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合同生产模式在食品安全中的作用研究―以山东苹果生产为例 农业经济管理硕士论文_第1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合同生产模式在食品安全中的作用研究―以山东苹果生产为例 农业经济管理硕士论文_第2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合同生产模式在食品安全中的作用研究―以山东苹果生产为例 农业经济管理硕士论文_第3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合同生产模式在食品安全中的作用研究―以山东苹果生产为例 农业经济管理硕士论文_第4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合同生产模式在食品安全中的作用研究―以山东苹果生产为例 农业经济管理硕士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密级: 论文编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士学位论文 合同生产模式在食品安全中的作用研究 以山东苹果生产 为例 A A I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 提高, 人们对 安全食品的需求 量 不断增加 , 对食品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但 另一方面,我国的食品 安全 形势却非常严峻 ,近年来先后发生了一系列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不仅给我国造成了经济上的巨大损失,也破坏了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 。 农产品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源头和基础,农产品质量安全得不到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也不可能从真正意义上得到保障。 而 农户 又是 农产品生产的主体,在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过程中,农户及其生产的农产品处在最关键的一环。 但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 , 农户数量众多,比较分散,而且 生产规模都很小, 文化程度低 , 他们 很难靠 自己的力量去进行安全农产品的生产, 同时政府部门也难以 对其 进行管理 和 监督 。 以上 种种现象表明, 传统的农产品生产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市场对安全农产品的需求。 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 降低交易成本, 获取更大的利润, 食品供应链中上中下游 企业 与 农户之间将会采用有效的合作方式,合同生产经营模式就应运而生, 而且发展非常迅速, 它的 产生 是市场发展的必然 。 本文的目的就是探讨 合同生产模式这一 主要的农业 产业化 经营 组织 形式 在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 和 增加农民收入 等 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 。 本 论文先通过 对 食 品安全和农业产业化理论进行回顾和综述,构建本文 研究的理论基础。 利用实地调查数据,先从总体上分析农户的基本特征、加入产业化组织及安全农产品生产情况,然后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农户收入进行分析,进而运用 全农产品生产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从定量的角度验证了 合同生产模式在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 所 发挥 的 积极作用 ,这也正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 最后 在 上述分析的 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即: 创新“公司 +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组织结构;进一步发展现代化的农产品供应链,重视超市在农产品供应链中的积极作用;完善农业产业化的经营组织内部利益分配 机制 ; 规范农户农药施用行为,增强农户生产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意识 。 关键词 食品安全 农业产业化 合同生产经营模式 合同农户 of of s s is is to to in of is a of a of is So its to to t of of To of in is of s of is to of is in a on of it to of to of to it to to of to a of of is of on of To To to of in To of To of of of 录 第一章 引言 . 1 问题的提出 . 1 研究意义 . 2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 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3 研究的创新之处 . 4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5 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研究成果回顾 . 5 概念及涵义 . 5 食品安全管理与控制 . 5 食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 6 农户生产行为与农产品安全关系研究 . 7 农户行为的一般分析 . 7 农户对安全农产品的生产技术接受情况 . 8 合同生产模式和农产品安全研究 . 9 合同生产模式及其发展 . 