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金融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以银行法为中心-法律法学_第1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金融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以银行法为中心-法律法学_第2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金融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以银行法为中心-法律法学_第3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金融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以银行法为中心-法律法学_第4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金融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以银行法为中心-法律法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编码: 10384 分类号 密级 学号: 12920061150475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金融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以银行法为中心 on 导教师姓名:刘志云 教授 专 业 名 称:经 济 法 学 论文提交日期: 2009 年 3 月 论文答辩时间: 2009 年 月 学位授予日期: 2009 年 月 答辩委员会主席 : 评 阅 人: 2009 年 月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兹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本人在论文写作中参考的其他个人或集体的 研究成果,均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依法享有和承担由此论文产生的权利和责任。 声明人(签名): 年 月 日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厦门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厦门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和电子版, 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 (请在以上相应括号内打“”)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在信息流通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里,银行掌握了难以数计的个人金融信息,而这些金融信息在信息时代更加凸现出其经济价值。因而,在信息的 博弈中,一方面,由于银行的盈利冲动而使得客户金融隐私信息时刻面临 被非法泄露使用 的危险 ,客户对其金融隐私信息的权利亟需得到确认和保护;另一方面,在信息 爆炸的时代,如何处理这些具有经济价值的 金融 隐私信息,既是政府要考虑的课题,也是银行要考虑的问题,同时还是银行客户极度关注的话题。 因此,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将是我国理论与立法部门亟需解决的一个特殊课题。 本文结合国内外立法实践及我国的现实国情,力求厘清金融隐私权的基本理论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对我国金融隐私权法律保护制度的建构和完善提出建议。全文包括前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正文分为四章: 第一章是金融隐私权法律保护制度概述。本章在介绍了金融隐私权法律保护的产生、概念及特征等之后,从比较法的角度分析了国、内外金融隐 私权法律保护的现状,指出我国应科学利用后发优势取长补短。 第二章是金融隐私权保护的法律关系博弈分析。本章从博弈论的角度出发,着重讨论了在这一法律关系中客户、银行和政府相互间的利益博弈。 第三章是金融隐私权法律保护的权利体系分析。本章以客户为切入点,指出赋予客户金融隐私权有着坚实的法理基础和迫切的现实需求,并对客户权利体系的建构作出了设计。 第四章是金融隐私权法律保护的义务体系分析。本章以银行为切入点,从理论与实践角度对规范银行金融隐私保密义务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银行保密义务制度作出了完 善建议。 关键词: 金融隐私权;法律保护;客户隐私 n of to to in of is to of or to On to in a as as to s be a to be to on to up in is is of of of s by is on It is on is on as it of on of s is a by as on a s 略语表与案例表 缩略语表 (士金融市场监管机构 内生产总值 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 国国家电信与信息管理局 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国金融隐私权法 案例表( 原告 被告 国家 年份 资料来源 案例 1 国 1924 律数据库 案例2 国 1961 律数据库 案例3 国 1982 律数据库 案例4 国 2000 律数 据库 目 录 目 录 前言 . 