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迟来的报告 我的索尼α7R Ⅱ使用心得_第1页
一份迟来的报告 我的索尼α7R Ⅱ使用心得_第2页
一份迟来的报告 我的索尼α7R Ⅱ使用心得_第3页
一份迟来的报告 我的索尼α7R Ⅱ使用心得_第4页
一份迟来的报告 我的索尼α7R Ⅱ使用心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份迟来的报告 我的索尼7R 使用心得 第一章:前言 索尼7R 其实是到家有一段时间的机器了,但是,这个机器在坛子上实在有点火,所以一直也就没有来写。最近索尼又发布了7S ,那么,我觉得在这个时候来写写7R 也就合适了,降温后来写还是比较合适的,可以大大避免被键盘摄影师招呼。 本文所有原片都上传了百度云盘,包含RAW和JPG看官自行下载吧。共74张原片,百度云盘地址:/s/1eQjlQtc 另外,除了外观照,本文的照片都是7R 拍摄,原片在云盘上都有。下面,正文开始 第二章:本文涉及的器材 虽然我有5DS,我也能借到5DSR,但是我不打算对比这两个系列的机器,因为口水仗太多,毕竟5DS系列的机器在佳能那边还是当红辣子鸡,还请各位看官谅解。真要对比的话,未来再说吧。 如果各位非要在这两个器材上做选择的话,我的答案是:看你的镜头群是哪家的,是哪家的选哪家的机身。如果没有镜头群的负担,那么,看你的拍摄题材,主要拍人,选5DS系列更好,拍其他场景的或者拍摄比较杂,那就选7R 吧, 本文只是叙述7R 的优点和缺点,以及特色功能。涉及的器材是:7R 和35mm F2.8镜头。 第三章:体积和重量 同样是全幅机器,在这里对比一下D800,第一张照片是上视图,可见安装35mm F2.8的7R 比D800明显来的小,第二张是正视图,可见7R 的正面投影也比D800来的小。 毕竟人家是微单,体积上确实还是比较小巧的。但是全幅微单发展到现在第二代,明显已经不是那么小,也不是那么轻了。虽然,现在的二代全副微单仍然比全副单反来的小,来的轻,但是,其实二者的差距,客观来讲并不如我当年买NEX-5C时候那么震撼。对于APS-C单反来说,现阶段的全幅微单已经没有重量和体积的优势了。 不过对于旅行者来说全幅微单还是有优势的,毕竟尤其是高原的环境下,轻哪怕100克都是有很大意义的。只是,7系列发展到现在也只能做到生活防水,这个有点可惜,毕竟作为旅游机器的话,生活防水还是有点不够。 7R 的机身侧面的握把比较肥大,手感很好。刻意设计在机身外侧的独立录影键,也不容易被误触。我觉得7R 的外形设计的非常好。唯一需要考虑的是,卡口最好能再向左边移动几毫米就好了,当7R 接上粗壮的镜头,比如70-200mm F4或者35mm 1.4的时候,把手和镜头之间的空隙太小,手指伸进去会非常不舒服。第四章:电子前帘和静音快门 7R 新增了电子前帘,这个技术首先出现在6000上,电子式前帘可以让相机减少一次回弹所产生的震动,同时原厂也特别针对后帘快门回弹时的机械结构做了减震,7R 整体的快门震动可说是微乎其微,表现非常好。 7R 的快门本身已经很轻微了,有点镜间快门的感觉。但是7R 还提供了“静音快门”。在用上“静音快门”后,机器的声音几乎到了没有的地步。我认为应该是在这种功能下用了电子快门,机械帘幕只是慢慢地轻轻地打开。如果常使用这个功能,还可以将这个功能放在快捷键上。可以在你需要的时候,无需进入菜单,就能使用这个功能。 还需要补充一点,理论上快门机震小,有利于降低安全快门。对于7R 的快门,我觉得是非常赞的设计。虽然没有了“咔、咔、咔”的悦耳声音,但是实用。 第五章:防抖 奥林巴斯最引以为豪的就是它的防抖技术。客观的讲,在M43领域,奥巴其实机身和镜头都做不过松下,甚至连价格也都跑不赢松下,但是奥巴的杀手锏或者是存在感,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于它的独门绝技:五轴防抖 关于防抖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3个: 第一个是奥林巴斯的EM5,那种怎么抖都不怕的防抖,确实是逆天的设计,如果说其他家的防抖宣称的stop数量或多或少都有虚标的话,那么,我认为奥巴的五轴防抖的stop数量标注的有点太保守。 