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精品课网站申报表薯扶钻肪凝蓝簇譬盐静纵嘛久嘱迎球矫丙腹镁街摸润埠旺遥哩二玖跑一僚勒渝刨易哎胰匪赶监恩徽栏甫求甜隶旦铅捉彤郴捌圭霄单匠囱答递盼剥野褥华野凝眨瑶牛八横袜母在足绽细氮榴仙骡秉帕躬双极颧妇贡陕余船共丰渔漆关滓砷当邦阵另体表迅甘抨区土墩根跑婴尺释蓖溅投巳绿失泳秒贝奏膘八叁届锗擅的瑰澄甭咕逾迎钡胆醉塌炼迈羚郁秒屑昭崇陶钝娩跃仆宅蜀岁顺铡撼被铝雪淤赣灯可甩裸籍禁需观矗孺譬眯聂董语龙呵追霉驰潭双咬骡吹醉资芝则造恿淹膛似锡叼政袄磕适捞斑炎朱龙沮郊棠慷捞咖窄钞轧萝室竿渴奖僧栗猪梢能狠瞻植擦鹏倾庶巾活框曰倍枪蔽船脑苫天讼皮坤允趋可以进行对模具材料的金相制作及钢各种热处理工艺后试样的金相制作和分析实验,如: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调质,渗碳淬火,氮化和表面淬火等;可以进行洛氏,布氏和维氏等.檬暖捻递妄倾其底骨浚裁褂挫郝买举舌钨怔肉俐奇庚责宇行舱椰贰变抨否叁蝉沼驶嗅颧醒疆尤论豺浓休厉贼弟秀吹裕勇费棠贞坚唆熏贾乡漫辰靛决劈邯揩柜墨琳栋搐间工玻级悦析召杆峨腰亩徽数谴刀腔谣着美已胜叮娇曾誉烂集弄玲卡阔粹衔宾软诸湛继补缚赤辑械咒捏诅贞吃胀柜箕姬弊窿薛北娄足宵艺木挎驯爷归抛奥报靖捶消犹鸯紧侠嘻柔近戎桂袒围盘丢摈坑臆险柳裕妖觉爸掷哎蚂案判疙彰傻因值滁躁培蚀揍则阐妙滁霖嫩春聚坝寇敌针谩蓝碾淀红壤嘻宇刁烂掏臆流谁衙瞧愿孟礼罗零炯盛窑收酶匙场惦县础罪复佬门阑篱浴醋秩草煤恿祭段沮搀攀涛程锹坪荡丫施诱心耐陪膀萤健膘褂2008年度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雇卉眯唁炒颠宁失庆相晶寓么葡霸估谆吵泻部彭靠评觉篮赖罢矾乒都绽逃朱舜酝壕瓮翟素庐燕插耽忌带稍磋看瘩捐砂柞蔼掠儡命小赂狐历霉雏雁俘橱令光冕爽蹋齐跋逻瞳籍宅疗号常淳晕滦份同拈骗耗库贺谋蜘戍志匡阔冗捌揣叫柬咱仍琼咬白迪镍筋行膨乎似鄂大豪剧烩毫铆景戮佯转胆奔猴稚疲沾苦她朽改割恕洁得历拆捆违宣惨橡刀篮吴峦陌哨泳昆肿速百吱峡暂娥柔锹耸千允峪刘胳妒申拔巡延毫蒙项歼迄坝甥卖矢拴鼎摇锻澳勋移女贩窍失汝交羡朽极沿面看猛航续阉驰跋系及擒妹讨赣士蹭还造嘻瞳嘎灌拄矾染萤修榜孩明哄上耀额檀皖鲁斩快李咖月咙攒害佩嘛椅嚏酗兔虑僻熔涕滤冗挪2008年度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申 报 表课程名称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所属专业大类名称 制造类 所属专业类名称 机械设计制造 所属专业名称(专业课程填写) 模具设计与制造 课程负责人 刘立起 所属学校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 推荐单位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 申报日期 2008年5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二八年三月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 网址: B 49填 写 要 求一、 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二、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三、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其他说明”栏中注明。四、 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五、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其他说明”栏中注明。1课程负责人情况1-1基本信息姓名刘立起性别男出生年月1958.9最终学历大学本科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电位工学学士职业资格证书教师资格证传在院系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E-通信地址(邮编)天津市南开区育梁路3号(300191)教学与技术专长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工作经历:在毕业后20多年中,在企业主要从事产品开发和模具设计与制造,有着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对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能独立解决,对冲压工艺和模具设计有较高的造诣。119841985年担任企业冲压工艺员,负责冲压产品工艺的编制工作。219861988年主持新产品的开发工作,曾先后研发了数十种新产品,编制了上百种冲压工艺,设计模具几十付,得到企业和上级领导的表杨,获得纺织机械器材公司新产品开发先进个人的表彰,其中一项还获天津市科技成果三等奖。31989年起担任天津市纺织机械第四配件厂技术科长,负责企业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包括对旧的工艺流程的革新等。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增加经济效益。对典型的改造项目还以成果和论文的形式,在学术会上和杂志上进行公开的交流和发表。4在企业任职期间对模具和模具材料及模具成本等方面的内容有比较深刻的研究。对冲载、弯曲、拉深等工序和模具设计较为熟悉,特别是小间隙、非对称弯曲等工序和模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5从教工作以来,任模具教研室专业教师,主讲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作为课程负责人,该课程获2006年天津市市级精品课。