1 第一章 金融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概述 . 2 第一节 金融隐私权概述 . 2 一、金融隐私权的概念 . 2 二、金融隐私权的特征 . 3 第二节 金融隐私权法律保护的意义与一般机制 . 4 一、金融隐私权法律保护的意义 . 4 二、金融隐私权法律保护的一般机制 . 5 第三节 国内外金融隐私权法律保护的现状 . 6 一、国外金融隐私权 法律保护现状 以美国、欧盟为例 . 6 二、我国金融隐私权法律保护 现状 . 9 小结 . 13 第二章 金融隐私权保护的法律关系主体博弈分析 . 14 第一节 银行与客户的博弈 . 14 第二节 银行与政府的博弈 . 15 第三节 客户与政府的博弈 . 17 小结 . 18 第三章 金融隐私权法律保护的权利体系 以客户为切入点 . 19 第一节 金融隐 私与权利 . 19 一、从隐私到权利 . 19 二、金融隐私权 . 20 第二节 赋予客户金融隐私权的正当性分析 . 20 一、权利本位的回归 . 20 二、新金融环境下客户维护自身权利的终极需要 . 21 第三节 客户金融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博弈分析 . 23 一、知情权的知己指向与金融隐私权保护 . 24 二、知情权的知他指向与金融隐私权保护 . 24 目 录 第四节 金融隐私权法律保护的权利体系建构路径 . 25 一、金融隐私权的权利属性 . 25 二、金融隐私权的权利主体 . 26 三、金融隐私权的权能 . 27 四、我国金融隐私权法律保护的权利保障体系的建构 . 28 小结 . 30 第四章 金融隐私权法律保护的义务体系 以银行为切入点 . 31 第一节 银行金融隐私保护义务的正当性分析 . 31 一、从银行发展史角度分析保护义务的应然性 . 31 二、从合同法角度分析保护义务的应然性 . 32 三、从消费者法角度分析保护义务的应然性 . 32 第二节 规范银行金融隐私保护义务的必要性分析 . 33 一、银行业发展的需要 . 33 二、现实金融隐私保护环境下对客户弱势地位的衡平需要 . 34 三、建立 国家信用制度 的需要 . 34 第三节 银行保密义务与披露义务的衡平 . 35 一、平衡冲突义务的基本原则 . 35 二、信息披露义务的优先性考量 . 36 第四节 金融隐私权法律保护的义务体系的建构路径 . 36 一、银行隐私权保护的消极义务的完善 . 37 二、银行隐私权保护的积极义务的建构 . 38 三、银行隐私权保护义务的例外规则 . 41 小结 . 43 结 语 . 44 参考文献 . 45 致谢语 . 49 . 1 . 2 . 2 . 2 . 3 . 4 . 4 . 5 . 6 by of S U . 6 . 9 . 13 on . 14 . 14 . 15 . 17 . 18 . 19 . 19 . 19 . 20 . 20 . 20 . 21 23 . 24 . 24 . 25 . 25 . 26 . 27 . 28 . 30 . 31 s s . 31 of . 31 . 32 . 32 s s . 33 . 33 . 34 . 34 s . 35 to . 36 . 36 s . 37 s . 38 s . 41 . 43 . 44 . 45 . 49 前 言 1 前 言 银行对客户的账户资料、交易信息等反映了客户金融状况 等的 信息负有隐私保密义务是银行业长期以来形成的惯例,也是银行与客户间相互承担责任的重要体现。银行对客户金融隐私负保密义务是二者关系内在的根本原则之一。从金融隐私权问题提出至今,银行对金融隐私权的保护制度经过英美等国判例法及普通法的确认和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银行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金融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也已经成为各国维护金融信用的重要途径。 金融隐私权法律保护制度发轫于英国,成熟于美国,特别是美国金融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制度的发展轨迹,深刻地体现了社 会发展对法律制度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法律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对完善 的 金融隐私权法律保护制度相比,目前我国相关制度的建设则显得相当的落后,从理念到制度都有很大的改善空间,现实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在这一问题上有所作为。 诚然, 金融隐私权是在特定的时空要素下成长、发展起来的。法律应对金融隐私权进行具体的、相对独立的权利定位,在准确反映本质和价值取向的同时,不断促使更 合理 的利益格局的形成。 在信息化、全球化时代背景下,金融隐私权保护面临的问题也具有新的时代特点。在崇尚信息就是金钱的社会里,信息自由与 保障人权孰轻孰重?在日益复杂的国内、国际金融环境下,个人、银行、国家的利益如何平衡?带着这些问题, 本文拟就对这一课题进行探讨, 以客户、银行、政府相互间的博弈为基点,以客户金融隐私权利和银行隐私保密义务为线索展开讨论,以 期对我国金融法律制度的完善起抛砖引玉之用。金融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以银行法为中心 2 第一章 金融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概述 人类文明对隐私权的法律保护起源于 1890 年两位美国学者在哈佛法学评论上发表的论隐私权一文,从此人类开始了对这一涉及自身特殊领域的探索。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隐私权的内容和外延也在不断地扩展。直至进入现代信息社会 ,出现了“金融隐私权”的概念。 对金融隐私权的法律保护起源于 1924 年英国的“图尔尼尔( 案。 