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作业--过年习俗.doc_第1页
寒假作业--过年习俗.doc_第2页
寒假作业--过年习俗.doc_第3页
寒假作业--过年习俗.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春节日记 法学087 刘婷婷 08010872这个寒假,我选择了在家附近的一家牛排馆工作。春节即将到来,却感觉少了年幼时的那一份热忱。首先自己年龄大了,过年过节无非就是亲戚好友之间相互寒暄问候,并没有多大意思。但是新年还是有新的悸动,心里还是充满着期待。这里记录下自己在十几天里所感受的过年的日子。今天是十二月二十三,一早我就起来了。洗漱完毕后就在家看电视。正在我看的起劲时候,妈妈叫我帮忙一起晒酱油肉。我记得自己能记事起每一年过年老妈都准备好这些腌制以及熏制的年货。都是出自自己的手。我和妈妈用生瘦猪肉、生鸡鸭放在酱油中泡浸,味道都是妈妈提前调制好的。我就是在一旁打下手。在味道差不多都进入肉里后,妈妈叫我帮忙剪好红丝带,然后拿来干净的剪刀,我拿着丝带,妈妈把肉串到丝带上,再系起来挂在栏杆上。妈妈说晒好了就能让我这个馋嘴猫每天有的吃了。于是我家的栏杆上面挂满了酱油肉、酱油鸭、酱油鸡。现在即使市场里有现成的卖,爸爸妈妈还是愿意自己动手晒。因为自己制作的酱油肉别有风味。当妈妈做的酱油肉多的时候,还会送给阿姨们。大家互相品尝,也增进了相互之间的感情。今天是十二月二十四,家家户户还要“拜镬灶佛”。我们家也不例外。一早爸爸妈妈就把从市场上买来的新鲜的糖果堆放在盘中供放在炤台前。据说这天是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凡人功过的日子,据说灶神贪吃,只要有糖吃,他的嘴就会被封住,所以祭灶都少不了麦芽糖,为的是灶王爷在玉皇大帝面前不说坏话。今天是十二月二十五。我是下午三点上班,本来想多懒会儿床的。没想到八九点就被爸爸妈妈一把拉起来了。他们带着我一起去以前老家那里常去的那家年糕店捣年糕。自从小学家从农村搬出来后,我们在城镇里很少看到有这种传统的制作年糕的店铺了。他们还是十分想念这种年糕。他们说这样做出来的年糕味道特别香。于是,我们每年都熟门熟路地来这家店定做年糕。“捣年糕”也叫“捣糖糕”用糯米掺些籼米,加上红糖或白糖,蒸熟,放在石臼中捣韧,然后做成长方形,瑞安叫“慢食”。如放在不同花纹的印版里,可压成如牡丹、蟠桃、魁星、财神爷、状元,以及鲤鱼、麒麟等图样的甜糕,也有做成元宝状的,最大重约3公斤,插上银花可放在中堂长条桌上,每个房间也可摆上。这也叫“做年糕”,即年年高升的意思。温州人的除夕夜上要吃年糕,就像北方过年时吃饺子。每个人至少都要吃一口年糕,意味着一年比一年高。我们在一旁看着师傅精湛的技术,不一会儿我们要的年糕就制作完成了。在经过压制、冷却后我们带着年糕满载而归。今天是十二月二十六。今天也是我好朋友的生日。于是我起早去她家一起过生日。我们一起去吃了火锅,然后一起出去逛街。发现年关将至,街上的人特别拥挤。虽然说不上接踵摩肩,挥汗如雨,但是确实对交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有的店铺的门都大开着。特别是服装店,干货店。买一送一,买一送二比比皆是。还有就是那些干货的店铺,也十分受欢迎。我不是特别喜欢吃甜食的人。但是,有一样甜食真的值得推荐。就是“炒米”。这是温州特有的。有些地方制作纯正的,味道真的十分特别,又香又脆。炒米也分成大米和黑米等等,然后加上花生,瓜子仁,然后拌上煮过的糖水,再用模板来固定。等到变硬后就可以新鲜出炉了。同学给我买了很多带回家。今天是十二月二十七。今天上午起来,爸爸妈妈就严正以待,“好女儿,快起来,帮爸爸妈妈一起大扫除。”这在温州叫做“掸新”。意思就是去除旧的脏的,然后就全部是新的。就是意味着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里要重新开始。在这一天里,温州全城家家户户扫尘驱垢,粉壁饰室,涤具晒物,每户人家趁此机会洗去家里一年堆积下来的污垢,准备干干净净迎春。