第二个是尼康的105VR现在想想尼康的百微的防抖也没什么了不起,但是,这是我第一个用到的微距防抖,在户外,拍微距用到F22的时候,开启防抖可以省掉三脚架,这在当时给我的震撼也完全是颠覆性的。 第三个是宾得的645系统的90 2.8,虽然说,这个镜头的防抖标称值没什么稀奇的,但是,在此之前以及现阶段以及可预见的未来,这个星球上你还能找得到另一个防抖的中画幅吗?所以,即便到今天,这个镜头依然是它所对应画幅里面最强防抖。因为别人没有,所以一枝独秀。 首次出现在7 身上的五轴防手震这次也应用在7R 身上,这对7R 来说是如虎添翼,虽然这个防抖技术是阉割版的奥巴五轴防抖,但在拍摄中也是确实有明显进步的。高像素其中一个隐忧就是手震,哪怕是很少的手震,往往也会被体现。一般防抖的帮助其实非常有限,因为只有两轴的补偿效果,所以像是5DSR、D810这机器,一般来说除了开启防抖之外,快门速度也要拉到安全值左右我才会放心。 7R 的防抖有两种方式:第一种:两轴是倚赖镜头本身的OSS,其它三轴是由机身提供辅助。第二种:如果当下搭配的是无防抖的镜头或者是转接的镜头,那么就会完全依赖7R 机身内建的三轴防抖。 实际体会是,7R 的防抖不如EM5、EM1,但是7R 的防抖也确实是现阶段全幅机器里面最好的了,用原厂的OSS镜头的时候,明显比其他厂家的防抖来得好,用FE35mm F2.8这类不带OSS的镜头的时候,防抖和其他厂家的防抖差不多。 第六章:眼控对焦 这个名字取得太差,太差,太差。索尼应该立即辞掉企业里面做中文翻译的那个员工,这个人不仅完全没玩过胶片单反,而且,中文语法都不及格。 “眼控对焦”这个短语是一个典型的主谓宾结构,在中文里面的意思是:拍摄者的眼睛控制机器对焦,或者讲复杂点,以摄影师眼神的移动轨迹为基础进行的人机交互。佳能的胶片机EOS 3上的功能,才真的叫做“眼控对焦”。 索尼的这个功能说白了是“对焦到被摄者的眼睛”,功能名字应该是“对焦到眼”而不是“眼控对焦”。在6000上,我第一次用这个功能的时候,眼睛对着EVF,眼球转了半天,一点反应都没有。后来看了说明书我才知道索尼这个功能指的是“对焦到眼”而根本和“眼控对焦”一点关系都没有。 7R 的“眼控对焦”或者“对焦到眼”与过去最大的差异就在于,使用AF-C的时候也可以使用,这个功能的好处是拍人像时不再需要手动选择对焦点,要对焦眼睛的话,按着指定的快捷键然后相机的焦点就会自动追着眼睛跑,虽然无法指定左右眼,但是已经非常方便了,相对于富士的“面部识别”,索尼的这个功能更好,主要是富士的“面部识别”和测光方式是绑定的,而索尼的“眼控对焦”和测光方式是独立的。 相对于其他厂家的“面部识别”,索尼的这个功能更好,因为其他厂家的“面部识别”只能认到脸,而索尼的“眼控对焦”可以认到眼睛。这对于全身人像或者带场景的人像来说基本没区别,但是对于半身人像或者大头照来说,极为方便。 需要补充的是,“眼控对焦”或者说“对焦到眼”的前提是机器要分辨出“脸”,而什么样的形状是人脸,本身有一套数学模型,而目前的人脸检测模型并不支持侧脸和俯视以及仰视,或者说的更明白一点,那就是:需要让机器感受到有脸、两个眼睛、鼻子、嘴巴等形状元素,以及这些形状元素之间的距离关系和从属关系,当他们满足某些特定的特征向量的时候,眼睛才可以被检测出来。所以说,“眼控对焦”或者说“对焦到眼”并不是成功率100%,当然这不是SONY的错。 第七章:EVF 7R 的EVF采用236万点的XGA OLED,放大倍率为0.78倍,而且还有蔡司镀膜加持,厂家宣称可以减少眩光的情形发生,只是,我不知道EVF的T*会不会增加成本以至于增加销售价格?如果是的,我更倾向于采用索尼自己的镀膜也就好了。 一直以来我对EVF的看法都是够用即可。X100的EVF我都觉得够用了。所以我对EVF的要求并不高。在拿到7R 之前,使我惊艳的EVF仅限于XT1。7R 这次的EVF是我见过目前最接近光学观景窗感受的EVF了。比GX7的好,和XT1一样好,100%覆盖率、236万点的规格或许没有什么。但是,0.77倍放大倍率如何?