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老子 学成语 功成不居 有无相生 学习目标 1 通过学习能够理解功成不居 有无相生的溯源及释义 2 知道功成不居 有无相生所关联的故事 学习重难点 1 了解成语的来源 意思 2 会合理的应用成语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课件导入 二 新授 一 教师先给学生出示这两个的成语的溯源 释义 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了解成语溯源 生而弗 f 不 有 为而不恃 sh 依赖 功成而弗居 成语释义 功成不居 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也指功业成就而不自傲 1 功 成 不 居 二 让学生背诵这两成语意思及溯源 三 教师随机检查 小组互相背诵 四 教师出示增量阅读拯救法国的戴高乐 和诺贝尔自传 让学生自由阅读 并说出自 己的感受 五 接着教师让学生和老师 共同朗读增老师和量量的对话 了解其中的道理 明白其 中的哲理 六 小组合作互相学习后 并造句 或者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应用 三 自学 2 有 无 相 生 成语溯源 有无相 xi ng 互相 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 恒 h ng 永恒 也 选自 道德经 第二章 成语释义 有无相生 有和无 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 一 小组合作记成语 根据释义了解成语溯源 二 自读避实就虚画古寺和皮匠和银行家 谈感受 四 课堂检测 1 背诵两个成语的意思和溯源 2 造句及默写 老子名言 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老子名言 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理解 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 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 课件导入 二 新授 1 教师先给学生出示这个的成语的溯源 释义 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了解成语溯源 在 道德经 四十八章 中 老子言 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 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对于这句话 历史上不乏各种解读者 我们在这里不作纯考据学的例证 而是就这句话的含义及其对于我们的启示作一点浅显的说明 以期对我们的生活有若干帮 助 首先 什么是 为学 为道 为学 的对象是知识和技术 对于这些东西 人不去 学习就不能掌握 从这个意义上 我们称之为 为学日益 而何为 为道 呢 儒家讲 朝闻 道 夕死可矣 老子更是以 道德经 专门论 道 佛学虽然不太用 道 这个词 但 心 经 上说的明白 得道即是 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 道 本是一个很难言说的概念 如果勉强对其做一个解释 道 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中 是人生和宇宙的实相 是大千世界 背后的那个 本体 但在现实中作为一个有思想 有欲求的人 如何才能认识这个 道 如何才能将自身行为与 道 和谐统一呢 中国的古圣先贤认为 人的觉性如同透亮光芒的 珍珠 什么宇宙 人生的真理皆可以体认和觉悟 但是 由于人又充满了各种欲求 而这 些欲求如沾染在珍珠之上的污垢 因为有污垢的存在 珍珠的光芒自然被隐藏 也根本无 从觉悟到人生和宇宙的大道 无论是孟子的 养心莫善于寡欲 还是老子的 为道日损 皆是此意 所谓日损 是指要人们不断地去掉沾染在珍珠上面的灰尘 贪欲 从而把珍 珠本有的光亮闪现出来 当人们不断地擦去 自性 上的污染 从而真正呈现出一个光亮晶 莹的 自性 时 所谓人生宇宙之大道就能够与自性合为一体 这时人的境界就是 人与道同 到了这个境界 孔子讲的 从心所欲不逾矩 庄子讲的 内圣外王 禅宗赞许的 大机大 用 皆成为现实 故此 老子说 无为而无不为 3 读成语 道常无为 而无不为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理解 道常无为 而无不为 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播放课件 道德经 第三十七章 二 新授 1 教师先给学生出示这个的成语的溯源 释义 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了解成语溯源 老子名言出处 道德经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 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 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 吾将镇之以无 名之朴 无名之朴 夫亦将无欲 不欲以静 天下将自定 2 翻译讲解 大道永远顺应自然而无为 但没有一件事不是它所为 这是老子哲学思想的重要命 题 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 无不为是对无为的作用的最高评价 3 学生齐读 4 小组读 5 个人读 轻则失根 躁则失君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理解 轻则失根 躁则失君 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播放课件 道德经 第三十六章 二 新授 1 教师先给学生出示这个的成语的溯源 释义 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了解成语溯源 老子名言出处 道德经 第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 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 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 必固兴之 将欲取 之 必固与之 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於渊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2 翻译讲解 轻率就会失去根本 躁动就会失去主宰 老子校诂 云 重谓寡欲自重 轻谓纵欲自轻 二者皆以治身言 静谓清静无为 躁谓急功好事 二者皆以治国言 3 学生齐读 4 小组读 5 个人读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理解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播放课件 道德经 第三十三章 二 新授 1 教师先给学生出示这个的成语的溯源 释义 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了解成语溯源 老子名言出处 道德经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名 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 侯王若能守之 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 甘露 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 名亦既有 夫亦将知止 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 之在天下 犹川谷之於江海 2 翻译讲解 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 