9 合同生产模式下的安全农产品的生产 . 9 小结 . 10 第三章 理论梳理 . 11 生产者行为理论 . 11 交易成本理论 . 11 公司与农户之间交易的博弈 . 12 第四章 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及经营模式 . 14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 . 14 农业产 业化的经营组织形式 . 15 食品安全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 17 第五章 调查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 18 样本数据调查 的情况说明 . 18 样本地区的农业产业化及农产品安全发展状况 . 19 莱西市的农业产业化及农产品安全发展状况 . 19 栖霞市的农业产业化及农产品安全发展状况 . 20 合同生产模式下的龙头企业调查 . 21 样本基本特征描述 . 22 农户种植苹果每亩投入情况 . 24 农户生产安全农产品的情况 . 26 农户参与合同生产模式的情况 . 28 第六章 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 29 研究假设 . 29 农户种植苹果净收入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 29 模型和回归结果 . 29 结果分析 . 31 农户安全农产品生产影响选择模型 . 32 影响农户进行安全农产品生产的单因素分析 . 32 农户安全农产品生产影响选择模型 . 36 模型分析评述 . 39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40 结论 . 40 建议 . 41 创新“公司 +农户”的农业产 业化组织结构 . 41 进一步发展现代化的农产品供应链,重视超市在农产品供应链中的积极作用. 41 完善农业产业化的经营组织内部利益分配机制。 . 42 规范农户农药施用行为 . 42 增强农户生产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意识 . 43 参考文献 . 44 致 谢 . 48 作者简历 . 49 中 国农业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引言 1 第一章 引言 问题的提出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食品质量与安全是同人类生命健康和国计民生直接相关的重大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大国,食品安全问题在社会经济中的意义尤为突出。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 断提高,国家由原来单纯的粮食供给安全转到粮食供给安全和食品质量安全上,人们在日常生活消费中,也由原来的满足吃得饱发展到现在的要吃得好 ,吃得科学和吃得更加安全。所以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出口市场,对安全食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食品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同时, 高质量的安全食品又会给企业和农户带来更多附加价值。可是,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先后发生了一系列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来自国内外市场的食品安全的压力也明显增大。 在国内市场上,阜阳劣质奶粉、重庆火锅石蜡底料、太仓劣质肉松、山东“掺肥”龙口粉丝等 食 品安全事件 接二连三、此起彼伏的 发生 。例如: 1999 年 6 月, 某省一 家 医院接受了 34 人中毒事件,中毒原因都是食用带有甲胺磷农药残留的 “ 蔬菜 ” 。 2001 年 1 月, 浙江省杭州市60多人到医院就诊,症状为心慌、心跳加快、手颤、头晕、头痛等,原因是食用了含有 “ 瘦肉精 ”( 即盐酸克伦特罗)的猪肉 等等,这些例子充分显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已日趋严重,己经成为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严重问题。据汤天曙估计,我国每年食物中毒报告涉及的总人数约为 2这个数字尚不到实际发生数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我国每年食物中毒人数大约是 20汤天曙, 2002)。 2005年 6月 29日, 在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吴仪 在 关于食品药品安全形势与监管工作的报告 中 指出 ,我国食品安全的 “ 一些深层次问题没能根本解决,当前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 在国际出口市场上,各国纷纷颁布与食品安全管理相关的技术性法规和标准。这些“绿色壁垒”越来越多地成为食品国际贸易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同时对我国的食品出口贸易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近些年来,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贸易摩擦事件有:中日之间的菠菜风波、中国和欧盟水产品贸易摩擦、美国大 量扣留中国食品产品等。这些事件不仅给我国造成了经济上的巨大损失,还破坏了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统计资料显示, 2002 年,我国有 71的出口企业, 39的出口产品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不同程度的限制和影响,造成的损失逾 170 亿美元,这相当于2001年 出口总额的 其中又以食品土畜产品出口受到的损失最为严重。有近 90的 食品 企业受限,造成损失约 90 亿美元。