句子。那你们一起读读这句,看看哪个词语深深地打动了你。生:“挖”字打动了我。因为父亲手无寸铁,完全用手来挖的,而且还“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让人感到他挖的时间很长,很漫长。师:还有谁对“挖”字特别有感受?生:父亲当时没有任何工具,而且当时也没有任何人来帮助他,这段描写,一是写出时间很漫长,二是写出父亲的辛苦劳累和坚持不懈。师:体会很深刻,请你读。生读句子。师: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在父亲挖掘儿子的时候,可能会有哪些动作?生:他可能会掏,会搬。生:他可能还会挖,会刨。生:我认为他可能还会扔。师:可是,这么多动作,作者只写了一个“挖”字,你能读懂作者的心吗?为什么就只写一个“挖”字?生:这个“挖”字更能体现出父亲的辛苦劳累。师:一个“挖”字坚持了36个小时,你看出了他的劳累。生:透过“挖”字,我还看出了父亲是多么真心地想救出他自己的孩子。生:透过这个“挖”字,我看到这位父亲是用双手来挖的,两个白天,一个晚上,他一直在挖。师:透过“挖”字,你看到了父亲的形象,也体会到了他的内心。是啊,一个“挖”字,包含了如此丰富的内容,一个“挖”字,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父亲的劳累和坚持。这就是作者的匠心,这也就是文字的魅力。让我们定格这个“挖”字,读好这个“挖”字。师:他挖了生: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师:作者这样罗列时间的进程,他为什么不直接写出挖了36小时呢?生:这样写,更能体现他挖了很久。师:体现出时间的漫长。生:这样写更能表现父亲的坚持。生:通过这样写,我们可以看出父亲的决心。师:带着各自的体会,自由练读,你会怎样读这时间的进程?一生读句子,很急促。师: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急促?生:我要读出父亲心里的焦急。另一生读句子,语速缓慢。师:你为什么读得这么缓慢低沉?)生:因为时间过得那样漫长,父亲那样劳累。师:都读出了各自不同的理解,了不起。师:是啊,那是怎样的36个小时呀?生:是地震中的36个小时。师:也许会发生生:大爆炸。师:也许会发生生:塌方、余震。师:可是这位父亲依然坚持挖了生:36小时。师:让我们读一读他艰难挖掘的时间的进程,他依然坚持挖了生: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师:时间就这样在推移,艰难的挖掘还在继续,父亲还是一无所获,也许他曾经挖出了其他遇难者的尸体,可是这位父亲依然坚持挖了生: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师:我来问问,是什么支撑着这位父亲这苦苦挖掘?生:是信念。生: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生:是父亲救出儿子的决心生:是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师:而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感叹,这是一位生:了不起的父亲。师:36小时过后,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位父亲。女同学,读。(出示课文片断)全体女生读: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师:就让我们记住这位历尽艰辛,疲惫不堪,伤痕累累的父亲的形象。女生读。全体男生读上面的语段。师:就让这位了不起的父亲的形象永远定格在我们心中。全班读。全班学生齐读。师:此情此景,让我想起5.12汶川大地震后始终萦绕在我脑海中的一个形象、一个动作、一段言语。请同学们来看。(课件音乐起,陆续出现汶川地震的一幅幅图片)师: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这位在废墟中跪寻女儿的父亲用孤独无助的泪水告诉我们,什么是一个父亲心中最深的伤痛;又是父亲,他背着从废墟中挖出的儿子的尸体,艰难地行进在山路上,原因只有一个,要带儿子回家;这个婴儿的妈妈,用血肉之躯顶住坍塌的天花板,护佑这个小小的生命,却只是在临终前留下这样的一则手机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是啊,天下的父母千千万,爱子之情却是一样深。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近父亲的心,此时此刻,挖掘已进行了36小时,可是儿子还生死还未卜。这个深爱儿子的父亲会对心爱的宝贝说点什么呢?请同学们拿出笔在书页的空白处写下来。(学生在音乐中写话。)师:让我们来听一听已经写完了的同学的话。请你动情地读给大家听。生:亲爱的阿曼达,你渴不渴?饿不饿?你害怕吗?我来了,我要救你出来,一起回家。生:亲爱的阿曼达,你在哪儿?如果你怕了,就想一想,我就在你身边,我向你承诺过,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跟你在一起的。你一定要坚持住,爸爸马上就来。等着我,我亲爱的儿子。(掌声)师:你的心声一定会传到阿曼达的耳边。生:亲爱的宝贝,你在那黑暗的废墟中渴吗?饿吗?害怕吗?如果害怕就闭上眼,想想我和你在一起时那些快乐的回忆。你一定要坚持,你忘了我常对你说的那句话吗?爸爸来救你了,相信爸爸,爸爸永远爱你。(掌声)师:爸爸永远爱你!谢谢同学们深情的话语。你们的话,让我想起这样一首诗: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把我们环绕,这个人就是生:父亲。师:这种爱就是坚守承诺,坚持挖掘的,如山的生:父爱。师:下节课,再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这位深爱儿子的、了不起的父亲,又有怎样一位了不起的儿子。下课。6、 教学板书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 了不起 儿子 七、教学反思 在讲解时,首先通过复习导入,再次回忆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围绕文章的第一条线-了不起的父亲展开分析。学习课文1-12段:感受父亲的了不起。从不同人的劝说中,体会父亲的信守承诺;从时间流逝的角度,体会父亲的坚持。在学习中可以运用对比、联想的手段引导,分角色朗读以及抓重点词语(冲、挖、等词语)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刻体会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重点在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主要的教学方法是同学自学体会,分角色朗读,讨论交流最能体现父亲了不起的句子。 在最后的课外拓展部分,联系中国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的感人场景和图片,加上生动的旁白,让学生们更进一步的体会这人世间最最伟大无私的爱,学会感受爱。接着在配乐中写出“如果你就是阿曼达的父亲,你想对压在废墟下的儿子说点什么呢?”,进行课堂小练笔。 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在40分钟内连贯地完成,思路较清晰,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孩子们也收获颇丰,自己在感动孩子的同时也感动着自己。 但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