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安培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浅谈汉字的发展历程中各个时期的特点 I 浅谈汉字的发展历程中各个时期的特点 作者: 辛彦 指导老师:张莉霞 摘 要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 文字 。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和 信息处 理技术的不断发展 , 在 飞速发展 的现代社会,汉字能够异于其他古代文字依然保有顽强的生命力 , 这着实是一个奇迹。 反观 其发展历程,虽一以贯之又可以分为若干阶段,而每一阶段都有 其 特点 , 此 文即着重分析各个阶段汉字的特点。 关键词: 汉字 ; 发展历程 ; 特点 is of of is it is is we its a its in 安培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浅谈汉字的发展历程中各个时期的特点 录 1 引 言 . 1 2 汉字的起源 . 2 颉造字 . 2 说 . 2 说不可靠 . 2 说传达的信息 . 3 字学的研究成果 . 4 于文字起源的几种说法 . 4 锡圭先生的观点 . 4 3 汉字发展的各 个阶段 . 5 商以前 . 5 代文字 . 5 周文字 . 6 秋战国时期的文字 . 7 国文字 . 7 系文字 . 8 4 现代汉字体系的确定 . 10 体字体系基本确定于汉武帝时期 . 10 字的简化 . 11 结 论 . 13 致 谢 . 14 参考文献 . 15 西安培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浅谈汉字的发展历程中各个时期的特点 1 1 引 言 如果从甲骨文开始算起 , 汉字距今至少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 一脉相承的 发展到今天并且依然具有实用价值,作为现代汉民族乃至整个 中国地区的通行文字被使用 , 这不能不说是 文明史上的 一个奇迹。 汉字作为 记录汉语的工具 , 必然诞生在汉语之后。然而考察汉语与汉字的历史不难发现,这两者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发展情况是十分复杂的。我国的主体民族汉族的名称源于刘邦建立的汉朝,严格地说,“汉语”“汉字”的概念不可能早于汉代。但现在我国通行的这一套语言文字体系与“汉”之前的文明是有着莫大关系的,现代考古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已经能够说明这 一 点。 通过对先秦历史尤其是史前史的研究 , 我们对鲁迅先生“语言起源于劳动”的观点是赞同的。语言是社会化的产物,所以其产 生过程不可能像圣经中“建造通天塔”所描述的那样迅速。 在语言诞生之后 , 文字也就有了产生的条件 。 研究我国语言文字的历史,也许很多人会说,早在语言尚未形成的时期,类似于文字雏形的符号就已经出现了。这似乎可以说明 , 在我国久远的文明中,语言文字是同时出现 、 同时发展的。但从文字的定义来考察,“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它 只可能诞生于语言之后 。 我们不否认在语言形成之前会有其他 记录信息的手段存在,比如绘画、图示等,但这些手段与文字记录是有 本质区别的。在文字学中 , 也有观点认为“一切记录有信息的符号都可以视为文字”,但那样 广义的概念无法为汉字的研究指出明确的方向。所以这里我们是狭义派。 虽然文字一定诞生于语言之后,但我国的文字总体属于象形文字,与之前的表意图画、图示等还是有着很大关系的,其中一部分甚至就是直接脱胎于那些原始的表意符号。对于汉字究竟发迹于何时 , 现在的史学界和文字学界都还无法给出精确的 回答 。可是从现有的出土实物资料和研究成果来看,至少早在殷商时期,我国已经有了相当成熟的文字体系甲骨文了。较之目前已知的古代文明,这已经是很早的了。如果再向 前 推测甲骨文的发展演变,这个时期一定也是相当漫长的。 本文从汉字发展的总进程 着手,分析 各个 时期的字形特点。 裘锡圭 : 文字学概要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8 年 ,第 1 页。 西安培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浅谈汉字的发展历程中各个时期的特点 2 2 汉字的起源 颉造字 仓颉造字的传说,其历史是非常久远的。关于它的记载也有很多。各种解释,诸家观点莫衷一是 , 但至少上溯至秦。李斯作仓颉篇,可见当时仓颉造字的传说已经广为流传了。 