据美国 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向中国卫生部透露, 2000年 8月至 2001年 1月,美国 34批中国进口食品,其原因是:杂质、食品卫生 差、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色素问题、标签不清、沙门氏菌、李斯特菌、黄曲霉毒素污染等 (傅旭明, 2001)。近年来,我国出口到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国家的茶叶、蘑菇、肉类等农产品和食品由于出现食品卫生问题,纷纷被进口国退货。货物被扣或退货使我国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研究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寻找问题的解决途径具有很大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中 国农业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引言 2 研究意义 一方面,安全食品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另一方面,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农产品中农药残留严重超标、食品添加剂超量使用等等,引发了全国 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质疑和担忧。农产品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源头和基础,农产品质量安全得不到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也不可能从真正意义上得到保障。农产品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田头到饭桌的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所有环节上加以控制,才有可能比较彻底地解决农产品安全问题。农户是农产品生产的主体,在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过程中,农户及其生产的农产品处在最关键的一环,是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最初的源头。因此,只有加强对农户农产品生产行为的管理和监督,做好农业生产的源头上的管理,建立可以确保供给安全农产品的供应链,通过市场的机制来 监管安全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销售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然而,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不足 民在生产农产品过程中,都是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的,由于每家农户的生产规模都很小,文化程度又比较低,资金、技术等力量是很薄弱的,在生产过程中他们是完全靠自己的经验来进行种植,没有技术的指导,而且在利益的驱使下,为了降低成本,他们在生产过程中会使用一些价格比较低廉的化肥和高毒高残农药及其他种植原料。同时政府部门也难以对 2亿多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户的生产行为进行管理、监督, 从而 也不能保证 农户的产品的质量状况(胡定寰, 2005)。 以上种种现象表明,传统的农产品生产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市场对安全农产品的需求。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了新制度的产生,以合同生产模式为代表的现代农产品生产模式应运而生,并且发展非常迅速,农产品供应商和出口加工企业可以通过合同生产模式对农户生产进行管理。具体做法是,从事农产品加工、销售以及贸易的龙头企业通过合同的方式与分散的小规模农户的种植和养殖连接起来,成为建立在龙头企业领导之下的经济利益结合体 (胡定寰, 2005) 。公司可以通过合同生产模式将大量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通过对 农户提供符合安全生产的种子、化肥、农药等种植原料,对农户的生产进行指导、管理和监督,使其严格按照标准生产,从而从源头上保障食品的安全性,使农产品达到质量安全要求,以适应目前不断变化的市场的需求。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本文在前人已经做出大量研究并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从农产品供应链的最初环节 农户生产的角度出发,研究农产品安全与合同经营模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本论文将通过对合同和非合同农户调查数据的分析,从实证角度去研究合同生产模式是否能够在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 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论文将以山东省苹果种植农户为例,对合同和非合同农户生产安全农产品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研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全文的导言,主要介绍论文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等内容,即论文第一章。 中 国农业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引言 3 第二部分: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做系统的文献综述和理论梳理,这包括论文第二章和第三章。 第三部分:即论文的第四章,主要介绍了我国农业产业化的产生、发展及其经营组织模式,并初步分析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对食品安全的积极作用。 