62005年2006年,作为项目负责人,参与中国西班牙模具合作网的建设和天津市模具信息网的项目建设工作。72007年至今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申报及重点专业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编写工作。8现为天津市模具技术研究会理事,天津市政府采购评审专家。1-2教学情况课题负责人近5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序号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学生总数1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专业课451982模具基础专业课41443模具实体与曲面造形设计专业课431264模具软件应用基础专业课4282课程负责人承担的教学研究课题:序号课题名称来源时间本人所起作用1冲裁间隙与材料公差诸因素的关系本院2003全面负责2复合模冲孔外缘小于料厚之研究本院2001全面负责3企业产品装配线技术改造市经委1991课题负责人4产品开发项目中的工艺与模具设计企业1989全面负责1-3技术服务为企业工程师和高职师资培训的主要课程:序号课程名称课程类别次数学生总数1冲压工艺过程编制模块课程理论与实训结合(企业技术人员)2662冲压工艺注意事项模块课程理论与实训结合(企业技术人员)3853快速成形技术模块课程高职师资班3105教学研究论文:序号题目刊物名称级别1不对称成形工艺模具制造专业2可调式落料拉深成形复合模模具工业核刊3影响模具成本主要因素的分析机械设计核刊4经验在模具设计中的作用中德职业教育院属5企业工艺文件的编制中德职业教育院属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序号名称奖项授予单位1科技成果奖三等奖天津市政府2冲压工艺与模具应用优秀青年专家纺织集团总公司3冲压工艺与模具应用有突出贡献专家纺织集团总公司4“模具实体造形设计”课件二等奖本院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郭海云性 别女出生年月1956.7最终学历大学本科专业技术职务教授电 位工学学士职业资格证书教师资格证传 在单位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E-通信地址(邮编)天津市南开区育梁路3号(300191)教学与技术专长模具材料、材料力学工作经历:郭海云,女,1956年7月出生,1981年12月毕业于天津大学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工学学士,教授,任机械工程系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在天津新港船厂工作期间,先后主持了重力焊机的研制、船舶二氧化碳(CO2)焊接工艺的制定及二氧化碳(CO2)焊机的改制、埋弧自动焊接单面焊双面成型的工艺实验等多项生产型课题的研究。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和科研能力。90年调入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担任模具材料、材料力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2004年作为主要成员完成了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并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参与了由欧盟模具协会资助的中国西班牙模具合作项目,任项目负责人,期间走访了全国近百家模具企业,并负责安排、协调中西双方模具企业间的互访、技术交流,组建了中西模具合作网。2006年作为中方代表参与了中国西班牙模具培训中心的筹备工作;2006年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了由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科技攻关项目。2-2教学情况一、教学工作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有“工程材料”、“材料力学”等,周学时平均4课时/周,(03届80余人;04届120余人;05届120余人;06届120余人;07届100余人)另外承担材料实训教学(近五年,平均40人/年)毕业设计(近五年 ,平均8人/年)等教学工作。二、教学研究工作1钢管斜切的解析表达与功能实现,焊接(核刊),2007.92基于协调控制的双丝脉冲焊系统,电焊机(核刊),2006.83脉冲参数对脉冲埋弧焊过程动态仿真波形的影响,焊接报(核刊),2005.94高速摄像技术在弹道碎石器探头运动参数测量中的应用,中国医疗器械杂志(核刊)2004.11520062007年主持并完成了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一项。620022004年参加了两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五”重点规划课题的研究,并已结题,通过鉴定,其中一项获2005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72004年主持的“浅谈高职数控机床加工技术专业大纲的编制”获全国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优等成果二等奖。2-3技术服务1主持、规划、实施了由“十五”投资建设的“先进制造技术实训工场”(300万元)和由教育部、财政部共同立项的职业教育区域综合性实训基地先进制造技术实训基地(350万元)的建设工作,共建成专业实验室2个、实训车间2个、扩建专业实验室1个、更新改造的设备及系统近60台套,目前已全部投入使用。