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投稿经历.docx_第1页
外文投稿经历.docx_第2页
外文投稿经历.docx_第3页
外文投稿经历.docx_第4页
外文投稿经历.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文投稿经历与感想今年很幸运的有两篇文章被wiley旗下的杂志接受了。投稿和审稿过程历经波折,期间不断地和导师同学讨论怎么补充实验数据,怎么调整文章结构,怎么完善英文表述,收获颇丰。和实验室其他投搞的同学也时常交流投稿过程的心得,现写下来以飨博友。有偏颇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由于导师的严格要求我们的文章只允许投影响因子3以上的杂志,而且实验室组会做最新文献报告的环节都要用英文讲化学专业的顶级期刊,如J. Am. Chem. Soc. 和Angew. Chem. Int. Ed. 等,就是为了培养我们的英语能力和加深对优秀期刊的认知。刚开始非常不适应感觉太难了,但三四年下来就觉得真是收获不小,对写论文和投稿也有很大的帮助。 投稿外文期刊最大的收获,正如我们导师所言的就是可以看看我们自己的研究水平在国际上到底是个什么水准,国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对我们的研究到底是怎么评价的,我们的研究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和突破的。 实际上,论文投稿应该是从确定课题动手做实验就开始了,包括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的过程。因为如果没有很好的idea,所做的课题结果就算再好可能也只是重复别人的工作,缺乏创新性的文章很难投送到好的杂志上去;而没有扎实充分的实验数据支持,文章的结论是不会得到审稿人认可的。所以文章投稿的质量一开始就决定了,当然也不排除实验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很好的意外的结果,但毕竟是少数。 而写文章最难的就是文章的开头关于研究背景知识的介绍和结尾关于实验结果的讨论总结及意义之所在。正是在写研究背景的时候,通过研读大量文献并分析归纳之,升华了对该领域的了解。而写结尾的时候,则要客观准确地分析本实验的数据之间的相互论证关系以及能否支持做出的结论。文章中间部分的Result and Discussion 和 Experimental Section 相对比较好写一点,只要你的实验数据是正确的充分的。 投稿国外期刊还有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期刊编辑会要求文章作者推荐出3个左右的审稿人。这个要求初看上去好像不太合理,让人觉得作者会否推荐对自己有利的甚至是包庇自己的人呢。但实际上是完全不用担心的,因为最终审稿人的确定还是编辑说了算,如果一看找的都是身边的中国人,那么编辑可能根本就不会理睬你推荐的审稿人了。当时我写好文章初稿给导师的时候,他让我找四个审稿人发给他,倒是把我难住了,我心想我又不认识什么牛人,我推荐有用吗,而且人海茫茫到哪去找啊。后来师兄告诉我可以在自己文章的引文里面找,这样就保证了审稿人是熟悉这个领域的(既然你引了他的文章自然他和你做的研究就很接近了)。于是,我就在审稿人里面找了2个所谓的大牛和2个和我做的最接近的研究者,在google上搜索出他们的联系方式,一并Email给了导师。 经过1个月左右的等待,我们收到了回复,结果被拒了。被拒我一点也不意外,因为投的是Angew. Chem. Int. Ed. 。当时我就建议导师不要投那么好的,有点缺乏信心的样子。导师说没关系,文章的新颖性可能稍差了点但实验结果还是很好的,可以试试,就算被拒了,也可以看看国外同行的评价,没有坏处。 第一个审稿人的总体评价如下:“Referee 1:Importance: D) important but too specializedHypotheses Yes/No: YesAppropriate Length: YesDifferent Journal: ChemBioChemRecommend Acceptance: C) Yes, but only with major alterations ”正文部分主要的评价是以下几点:“This is a solid study with a good set of data. The work in general is well done. However, I am not convinced that this current manuscript is suitable for a placement in Angew Chem for the following considerations:1) The novelty of the work is not clear.2) The introduction is not very informative as to what was known and what question was being addressed specifically. It is too general to be: a) useful to a broad audience and b) informative about the novelty of the work. The work may be novel, but it is hard to tell what is actually the significant advance beyond what has been already demonstrated. The authors need to be precise, particularly considering there is no ground-breaking idea but it is about the modifications or combinations of existing strategies.3) The quality of writing could be further improved.” 