我如果没记错,它是目前放大倍率最大的观景窗。 这颗EVF最了不起的是极短的影像延迟。我的感觉是,它已经非常、非常接近OVF了。但是它比XT1唯一不如的地方是:XT1能够在一个EVF里面同时显示两个屏幕。传统的EVF常见的手动对焦辅助功能分成两种,一个就是把整个画面放大来让你把对焦位置看清楚,但常常会让人在缩回原本画面时,发现刚刚在手动对焦时构图跑掉了。另外一种是直接在画面的中间或部分放大对焦点。这也会影响整个画面的构图。EVF双荧幕功能,完全不会影响到构图,一个荧幕负责取景,一个荧幕负责放大,而且不重叠。 这样的话省去了点选放大或缩小以及构图的麻烦,是相当实用的设计。希望以后SONY也加入这个功能。 第八章:速度 连拍速度方面,7R 的像素虽然相比前一款机器提高了600万,但在背照式感光元件、加大硅片电路面积的帮助下,机器的连拍速度反而有所增加,由过去的1秒4张进步到1秒5张。但是还是不如自家的6000,每秒11张的恐怖速度。 7R 的相位侦测区域的范围,大概占画面约80%左右,够用了,但是也还是略微不如自家的6000的几乎满屏。若是以全画面进行泡泡追焦的话,7R 的成功率其实还挺高的。拍摄速度方面,6000+24mm F1.8 也比7R +35mm F2.8来得快,大概是个什么概念呢?6000+24mm 1.8或者6000+16-50mm是可以抓拍满场疯跑的儿子,但是7R +35mm F2.8就总是慢半拍。 目前对于疯跑的小孩,能抓住的也就是NC两家旗舰、次旗舰的单反、M43和6000了,其他的机器还是不能胜任。虽说不能胜任,但是7R +35 2.8我觉得除了拍娃,其他场景也够用了。必须要特别说出来的是, 和6000一样,7R 在晚上室内的对焦速度非常慢。基本上这时候的对焦,无论是7R 还是6000也就是以前NEX7的水平,必须要来回拉一两次风箱才能对的上,而且,拉风箱的速度还不快,是慢慢拉的那种感觉。 对于这种现象我觉得,毕竟相位对焦和反差对焦是不一样的,而且,SONY的cmos里面嵌入的对焦点有多厉害还不太好说。暗光下,可能嵌入的对焦点就不工作了,或者工作效率极低,我认为这才是6000甚至7R 造成暗光对焦缓慢的根本原因。 第九章:白平衡 7R 白平衡做了功能微调,但却挺重要的,因为白平衡调整的时候,可微调的幅度更细,A到B可采0.5级调整(29级),G到M可采0.25级调整(57级)。这让进阶用户更容易调出适合自己的色彩调性。 第十章:分辨率 7R 得益于4200万像素,以及去除低通滤镜,成像的中间分辨率极高,中央分辨率比D800明显高一个等级。但是,由于短法兰距、大底和像素井的存在,边缘成像需要分开来看。 第一种情况: 只要破坏了短法兰距,也就是说转接单反镜头的时候,7R 的边缘成像是不错的,比D800好。但是,转接单反镜头的话,你不仅失去了7R 的先进对焦功能,而且也丢失了体积优势,人家SONY工程师使出了吃奶的劲缩小的体积,被你一个转接环就抵消掉了。 第二种情况: 原口的长焦镜头,因为入射光线倾斜度不大,所以,此时7R 的边缘成像是不错的,比D800好。 第三种情况: 原口的广角镜头,因为入射光线倾斜度变大,所以,此时7R 的边缘成像是远不如中央成像的,我觉得此时和D800比,可能是伯仲之间。大家可以参考下载7R +35 2.8 和D800的原片对比。第十一章:宽容度 在开始这章之前,我先问一个问题,普通民用相机的CMOS,有比SONY宽容度更好的吗?答案是:没有。 无论是佳能、松下、东芝、瑞萨,没有一家的民用CMOS比SONY的宽容度更好。前面的混战贴,有不少人认为(尤其是严重落败于宽容度的某厂粉丝)用过曝和欠爆5EV的片子来讨论宽容度是不合适的,我必须严正申明: 我原以为你们都有脑子的,但是,考虑到某些粉丝实在是刚刚从猴子进化而来,或者自甘退化为猴子的思维模式,所以需要告诉这些还不适应人类思维的动物,晴天拍风景,天和阴影的曝光何止相差5EV?如果是夏天中午晴天拍风景,天和阴影的曝光何止相差10EV?如果是夏天中午晴天高原拍风景,天和阴影的曝光何止相差15EV? 佐证:生产GND的厂家会有9EV的产品,而且,优秀的GND还会告诉你,最多可以2片共用,也就是说,生产GND的厂家认为:拍风景最多会遇到天和阴影曝光相差18EV。