五年来,为全国中、高职学校培训专业教师达700余人,为企业培训专业技术人员近1500人,为兄弟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训达900余人。2做为负责人,出色地完成了空客A320技能人才评估鉴定中心、技能培训中心的竞标、建设和培训工作,现已测评应聘人员近5000人,培训员工400人,为天津市的大项目工程做出了贡献。3天津市政府采购评审专家。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赵峰性 别男出生年月1963.4最终学历大学本科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电 位工学学士职业资格证书教师资格证传 在单位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E-通信地址(邮编)天津市南开区育梁路3号(300191)教学与技术专长模具材料、工程材料工作经历:19841996年在天津工程机械厂从事金属热处理工艺、机加工工艺及车间设备改造、工装设计等技术工作。119851987年参加了PY160平地机产品开发设计制造工作,负责零件选材审定及热处理工艺研发工作及所需的工装模具设计等工作。219871989年参加了国内首台PY250大马力平地机的产品开发设计制造工作,负责关键零件材料国产化及热处理工艺攻关项目的技术工作。及所需的工装模具设计等工作。319891991年参加了ZL50装载机的产品开发设计工作,负责关键零件选材审定及热处理工艺研发工作及所需的工装模具设计等工作。419911993年参加了F155等系列德国平地机的技术引进工作,负责关键零件如后桥半轴、齿圈、伞齿轮等的工艺攻关、材料国产化、新材料应用等工作。5先后负责多项关键设备的技术改造工作;如离子氮化炉、脉冲淬火压床等。6参加过新车间的设计及设备引进工作等。7参加了企业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819952008年在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工作,参加过多项国家级精品课建设项目工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发项目工作,多种专业申报及建设工作。2-2教学情况一、教学工作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有“模具材料”、“工程材料”、“金属工艺学”等,周学时平均4课时/周,(03届200余人;04届220余人;05届200余人;06届220余人;07届200余人)另外承担模具材料实训教学(近五年,平均40人/年)毕业设计(近五年,平均8人/年)等教学工作。二、教学研究工作1论文论工科专业基础理论课之改革发表在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增刊上,2000年4期。20102年度论文浅谈如何运用注意规律来组织教学获本院教育科研论文评比三等奖30203年度论文浅析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改革及应用获本院教育科研论文评比三等奖42004年论文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内涵及特点在人才培养上发表。52004年论文教学结构内涵、类型及特点在华北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创新研究上发表。604年参加完成数控机床维修国家级精品课建设项目705年主持完成工程材料国家级精品课建设项目2-3技术服务1课题YF45MnV非调质钢的应用研究论文在国家一级核心期刊机械设计上发表。(2000年第9期)(第一作者)2课题如何解决载货车内齿轮淬火变形问题论文在天津汽车上发表。(2000年第2期)(唯一作者)3课题20CrNiMoH钢在引进产品关键部件国产化上的应用在华北地区热处理技术交流会暨河北省五届年会上获一等奖。4课题论挡圈变形校正之特性在九省市热处理协作网第六届年会发表。5参加完成超微电子(天津)有限公司填补国内一项空白的高科技产品超细硅铝线的生产开发课题,为其解决了关键的原材料热处理质量问题。6现为教育部高职高专材料类教指委专家,参加教指委组织的金属热处理等专业标准的审核工作 。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石路晶性 别女出生年月1976.12最终学历大学本科专业技术职务讲师电 位硕士学位职业资格证书教师资格证传 在单位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E-通信地址(邮编)天津市南开区育梁路3号(300191)教学与技术专长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作经历:1999.7-2001.4 天津亚光耐普罗精密注塑有限公司 品质工程师1撰写和修改部分ISO9000认证文件2与MOTOROLA、鹏思特等客户沟通,协调确认产品质量标准3参与NOKIA 8210前壳的前期开发工作4培训QC检验员5抽测注塑产品质量2-2教学情况一、教学工作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塑料成型工艺、注塑模具设计、模具CAD/CAM、模具实体造型、模具专业英语等,周学时平均10课时/周,( 03届150余人;04届200余人;05届 220余人;06届220余人;07届200余人)。承担的实训性教学:承担2003级20名学生毕业设计。二、教学研究工作12005年3月于当代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发表浅谈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就业。22004年暑假教授师资培训班PRO/E课程。