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品味词语专项教案_第1页
古诗鉴赏品味词语专项教案_第2页
古诗鉴赏品味词语专项教案_第3页
古诗鉴赏品味词语专项教案_第4页
古诗鉴赏品味词语专项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鉴赏品味词语专项教案 古诗鉴赏品味词语专项教案成都西北中学宋建军【设计背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高中生的古诗文阅读与鉴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这两段话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在进行古代诗歌阅读与鉴赏的教学时,我们要借助于“品味语言”这个手段,通过语言这个凭借,引领学生去理解诗歌,感受形象,欣赏其艺术特点,从而形成审美能力。 从这一角度说,古代诗歌的阅读与鉴赏的着力点,就是诗歌的语言,就是诗歌中语言运用的特点。 在历年的高考考试说明(大纲)和试卷中,对学生阅读与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有非常直接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我认为把古代诗歌鉴赏这一教学要求与高考要求结合起来,不失为一个较好的做法,另外,新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如何高三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也是我探索的一个方向。 出于以上的三点思考,我准备了这一节古代诗歌鉴赏课,【教学设想】涉及古代诗歌语言鉴赏的知识较多,这其中有关于诗歌内容的语言,如意象语言、象征语言、特定称谓等;也有涉及诗歌表达技巧的语言,如炼字、炼句、诗眼等;还有涉及诗歌的语言风格及诗歌中词语的结构特点等,这就需要寻找重点,以点带面,不囿成规,力求突破,而不能面面俱到、烦琐分析,经过反复思考,并与同组部分老师讨论交流,最终确定以“品味古代诗歌关键词语,训练科学规范的答题方法”作为本节课的教学的目标。 教学内容安排中,结合高三最常见的习题处理课型,以学生品味感悟为主,以教师适当的引导与点拨为辅,以答题技能的总结与训练为主,以诗歌鉴赏知识的积累和整合为辅,力求教学目标更为明确,教学内容也更为精当,教学重点更为突出,教学效果更为显著。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典例导引明确目标【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典例导引明确目标 1、多媒体展示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学法设计请学生先齐读全诗,然后找出颔联或颈联中认为写得好的字词,并说出“好”在何处。 请学生先齐读全诗,然后找出颔联或颈联中认为写得好的字词,并说出“好”在何处。 教师小结:通过这首品味诗中的语言,我们不但知道诗人给我们描写了怎样景物或人物形象(板书形象),也知道了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板书技巧),更知道诗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和态度(板书情感态度),而这正是考纲规定的五大考点,再从近六年四川高考诗歌鉴赏题来看,直接从品味词句角度设题有5道之多,其他从形象,技巧,情感角度的命题,在答案形成过程中,也要依赖于对具体词句的鉴赏,所以,我认为从品味鉴赏诗歌的形象生动,凝炼含蓄的语言,既是诗歌鉴赏的重要考点,也是整个诗歌鉴赏的基础。 昨天我从给大家布置了两道习题。 都是有关鉴赏诗歌语言的,目的就是想借此寻找该类类题型的解题规律,提高答题效率。 二、评析作业,归纳方法 1、多媒体展示柳州榕叶落尽偶题(唐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诗人写于再次被贬的时候。 联系全诗,赏析“乱”字运用的好处。 参考答案“乱”在这里字面意思是杂乱,莺鸣本无所谓“杂乱”。 是诗人心绪烦乱,才觉得欢快的鸟鸣杂乱不堪听。 (含义)在这里诗人用了融情于景的手法(或借景抒情的手法),(手法)表达仕途失意,远离故乡的愁闷心情。 (作用) 2、学法设计:先依次展示两到三名同学的答案,请同学现场评价,进而形成一份较为完满的答案,然后根据讨论结果修订自己的答案,最后再引导同学从这个答案中归纳“炼字型”试题答案组成要素先依次展示两到三名同学的答案,请同学现场评价,进而形成一份较为完满的答案,然后根据讨论结果修订自己的答案,最后再引导同学从这个答案中归纳“炼字型”试题答案组成要素【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手法等)+作用(表达的情感,结构的作用,修辞的效果)】【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手法等)+作用(表达的情感,结构的作用,修辞的效果)】) 三、修订答案交流提升 1、多媒体展示过香积寺(王维)(xx全国)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生低吟,仿佛呜咽之声。 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含义)“咽”、“冷”两字分别运用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手法)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作用)。 2、学法设计:首先请同学先从答题三要素角度进行自查,看要素是否齐全,本题分值6分,扣缺一项扣2分,其次再展示部分学生答案,对内容是否准确进行交流,最后教师展示参考答案,项请同学各自修订自己的答案。 每项2分,得出分值。 四、当堂演练,巩固成果 1、多媒体展示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10年湖南卷)好事近(宋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 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 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4分)答“蓑”字本意为蓑衣,在此活用为量词,连在“新绿”之前,使人自然联想到新生的绿草如蓑衣长短参差,绵延涧泽,覆盖大地的景象,比喻形象生动,语言新奇凝练;“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苹红蓼相互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归家途中愉悦的心情。 2、学法设计学生先书面完成(教师强调答题要素要齐全),再口头交流答案,最后教师展示参考答案,学生修订答案。 学生先书面完成(教师强调答题要素要齐全),再口头交流答案,最后教师展示参考答案,学生修订答案。 五、课堂小结,强调要点今天我们只是从品味字词的角度归纳总结了“炼字型”试题的答案组成要素(或答题技法),其实,“鉴赏名句类”题型也可如法炮制。 从这些年全国以及各地的相关考题看,古诗词设题的角度是有限的(多媒体展示常见命题点),答题方法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多媒体展示常见答题技巧),所以,只要我们积极实践,认真思考,善于总结,举一反三,便可事半功倍。 最后用陆游两句诗与大家共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冬夜读书示子聿)附、诗歌鉴赏的常见命题点从重点字词处设置,要分析重点字词;从关键语句处设置,要读懂关键语句从抒情意象上设置,要把握抒情意象;从意境氛围处设置,要体味意境氛围从内容情感处设置,要理解情感主旨;从风格情调处设置,要琢磨用词特点从表达技巧处设置,要品味表达构思常见解答技巧 1、诗歌形象性格+身份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3、体会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六、作业跟进,拓展延伸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鹧鸪天代人赋(宋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这首词写于作者罢官乡居期间。 ( (1)简要赏析上阕中“破”字和“鸣”字的妙处(4分)参考答案上阕首句在描写桑树抽芽时,用了一个“破”字,非常传神地写出了桑叶在春风的催动下,逐渐萌发、膨胀,终于撑破了原来包在桑芽上的透明薄膜的动态。 而且似乎能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 “鸣”字从字面看仅仅写黄犊在平岗上鸣叫,但联系全句可以让人很自然联想到在牛栏里关了一冬,当放牧在平坡上时乍见细细的春草,黄犊那欢快无比的情态以及吃草时的那种悠闲,满足的神态。 这两个词从不同角度突出了乡村初春景物的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乡村景物的热爱之情。 ( (2)有人说这首词的最后两句是全词的画龙点睛之笔,决定了全词的情调。 请结合全词作简要赏析)有人说这首词的最后两句是全词的画龙点睛之笔,决定了全词的情调。 请结合全词作简要赏析(4分)参考答案词尾两句意思是城中的桃李养尊处优,娇嫩脆弱,经不起风吹雨打;相反那散见在田野溪边的荠莱花则迎着风雨开放,生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