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docx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docx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docx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docx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词五首(初中第五册第五单元) 许政教学目的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词的能力。2研读品味,体悟诗词的表现手法。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教学重点1反复阅读,背诵诗词。2鉴赏分析,理解意境。3细研体悟,领会主旨。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导读,把握节奏停顿。2自读,理解诗句大意。3研析,领会诗词意境。4诵读,背诵诗词全文。媒体设计1录音机、范读带。2投影仪、配画面。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步骤方案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辨识体例,了解出处。2导读诗词,体悟节奏。3整体感知,把握大意。实施步骤一、导语设计文言诗词,在古代文学长廊中,是一颗颗璀璨明珠,光彩夺目;优秀诗人,胸襟豁达,深受我们喜爱,如杜甫、李贺、陆游、龚自珍等等。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们的诗词。二、解题(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被。歌:诗的体例。意思是茅屋被秋风所破坏。(2)南园见注释,既为所居地,又是组诗名。(3)梦江南词牌名,又名望江南、忆江南、江南好。(4)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作:起。(5) 己亥杂诗诗集,写于己亥年(1839),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三、研习课文1看注释,填文学常识表,订正:2导读诗词,体悟节奏(1)播放朗读带,生静座闭目聆听。(2)再放朗读带,继续体味节奏、停顿。师板书或投影如下诗句,生试画节奏,然后订正为:A.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B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C.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D过尽/千帆/皆不是,斜辉/脉脉/水悠悠(3)师或生范读(生可一人一首),画出生难字词,提示如下:号(ho)重(chng)坳(o)燥(zo)衾(qn)庇(p)兀(w)晖(hu)蘋(pn)戍(sh)3整体感知,串讲诗词(1)结合注解,了解诗词大意。(2)口述大意,相互补正。(3)投影画面,反复体味。四、作业1熟读诗词,提问质疑。2画出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的停顿节奏。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研析诗词,领会情趣,反复吟诵,把握手法。实施步骤一、齐读诗词,领会意趣二、研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质疑字词(1)虚词俄顷:时间副词,一会儿。向:副词,渐渐。安:疑问代词,怎么。呜呼:感叹词,哎。(2)实词(活用)向昏黑:变暗变黑(形容词作动词)。风雨:刮风下雨(名词作动词)。2全诗段意(1)秋风破屋惨(2)群童抱茅悲(3)长夜难眠哀(4)广厦庇寒愿3思想内容描写自己饱经离乱、困苦凄凉的生活,体现自己要让天下寒士得到安乐的情怀,由己及人,感人至深。4关键语句最末一段,集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思想境界。5艺术特色全篇重在揭露现实,结尾闪耀理想之光芒,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名篇。6归纳总结板书设计7作业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读背诗词,领会情怀。2继续研习,注意手法。3归纳小结,明确中心。实施步骤一、研习南园1读背全诗。2指导阅读。3关键词语。南园:既是居地,又是组诗名。体例:七绝。上:登上,动词。若:哪,疑问代词。板书设计二、研习梦江南1读背全词。2指导阅读。3要点撷录。板书设计梦江南温庭筠词牌名,又名望江南、忆江南、江南好温庭筠,花间词派的开创者三、研习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读背全诗。2指导阅读。板书设计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意思:辞官回乡仍思为国效力,希望有新奉献的思想。四、研习己亥杂诗1.读杯全诗2.指导读析3.内容撷要板书设计五、小结五首诗词中有四首诗,共同点:1均为七言;2均是写景咏怀之作;3均发忧国忧民之志。一首词,是花间派代表人物之作,思亲之意情真意切。六、作业1试谈谈南园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爱国情调。2己亥杂诗的心境有几种?名句及其含义是什么?参考答案1南园充满豪情,壮怀激越;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凄哀托梦,戍国情切。2述愁,吟愿,抒情,达意。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此借喻作者虽然辞官,不在政坛,但仍思为国效力,希望有新奉献的思想;方案二改变方案一的总体思路总一分一总式为分一总式。实施步骤1先上方案一的第2课时、第3课时,再上第1课时。2字、词同方案一,分解到第2课时。3文学常识表调到第3课时与第2课时末的小结连接。方案三选摘余映潮老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多角度教例。教例简述课型、教学设计:读读、讲讲、议议。教学设计思想:巧变角度,使课文讲析始终富有吸引力。角度之一:反复诵读,概括全诗的段意。角度之二:分组诵读,用四字句概括全诗的情节脉络。明确:风吹屋破,茅草散失;群童抢茅,呼唤不得;娇儿受冻,夜雨侵迫;思得广厦,大庇寒士;若见此屋,冻死亦足。角度之三:分段诵读,讲析字词、结构、写法、主题。明确:第1段描写风的狂态,分析风声、风力、风势及“飞”、“雨”、“挂”、“飘转”、“沉”等动词。第2段描写群童的恶作剧,咀嚼“叹息”中蕴涵的丰富内容。第3段写夜雨骤至,分析天之昏黑、气候之冷、家境之贫、夜雨之密,体会诗人如何在风雨飘摇之中忍受着肉体和精神上的煎熬。第4段抒发诗人的希望,分析诗中表达出的深沉、激昂、坚决的救世济人的热情。角度之四:全文背诵,探讨诗人在诗中的情感发展脉络。明确:焦急的心态茅屋被破坏;气愤的心绪连顽童也与己为难;凄苦的心情娇儿受冻和寒雨不断使他感到困厄不安;高尚的心境推己及人,愿意舍己为人而至死不悔。角度之五: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别有新意的理解。明确:“唇焦口燥呼不得”可理解为“由于喊得唇焦口燥而不能再喊”;“恶卧”不仅仅只是指睡相不好,它的含义是指孩子在冰冷潮湿的被子里翻来覆去睡不安稳;“秋高”似乎可以理解为秋季天空高远辽阔;这首诗使用了“开门见山”开头法和“引申升华”结尾法备教资料索引: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编索引:语丈同步预习设计米庆身,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0年3期P40索引:答疑释难朱乾坤,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1年3期,P4243索引:中学语文单元能力综合检测高志毕、赵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2年12期P91索引:单元教案何养浩,语文教学通讯1992午4期P41索引:高中第二册四单元教学思路谢贞祥,语丈教学与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