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 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 战胜自己 才叫刚强 知道满足者 总感到 自己富有 身体力行者 才说明 他有远大的志向 此为老子精神修养论 了解自己 反省自己 战胜自己 实为做人之至要 自知者明 自胜者强 实为千古名言 3 学生齐读 4 小组读 5 个人读 大方无隅 大器晚成 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理解 大方无隅 大器晚成 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 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播放课件 道德经 第四十一章 二 新授 1 教师先给学生出示这个的成语的溯源 释义 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了解成语溯源 老子名言出处 道德经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 进道若退 夷道若 上德若谷 大白若辱 广德若不 足 建德若偷 质真若渝 大方无隅 大器晚成 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 道隐无 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2 翻译讲解 最方正的东西却看不到它的棱角 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 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 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此句老子意在解释为什么 道 的存在而常人难以理解 因为大道具有无限性 而常人 的感官难以体察 是 无状之状 万物之象 更多道德经名言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老子名 言专栏 3 学生齐读 4 小组读 5 个人读 天下之至柔 驰骋于天下之至坚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理解 天下之至柔 驰骋于天下之至坚 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播放课件 道德经 第四十三章 二 新授 1 教师先给学生出示这个的成语的溯源 释义 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了解成语溯源 老子名言出处 道德经 第三十七章 天下之至柔 驰骋天下之至坚 无有入无间 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 教 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2 翻译讲解 天下最柔的东西 反而能驰骋穿越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中 柔弱胜刚强 这是老子对自然的感悟 深刻提示了 道 的本性 3 学生齐读 4 小组读 5 个人读 以正治国 以奇用兵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理解 以正治国 以奇用兵 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播放课件 道德经 第五十七章 二 新授 1 教师先给学生出示这个的成语的溯源 释义 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了解成语溯源 老子名言出处 道德经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 以奇用兵 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 以此 天下多忌讳而 民弥贫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 人多伎巧奇物泫起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 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 2 翻译讲解 以正道治国 以奇计用兵 与民休息安定民心才能臣服天下 治国须正 用兵须奇 顺应自然 才能达到无为而治 这是老子关于治国 用兵 平 天下的基本策略 3 学生齐读 4 小组读 5 个人读 见小曰明 守柔曰强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理解 见小曰明 守柔曰强 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播放课件 道德经 第五十二章 二 新授 1 教师先给学生出示这个的成语的溯源 释义 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了解成语溯源 老子名言出处 道德经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 以为天下母 既得其母 以知其子 既知其子 复守其母 没身不 殆 塞其兑 闭其门 终身不勤 开其兑 济其事 终身不救 见其小曰明 守柔 曰强 用其光 复归其明 无遗身殃 是为习常 2 翻译讲解 察见几微叫做明 守持柔弱叫做强 有为者当明察秋亳 而对外又能守持柔弱 3 学生齐读 4 小组读 5 个人读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理解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播放课件 道德经 第五十八章 二 新授 1 教师先给学生出示这个的成语的溯源 释义 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了解成语溯源 老子名言出处 道德经 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 其民淳淳 其政察察 其民缺缺 祸尚福之所倚 福尚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 其无正 正复为奇 善复为妖 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 廉而不刿 直而不肆 光而不耀 2 翻译讲解 祸啊 福就依傍着它 福啊 灾祸就隐含其中 这是老子具有辩证思想的名言 要正确对待祸福 从不利中看到有利 有利中发现不 利 毛泽东在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中引用了这句话 说明了 好的东西可 以引出坏的结果 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 3 学生齐读 4 小组读 5 个人读 图难于其易 为大于其细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理解 图难于其易 为大于其细 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播放课件 道德经 第六十三章 二 新授 1 教师先给学生出示这个的成语的溯源 释义 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了解成语溯源 老子名言出处 道德经 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 事无事 味无味 大小多少 报怨以德 图难於其易 为大於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於易 天下大事必作於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 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 