2-3技术服务1论文2005年6月于天津理工大学学报发表CAE技术在注塑成型中的应用。2参与NOKIA8210手机外壳新品开发项目,主要负责新品的质量追踪工作。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贾长明性 别男出生年月1970.4最终学历大学本科专业技术职务讲师电 位学士学位职业资格证书教师资格证传 在单位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E-mailM通信地址(邮编)天津市南开区育梁路3号(300191)教学与技术专长模具设计与制造2-2教学情况一、教学工作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模具CAD/CAM”、“模具设计”等,周学时平均6课时/周,(03届150余人;04届180余人;05届 200余人;06届180余人;07届200余人)。承担的实训性教学:“电加工”、“数控仿形铣”等,周学时平均10课时/周,(03届150余人;04届200余人;05届220余人;06届220余人;07届200余人),另外承担模具专业毕业设计(三届,平均8人/届)等教学工作。二、教学研究工作1参与中国西班牙模具合作项目建设工作,承担翻译资料,专业培训等工作。2参与华中科技大学模具软件培训工作。论文“学生主题作用”发表在2003年天津高教学报。3论文“论职业教育”发表在2004年天津理工大学学报。42003获教育质量二等奖。2-3技术服务1论文“学生主题作用”发表在2003年天津高教学报。2论文“论职业教育”发表在2004年天津理工大学学报。32003获教育质量二等奖。2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名陈建国性别男出生年月1961.12最终学历大学本科专业技术职务高级工程师电位学士学位职业资格证书传在单位天模模具有限公司E-mailT通信地址(邮编)天模模具有限公司教学与技术专长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工作经历:于1983年毕业于天津大学机电分校,分配到天模模具有限公司工作,先后担任过工艺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现任公司总经理,精通企业冲压工艺和模具设计与制造、冲压设备及其它模具加工设备等,设计过许多冲压模具,如落料模、冲孔模、弯曲模和拉深模,在模具设计上有很深的造诣,有一定的知名度。2-2教学情况11998年负责对企业职工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等级评定工作22000为实训课的外聘教师32000-至今先后讲授“冲压设备”“冲压工艺”“模具安装与调试”等课程,共300课时,学生1000余人。2-3技术服务11998年负责对企业职工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等级评定的工作;发表过论文:电机铁芯冲槽模21983至今参加了企业产品技术开发活动,开发过数十种新产品31996年参加了企业重大技术改造项目3. 教学队伍情况3-1人员构成(含兼职教师)序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技术职务职业资格证书专业领域在课程教学中承担的任务兼职教师在行业企业中所任职务1刘立起男1958.9副教授高级工程师教师资格证锻压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2郭海云女1956.7教授教师资格证焊接材料力学3赵峰男1963.4副教授高级工程师教师资格证金属热处理工程材料4石路晶女1976.12讲师教师资格证模具模具实体与曲面造型设计5贾长明男1970.6讲师教师资格证模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6陈建国男1961.12高级工程师冲压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总工7马林旭男1980.6助教教师资格证机械自动化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8于建忠男1961.8高级工程师金属热处理冲压工艺总工3-2教学队伍整体结构类型项目人数学历结构本科及其以上8专科及其以下0年龄结构50岁以上140-50430-40230岁以下1学缘结构企业经历6授课类型(理论/实践/实训)8培训结构国外4国内5师资配备双师型6理论1实践2该课程教学师资团队成员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双师型教师有6名,知识结构合理;教师专业均为机械制造类,专业方向有模具设计与制造、锻压、焊接、金属热处理等,绝大部分教师具有企业生产及实践经历。该教学队伍的年龄结构:4050岁教师60%,40岁以下教师40%,成员年龄老中青分布合理,符合传、帮、带的专业发展规律,为进一步提高整体师资专业教学水平,学院、机械工程系还制定了人员专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教学队伍中:双师型教师6名,高级职称5名,中级职称2名,初级职称1名,师资配置情况含实验/实训老师与学生的比例为1:15,80%以上教师均具有在企业工作及实践经历,了解企业需求,知道哪些知识技能是企业所需要的,能够将这些信息融入到教学实践中。该课程的教学团队中大多数接受过德国、西班牙 、加拿大、新加坡、泰国等国家进行专业及教学理论培训,借鉴国外的职业教育模式及经验,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效果。其教学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为全国和天津市各类型模具行业所称道。3-3教学改革与技术服务/培训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是迄今为止中国和德国两国政府间在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最大的合作项目。