第四部分:即论文的第五章,是论文的 实证分析部分。利用调查数据先从总体角度上描述分析合同及非合同农户的家庭特征、生产的常规条件及生产安全农产品等情况,为论文第 五 部分提供数据支持。 第五部分: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数据进行逻辑、回归分析。在这部分中,先提出研究假设,然后建立农户收入线性回归模型及安全农产品生产影响模型,并对影响农户 收入和 生产安全农产品的因素进行数量经济解释。这包括论文的第六章。 第六部分:即论文第七章,这部分建立在前面四部分的分析基础上,概括前面的理论与实证分析结论,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本研究以生产 者行为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博弈论等理论为指导,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资料的搜集上,文献调查和实地调查并举;在资料的分析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1)问卷调查法。选择山东青岛、烟台两地的 126个苹果种植样本农户进行问卷调查。 (2)定性分析。据以往研究文献,对合同生产模式下农户生产安全农产品的行为进行定性分析。 (3)定量分析。运用 立 型及线性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中 国农业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引言 4 本研究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如下图 图 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研究的创新之处 本文的创新之处是从定量的角度来研究合同生产模式对提高 农民收入和 农产品的食品安全方面所能发挥的 积极作用。虽然,已经有人 做 过同类 问题 的研究 (胡定寰, 2005, 2004),然而,以往的研究都是建立在定性的基础之上,本论文的研究是建立在定量研究基础之上的。问题的提出 研究假设 相关的文献综述 及理论框架 计量经济模型分析 苹果种植农户问卷调查 描述性分析 结论与建议 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文献综述 5 第二章 文献综述 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研究成果回顾 概念及涵义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一个与人 类生存密切相关的问题,它涉及到资源配置与环境保护、需求的满足与社会福利的改善等各个方面,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关于食品安全、食品卫生、食品质量的概念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关国际组织在不同文献中有不同的表述。 1983 年联合国 萨乌马对食品安全最终目标的解释为 :确保所有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食品 (萨乌马, 1983)。 1996年 世界卫生组织 )在其加强国家级食品安全计划指南中 将食品安全界定为 “ 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 的一种担保 ” ,将食品卫生界定为 “ 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用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 ” 。食品质量则 是 食品满足消费者明确的或者隐含的需要的特性。 在我国, 食品安全有两方面含义,一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的食物数量保障,二是食品中有毒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它与“食品卫生”同义。我国 确立 “ 食品安全 ” 的法律概念,并以此种概念涵盖 “ 食品卫生 ” 、 “ 食品质量 ” 等属概念,以 综合型的 食品安全法替代食品卫生法等, 都 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也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徐景和认为 食品安全可以表述为:食品(食物) 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食品安全 是个综合概念, 既包括生产安全,也包括经营安全;既包括结果安全,也包括过程安全;既包括现实安全,也包括未来安全 。 农产品有品种繁多、生产环节多 、 周期长、影响质量安全的因素多和质量安全监管难度大等特点 ,所以保证农产品安全是一项艰巨而长远的任务(徐景和, 2004)。按照 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我国推广的安全农产品 包括三类: 无公害 农产品、 绿色食品 和 有机食品。这三类食品像一个三角形,底部是无公害农产品,中间是绿色食品,顶部是有机食品,越往上要求越严格 (王可森, 2000) 。 食品安全管理与控制 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澳大利亚的 出,食品安全管理的指导思想是最大可能地保证食品的安全性,从种植、收获、加工、直到消费。食品安全危害存在于食品生产及销售链的每一个环节,必须将食品安全管理贯穿到整个食品链。食品企业应承担食品安全的基本责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文献综述 6 任,政府作为辅助手段监督食品企业履行其职责。食品企业及相关政府部门应明确各自职责,以在最 小成本下达到食品安全保障的最大效益( 000)。 日本食品安全政策研究领域 的著名 学者新山阳子教授 认为, 食品对于健康所造成的风险有逐渐增加之趋势,因此有必要加强问题食品回收及原因究明等风险管理行动。