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与传统文化课程整合的思考_第1页
小学语文与传统文化课程整合的思考_第2页
小学语文与传统文化课程整合的思考_第3页
小学语文与传统文化课程整合的思考_第4页
小学语文与传统文化课程整合的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与传统文化课程整合的思考 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 技艺的传承 在小学 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 诗词的比重 小学语文学科要 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从语文课程的目标看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 培养爱国主义感情 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提 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吸收民族文化 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 尊重多样文化 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 养 注重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当今语文教学不 可缺少的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性环节 从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开始 就应该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 灿烂辉煌的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千姿百态 源远流长 哪些内 容适合与小学语文教材整合 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的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从汉语言文化 文学 艺术与文化交流 名人故事 风景名胜 节日民俗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概括 从呈现方式而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整合语文教材时 也要体 现便教易学的特点 巧妙渗透到教科书的各部分之中 让学生随着 语文学习的进展而不断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染熏陶 具体言 之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通过专题 识字课 课文 单元练习 综合性学习等形式得以体现 一 专题 语文教材大都按照专题来组织单元 所有教材内容 各项语文 活动都围绕专题编排 人教版教材就是按照主题组织 以加强语文 与传统文化的整合 除了一年级上册以拼音 识字为主 从一下至 五下 每册安排了 8 个主题单元 其中涉及中华传统文化的专题很 多 如 设计了 热爱祖国 爱祖国 爱家乡 灿烂的中华传 统文化 壮丽的祖国山河 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 中国的世 界遗产 祖国的大好河山 走进田园 热爱乡村 月是故乡 明 遨游汉字王国 不忘国耻 振兴中华 走近毛泽东 语言的艺术 中国的古典名著之旅 祖国在我心中 民风 民俗 等单元 这些教学单元从不同的方面 如 风光名胜 神话 传说 汉字文化 古典名著 古今诗歌 民风民俗 历史名人等 介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以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专题 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 为例 该专题安排了一组生动有趣 想象神奇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 有 诗人受牛郎织女 嫦娥奔月的民间传说启发而作的古诗 乞巧 嫦娥 有讲述古人凭借智慧惩治巫婆和官绅 为民除害的课文 西门豹 有描写古代先民们探索天地万物起源和世界奥秘而创 造的瑰丽神话 女娲补天 夸父追日 通过该单元的学习 学 生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想象是多么丰富 二 识字课 人教版教材低年级单编识字课 识字课很重视吸收中华传统教 育的精华 其对传统文化的借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利用 六书 特别是象形 形声 会意等构字规律 编写识 字教材 指导学童识字 1 象形 口耳目 羊鸟兔 日月火 木禾竹 2 会意 日月明 鱼羊鲜 小土尘 小大尖 一火灭 田力男 人木休 手目看 3 形声 蜻蜓半空展翅飞 蝴蝶花间捉迷藏 2 采用传统的韵语形式 如 三字经 对子歌 词语串 童 谣 儿歌 谜语 谚语 歇后语 编进贴近时代 贴近儿童的内容 指导识字 如 以对子歌形式出现的识字课 云对雾 雪对霜 和风对细雨 朝霞对夕阳 花对草 蝶对蜂 蓝天对碧野 万紫对千红 桃对李 柳对杨 山清对水秀 鸟语对花香 3 利用古诗识字 一年级上册至二年级上册 人教版教材共 编排了 一去二三里 画 静夜思 春晓 林居 所见 小池 赠刘景文 山行 回乡偶书 赠汪伦 11 首内容 浅显易懂 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古诗 人教版教材从一年级上册至二年级上册识字课共计 24 课 其 中有 18 课是用古诗 三字经 对子歌 词语串 童谣 儿歌 谜语 谚语 歇后语的形式来呈现的 这种识字编排方式 一改单纯识字 枯燥乏味的弊端 让小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读书中学习生字 同时受 到一定的思想教育 三 课文 课文是教科书的主体 一方面 有许多课文本身就体现了中华优秀 文化 如 古代诗词 古代寓言 古典名著 神话传说 另一方面 许多课文的内容负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如 介绍我国古代文学 艺术等文化成就的 介绍名人故事 风景名胜的 介绍各民族民风 民俗的 读了这些课文 学生在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 热爱中 华文化 热爱祖国的情感一定会油然而生 