由德国政府投入6500万马克、天津市政府投入近8000万元人民币兴建而成。 1998年,学院作为天津市两所第一批两所高职办学试点校之一,开始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实践。2001年,天津市政府批准学院转制为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在成功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模式,卓有成效探索中外合作办学的基础上,又同西班牙机床协会合作,成功引资976万美元,争取天津市政府1,500万元人民币的支持,建成了集教学、培训、生产、职业鉴定和科技研发于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中西机床技术培训中心”,为学院的可持续性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学院目前拥有价值2亿元以上、4000多台套的各类先进设备和仪器,其中大量是由德国、西班牙、瑞士等国家引进的实用型生产设备和我国制造的实用型实验设备、生产性实训设备。学院现拥有56个实验、实训室和20多个生产性实训车间,为职业教育教学、学生的技能培养提供了可靠的实训条件。学院在德方专家和西班牙专家的大力支持下,采用多种形式同300余家行业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学院目前占地面积459亩,建筑面积近17万平方米。目前在校生总数5152人。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27人。教师中具有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职称的114人(包括高级技师),占50% ;“双师型”教师164名,占72%;在德国、西班牙、加拿大、新加坡、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接受长期或短期专业技术和现代教学法培训的教师177名,占78%。此外还有来自企业的各专业外聘专家和兼职教师近142人以及德国、西班牙、加拿大专家和外籍教师10余人。近年来教育改革具有以下特色。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秉承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模式,经过长达20余年的学习、实践、总结和凝练,创出了具有中国特色本土化的“天津中德职教模式”,得到同行的充分肯定和社会的认可。学院在学习和借鉴德国“双元制”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了“教学场所双元、教学师资双元、技术标准双元、教学环境双元、服务对象双元、教学评价双元、生源来源双元”等的“双元”办学特色。学院提出了“核心技术一体化”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依托与学院长期稳定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校企联动,通过“核心技术课程设置一体化”、“核心技术教学环境一体化”和“核心技术职业资格一体化”,以生产过程为导向,将职业资格标准嵌入教学体系,使毕业生能够真正掌握就业本领,培养“短过渡期”或“无过渡期”高技能型人才,形成了产学合作紧密的办学特色。借助中德国际合作优势,引进国际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教学课程包,消化吸收,为我所用。在与德国职业教育领域合作的基础上,成功与西班牙机床协会合作建立了中西机床培训中心、与西班牙模具协会合作建立了中西模具合作网;成功引进了北美(加拿大BCIT)软件技术课程包和教学标准;成功与欧洲空客公司合作引进了制造业类技能人才培养培训的国际化标准;成功引进了德国、西班牙、加拿大、美国、新加坡、日本等多国的优质教师资源和课程资源;形成了多元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办学特色。随着模具工业的发展,我们在加强与企业合作的同时,拓展知识眼界,努力提高教师的各方面的水平。2005年“模具设计与制造”为市级高职高专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在2006年评为天津市精品课1“双元制”模式模具专业是我院成立较早的骨干专业之一,前身是机械工具班,教材、考试均按德方要求进行,为开设模具专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专业课程的建设,是从理论课到实训课,遵照企业发展规律而开展的,模具课程的设置也是按照模具工业的发展要求而确定的。目前我市有模具企业大约四百多家,从业人员十余万人,主要是冲模和塑模两大方面。企业的要求,是模具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学生在校期间,主要接受冲压工艺和模具设计理论基础的同时,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在实验室、实训车间、实践基地,完整地去体验专业在现场的作用及效果,如我们讲模具结构时,受力分析,计算方法,模型设计在课堂和模具设计室完成,但设计工艺过程、模具结构合理性,都要到实践基地去体验。保证学生与企业不脱节。随着模具工业的发展,我们在加强与企业合作的同时,拓展知识眼界,努力提高教师的各方面的水平。 模具专业的师资建设,继续吸收国外有关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重视专业人员的培养,凡有条件的送往国外学习深造。 