说 现在使用最多的版本无疑是说文解字序中的: “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庶業其繁飾偽萌生黃帝史官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分理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百工以乂萬品以察蓋取諸夬夬揚於王 庭言文者宣教明化於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也 倉頡之初作書也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著於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體封於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说不可靠 关于汉字起源的这一传说,就研究汉字历史的角度来说是站不住脚的。语言文字都是社会化的产物,对于独立形成的文字来说其过程一定是十分漫长的。汉字就属于“独立形成”的这一类,他不同于 后世产生的借鉴某种已成熟文字而创制的文字,如我国其他民族以及历史上的一些文字的情况: 契丹文借鉴汉 字、回鹘文 ; 女真文借鉴汉字、契丹文 ; 西夏文借鉴汉字 ; 藏文借鉴梵文 ; 蒙古文(内蒙古使用的回鹘式蒙古文)借鉴回鹘字母 ; 许慎 :说文解字 ,北京 :中国书店 ,1989 年 ,第 3 页 。 西安培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浅谈汉字的发展历程中各个时期的特点 3 满文借鉴蒙古文(回鹘式蒙古文) 。 参考一种成熟的文字的确可以凭借一人一时之力创造出新文字,但汉字不是。因此谈到关于汉字历史的问题,总会听到“汉字起源于何时?”“汉字是何时产生的?”这样的疑问。严格地说来,这并不是一种合适的问法。汉字体系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确立起来的。 虽然现在学术界只能描绘出这一过程的基本轮廓,可是 研究这一 基本轮廓 , 可以断定这过程 决不会像 传说 中 的 仓颉造字一样迅速。 对于仓颉造字的质疑早在战国时荀子在其解蔽篇中就指出“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 , 后世质疑之声一直不绝 , 直至清代依然有学者支持荀子的观点。这些质疑显然都是很有道理的。 传说只是先民不能正确描述文字形成过程而幻想的产物 ,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同时也反映出先民已经对文字 的 巨大作用有了深刻认识。 说传达的信息 在淮南鸿烈集解中对仓颉造字有如下描述:“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 这一记载生动地反映出文字对社会生活的巨大作用已经为人所认识,古人相信自己的语言文字具有通神的作用。淮南鸿烈集 解有如下解释: “ 仓颉始视鸟迹之文早书契则诈伪萌生诈伪萌生则去本趋末弃耕作之 业而务锥刀之利天知其将饿故为雨粟鬼恐为书文所劾故夜哭也” 。 在无法科学地解释诸多自然 现象的远古,敬畏鬼神是很正常的心理。视文字的创造可以惊动鬼神,足以说明文字的重要性已经被认识 。当然将文字的诞生视作“诈伪萌生”多少是有些偏激甚至是荒谬的。 另外 , 淮南鸿烈集解中对“鬼夜哭 ” 还有另一种解释 : “鬼或作兔兔恐见取毫作笔害激起躯故夜哭” 。 对于这一观点我们暂时保留意见。 有关对文字作用的认识其他诸民族也有类似的情况: 傣族向帕召讨文字 哈尼 族贝玛阿波吃文字 纳西族、僳僳族等民族有相类似的取经说 。 由此看来 ,对文字巨大作用的认识并不是我们 的专利 ,它是具有共性的。即使放眼到世界语言文字的范围,这一点也是适用的。 裘锡圭 :文字学概要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8 年 ,第 3 页 。 西安培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浅谈汉字的发展历程中各个时期的特点 4 透过这些鬼神之事 , 我们也要辩证的对待其所提供的信息。仓颉造字的传说 至少 说明了在仓颉所处的时期(各版本时期不同,这里不作判定)已经有了总结文字的需要了。仓颉可能在当时就担当了总结者、改进者 之 类角色 , 主持了这一庞大的工程。史学家、小说家便将这些功绩记在了他的名下。 我国史学家常有归其功于一人的习惯。但这与小说的虚构是完全不同的,关于史学家的叙 述与小说的区别 , 这里不作过多论述,详细的情况可以参阅章太炎先生的国学概论。 字学的研究成果 仓颉造字显然是不足为信的,那 么 真实 的 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于 文字起源的几种说法 除了“仓颉造字”以外,关 于 汉字起源的说法还有: 结绳说、契刻说、八卦说、“河图洛书”说、“起一成文”说等,这些观点要么类似于“仓颉造字”,要么只是看到了汉字演变的一个方面,都是有问题的。 锡圭先生的观点 文字的诞生必然是 源于 全社会的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 ,也必然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的一项实践。