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安塞腰鼓第2课时.doc_第1页
14安塞腰鼓第2课时.doc_第2页
14安塞腰鼓第2课时.doc_第3页
14安塞腰鼓第2课时.doc_第4页
14安塞腰鼓第2课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年级语文教案第四单元 课题:14安塞腰鼓 第1教时 第 36 个教案教学目标:思考与调整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课前准备:生字卡片、生词卡片预习导航:1.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诗。2.学字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通过上网查找或翻阅课外书籍,我理解了这些词语:3.理脉络,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课文主要写了安塞腰鼓的几个方面?按“鼓响之前腰鼓表演鼓声止息”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写出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教学程序:一、突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在作家刘成章的带领下,欣赏来自黄土高原的安塞腰鼓。(板题,齐读)2有谁了解安塞腰鼓吗?把课前搜集的资料交流一下。安塞腰鼓是一种独具魅力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历史。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表演,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着陕北高原农民悍勇威猛的个性。安塞腰鼓有“天下第一鼓”的美称,1986年荣获首届中国民间舞蹈大赛最高荣誉大奖。1995年陕西省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腰鼓之乡”。3.大家看过安塞腰鼓的表演吗?(没有)想看吗?(想看)那好,老师就让大家一饱眼福吧!思考与调整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1同学们,刚才看了安塞腰鼓的表演,你有什么感受?可以用课文中的词语来说(比如:老师看了,觉得安塞腰鼓惊心动魄)(气势磅礴 振奋人心 亢奋 豪迈 震撼 火烈)2 你们的感受真是各不相同!同学们,这篇课文老师已经让大家预习了,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3读一读。(出示:高粱 骤雨 酸枣树 搏击 战栗 陌生)(读后纠正读音,再齐读)4读得好,同学们,这些生词里有六个生字,这些字的笔画比较多,能记住这些字的笔画吗?请大家完成书后的描红表。5我发现你们的脸都读红了,看来十分激愤。你们知道这些词都是用来描写什么的?(安塞腰鼓)6难怪作者在文中写道:好一个安塞腰鼓!(板:好一个 再出示这句话)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用文中的内容。2.明结构。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个部分。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四个角度来展示腰鼓的艺术魅力,且这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安静的腰鼓(静)火爆的腰鼓(动)寂静的腰鼓(静) (击鼓前) (击鼓时) (击鼓后)四、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部分,提出任务:腰鼓表演开始了,我看到了什么?2自主学习。3.交流:一片高粱地 茂腾腾的后生 不曾响过的腰鼓思考与调整4.开头的静态描写有什么好处?理解“茂腾腾”五、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1、摘抄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2、熟读成诵。六、适度拓展巧引新,总结延伸。板书: 14.安塞腰鼓安静的腰鼓(静)火爆的腰鼓(动)寂静的腰鼓(静) (击鼓前) (击鼓时) (击鼓后)六年级语文教案第四单元 课题:14安塞腰鼓 第2教时 第 37 个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抓住重点句子赏析。思考与调整2.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3.感受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体会作者对人的旺盛生命力的赞颂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体会作者对人的旺盛生命力的赞颂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短文淮安腰鼓一溜鲜嫩嫩的水乡娇娘,一溜红红的花鼓,一袭碧碧的绿裳,苏北的里下河呵,接纳了淮河,接纳了大海,接纳了长江,接纳了从上天垂下的雨帘。碧碧的绿裳在飘,红红的花鼓在跳,柔顺的里下河女子在笑。绿裳是春色,花鼓是青春的火焰,娇嫩得可以掐出一把水的女子,是粘稠的老酒,将五千年的土地装扮得年轻,装扮得奔放。 水灵灵的影儿,在跳跃,在闪烁,在敲击。震醒了大江,震醒了大海,震醒了沉睡了五千年的土地,震醒了与大江、大海连接的里下河。多水的江海平原,多水的女儿,敲打出的花鼓声,溅出的也是水一样清澈的血浆。预习导航:1.熟读课文。2.通过查找资料,了解黄土高原。3.思考:安塞腰鼓好在哪里?哪些句子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划出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悟。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昨天我们跟随作者去了解了安塞腰鼓,去感受了它的节奏,去体会了它的气势,去感悟了其中生命的律动。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安塞腰鼓的吗?思考与调整2.鼓响之前作者重点描写了什么?(后生)这是一群怎样的后生?你能用文中的语句来形容吗?3.当这群茂腾腾,沉稳而安静的后生举起手中的鼓锤,那又将是一幅怎样的场面呢?今天就让我们继续来学习安塞腰鼓,去领略它独特的风采和魅力吧! 4.这安塞腰鼓深深地舞进了作者的心里,作者在大声地赞美它,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找文中哪句话直接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1)“好一个安塞腰鼓!”(课件出示句子)(2)这个句子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呀?请大家划出来。(3)确实,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四次。那么,为什么要反复四次,这安塞腰鼓究竟好在哪里?这每一次的出现都在赞美些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再去读一读第二段的腰鼓表演,看看你们都找到了什么?(4)交流。板书:舞蹈鼓声后生舞姿二、品读感悟。细读课文第二部分,感受表演中的安塞腰鼓。(一)壮阔的场面。