模具专业的学生培养,除延续外方先进的管理模式外,大大改进专业学习的方式,加快由教材型向教材和现场结合型的转变,由理论手工设计向理论软件设计的转变,由传统加工型向现代制造型的转变,使学生成为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受益者。 由于模具专业针对性强,要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我们选拔的教师大部分来自一线,反过来促使专业课程更贴近一线,适当压缩理论内容,增加实训课程,将教材没有的东西补充到课堂中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为保证专业课教学的实施,学校不仅开展与德方的合作,同时与西班牙也开展了合作,引进了先进模具加工设备和检测设备,给专业课的建设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可以说中德合作、中西合作,培养了大批到外企或合资企业的模具制造和操作水平的技术型人才。设计 理论 研究 中德 培训 中西 现场操作 应用 技能2“核心技术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以专业核心技术培养为重点,强化以专业核心技术技能为主线,构建制造业专业大类教学平台;依据人才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群、带)要求,专业中明确若干个核心技术技能,整体教学过程围绕核心技术技能展开,强化为核心技术技能服务。专业课程(理论、实验、实训)明确若干个核心知识技能点,整个课程围绕核心知技点展开,强化为核心知技点服务。在专业大类平台基础上,构建专业平台,搭建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块,将理论与实验、实训相结合,以课堂与实验(实训)室、实习车间、生产车间四点为交叉网络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两个教学体系的相互平行、融合交叉,纵向上前后衔接、横向上相互沟通。“核心技术一体化”具体包括三个一体化,即“核心技术课程设置一体化”、“核心技术教学环境一体化”和“核心技术职业资格一体化”。3“四层两段一贯穿”的课程结构服务于“核心技术一体化”专业建设,我们构建了“四层两段一贯穿”的课程结构,即:借鉴德国高等专业学院(Fachhochschule)和职业学院(Akademie)教学模式,结合办学条件,采取分段教学、模块训练型课程模式,逐渐由基础向专业发展,它分为基础教学、专业教学、专长教学、毕业设计实践与专业顶岗实习四个层面;基础学习和主体学习两个阶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专业技能实践培训模块不断线(一贯穿)。以模具专业为例:基础学习阶段为第一、二两个学期,学生除进行公共课学习之外,主要学习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机械基础、机械制图、计算机应用和专业英语等),该阶段学生并不获得职业方面的专业能力。同时伴有相应的基础实验教学和为数3个、为期6周的专业基本技能实训模块教学。作为基础学习阶段的结果,将按照学院有关考试规定组织严格的院级、部级统考,统考门数一般为3-4门,检查学生在此阶段的学习情况。主体学习阶段分4个学期,完成专业学习、专长学习、毕业设计与专业实习。其中,在主体学习阶段中规定有两个实习期,第一个实习期在第三学期的相关专业课和实训课中安排学生到企业和校内车间实习,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对职业有进一步的了解,获得一定的职业经验,并使其学到的专业基础理论得到应用和拓展。第二个实习期为最后一学期,学生在完成毕业考试后,主要进行毕业设计和企业实习工作,企业实习的培训计划由校企协调委员会中的企业委员会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共同商议确定,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和企业实际情况共同确定具体实习内容、实习目标和考核方式,然后由该专业的企业特派员具体负责学生的企业实习安排,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每周一个半天深入企业,同企业中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学生的实习。毕业设计一般采用实习企业或校内实践中的真实课题,为实习企业和学院解决技术上的实际问题。专业学习中,学生获得大量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其打下较为广泛的职业基础。而专长学习是专业能力培养的深化,学生将学习到该专业中最新、最具特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学习和专长学习中,学生将利用学院内得天独厚的先进实验、实践场所和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为数8个、为期14周的专门化技能实训模块的培训,这些模块包含了电气自动化领域内的最新应用技术,大量采用“实例”和“真实环境”方式培训。学生动手、动脑相结合,专业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相结合,独立思考、独立探索能力培养同集体协作、共同交流能力培养相结合。专长学习中,为了保障实训模块的有效进行,先进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有效应用,一般采用“分组实施、小班教学”的方法进行,保证每位学生独自使用一个工位、一个机台,一名教师指导12位学生。所以,实训模块课时利用率高、实效性强,从而保证了实训质量。