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的职业损伤及防护措施_第1页
护士的职业损伤及防护措施_第2页
护士的职业损伤及防护措施_第3页
护士的职业损伤及防护措施_第4页
护士的职业损伤及防护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护士的职业损伤 及防护措施 1、 危 险 因 素 1、 1 机械性因素 最常见为 针刺伤 ,其 次为 刀片伤 、 玻璃伤 等锐器伤。 有报道, 临床护士针刺伤率高达 其中 被污染针头所 刺伤。 已经证实 20多种病原体 可经针刺传播。 并且针刺伤时 : 只需 染 刺伤的感染 几率是 10; 被 刺伤而 感染 几率为 被 染 1、 2、物理性因素 负重、搬、抬 病人等常规护理工作也是导致护士 腰背痛 的危险因素。 无防护接触放射线及电离辐射 。 激光手术的方法对皮肤、眼球有光化效应损害。 在消毒灭菌工作中,消毒物质( 紫外线、臭氧 等)大多对人体有害的。 噪声 噪声严重污染的科室有手术室、急诊室、供应室等。 主要噪声来源为机器声、工作人员对话、电话铃声、病人的呻吟声、物品移动的声音等。 化学性因素: 细胞毒性药物 化疗和介入治疗广泛应用于临床,护士是直接接触者。 研究结果显示 : 肿瘤科护士 的 尿液 中 可以 检测出环磷酰胺 且药物持续5 具有细胞毒性的药物 可使护士: 免疫力下降 造成流产、胎儿畸形 、白细胞减少、而且 有致癌、致突变的危 险。 化学消毒剂 常用的消毒剂有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甲醛、戊二醛等。 麻醉废气 可引起自发性流产、胎儿畸变和生育力降低,同时对听力、记忆力、理解力、读数字能力以及操作能力等也产生影响。 生物性因素 : 主要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结核杆菌、流感病毒等。 据研究 : 含 病毒浓度高 的血液和体液依次为: 血液 血液成分 伤口分泌物 精液 阴道分泌物 羊水等。 含 病毒浓度低 的体液有: 尿、大便、汗、泪、母乳。 粘膜 (如眼、鼻腔、口腔 )暴露于污染血液和体液而 感染 暴露于含 液,感染 0%33%, 若 +) +)感染率更高; 接种过乙肝疫苗的没有危险性。 心理因素 由于工作紧张、轮班、心理压力超负荷 等因素引起与职业有关的疾病 另外: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护理工作的特殊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 以上种种情况使护士长期处于多种心情的交集之中 工作环境的因素: 护士长期处于危重病人的包围中 生活不规律、工作负荷重、病室内空气不新鲜、病室内异味 正性的工作环境 护士工作环境中的可变因素 组织环境因素与护士个人因素交互作用 2 职业损伤的防护对策 强化职业安全教育 管理者要从决策上重视安全防护 医务人员进入临床之前由医院感染科进行岗前培训 使其在进入临床前掌握洗手的方法、目的、重要性。 医院感染管理在医院管理中处于重要地位 医护人员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操作行为 请相关上级部门出台保护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管理办法及法规 各单位管理层领导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注重对护士的人性化关怀。 机械性损伤 的防护措施 橇瓶盖要用正确的方法 所有锐器的处理 正确处理针头 任何时候不要弯曲损坏或剪割针器,手持针头或锐器时不要将锐利面面对着他人; 手术刀片不 可直接用手装卸; 执行接触病 人的血液、体液的操作 时应戴手套 国外有研究显示: 在最具有职业危险 的相关科室护士中 , 分娩室护士 被排 在了前面。 其次是 手术室护士 医生主要是 外科医 师 和 妇产科医生 发生针刺伤时处理 被暴露的粘膜的处理 伤后 4872小时内抽血检测,注射相应的药物,建立追踪档案,行相应处理。 在最初 612周内不要献血、捐赠器官及母乳喂养,性生活要用避孕套。 避免物理性损伤 正确运用 人体力学 原理 避免 噪音 损害 接触 放射线 时 激光 手术时 进行 紫外线或 臭氧 消毒时 避免化学性损伤 熟悉每种消毒剂的性质 加强麻醉废气排污设备 配制、输入化疗药物时遵守操作规程。 药物发生外溅后处理 强化洗手戴口罩等基本防护措施 美国护士的 普及性预防措施 ,它包括 : 皂液器 ( 1)洗手 ( 2)个人防护用物 ( 3)戴手套 ( 4)其它防护用品 包括眼罩、面罩、帽 子、隔离衣、鞋套 防毒面具 医用颗粒物防护及外科口罩 一次性手套 ( 5)锐器处理 ( 6)血渍处理 ( 7)血标本的处理 ( 8)医疗废物处理 ( 9)接种乙肝疫苗 改善工作环境,避免心理损伤 管理者要尽可能为护士改善工作环境,在工作设计和安排上要符合卫生学要求。 