尽管该案并未认可原告提出侵犯隐私权的诉由,但却是以银行违反合同法上所承担的保密义务为判决依据,由此首开英美国家银行对客户金融隐私权负有保密义务的先河 。 第一节 金融隐私权概述 金融隐私权是在特定的时空要素下成长、发展起来的。法律应对金融隐私权进行具体的、相对独立的权利定位,在准确反映本质和价值取向的同时,不断促使更好的利益格局的形成。 一、金融隐私权的概念 概念是思维之链上的节点,是一事物本质的 集中反映。但源于英美法系的金融隐私权似乎并未有一个统一的概念。美国 1978 年金融隐私权法( ct 978, 以下简称 亦未对什么是“ 出定义,但是对权利主体、权利客体、权利的权能等作了详尽的规定。这种风格在其 1999 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以下简称得以延续。 谈李荣认为,金融隐私权是指信息持有者对其与信用或交易相关的信息 英国 ,v. 1924) 1 61. ,2008 在该案中, 原告图尔尼尔在被告银行开立了账户,此后其账户透支,且未能按分期付款协议按时还款。被告银行为了取得原告的地址和电话,遂与原告的雇主联系,并告知该雇主原告账户透支的情况,同时还透露原告开出的支票的收 款人为负责登记赛马赌注的人。这一告知导致了原告坚决不予延长原告到期的劳务合同。于是,原告以银行违反金融隐私权保护为由起诉该银行。英国上诉法院援用“默示条款 (论作为认定银行承担金融隐私权保护义务的理论基础,认为该银行违反了对客户的金融隐私保密义务,应承担赔偿责任。 金融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以银行法为中心 3 所享有的控制支配权。 在参考各国关于金融隐私权的相关制度基础上,笔者认为,金融隐私权是 指个人对其金融信息所享有的不受 非法处理并得以支配的 权利。 二、金融隐私权的特征 金融隐私权之所以能够作为一项独立的权利,在于其具有的与传统隐私权不一样的特征。 1、信息性 主流隐私权理论认为,隐私权的客体有三种形式: 一是个人信息,为无形的隐私;二是个人私事,为动态的隐私;三是个人领域,为有形的隐私。 在金融领域,这种隐私则表现为纯粹的个人信息,这种信息不仅体现为 与 信息主体身份有关的信息,也表现为金融机构在提供金融服务的过程获取、生成的与信息主体相关的交易信息及其他衍生信息。 2、财 富性 根据波斯纳的观点,当一种有价值的资源 具有普遍性 ( 、排他性 ( 和可转让性 ( 时,资源价值就能最大化 , 而这也是 财产权创设的三项基础。显然,建立在隐私上面的财产权可以做到这三点。传统民法学理论告诉我们,隐私权属于人格权,人格权是不具有财产属性的 。 但是,具体到金融隐私这一有极大利用价值的信息,完全可以通过行使财 产权将其价值开发出来,同时通过合法正当的途径和程序使其不受侵犯。因而,金融信息 在某种程度上可 以作为财产,具有财产的价值。 而金融隐私权的使命之一就在于使这些“信息真正成为金钱” 。 3、信用性 金融隐私权的信用性来源于隐私信息产生的特定领域 金融领域。金融在本质上而言是一种信用的聚散。在金融服务过程中生成的各种信息特别是交易信息集中反映了信息主体的信用。在一个信用健全社会里,失去信用就基本上意味着失去了社会的信任从而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因而,金融隐私 谈李荣 M法律出版社 , 杨立新 ,主编 R知识产权出版社 , 在经济学意义上,有价值意味着既稀缺又有需 求。 美 理查德 A波斯纳 上 )M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刘德良 M人民法院出版社 ,金融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以银行法为中心 4 权不仅意味着对信用信息的确认,也意味着对信用信息的保护。 4、积极性 传统隐私权理论认为,隐私权是一种消极的防御性 权利。然而,在信息社会里,信息技术的日益发达使得信息主体面临信 息侵 权所造成的损失日益难以弥补,事后救济已经不能充分提供对个人 资料的保护,前置保护势在必行。 现代社会日 益重要的个人资料保护制度正 是以 这 种积极的信息隐私权为理论基础的。 德国将此种权利称为“控制自己资讯的权利”或称为“资讯自决权” 。 这种信息的自决权对于金融隐私信息的 意义 在于使个人对其信息的保护从消极的防守状态转变成为积极的控制状态。 第二节 金融隐私权法律保护的意义与一般机制 一、金融隐私权法律保护的意义 1、尊重人格尊严和维护个人自由 尊重人格尊严和维护 个人 自由 是法律的道德底线,是人本主义的基本体现, 也 是善 法之治的基本要求,更 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基本要求。隐私作为人从动物界脱离出来的一个基本文明标志,使人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都告别了动物界。“隐私作为个人的自然权利”, 与人之为人的独立人格、尊严自由有着天然的联系,这种联系之于社会而言是不可隔 断的,因而尊重人格尊严自由,就是要尊重个人的隐私权,使 个人对自己的信息隐私享有充分的支配权 ,并排除他人的非法干涉和妨碍。从某 种 程度上而言,大量的金融隐私信息俨然就是个人的一个影子,尊重客户的金融隐私权,就是对客户的人格尊严与自由的尊重。 2、保障信息自由流通 在市场经济下,金 融被称为经济的核心和枢纽,而在金融体系中,银行又居于中心地位。银行作为金融中介的特殊功能和经济动脉的特殊作用,使其 自动地获得了大量的客户信息,银行不仅成为资金的集散池,更是成为信 齐爱民 ,主编 M武汉大学出版社 , 王利民 J2007,(3):59. 李震山 A人性尊严与人权保障 C元照出版出版公司 , 梁慧星 ,廖新仲 J2003,(4):52. 金融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以银行法为中心 5 息的集散池。在“信息就是金钱”的时代里,信息要创造出符合个人利益、社会利益的价值,必须依赖于合法有序的运作规则。而法律的作用就在于实现个人、社会、国家三方利益动态平衡,并在此前提下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