同时经过几次大规模食品安全的事件后,恢复消费者的信心也成为食品业当务之急。此外消费者已经逐渐觉醒,他们希望能了解食品之生产与流通过程,消费者希望食品能清楚标识出生产到销售的整个流程。在此情况下,引入食品追踪系统 成为当务之急 ,消费者藉此 也 能关心到由生产到零售、消费为止的整个过程 ( 新山阳子 , 2005) 。 史贤明是我国较早关注食品安全的专家。他认为,目前我国的迫切任务是要借用国际一流的管理与控制模式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与控制体系,用现代的理论和技术装备我国的食品安全科技与管理队伍 (史贤明, 2002)。翁鸣认为,应由国务院明确农业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建立起完整、有效的行政管理机构,实行“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管理。要逐步实行食品安全的行政垂直领导,逐步理顺动植物内外检验体系,减少不同部门的重复设置,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提高质量管理效率 (翁鸣, 2003)。柯炳生提出,要建立可追溯 机制,政府通过对生产和营销企业进行监管,可以促使企业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运等各个环节 (柯炳生, 2003)。卢良恕认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多部门通力协作,齐抓共管 (卢良恕, 2005)。 食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资源制约,对食品安全的研究更多的与对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价值与效率的评估等问题结合起来研究。随着以机械和化学技术为代表的常规农业生产方式的推广,化肥、农药等生产技术性投入要素已经成为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环境因子。 出,化肥与农药的合理使用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综合管理方式,不能不讲效率的盲目使用,也不能忽视因单纯减少使用导致的产出损失。对消费行为转变的影响,则主要分析了消费者的市场力量、收入水平、偏好状态等与食品安全相关标准、法规与政策的关系,以及对食品贸易、开发与营销等方式的影响等 (2002)。 于生态原则、文化的协调性,以及生产者自身的知识和集体能力等,正视食品生产与消费新形式的不断 拓展,增加了食品的适度多样性(内容 (2002)。杰弗森等在对农业生产新技术 (转基因技术 )的研究中指出,以可持续的方式实现食品安全和充足的营养是发展中国家本世纪 (二十一世纪 )面临的最大挑战 (杰弗森, 2002)。 肖北鹰等对食品安全与持续农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他指出尽管目前对食品安全的分析已经具体到食品生产、食品分配与获取的途径,但仍然没有反映食品生产在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可持续综合需求 (肖北鹰, 1999)。卢良恕等认为目前食品安全的含义除了数 量外,还包括几个大的方面:从质量的角度,要求食物的营养全面、结构合理、卫生健康;从发展的角度,要求食物的获取要注重生态环境的良好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卢良恕 ,2003)。目前,我国农产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文献综述 7 品质量最严重的问题是农药残留现象。农药使用是关系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化肥、农药残留污染越来越严重 (郑凤田,赵阳, 2003)。 农户生产行为与农产品安全关系研究 农户在食品的供给链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这也决定了农户的生产行为在食品质量安全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农户行为的一般分析 对农户行为的研究集中在三个学派:以前苏联 A恰亚诺夫为代表的组织生产学派、以黄宗智为代表的历史学派和以美国著名的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舒尔茨为代表的理性小农学派,其中理性小农学派 又最具代表性,该学派 的代表观点是小农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人”,小农是一个在传统农业范围内有进取精神,并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有利可图的生产机会和资源的人,改造传统农业所需要的是合理成本下的现代投入,一旦现代技术要素投入能保证利润在现有价格水平上的获得,农户会毫不犹豫地成为最大利润的追求者,主张用分析资本 主义企业的经济学原理来解释农户的经济行为( 1964)。 西方理论界已普遍认可了农户行为是理性的,并且从数学的角度精确地进行了说明。我国对于农户行为是否理性的认识还缺乏一致性。伍晶从现代经济学对人类行为的基本假设出发,对农户的生产行为做出了简单的分析。认为中国农户的生产行为有四大特征:理性行为与非理性行为并存,经济目标与非经济目标并存,自给性生产与商品性生产并存,行为的一致性与多样性并存(伍晶, 1995)。原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卢迈、戴小京通过对农户经济行为分析,提出作为独立经济实体的 农户,其决策目标具有二重性假说,即一是收入增长,二是收入稳定,且农户争取收入增长,只能在收入稳定相协调的范围内进行。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稳一块”与“活一块”的农户经济行为特征(卢迈、戴小京, 1988)。林海对农民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农民的决策机制方面的结论。影响农户经济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农产品的价格、风险、资源、政策等(林海, 2003)。