这和另 一种符号 其 相似的。 虽然语言和文字存在差距,二 者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符号 , 但不可否认 它们存在 着莫大 的 关联性 。就符号学的角度来说语言是事物的符号 ,而文字是语言的符号 。 这两种不同的符号往往相成出现 ,共同发展 ,相互影响。其发展规律也有着诸多的相同点。在今天讨论的问题上,最明显的就是使用者对其的改造决定着她们的强制性。毕竟二者都是社会 化 的产物。 无论语言或是文字,我们都无法否认在创制之初具有很强的随意性,但一旦进入交际,形音意相结合表示某一特定 现象 后,它对使用的人来说就有强制性 。 尽管在当今世上存在有通用 的人工语言或特殊语言。如世界语、尼加拉瓜手语(属于自然语言)但也绝非 仅凭 一人之力 就 可以制定圭臬一般的法则,任何语言文字都是无法避过使用者对其的自觉或不自觉的改造。 章炳麟 :国学概论 ,湖南 :岳麓书社 ,2010 年 ,第 27 页。 西安培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浅谈汉字的发展历程中各个时期的特点 5 也正是因为这种非人力所能抗拒的强制性决定了独立创制的文字体系不会是一时一人之功。即便是后世的借鉴成熟文字创造的文字也不能逃避使用者对其的改造。 那么这种对我国产生深远影响的文字究竟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产生的呢?要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到遥远的远古。 原始人类在劳动的作用下最终人猿相揖别,开始孕育文明的胚胎。随着劳动技能的不断积累,新的问题不断出现 ,人与人的交流日益复杂。人们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时间、空间渐渐成为一种交流的障碍,遂逐渐产生了对可以跨越时间、空间的交流方式的需要。于是最直观的图画和图解成为最佳选择。但图像的局限性很快被人们所认识,最终记录语言的方式开始出现,为了适应对于语言的记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抽象性较高的数词、虚词、表示属性的词等的记录。固定的符号与音、意相结合逐渐形成了最早的一批文字,在这些文字的影响下,象形度较高的实物符号逐渐稳定并发展为文字。到了这一步,完整的文字体系就基本形成了。 这就是关于汉字形成的基本轮廓。 3 汉字发展的各个阶段 通过上面的陈述 ,我们明确了汉字的产生是需要相当 长 时间的,以下我们来讨论汉字在这个漫长时期里各阶段的发展演变: 商以前 殷商以前虽发现有陶符但目前仍没有足够的证据能够证明其为文字,故我们采用郭沫若先生的观点将其视为“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 代文字 商代文字 , 其代表为殷墟甲骨文,但甲骨文不等同于商代文字。这点在后 文 将会作详细的叙述。主要用于占卜的甲骨文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自 1899年王懿荣对甲骨做出鉴定开始至今陆续发现了大量(目前近 15万片)甲骨实物也都能证明当时占卜之 风的盛行。 从已发现的甲骨实物来看,我国传统文字学所谓的“六书”已经全部具备 ,包括 指西安培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浅谈汉字的发展历程中各个时期的特点 6 事 , 象形 , 形声 , 会意 , 转注(转注之说自古以来没有定论,各家解释纷纭。故只取说文例字) , 假借 。 很明显,此时的甲骨文已经是相当成熟了,虽然在个别甲骨上依然保留有文字画的痕迹 以及 叙述不合语句的情况,但那毕竟是少数。且就已知的文字来看,直至西周的金文依然有类似的现象。即便我们目前还无法精确描述文字在甲骨文之前的发展情况,但可以肯定甲骨文离最初的原始文字已经相当遥远了。而且大篇幅且“六辞”兼备的卜辞也发现了不少,所谓“六辞”是指 :署辞:刻于不用于占卜的部位,记载甲骨来源、修治甲骨人员、保管者等信息 ; 兆辞:刻在兆旁,表次第的称为“兆序” ; 前辞:关于卜问的时间、地点等 ; 贞辞:问题本身 ; 占辞:得兆后,做出的判断 ; 验辞:记录应验的情况 。 能够具有如此精细严密的格式,也可以说明文字占卜在殷商时已经有了相当长的历史了。 殷人也一定是从前人处继承了这一习俗。这点是没有问题的。在“殷人尊神”的大背景下,求神问卜盛行于世是很自然的事。这种刻画文字便有了大量存在的理由。我们现在研究殷商文字,很大程度上也是要依靠这些占卜甲骨的,因此有人认为在商代主要的 文字便是这种以刻画为主的甲骨文。这可以说是一个误区。从现有的资料可以看出,在殷商时期类似毛笔的工具已经出现,同时期的金文也都具有软笔书写的特征。刻画显然是很费事的,对比这一时期的金文和甲骨文,笔画上改圆为方、变粗笔为细笔、化实为虚、甚至剧烈地简化都是存在的。