于是,我们分工合作。我和姐姐负责家里的地板。我们先全部扫了一遍,然后用布擦得一尘不染。妈妈把所有的被单和窗帘都卸下来,全部洗干净了晒起来。爸爸就做比较累的,他把家里的窗户全部擦了一遍。经过半天的忙碌,我们家变得崭新了。我们都累得趴下了,但是还是很开心,因为这意味着家里新的一年会越来越好。今天是十二月二十八。在这里,我要说的是过年的另一种普遍习俗,就是贴春联。这并不是温州地区特有的。但是历史却已经很久远,因此不得不提。早在宋朝,贴春联已成为流行的习俗,宋朝把春联称为桃符,古人相信桃能驱鬼辟邪,所以常在门前设置一些桃木制作的物品作为装饰,称桃饰,后来慢慢嬗变成桃符即春联。过去的春联都是用墨在红纸上写黑字,最近几年,市场上流行用金色印刷在大红纸上的春联,颇受人们青睐。除夕那天,各家大门、屋柱和房窗两边都用红纸贴上春联,俗叫“门对”。门楣上贴四个字,俗叫“横批”,单扇门贴“大吉”两字。正屋、厅堂、书斋以及猪、羊、牛栏,都贴上不同内容的春联,内容大多是祈求吉祥平安和各业丰收。如今贴春联没有过去那么讲究,人们也不再是自己书写好对子,再贴起来,而是直接在市场上买来现成的春联。爸爸妈妈也是直接买来春联,不过,上面的对子是爸爸亲自写的。他手上的功夫可是一直不错的。今天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爸爸写了对我们新年里的寄语和厚望。我就帮忙把对联贴起来。我们还买了一只大大的可爱的兔子的福字图案贴在门口。 今天是十二月二十九。今天我还是有工作。即将过年了,店里特别的忙。有人是一贯来关顾的,也有些人是一年到头才能带上家人来一次的。听到街上到处是鞭炮声,炮竹声声。还有灿烂的烟花。晚上的时候,店里组织了大扫除。全体员工一起把店里翻新了一遍。我们在音乐声中一边劳动一边唱歌。女生负责扫地,男生就负责刷地。今天是十二月三十。今天就是除夕夜。今天没有工作,中午的时候店里的员工一起在海鲜楼聚在一起吃饭。大家一起吃团圆饭。看着他们都是从外地来务工的,过年也由于工作没有回家和家人团聚,心里说不出来的感受。公司给我们写了慰问信。大伙儿都很开心。其实,大家在一起工作就是一家人一样。吃好了饭,我又回家准备吃家里的年夜饭。因为除夕是新旧年交替的分界线,吃分岁酒,意即新旧岁由此夜而分。因此,这餐饭不论贫富,都要尽量办得丰盛些。温州人很讲究吃“分岁酒”,又称“年夜饭”。 吃分岁酒非常讲究吉祥。过去酒席上会用十只朱砂高脚红碗,盛着十样冷盘,叫“十全”。其中除鸡、肉外,要有花生(结子)、柑桔(大吉)、鲤鱼(跳龙门)、豆腐(家门清洁)等,而且每碗必须要有一块切成薄片的圆形红萝卜头盖在顶端,以示讨彩。吃过分岁酒,大家自寻娱乐,往往彻夜不眠,俗叫“守岁”,也叫“望年夜”。爸爸给我们每个孩子都用红包了两百。这叫做压岁钱。谁都应该知道压岁钱的传说。虽然钱不多,可是有满满的心意。我们都是大人了,却还是爸爸妈妈心里的永远的孩子。他们希望我们在新的一年里一切都好,平平安安的。吃过了丰盛的年夜饭,爸爸带我们到门口放鞭炮,点上火只听到鞭炮辟天开地的响了起来,整个楼层都回荡着鞭炮声。我躲在远处捂上耳朵,直到鞭炮声结束,我才敢走到近处看一看。接着,爸爸又拿出一个二踢脚,把它拿在手中,点上火只听到“嗖”的一声,二踢脚像小火箭一样冲上天空,然后爆炸。我高兴得拍着手。整个小镇灯火通明,天空中闪耀着五彩的礼花。我点燃了一个刺花炮,刺花炮“刺刺”的发出耀眼的火花。我把手舞动起来,刺花炮跟着我的手臂舞动,划出一个个闪亮的光环。接着,爸爸开始放最美丽的礼花炮。点上火一个个五颜六色的彩球从礼花炮的炮管中冲上天空,色彩斑斓美丽极了。快到最后的时候,只听到“嘭”的一声,从炮管后面冒出一股黑烟。我和妈妈吓了一大跳,只见爸爸的手和脸被熏的乌黑。我和妈妈看到爸爸这个样子,笑得前仰后合的。爸爸哭笑不得的说:“都是劣质炮惹得祸,以后放鞭炮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再卖劣质炮了!”街上也到处是炸过的炮竹。在炮竹声中才会越来越高新的一年里。今天是正月初一。