另外还有几点就是指出文章一些拼写等细节上的错误。 可以看出总体上第一位审稿人还是肯定这个工作,而且在是否推荐接受 (Recommend Acceptance) 的选项给的是“Yes”。但是由于这是我写的第一篇文章,对于怎么样写出文章的创新性上缺乏经验,在“introduction”部分没有给出充分的信息,且没有精准的说明清楚此文章比前人的工作有何突破。再就是中国人的稿件可能都会遇到的问题“The quality of writing”。 第二个审稿人的总体评价如下:“Referee 2:Importance: C) importantHypotheses Yes/No: YesAppropriate Length: YesDifferent Journal: Recommend Acceptance: C) Yes, but only with major alterations ”正文部分主要的评价是以下几点:“1) The method seems interesting, while not so sensitive in its current implementation.2) Besides the scientific content, the language of the manuscript is totally unacceptable. Before submitting the paper again, it should be completely rewritten by someone with a good ability in (scientific) English. As it is now, it should not be accepted by any international journal.”同时也指出了文章一些细节上的错误。 看到了“As it is now, it should not be accepted by any international journal.”竟然说所有的杂志都可能不会接受。看来是要在文字的表述方面下大功夫了。 第三个审稿人的总体评价如下:“Referee 3:Importance: B) highly importantHypotheses Yes/No: YesAppropriate Length: YesDifferent Journal: Recommend Acceptance: B) Yes, with minor alterations ”正文部分主要的评价是以下几点:“While none of the individual components are original, the setup and combination of the elements are interesting and worthy of publication. Furthermore, and as pointed by the authors (last sentence) the design is straightforward and could easily be extended to a variety of molecular targets.”也指出了文章一些细节上的错误。 这个审稿人的态度是最温和的,基本没有提太尖锐的问题,而且推荐接受程度 (Recommend Acceptance) 给的是“B”,比前两位的“C”要好。 从三位审稿人的态度可以看出,导师的基本判断是对的,只是文章写的还不够完善,有硬伤即创新性(novelty),也有太多软伤(The quality of writing),或许多到了没“咔嚓”的地步。于是,根据编辑的推荐,我们直接转投了他们旗下的另一个杂志,很快就接受了。从以上审稿人的意见和编辑的编排顺序可以看出,第一审稿人是对该领域最熟悉的,所以编辑也是最看重他/她的意见。后来转投的杂志的审稿人仍然是他/她,不过只有他一个人审稿了,因为文章原则上已经接受了。 第二篇文章投的过程也很类似,都是被Angew. Chem. Int. Ed.拒了,再由编辑推荐到另一杂志直接接受的。但有个地方我觉得很有意思。在投出去的第一稿时,文章是按照中国人作文的模式写的,即“起承转合”,我们把最基础但最不重要(相对而言)的定性的实验数据放在了最前面,而把最主要最能说明问题的定量的数据放在了最后。但在得出结论的时候,我们发现最后的数据虽然很好也很能说明文章的主旨思想,但是有一个小数据和前面的实验结果不太一致。这就导致了第一稿文章一个致命的硬伤,即实验数据不能充分论证实验结论,而且存在相冲突的地方。于是,我们补充了一些实验数据然后把文章结构重新编排了一下,把最有说服力的定量的数据放在了最前面,而把定性的结果放在了后面,作为对定量数据的一个支持,整个文章的顺序倒了过来。并清楚说明,关于定性的实验数据的部分量化的指标并不能作为比较的标准,就算有个1-2倍差别也不能否定准确定量的结果(有10-20倍的差别)。最后文章也被接受了。 第一篇文章的教训在于文章的前言没有充分提供必要的关于文章创新性的信息。而创新性是科技论文的灵魂,如果不能或很清楚明确的说出来的话,别人就会认为你的文章缺乏创新性,被毙掉的可能性很大。而第二篇就很有意思,我从中还体会到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我们总习惯把最好的东西留在最后说,而欧美人则希望一开始你就告诉他,否则他就要问“what is your piont?”。其实文章还是那篇文章,只是补充了很少的数据,但把编排倒过来,结果就不一样了。可能编辑推荐转投本身就表示接受了,所以也就没为难我们。但我们自己感觉文章倒过来编排,确实读起来流畅多了。 正如导师所言,我确实在改文章的过程中,从编辑和审稿人那里学习到了不少东西。编辑的严谨得几近挑剔但又理由充分的意见,体现了他们作为科技工作者的职业精神。 对中国期刊,我没有投过稿,不敢妄加评论。但国内有少数期刊竟然在学校张贴广告,通过一些荐稿人收取高额的投稿费用,不管文章的创新性,只要看得过去,就能够发表,这不是在砸自己的牌子吗?这种缺乏创新性的杂志要想生存,没办法只有找人收费荐稿,可谓恶性循环。当然,国内也有很好的期刊,影响因子在3以上,但基本上是用英文发表的文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