因此书写应当是这一时期的主要记录手段。也就是说所谓的甲骨文我们可以看作是当时的一种比较特殊的俗体字,而金文大体可以看作当时的正体字。 这就 明确了甲骨文的“特殊俗体字”地位。 周文字 “尊神”的传统到周逐渐演变为“天命神学”。自廩辛至康丁以后甲骨 文进入颓靡期,虽在后来也经历了武乙至文丁的劲峭期、结束于帝乙至帝辛的严整期但依托甲骨的占卜已经不再被广泛使用了却 的确 是不争的事实。甲骨的时代已经结束是可以确定的。文字体系的传承最终选择了以青铜器作为证明这一发展演变过程的铁证。 上面说到商文正体应该与当时的金文最为接近,我们也是可以寻得丰富的实物证据的。通过对已发掘的商代青铜器的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下一些特征: 李学勤 :古文字学初阶 ,北京 :中华书局 ,2006 年 ,第 34 页 。 裘锡圭 :文字学概要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8 年 ,第 43 页 。 西安培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浅谈汉字的发展历程中各个时期的特点 7 商代中期:胎薄,花纹多成带状,没有衬地纹饰,鼎、鬲足为锥形,爵、斝为平底,少有铭文且都限于两三字。 商代晚期:器胎变厚,花纹繁缛,器种增加,铭文一 般较短,也有较长者但不过五十字 。 商代晚期铭文的类型: 1、记录器主的族氏或名字(具有美术字性质,不等于原始文字,更有异于文字画) 。 2、记录所祭祀先人的称号 。 3、以上二者兼有 。 4、四祀邲其卣上记有事迹(罕见的长铭文)可见商代金文的数量并不是很多,但在此之后的西周,青铜器有了长足的发展,甲骨文淡出之后,相应的金文也逐渐盛行开来。 按照上面的办法我们先分析一下西周的青铜器: 西周前期:继承商代传统,大多花纹繁丽,铭文加长(武王时铭文很少),字的笔画多显“波磔”,气势浑厚。 西周中期(穆王到孝王)、晚期(夷 王到幽王):饰纹简朴,铭文加长 。 名器:毛公鼎(四百九十七字,最长)、散氏盘、虢季子白盘 。 西周末年:铭文字体有新变化。文字方整,风格上开后世秦人文字端绪。 西周做器者多为周大臣官吏,金文较少,缺乏长篇。 西周覆亡,王室东迁后:诸侯造器增多,地方性日益明显,字型诡异 。 总的来看,这一时期文字的情况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基本沿用商代晚期 ; 康、昭、穆时期,字形渐趋整齐方正 ; 恭、懿时期,字形变化剧烈 。 这些特征都尽数反映在了该时期的青铜器上。 秋战国时期的文字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发生巨变,社会形态的急剧 转型表现在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这一时期的文字主要可以分为两部分: 国文字 所谓“六国文字”是指山东诸国文字,不局限于“楚”“齐”“燕”“赵”“魏”西安培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浅谈汉字的发展历程中各个时期的特点 8 “韩”六国,也包括“陈”“宋”“中山”等一些小国的文字。 在这一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崛起,旧贵族逐渐失势。以奴隶制、井田制为基础的周王室无法继续维系有效地统治,各地诸侯纷纷改革,积聚实力。各自为王。山东六国经济基础良好。相对富庶,有更多的经历投入文化事业上,为了显示各自的独立性,六国文字的地方性逐渐显现。俗体变正体的情况十分普遍。加之这一时 期 文字的使用更加频繁,就加速了文字的异化。 由于这些文字对现代汉字的影响较小,所以这里不作太多介绍。 系文字 “秦”本在诸侯之中,与“六国”处 于 同 一时期 , 但秦国情况特殊。在社会变革初期,经济实力薄弱, 在文化上的投入必然不比六国。因此文字比之六国,对周文字的改动最小,基本保持了原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即是秦石鼓文,对于石鼓文的年代,王国维先生已经证明了它并非周宣王时期文字,应属于秦系文字。详情可以参阅裘锡圭先生的文字学概要,这里不作过多叙述。 裘锡圭 : 文字学概要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8 年 ,第 51 页 。 西安培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浅谈汉字的发展历程中各个时期的特点 9 西安培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浅谈汉字的发展历程中各个时期的特点 10 当然除了石鼓文以外,还有金文,印玺 文字、简帛文字等。但基本大同小异。后世秦始皇的书同文就是使用在秦系文字的基础之上略加省改的小篆,当然在实际上是后来的简化体 隶)最终完成了这一任务。 参考上述例图,比对秦文与西周文字,还是很相似的:秦文基本承袭周文字,后又影响了“书同文” , 在汉字发展演变史上可谓功不可没。 