张耀钢、李功奎在分析农户生产行为时指出,农产品市场是一个典型的“柠檬市场”,由于政府监管体系的不健全以及农户进行农业生产缺乏自律性,农民进行农产品生产时 就会产生逆向选择行为。因此在农民与政府之间形成一个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博弈:由于政府监管的收益很难衡量,政府就会考虑监管成本,如果监管成本过高,政府就可能降低监管的力度;而对于农户,只要其生产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 (主要是政府的惩罚成本 ),农户进行农产品生产时就会产生逆向选择行为,并用成本收益的方法探讨了农户进行逆向选择的原因(张耀钢、李功奎, 2004)。王华书根据国内外农产品安全的发展历程以及技术规范的特点,从历史与辨证的角度将农产品安全的影响因素归纳为环境、技术、制度与观念等四个方面(王华书, 2004)。 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文献综述 8 农户对安全农产品的生产技术接受情况 安全农产品生产要求农户按照一定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生产。这和农户进行传统的常规农产品生产的生产技术不同。因此,进行安全农产品生产,农户还必须学习新的生产技术。农户对新技术的采用过程需经由认识感兴趣评价试验采用等阶段。一个已经被大多数人所了解的新技术比那些引进的新技术更容易农民所接受。一个相关的前提是:多渠道获得同一信息会增加接受者的信心 (1983)。美国农业部的高级经济学家 为:农户在采纳一种新的生产 行为以 适应 更严格的食品安全体系之前,他们会考虑在这种生产方式之下,生产出的产品是否能得到更高的价格, 是否能 降低生产成本,减少风险(如名誉的损害、诉讼等),若农户权衡之后觉得无更高的利益可图,他们是不会采用更安全的生产方式的( 004)。 过对津巴布韦小农户的调查认为,影响小农户在合同下生产非传统的安全农产品的因素包括:市场的不确定性、收入、间接的收益(获取知识等)及其他无形的收益等( 2005)。张云华、马九杰等利用实证研究的 方法,以山西、陕西和山东15县 (市 )35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对农户采用无公害及绿色农药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经济分析。研究表明,农户的人口和耕地特征、农户能力特征、农户对农药的认识、农户与涉农企业和农业专业技术协会的联系是影响农户采用无公害及绿色农药的主要因素(张云华、马九杰, 2004)。农民是否采用新技术受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学习新技术的成本;二是采用新技术的预期收益 (林毅夫, 1991)。学习新技术的成本,包括采用新技术的直接支出和学习新技术的机会成本。采用新技术的预期收益,包括预期风险程度。这个 风险包括自然灾害等客观风险和主观风险。主观风险一般由于信息不完备,农户对新技术缺乏了解和信心,不愿意采用新的技术。农户的技术采用,还包括对各种农产品品种和投入品的采用。在农户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投入品的行为等问题上,吕美哗、王凯认为从安全农产品的农药使用标准来看,农药的使用方法、使用种类、使用频率都有严格的标准,而这些标准让农户自己摸索是不可能的。必须加强对农户进行绿色农产品生产的培训和指导。农药的使用有效的遏制了病虫害的危害,提高了农业生产的产量(吕美哗、王凯, 2004)。但是,农药的使用也对土壤、水资源等 造成一定的影响,其在农产品体内的残留会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因此,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对农药的使用,农药残留等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法规。农药政策的制定要考虑空间差异,农药对农业生产的正效应和对环境、健康的负效用之间的平衡 ( 1998)。黄季焜等人通过研究农药经济和政策,水稻生产中农户采纳农药的知识、态度、预期病虫害损失、农药施用行为、农药采纳和水稻生产的关系,农药对农民健康的影响,并通过实证调查研究提出解决病虫害和农药外部性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合理利用农药而避免滥用 (黄季焜、张林秀和 2000)。 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文献综述 9 合同生产模式和农产品安全研究 合同生产模式及其发展 随着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性方面的需求不断提高,一些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获取更大的利润,迫切寻求稳定的高质量的原料供应商。另一方面,小规模农户由于本身条件的限制,难以掌握新的生产技术,市场信息也很匮乏,于是以“公司十农户”为主要形式的合同生产模式就应运而生,并在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胡定寰,2005)。合同生产模式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的一 种,其核心是农业一体化,即通过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运作,把分散的、千家万户的小农生产组织起来,与广阔的国内外大市场相联结,使各方参与主体共同占有市场、分享利益、增加经济收入。它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是农业相关产业融合的结果。然而,要把数量众多的小规模生产的农户组织起来,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稳定和强有力的基础保障,就必须立足农村和农户的生产实际,掌握和分析农户生产行为特点,卓有成效地帮助农户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徐薇, 1998)。 合同生产模式通过契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