对于人教版教材而言 可以说每册都选编了一大批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课文 以三上为例 有流传千古的古诗 夜书所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望天门 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有蕴含传统文化又体现童趣的 风筝 有体现古代智慧 启迪思想的故事 找骆驼 选读课文里也安排 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智慧的故事 我们可以将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文粗略地分为 古诗词 古 代文学作品 历史名人故事 历史文化交流 古代神话传说 和 成语故事 六大类 下表是人教版 苏教版和北师大版课标教 材中的课文在体现传统文化方面的相关数据 四 单元练习 语文教材中的 语文园地 低中年级 和 回顾 拓展 高 年级 编进了一些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 可以与传统文化相整合 日积月累 这一栏目 有计划地编进了成语 名言警句 古诗词 名句 楹联 谜语 谚语 歇后语等 这些内容活泼 新颖 学生 在熟读成诵中 不但能积累语言 积淀文化 还能体味到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人文价值以及它的丰富多彩 趣味语文 栏目贯穿中高年级 该栏目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 式 让学生在游戏中 活动中学语文 教材在 趣味语文 栏目中 安排了绕口令 花鸭和彩霞 猜字谜 看图说成语 说 言 有趣的对联 苏东坡写诗 说 信 巧联巧对 推敲的来历 改 变 出塞 的标点符号 妙答 一 字诗 鲁迅对对联 有趣的标 点 巧问巧答等内容 用这些生动有趣的形式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 的语文学习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成语故事 栏目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含 着许多民族文化的信息 既是结合本组课文的拓展阅读 同时也让 学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闻鸡起舞 刻舟求剑 买椟还 珠 画龙点睛 胸有成竹 杏林春满 手不释卷 鹏程万里 水滴 石穿 大公无私 程门立雪 入木三分 竭泽而渔 响遏行云 邯 郸学步 舍本逐末 这些成语故事的安排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让 学生在读故事的同时 了解成语的出处 获得一些历史的 文化的 知识 继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从积累的广度而言 语文涉及中华传统文化的诸多种类 不仅 安排了大量名人名言 名言警句 古诗词 成语等内容 还安排了 歇后语 韵文 对联 对子歌 十二生肖 三字经 俗语 民谚等 诸多传统文化的种类 多达 11 种 让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 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是此次课程改革新增加的语文学习内容 人教版教 材共安排综合性学习 15 次 其中有 3 次是以中华传统文化相关内容 为主题 分别是 灿烂的中华文化 遨游汉字王国 和 语言的 艺术 以 灿烂的中华文化 单元为例 简短的 导语 点明专题之 后 编排 孔子拜师 这篇精读课文 让学生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 子和老子 并在课文之后提出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开展 综合性学习 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的要求 接下来的精读课文 盘古 开天地 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创造天地的一些神奇 想象 赵州桥 则从建筑的层面了解古代文化的灿烂和古代劳动 人民的聪明才智 课后安排 综合性学习提示 引导学生进一步 搜集资料 做好展示的准备 再用一段简短的过渡语 由古代建筑 引到古代绘画 引导学生学习介绍 清明上河图 的课文 一幅名 扬中外的画 最后 在 语文园地 的 口语交际 中 让学生 交流在 综合性学习 中了解到的传统文化 在 习作 中写自己 活动中最想写的内容 日积月累 让学生借助生肖邮票 读背体 现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 在 展示台 中 引导学生用写春联 做 风筝 办手抄报等形式 展示在 综合性学习 中了解到的中华传 统文化 在这一单元的语文学习中 围绕 灿烂的中华文化 这一 专题 开展听说读写各项活动 既培养了语文能力 又增进了对中 华传统文化的了解 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 程中沉淀下来的文化结晶 凝结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 它们在 历史上曾经对中国社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今天 我们提倡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 不是要照搬古 代文化 而是选取能促进现代社会和谐发展 有利于树立现代人健 康的价值观的那些优秀传统文化 尤其是小学语文教材在继承和发 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 要力求贴近儿童生活 充分考虑儿童的经 验世界 情感世界和想象世界 同时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 以人教版教材为例 在课文的编选方面 有反映领袖事迹 鼓 励诚实守信的 我不能失信 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 有提倡谦 虚好学 积极进取的 画家和牧童 画家戴嵩谦虚向牧童学习 孔子拜师 不懂就要问 孙中山的故事 有表现中国人民 自立自强的 詹天佑 有反映国际友好往来的 丝绸之路 有 引导学生爱科学 学科学的课文 奇怪的大石头 地质学家李四 光的故事 数星星的孩子 天文学家张衡的故事 还有启发 想象 鼓励创造的课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