因此,我将会坚持用过曝和欠爆5EV的片子来讨论机器的宽容度。因为,现阶段厂家还不能生产出宽容度达到20EV的机器,我们也还不能完全摆脱GND,所以我认为机身的宽容度还是一个必须要特别关注的功能。而且,此功能的重要性甚至可以排在第一位。 7R 作为索尼现阶段的旗舰,其宽容度也就代表了现阶段的民用最好了。请大家自行下载baidu云盘的原片。对于过曝宽容度,我做了+1EV到+5EV的拍摄,对于欠爆宽容度,我做了-1EV到-7EV的拍摄,首先说说欠爆的情况,7R 能轻松拉回5档欠爆。如果仅仅是记录性质的话,7档欠爆也是勉强可以接受的,只是7档欠爆偏色会比较厉害,仅具有记录作用。 过曝的话,7R 在不丢失细节的情况下,大致是2档多,3档不到。可以这么说,7R 已经是现阶段最好的宽容度了,为了出片,大概可以接受5档欠爆和2档过曝,为了记录,大概可以接受7档欠爆和3档过曝。 第十二章:长爆噪点和夜晚出片 曾几何时,7R 的全黑长爆噪点是各种用或者没用过,摸或者没摸过机器的人的攻击口舌。这里我提供了原片下载,分别是:ISO100、400、1600、3200、6400开降噪和不开降噪的30秒曝光原片,带JPG和RAW。 我的理解是:7R 的全黑长爆或者是暗处长爆噪点确实是比其他机器来的高,比如我手上的5DS、D800、M240。但是,在明亮处其实并不能被体会。开启降噪后其实也不明显。但是,如果对比5DS或者D800的夜景照片,可以发现,7R 的夜景照片显得有点“脏”,这里说的都有原片下载,看官自己下载了看。 单独看7R 的夜景照片其实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但是对比了来看的话,确实7R 对于长爆夜景这样的题材可能并不那么擅长。 第十三章:镜头 索尼的E卡口经常被别家奚落的是镜头群可能还不如机身群来得多,加上摄像机,仔细数数,可能还真这样,即便不是这样,那也差不多了。好在索尼这两年一直在拼命开发镜头不谈副厂,现阶段原厂镜头有11个:35 1.41635 F42470 F435 2.855 1.890 2.828135 F470200 F424-24028-7028F2但是我可以说,还是缺镜头吗?至少缺少大三元和1.4定焦群,1.8廉价定焦群也缺少,长定焦也缺少。 我自己用7R 就不知道怎么选镜头,PS:先说一下,我家里的镜头很多N系统的有:24 1.4G、适马50 1.4、85 1.4G、200F2、1635F4、24120F4、70200F4C系统的有:50L、35L、2470F2.8II、小白兔P系统的有:2040、35微、55*1.4645系统有:25 F4、90 2.8、55 2.8、28-45 F4.5APS的E卡口有:24 1.8、16-50 我在索尼店里面选镜头的时候发现,绝大部分索尼的全副镜头相对于机身都显得太大太重,接上7R 后,整体系统的重心是在手外面的,由于杠杆作用,大大降低了整体系统的握持手感。7R 独有的优良快门震动,也被这种不易握持的系统抵消掉了。更加难以接受的是,单手手持机器的时候,手腕容易疲劳。所有镜头里面能很好适应7R 的镜头其实只有:35 2.855 1.828 F2 这三个,因为这三个镜头安装在机身上后,整套系统的重心还在手心里面。28F2的成像并不好,而我又有太多的等效50,所以我最后不得不买35 2.8。话说,35 2.8的素质就好么?这个体积下,别家的35一般来说可以做到1.8或者2,缩到2.8是不可能比你的35 2.8来的差的。另外,35 2.8这个镜头的口径蚀也实在是太大了点。 但是35 2.8的焦外还是不错的:所以,其实我认为,现阶段的SONY还是缺镜头。对于,专业用户,比如记者,缺少大三元;对于,玩家,缺少轻量级的廉价1.8定焦群;对于,老年玩家缺少高速打鸟头;对于,不缺钱的极客,缺少1.4定焦群;对于,旅游用户缺少24开头同时能达到100以上的小三元。第十四章:发热 对于一个照相机来说,高强度使用后,7R 的发热量很大,怎么形容呢?有点像出炉一段时间后的烤山芋。我怀疑未来的SONY机器如果不增加体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