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9讲 个人收入的分配课件.ppt_第1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9讲 个人收入的分配课件.ppt_第2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9讲 个人收入的分配课件.ppt_第3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9讲 个人收入的分配课件.ppt_第4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9讲 个人收入的分配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必修1 第9讲个人收入的分配 栏目导航 1 生产决定分配 1 生产决定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 2 实行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动分配为主体 并存的分配制度 2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1 地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 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 地位 考点一分配制度 分配 分配方式 多种分配方式 公有制 主体 2 基本内容 在公有制经济中 在对社会总产品中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 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 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 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 多劳多得 少劳少得 3 客观必然性 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生产资料公有制 物质基础 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直接原因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前提 社会主义公有制 科学技术 社会生产 两极分化 共同劳动 平等分配 资本 管理 合理性 合法性 知识 创造 居民收入 1 按劳分配意味着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 解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 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同 经济效益不同 个人收入分配也存在差异 同样是在公有制企业中 不同企业付出了同等劳动的劳动者 劳动报酬也可能不同 2 按劳动要素分配是我国农村分配的主要方式 解析按劳分配是我国农村的主要分配方式 3 农村土地流转入股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解析农村土地流转入股所得是将土地作为生产资料参与分配 所以属于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4 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解析按生产要素分配 强调谁占有的生产要素多 谁获得的收入就多 可能拉大收入差距 5 居民购买的债券所获得的利息收入属于劳动收入 解析劳动收入主要包括按劳分配所得和按劳动要素参与分配所得 利息所得是按资本要素参与分配的体现 6 公有制经济中的所有的分配形式都属于按劳分配 解析按劳分配主要包括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 奖金和津贴 公有制经济中的技术入股 股票分红等都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7 按劳分配是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的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与非公有制经济相适应的 解析按劳分配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的说法正确 但是 鼓励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生产要素分配既可以与非公有制经济相适应 也可以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 一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例1 日前 我国居民收入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劳动型收入 资产型收入 劳动混合型收入和技能声誉型收入等 居民存在多种收入类型的根本原因是 a 我国存在着多种所有制形式b 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c 我国存在多种生产经营方式d 我国坚持兼顾效率与公平解析生产决定分配 我国居民存在多种收入类型 是由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状况决定的 故选b项 a c d三项都不是根本原因 b 二正确认识各种分配方式 例2 2016 天津卷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 强调 要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 期权 分红等激励方式 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 实施股权激励方式 a 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b 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现c 是我国按劳分配制度的完善与发展d 保障了科研人员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b 解析用股权激励方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这是股权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现 b项正确 股权激励方式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现 并没有改变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a项不选 按劳分配的前提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而材料说的是 各类企业 c项不选 d项夸大了科研人员在企业中的地位 1 劳动收入 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 是相对于不劳而获的剥削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而言的 它包括按劳分配收入和按劳动要素分配收入 2 非劳动收入 一般分为三类 即要素收入 政府转移支付和捐赠 要素收入是通过资本 技术 经营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获得的收入 其中包括分红 利息 租金 出售专利等获得的收入 三正确认识各种收入 例3 农民李某以自己承包的土地入股某民营企业 并到该企业打工 年终时获得老板给的1万元年终奖和9万元土地入股的分红 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这10万元都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得到的收入 这10万元都是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1万元年终奖属于按劳分配收入 9万元分红是凭土地所有权获得的 都属于非按劳分配收入a b c d 解析1万元年终奖是按劳动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 是合法的劳动收入 9万元分红是凭借土地使用权入股获得的收入 按土地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 是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正确 错误 故选c项 c 各种收入的区分 1 工资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 例如 私营 外资企业的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2 按劳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都属于劳动收入 按劳分配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 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存在于私营和外资经济中 是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 3 财产性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 如银行存款 有价证券等 不动产 如房屋 车辆 土地 收藏品等 所获得的收入 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 租金 专利收入等 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 财产增值收益等 1 2016 上海卷 2016年4月 国务院印发通知 对专利成果收益分配 科研人员兼职收入 科研成果入股分红 科研人员成立公司等方面作出规定 为落实这些激励性规定 最需要完善的分配方式是 a 按劳动要素分配b 按资本要素分配c 按技术要素分配d 按惯例要素分配解析 对专利成果收益分配 科研人员兼职收入 科研成果入股分红 科研人员成立公司等 体现的是按生产要素中的技术要素分配 c项当选 a b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我国现有的分配制度中不存在d项中的分配方式 d项不选 c 2 江苏卷 据统计 2014年全国居民新增财产性收入40 来自房地产 17 来自银行理财 16 来自存款 12 来自股票 其他来自信托 基金 保险等 对该经济现象的正确解读是 体现按生产要素分配 居民投资风险不断降低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居民财产配置趋向多元a b c d 解析材料体现了投资的多元化 未涉及投资风险降低 排除 材料体现的是初次分配 排除 故选b项 b 3 2018 安徽芜湖模拟 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 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 土地换股权 模式 该模式的实质在于 在农村土地流转和村办企业建设的过程中 农民可以将土地承包权作为资产入股 并享受分红 对该模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农民所获得的收入属于非劳动收入 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 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改变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 促进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a b c d 解析分红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 体现了按劳分配的作用 排除 土地换股权 模式并没有改变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 错误 故选d项 d 1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 公平的影响 1 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收入分配公平是 的基本内容 它要求收入分配 既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 又要保证人民的 需要 2 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是实现 的体现 考点二效率与公平 社会公平 相对平等 基本生活 共同富裕 按劳分配 劳动所得 居民收入 劳动报酬 经济发展 劳动生产率 公平 物质前提 保证 效率 公平 收入悬殊 奉献 回报社会 共同富裕 1 提高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 健全初次分配机制 协调国家和个人的利益关系 解析通过财政补助提高医疗补助标准是再分配维护公平的体现 