1.好一个安塞腰鼓,好在舞蹈场面。你们看!(课件播放舞蹈场面)2.你能找到一个词来形容这个场面吗?(板书:壮阔)3.这真是一幅壮阔的场面,让我们也捶起这安塞腰鼓,去感受它的壮阔。请大家自由读读这部分,看看哪些句子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把句子划出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4.学生交流体会,随机点拨。“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1)“捶”:写出了后生们用力之大、之猛、之快。(2)“发狠”、“忘情”、“没命”:表现了后生们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忘我投入。思考与调整“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狂舞在你的面前。”(1)“百十个”:人数之多,场面之壮阔。(2)将“后生”比作“石头”:表现了后生们的身体结实,态度坚决,意志坚强,写出了他们狂舞时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具有血肉之躯的人,也体现了他们的投入。(3)“狂”:写出了后生们力量之大、速度之快、气势之猛,超乎想象。“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1)突出地使用了比喻、排比。给人一气呵成之感,语言畅达,节奏感强,有气势,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2)老师把这段话改写成这样的形式,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有什么感觉?课件出示: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 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3)如果这样写,好不好呢?出示:那急促的鼓点,像骤雨一样,那飞扬的流苏,像旋风一样那蹦跳的脚步,像乱蛙一样那闪射的瞳仁,像火花一样那强健的风姿,像斗虎一样请你反复读几遍,比较比较,感觉有什么不一样?这诗一样的语言,富有节奏的鼓声,狂舞在我们的面前,我们怎能不赞叹(齐读句子: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安塞腰鼓!)“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1)找一找句子中的几对反义词。(2)腰鼓捶起来之前,空气是,阳光是,世界是,腰鼓捶起来了 ,空气变得,阳光变得,世界变得。这样的变化,全因为有了这安塞腰鼓!这热烈而奔放的安塞腰鼓!齐读:好一个安塞腰鼓!5.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激情飞扬的安塞腰鼓(齐读)。思考与调整(二)沉重的鼓声1.好一个安塞腰鼓,还好在这隆隆的沉重的鼓声!(板书:沉重)你们想不想听听这隆隆的鼓声?(1)课件播放鼓声(2)这是怎样的鼓声?你能用一些成语来形容吗?2.作者又是怎样来描写他听到的鼓声的呢?你找到了哪些词句?“碰撞”化无形为有形。写出了鼓声的力度。“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运用比喻,写出了沉重的鼓声清楚地回响在山崖之间,似乎山崖也被敲出了强烈的鼓点。三个“隆隆”反复出现,造成一种回环音的效果。(1)这响声都传到了哪里?(山崖,观众的心上)(2)你能读出这隆隆的鼓声吗?(3)这鼓声还传到了哪里,你能开动脑筋,完成下面的填空吗?(出示填空: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 , 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3.山崖在动,心在动,人在动,一切都因为这安塞腰鼓在动!这鼓声震撼山河,震撼我们的心灵,我们不由得在心里大声呐喊好一个安塞腰鼓!(三)元气淋漓的后生1.好一个安塞腰鼓,好在击鼓的后生!安塞腰鼓无疑是魅力四射、令人折服的,那击鼓的人呢?这是一群怎样的后生?请大家读读描写后生的这一部分,看看这时的后生又是怎样的,圈出相应的词语?(板书:元气淋漓)(1)“元气淋漓”是什么意思? 你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吗?(2)你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震撼”形容力量强大,令人怦然心动;“烧灼”形容感情强烈,激情像火一样地燃烧着,让人深受感染;“威逼”形容气势磅礴,势不可挡。(3)你能读出这势不可挡的气势吗?2.可以说,没有黄土高原,就没有这一群元气淋漓的后生。(课件出示黄土高原图片)你们看,这就是黄土高原。黄土高原,一片贫瘠,一片荒凉,在这儿,种不出充满生机的庄稼,这是一片沉默的土地,是那样的沉重而缺乏活力。他们吃的,是黄土高原上长出来的红豆角、老南瓜,这儿的人们,生活贫穷、落后,贫瘠的黄土地、困倦的生活,他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可是,当我们看到了这安塞腰鼓,谁都会鲜明地感受到,谁都会惊异于!因为这是一群(茂腾腾的后生;元气淋漓的后生)。思考与调整他们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旺盛的生命力,更是顽强的民族生命力!正如著名文学评论家厚夫先生这样评价安塞腰鼓:某种意义上讲,安塞腰鼓不仅仅是一种地域文化,已经变成中华民族坚定不移,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出示朗读)读到这儿,我们怎能不由衷地赞叹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四)变幻的舞姿1.好一个安塞腰鼓,好在那让人叹为观止的舞姿!看,他们舞起来了!(播放视频)2.欣赏了这变幻的舞姿,再请大家读读1517自然段,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完成下面的练习:这是 的舞姿,这是 的舞姿,这是 的舞姿,这是 的舞姿,这是 的舞姿学生自由想象。3.看来这的确是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如此变幻的舞姿,如此使人拍案叫绝的舞姿,连山河也感到痛快,观众呢?怎能不陶醉其中,如痴如醉,浮想联翩,所以(引读)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4.引读16自然段。愈捶愈烈!痛苦和5.真是好一个安塞腰鼓!好在壮阔的场面,好在沉重的鼓声,好在元气淋漓的后生,好在变幻的舞姿。这腰鼓声,展示了陕北人旺盛的生命力,传达出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好一个安塞腰鼓!”文中足足出现了四次,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在修辞上叫做反复。它使语言有了不一般的韵律,形成了一种回环的气势,充分表达了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层次分明。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再一次大声的赞美:“好一个安塞腰鼓!”三、略读结尾,升华主题1.鼓声戛然而止,引读: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2.“它”和“她”分别指什么?3.此时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