4 现代汉字体系的确定 秦朝“书同文”以后,文字重回一统,但这样的一统 并不是朝夕可以实现的。历朝历代,文字还是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的 。 体字体系基本 确定 于汉武帝时期 秦统一六国后,为了维护政治统治的稳定。施行了一系列的 政策。其中就包括文字方面的“书同文”。始皇帝 嬴政时期开始着手实施,以省改的秦文为蓝本,创制小篆。并加以推行。 借助秦法的使用,文字的使用量激增。当时的官吏成为文字的主要使用者,由于巨西安培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浅谈汉字的发展历程中各个时期的特点 11 大的工作量,对文字简化的要求也就最为强烈,他们直接影响着字形的发展。(也有观点认为后来的“秦隶”命名与“秦吏 ”有关,我们对此存疑 ) 潦草的小篆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字体“秦隶”,笔画较为平直。现代汉字的雏形已经出现了。 然而“秦隶”仅仅是快速书写的产物。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小篆”的潦草书写。依然保留着小篆从古文字那里继承的痕迹。直至汉代 初期,隶书取得长足发展,真正基于“秦隶”基础之上的文字演变的出现才彻底将文字与图画截然分离。到了汉武帝时期,隶书经过了大的动荡,逐渐稳定下来, 现代汉字的基本轮廓已经很清晰了。 张迁碑(局部) 字的简化 鉴于建国后国民受教育水平普遍低下的特殊国情,国家为快速普及汉字,对当时通用的汉字进行了两次剧烈地简化。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编制常用简体字登记表。当时依据的原则是:整理已经通行的简体字,必要时根据已有简体字的简化规律加以适当补充,所选定补充的简体字,以楷体为主 ,间或采用 行书和草书 ,但注意容易书写和便于印刷 ;简体字的选定和补充 ,以最常用的汉字为限,不是每一个繁难的汉字都简化。后经过征求意见,决定根据 “ 述而不作 ” 的原则,于 1951年拟出第一批简体字表,收字 555西安培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浅谈汉字的发展历程中各个时期的特点 12 个。 1952年 2月 5日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成立 ,在第一批简体字表基础上,经反复研究和多方听取意见 ,于 1954年底拟出汉字简化方案(草案)。草案分三个部分: 798个汉字简化表草案;拟废除的 400个异体字表草案;汉字偏旁手写简化表草案。 1955年 2月 2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在中央一级的报刊上发表汉字简化 方案(草案)。把其中的 261个字分 3批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 50多种报刊上试用。 1955年7月 13日 ,国务院成立汉字简化方案审订委员会。 1955年 9月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根据征求意见结果提出修正草案。删除原草案中的拟废除的 400个异体字表草案和汉字偏旁手写简化表草案,并把 798个简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物样本液氮罐租赁与生物样本安全存储及运输服务合同
- 纺织品质量检验补充合同
- 《晶体管开关特性》课件
- XXX学校校园体育一小时活动安全应急预案范文
- 《神经系统结构概要》课件
- 商品管理与营销策略
- 会展策划师职业培训体系
- 《临床护理操作》课件
- 动土作业安全培训
- 食品安全案例警示与维权指南
- 2025-2030年中国铜冶炼行业前景预测与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2025年官方兽医答题题库附答案详解(达标题)
- 校长在全体教师大会上讲话:五把钥匙解锁教师从容人生
- 国企物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医疗卫生岗笔试题带答案
- 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数据管理系统-基于区块链技术
- 2025至2030中国寺庙经济市场深度调研与未来前景发展研究报告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工程机械租赁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食用菌品牌形象塑造策略-全面剖析
- 电厂脱硫维护合同协议
- 家人转赠房产协议书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