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前心理学教案(第一章 绪论) 教案首页课程名称班级章节名称教学目的学前心理学少儿服务授课日期课堂类型新授课第一章绪论1知道学前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和主要任务。 2能够区别学前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等相近学科的不同与相同。 3能够解释学前心理学、观察法、测验法、调查法等概念。 4能够举例说明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 教学重点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任务和基本内容重难点分析教学难点学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课时安排2课时使用教具及器材作业布置多媒体教学(课件) 1、如何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如何理解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3、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参考资料教学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人从出生到入学前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1、什么是心理现象?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心理过程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如观察一个人,有人观察得很细,身高、肤色、体貌特征都能描绘,有的人则观察得很粗。 又如学习,有人对公式记忆深刻,有人对年代记忆准确,有人则对事件印象很深,当然也有人对学习内容记不住,但对影视名星的一点一滴都了如指掌。 对一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有人痛恨,有人可怜。 对一交通事故现场,有人挤着凑热闹,有人远远躲开。 男孩喜欢车,女孩喜欢娃娃,有人勇敢、有人文静等都是心理的外在表现。 2、什么是心理呢?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认识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前面提到的观察就是知觉,知觉与记忆都是认识过程;痛恨与可怜属于情感,男孩与女孩兴趣不同则属于个性,勇敢与文静则是气质。 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是心理概念的外延,其内涵是三句话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正常的人有正常心理,脑瘫孩子则会出现不正常心理。 如发育迟缓,语言产生晚,行动慢,反应迟钝等等。 这说明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但目前也有另一种说法,心脏也能产生心理,因为一名曾做过换心脏手术的人在术愈后常常光顾酒吧、大吼,这是他不曾有过的行为,后来经过了解才知是交通事故中捐赠心脏的人的嗜好。 目前对此现象仍无法解释。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只有当客观现象作用于人脑时,才会产生心理。 我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梦是想象一种,属于认识过程。 白天见到的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进入到了潜意识,到了夜里,潜意识升入到意识里,成为梦。 同样所看所说所想都是客观现实在不同人脑的反映,只不过不同的人经历、环境、遗传素质不同,因此即使是同一客观现实不同人反映会有所不同。 这也是说心理反映具有能动性。 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都是对客观现实反映,但反映程度、效果会有差异,这就是能动性。 能动性是指人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现实或反作用于现实。 一次电台请一位商界奇才作嘉宾,主持人请他谈成功之道,他淡淡一笑,说出题考考你们吧。 某地发现了金矿,人们一窝蜂拥去,但一条大河挡住必经之路,你会怎么办。 有人说绕道,有人说游过去,但商界奇才含笑不语,很久才说为什么非要淘金,为什么不买条船开始营运。 他讲此故事的目的是成功在于想他人不曾想的。 而此故事中不同人的想法则反映出每人能动性不同。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 1、个体心理的发生在讲注意、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言语、情绪、意志、个性、社会性等这些章节时都会提到它们是何时产生的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一般在每章会提到什么心理现象的发生或一般趋势。 3、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研究每个心理现象的各自特点和规律。 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两大任务(一)阐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表现(发展趋势、年龄特征、个别差异);包括各种心理现象发生的时间,出现的顺序和发展的趋势以及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各种心理活动所出现的变化和各个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二)揭示心理发展的原因、影响因素和机制。 揭示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机制,说明是什么因素在影响儿童心理的变化,这些因素又如何制约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由上述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任务一和任务二之间是相互联系,任务一阐明学前阶段心理发生、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也就是告诉我们心理发展“是什么样子的”,即“知其然”。 任务二解释了儿童心理的发展变化的原因与机制,即“为什么是这样”,也就是“知其所以然”。 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82年德国生理心理学家蒲莱尔(WPreyer)的儿童的心理一书的出版。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意义(一)理论价值1可以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2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二)实践意义1社会实践的需要是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根源;2学前儿童心理学必须为实践服务。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 作为未来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可以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提高教育工作成效,科学的教育儿童,还能巩固为学前教育事业献身的专业思想。 第三节研究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 一、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 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常用方法(一)观察法这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方法。 就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其语言、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征。 日记法或传记法是一种长期的全面的观察方法。 (二)实验法常用的实验法有两种即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 (三)测验法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和水平的方法。 (四)调查法是通过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被查儿童的人,以了解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 调查法可以采用当面访问的方式,也可以采用书面调查的方式,也就是问卷的形式。 当面调查可以用个别访问,也可以是开座谈会。 个别访问有利于深入了解情况,而座谈会则有利于集体讨论研究,相互补充情况。 对学前儿童的家长一般采用个别访问法,对托儿所和幼儿园的教师则可以用个别访问或座谈法。 书面调查法,即问卷法的优点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资料,所得资料便于统计,较易作出结论。 但是编制问卷表并非容易的事情。 即使是较好的问卷,也容易流于简单化,其题目也可能被误解。 此外,儿童心理的复杂情况,有时难以从一些问卷题目上充分反映出来,因此,也不能过高估价由此得出的统计结论。 谈话法是通过和幼儿交谈,以研究他们的各种心理活动的方法。 谈话的形式可以是自由的,但内容要围绕研究者的目的展开。 谈话者应有充足的理论准备,非常明确的目的,以及熟练的谈话技巧。 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如手工、图画等)去了解儿童的心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添翼专升本护理题库及答案解析
- 河北运输从业资格考试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国家开放大学《现代金融学》期末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学原理》期末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陕西b证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国家开放大学《城市规划》期末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国家能源集团校园招聘考试考点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国家开放大学《心理咨询专业入门》期末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美术基础》期末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财务管理实务》期末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110接处警课件培训
- 2025至2030复合磨机衬板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财政局一体化培训课件
- 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术后的护理
- 高效沉淀池技术规程 T-CECA 20040-2024知识培训
- 移动通讯工具管理制度
- 《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教学大纲(48学时版)
- 细胞外囊泡研究与应用
-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版)解读
- T/CCAS 022-2022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
- 《零售基础》完整课件(共六章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