护士面对压力应选择积极的应对策略,从而发挥个人应对能力。 及其紧急处理措施 艾滋病分为:急性感染期、潜伏期、艾滋病前期、典型艾滋病期 1、急性感染期 :窗口期也在这个时间 。 2、潜伏期: 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现在认为是 2 3、艾滋病前期 : 潜伏期后开始出现与艾滋病有关的症状和体征,直至发展成典型的艾滋病的一段时间。 , 病人 常有病毒性疾病 的全身不适,肌肉疼痛等症状。约50%的病人有疲倦无力及周期性低热,常持续数月, 并可能有 1月内多于 5次夜间盗汗。 C、各种感染 . 4、艾滋病期 :此期 具有三个基本特点 : 严重的 细胞免疫缺陷 发生各种致命性机会性感染, 发生各种恶性肿瘤 。艾滋病的终期是 免疫功能全面崩溃 ,病人出现各种严重的综合病症,直至死亡。 针具刺伤后,发生爱滋病病毒感染的几率为 粘膜表面暴露的感染爱滋病病毒的几率为 无破损皮肤暴露者无发生爱滋病病毒感染。 影响针头刺伤后的 危险性因素包括: 伤口较深; 有可见的血液从伤口溢出; 针头刺破了静脉或动脉; 污染源来自晚期爱滋病病毒感染者。 也就是说 : 职业暴露后存在感染爱滋病病毒的危险性,取决于暴露的性质、接触病毒的多少等诸多因素。 什么是 (简称 能 100%阻断爱滋病吗? 2005年中国艾滋病疫情评估 感染来源: 传播 供血 他 (职业暴露 ) 2006年 11月 12日 亚洲感染者总人数: 860万 一年内亚洲新发感染数: 100万 东南亚国家是全世界 应对挑战: 医护人员面临职业暴露风险 职业暴露所致的 ( 1996年 美国) 工作类别 已确认感染 可能发生感染 合计 口腔科医师(包括助理) 尸体防腐 /太平间医务人员 急救人员 /医士 家庭护理员 女管家 /保洁工 临床实验室技师 非临床实验室技师 护 士 非外科医师 外科医师 呼吸内科 透析室技术人员 工作类别 已确认感染 可能发生感染 合计 外科技术人员 技术人员 /理疗师等 其他工作岗位 合 计 据估计医务人员大约有: 240%暴露于 310%暴露于 露于 为此, 中国政府的承诺: 到 2010年,把 50万人以内。 到 2007年底,校内青少年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 85%以上, 2010年底,达到 95%以上。 医疗卫生行业要组织开展全员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 中国政府的承诺: 对从事艾滋病预防保健、健康教育、临床医护、检测检验、采供血方面的人员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专门的培训。 对存在职业暴露风险的人员进行艾滋病自我防护培训和上岗考核。 将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纳入医学教育的继续教育内容 临床医务工作者面临的挑战: 知识 心态 资源 挑战一:知识 我们真的了解艾滋病吗? 作为疾病的艾滋病 作为社会问题的艾滋病 作为人的艾滋病感染者 /患者:他们是怎样的人? 有着怎样的生活?心里怎么想?怎样看待这个世界? 作为生活在一个有着艾滋病的世界里的人,我们了解自己吗 挑战二:心态 漠视 恐惧: 2/3的医务人员不愿意接收 感染者 (云南的调查数据) 歧视 不知所措 挑战三:资源 智力资源 人力资源 资金投入 领导资源 应对挑战 更新知识:做好职业安全防护 面对艾滋病感染者 /患者:理解、支持、消除歧视 职业安全防护原则: 包括 普遍防护 和 标准防护 普遍防护 (主要指洗手、戴口罩) 的措施: 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 戴手套的习惯: 戴手套的次数越多就越习惯在开始操作时戴手套。 开始穿刺前和处理完毕后洗手。 治疗过程完毕和整体处理完毕后摘手套。 保持手套的完整。 那么,手套是不是完全的屏障? 戴手套时接触的由针头转移的血量减小 50%。 允许 4%的手套破损率。 操作前后 /戴手套前后 洗手方式? 流动水、液体肥皂冲洗 标准防护 的措施 操作中 有可能 发生血液、体液飞溅 时,应戴防护镜和穿隔离衣 使用具有安全性的注射器、输液器具 当然,任何器具如果不能安全地使用也不能认为是安全的 职业暴露 后处理: 保持镇静 迅速、敏捷地按常规脱去手套 (肥皂)流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水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用消毒液 碘伏或碘酒、酒精消毒受伤部位,并包扎伤口 暴露后 预防性处理 /治疗 职业暴露后的正确处理: 报告 检测 暴露后预防性治疗: 治疗时机:暴露后 2小时内 最佳,不超过 72小时。 治疗时间: 4周 理问题(英国) 抑郁症(接受抗病毒治疗前) 自杀(接受抗病毒治疗前) 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