必寡信 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 故终无难矣 2 翻译讲解 处理困难的事 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 做大事要从细微处做起 只有由易入难 积少成多 才能成就大事 3 学生齐读 4 小组读 5 个人读 天下难事 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 必作于细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理解 天下难事 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 必作于细 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播放课件 道德经 第六十三章 二 新授 1 教师先给学生出示这个的成语的溯源 释义 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了解成语溯源 老子名言出处 道德经 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 事无事 味无味 大小多少 报怨以德 图难於其易 为大於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於易 天下大事必作於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 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 必寡信 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 故终无难矣 2 翻译讲解 天下的难事 必定发生于容易 天下的大事 必定起于细微 对天下大事难事 大处着眼 小处入手 没有办不成的 往往有为的人 从不大而化 之一做事 却成就了大事 小事不做 大事不成 3 学生齐读 4 小组读 5 个人读 为之于未有 治之于未乱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理解 为之于未有 治之于未乱 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播放课件 道德经 第六十四章 二 新授 1 教师先给学生出示这个的成语的溯源 释义 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了解成语溯源 老子名言出处 道德经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 其未兆易谋 其脆易泮 其微易散 为之於未有 治之於未乱 合 抱之木生於毫末 九层之台起於累土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为者败之 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 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 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 不贵难得之货 学不学 复众人之所过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 不敢为 2 翻译讲解 做事要做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 处理祸乱一定要在祸乱发生之前 老子提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观点 事物在量变之中 但还未形成质变之前 有的尚处 于萌芽状态 就要及早动手解决 3 学生齐读 4 小组读 5 个人读 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理解 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播放课件 道德经 第六十四章 二 新授 1 教师先给学生出示这个的成语的溯源 释义 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了解成语溯源 老子名言出处 道德经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 其未兆易谋 其脆易泮 其微易散 为之於未有 治之於未乱 合 抱之木生於毫末 九层之台起於累土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为者败之 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 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 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 不贵难得之货 学不学 复众人之所过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 不敢为 2 翻译讲解 合抱的大树 是从幼芽发起 九层的高台 是用一筐筐土积累的 千里远行 也是从 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 揭示了量变与质变的深刻道理 只有从实际出发 一点点积累 才能成就大事 3 学生齐读 4 小组读 5 个人读 抗兵相加 哀者胜矣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理解 抗兵相加 哀者胜矣 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播放课件 道德经 第六十九章 二 新授 1 教师先给学生出示这个的成语的溯源 释义 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了解成语溯源 老子名言出处 道德经 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 不敢进寸而退尺 是谓行无行 攘无臂 扔无 敌 执无兵 祸莫大於轻敌 轻敌几丧吾宝 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2 翻译讲解 两军势均力敌 哀痛的一方胜利 哀兵必胜 军队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财务资讯及时共享机制计划
- 2025届黑龙江省五常市部分学校七下数学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问题解决能力提升的方案计划
- 财务年度预算编制方案计划
- 提升团队协作能力的方案计划
- 企业管理模式对战略目标的支持试题及答案
- 城市交通枢纽换乘设计重点基础知识点
- 2025届常州市重点中学八下数学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路径计划
- 2024年山西师范大学辅导员考试真题
- 造口术前定位
- 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第六批继续培养对象和第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题卡
- 小数乘整数的教学设计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一等奖(十四篇)
- 玻璃钢管道施工方案
- 锥坡工程量计算(支持斜交、溜坡计算)
- 康复医学-康复治疗技术
- 企业清产核资工作底稿
- LY/T 1675-2006马尾松毛虫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 GB/T 708-2006冷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 GB/T 14337-2008化学纤维短纤维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