正月初一凌晨,家家户户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富,俗谓“接年”。打“开门炮”也有惯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串,称“百子炮”;再放双声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发,意谓可解除一年的疫疠灾晦,并表示接新年。要求三发都响,声音宏亮清脆,最为吉祥。爸爸在我们熟睡时候,就早早地起来放鞭炮。于是,早上起来,我就看到满街都是鞭炮的“残骸”。晚上的时候,店里还举行了聚餐。我们在五六点的时候都聚在店里,然后自己开始动手做菜。店里平时里招待客人的菜肴在厨师们的手中一下子就呈现在我们面前。有水煮鱼、干锅球菜、海鲜煲等等,都是色香味俱全。大家把桌子拼在一起,一起肩并肩吃饭。不一会儿,菜就被我们一抢而空了。晚饭过后,我们就开始准备我们自己的晚会。虽然不土不洋的,并没有多么像样。但是,大家在年前二十几天就开始细心地准备。每天即使很迟下班,依旧留出时间来排练。节目开始了,有小品、有相声、有歌曲、还有舞蹈。大家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台下的观众也都看得兴致正浓。我们一边嗑瓜子、吃糖果,一边为他们呐喊助威。在节目的最后,还组织了小小的抽奖环节,抽中的人只要上台表演一个节目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奖金。另外,经理的公子也兴致勃勃地给我们表演了一首古诗和唱了一首歌。今天晚上玩得非常地开心。虽然大家出门在外,没有一家团聚,但是能够有这样的节目来给大家冲淡浓浓的思乡情绪,也使得我们都铭记在心。 晚会过后,我和店里的女孩子去了她们的宿舍。我们坐着聊天。她们说也想家,不过来回一趟太浪费钱了,听了心里酸酸的。她们拿出一些吃的给我们。在我看来,她们是不怎么吃零食的。她们说过年不回家,也没买新衣服,就买点吃的满足下嘴巴。我觉得他们真的很不容易。每个月地工资拿来都是存起来或者就是寄回家,家里买肥料或者是修缮房子。在外面这么辛苦,到最后还是为了自己能有一片遮顶的砖瓦。聊到很晚很晚,我才回家去。今天是正月初二。我们按照惯例正月初一是不去别人家拜年的。初二是要去外婆家拜年。今天,我穿着新买的衣服去外婆家。穿新衣服也是习俗之一,是除旧迎新的意思。我们带上拜年的礼品去了。大多是桂圆、荔枝、红枣、元枣、红糖、柿饼等,如今过年送的礼品不再和以前一样,不需要特种草纸包上再盖上红印。而现在就是直接用更加美丽简便的包装就去拜年。 到了外婆家,外婆先是煮了点心给我们吃。每个人一碗。每个人的点心里都有两个鸡蛋。这是招待客人的惯例。然后妈妈和几个阿姨都帮着外婆一起准备大餐。洗菜的洗菜,杀鱼的杀鱼,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外婆家的过年的气氛着实很浓烈。因为外婆家是在农村里。如今农村里的人情世故依旧比城镇里来的暖多了。在这里,隔壁的叔叔婶婶都总是串门,这个门进那个门出的,大家都不会彼此芥蒂。外婆家烧菜的是大锅。是用柴火烧的火。我也赖在妈妈一旁,学着她的样子把柴火塞进去。没想到火被我给弄灭了。妈妈笑我笨。不一会儿,她就把火给点着了。我也喜欢外婆家的炉子。特别是煮出来的饭,贴着锅的那一层会有点焦,然后特别香脆。喜欢用手包着热乎乎的米饭吃。没有多久,热腾腾的饭菜就做好了。大家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我们向长辈敬酒,恭祝他们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吃过了饭,大家坐在一起聊家常,聊新的一年里新的打算。晚上,我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家了。今天是大年初三。今天照常要上班。不过也是下午三点的班。和一群朋友约好一起去爬山。我们一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