2 逐步实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平均化 有利于缩小区域工资差距 解析要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而不是平均化 3 全国卷 调高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 能够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解析提高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 会减少企业收入 影响劳动者报酬的提高 4 提高人民的幸福程度必须大力增加财政收入 解析在经济发展水平一定的情况下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会导致个人收入水平降低 不利于提高人民幸福程度 5 公平是效率的物质前提 解析提高效率是维护公平的物质前提 维护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6 解决贫富差距问题 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 解析劳动报酬属于初次分配 7 实现居民收入倍增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 解析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8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 再分配注意公平 解析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1 多角度把握收入分配公平 一全面理解收入分配公平 2 全面认识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 1 一个制度保证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 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2 初次分配 两个比重 两个同步 增加居民收入 着重保护劳动所得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 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3 再分配领域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要健全以税收 社会保障 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保护合法收入 增加低收入者收入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调节过高收入 清理规范隐性收入 取缔非法收入 努力缩小城乡 区域 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4 兼顾效率与公平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要在大力发展生产力 提高经济效率和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社会公平 例1 2018 安徽合肥模拟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坚持共享发展 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 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增进人民团结 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结合材料 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知识 说明如何让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解析解答本题 应结合材料从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 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和改善人民生活中的作用这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另外 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应注意从初次分配 再分配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答案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 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 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在收入分配中兼顾效率与公平 在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 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发挥国家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 改善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及措施 1 原因 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实现社会公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维护社会公平 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 有利于引导生产 扩大内需 维护社会公平 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 出口拉动向依靠投资 出口与消费协调拉动转变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 措施 从根本上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大力发展生产力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是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制度保证 增加居民收入 着重保护劳动所得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 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要健全以税收 社会保障 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着力解决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 要发挥好财政的作用 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 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扩大覆盖面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 政府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统筹城乡经济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 效率与公平的辩证统一关系 1 一致性 社会主义条件下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2 矛盾性 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方面 2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兼顾效率与公平 1 宏观上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既要提高效率 又要促进公平 2 微观上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 又要防止收入悬殊 既要落实分配政策 也要提倡奉献精神 二效率与公平 例2 在讨论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时 小明建立了一个知识结构图 并在不同的环节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如下图所示 但是下列四项措施中能够解决对应环节问题的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它是 a b c d 解析 鼓励大量农民进城务工 并不是解决居民普遍贫穷 实现部分居民收入增加的有效措施 排除 我国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 错误 中 平均分配 的说法错误 故选c项 c 1 2018 湖北黄冈高三质检 所谓的 中等收入陷阱 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 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 要突破 中等收入陷阱 需要政府做好收入分配的调整 为此 政府要 增加就业岗位 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提高保障水平 提高国有垄断行业的工资水平 逐步降低居民储蓄率 增加居民消费信心a b c d 解析提高国有垄断行业的工资水平 会导致收入差距扩大 错误 中 逐步降低居民储蓄率 的说法错误 故选a项 a 2 要加紧研究低收入群体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抓好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调整以及其他相关改革 此改革是基于 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以实现社会公平 分配是社会再生产的纽带和桥梁 建立和完善分配制度 构建橄榄型分配格局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a b c d 解析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而不是在再分配中的比重 错误 是措施而不是原因 与题意不符 故选a项 a 3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围绕 如何实现收入倍增 问题 网上网友的两个帖子引起同学们的关注和思考 网友 风轻轻 经济发展了 居民收入自然也就上去了 网友 雨霏霏 他年收入100万元 我年收入2万元 人均年收入51万元 几年后他年收入202万元 我年收入还是2万元 人均年收入102万元 我的人均收入不是 倍增 而是 被增 了 针对两位网友的观点 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别跟帖分析 解析解答本题 要根据材料观点从正 反两方面逐一分析 然后依据相关知识逐一分析 要注意分析的全面性 前者看到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增加的关系 但没有看到分配制度 分配政策的作用 后者看到了经济发展带来收入差距拉大 没有看到国家分配政策可能进行的收入分配调整 答案跟帖一 生产决定分配 经济发展是居民收入提高的基础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保持经济平稳持续发展 才能为 收入倍增 奠定物质基础 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 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跟帖二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 政府要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增加低收入者收入 调节过高收入 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例 山东卷 国务院决定 2015年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2014年的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 下列选项中 对国务院的这一决定理解正确的是 a 提高医疗补助标准 优化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b 健全初次分配机制 协调国家与个人的利益关系c 加大再分配力度 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d 增加货币供应量 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 答题送检 来自阅卷名师报告 解析 提高医疗补助标准 可以直接提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