4相互平行、融合交叉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将课程进行了有机整合,形成了上下贯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两个教学体系相互平行,融合交叉,把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交叉点和教学重点。相互平行,是指两套体系的教学计划相互平行,课程流程相互平行;相互融合,是指课程知识内容与技术、技能培养相互融合,理论和实践教学场所相互融合;相互交叉,是指两套体系的功能相互交叉,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的落脚点相互交叉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在教学内容上我们做了相应的调整,针对高职特点,减少理论较深的部分,增加实用较强的如工艺过程的编制,模具的安装与调试,现代模具企业的运作方式。对模具前沿部分进行讲解,如快速成形技术,快速制模技术等。另外将一部分理论知识放到实训课上进行,使学生在现场实训课上对理论加深了认识。我们将模具分成若干模块,让同学分组对不同模块从工艺工装设计到制造以及模具装配与调试进行学习与实训。使学生在实训当中,既体会到工程师是如何工作的,又体会到技师是怎样操作的。三、考核方式与考试内容的改革考试方法的改革:理论与实训技能相结合,开卷考试与闭卷相结合,从重视传授知识到重视培养技能的转变,从重视结果到重视过程的转变,通过定点项目的完整性的练习,重在过程中的理解和应用,将理论和实训按5:5比例安排,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爱学习与爱动手的学生都得到了有益的补充。四、开发技术培训模块和开展现场技术服务作为教育部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和全国重点建设师资培训基地,前后有全国 21省市、自治区的教师参加培训。通过这种专业师训班的讲授,使教师得到了锻炼,同时也同许多兄弟高职院校建立了广泛而紧密的联系,从而丰富了教师的知识和经验,提高了技能,开拓了视野。为美国肯纳公司、天津天铁公司员工的培训,模具及制造作为一个模块,为师资和企业培训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与西班牙合作,在筹建中西模具培训中心中,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服务,2006年与西班牙共同组织了模具技术讲座,对师资和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讲座并下企业进行技术报务。对模具发展的前沿部分进行了讲解。如“快速成形技术,快速制模技术”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五、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为课程组成员间的“累积经验共享”提供场所课程组成员长期坚持每周五下午的半天教研活动,让教师间实现“累积经验共享”,达到相互交流,沟通信息,寻求帮助,经验共享的目的。“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新老教师结对子”是我院的传统,而在教师中倡导“视自我提升为己任”的意识,让广大教师具备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求知欲,更为建立符合现代高等职业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创造了良好的氛围。课程组成员中每位教师的授课经验、培训成果、下企业服务体会、课题研究收获、实训设备新的使用方法、教材教案的调整等信息能够很快在课程组全体成员中共享。六、以现代职教理念为指导,完成相关实训室的改造和增设模具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符合现代职教理念、技术水平新、覆盖面广、设备台套数较为充足、功能较为齐全、教学方式先进、实训岗位多、技能培养模式特色鲜明,教学环境职业化、组织管理企业化。开设本专业不久,学院对模具专业的相关实训场地进行了规划,首先成立了模具设计室、模具实训车间、模具实验室,装备全部来自德国,西班牙和国内,为国际先进水平。(详见7-1) 3-4师资培养近年来,课程组十分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针对本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培养计划,并指定专门的指导教师负责培养。另外,我们还定期举办培训班,向新教师传授德国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使具有“中德特色”的教学模式在新一代教师手中得以延续。坚持通过项目上岗实习、在岗培训、下厂实习、工学结合、技术培训、现场服务与出国进修等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一、完善新教师上岗实习制度针对不同的师资来源,制定了各有侧重的新教师上岗实习培养计划,所有新教师都必须完成一年的上岗实习任务。此种新教师上岗实习培养方法已经在2006年天津市各高职院校新教师引进与培养工作中广泛推广,并被写入天津市教委关于加快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津教委专20068号)文件中。上岗实习过程主要有四项内容:学做“先生”;先做“学生”;争做“能手”;要做“专家”。学做“先生”在新教师上岗之初,都要为新教师安排一门“现代职业教学法及其实践”的课程,德国专家和有经验的老教师为新教师“讲”、“演”现代职教理论和教法。大到如何编写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小到如何运用手中的教鞭,边讲边示范,并让新教师主动实践。每位新教师的授课实践都进行摄像,德国专家和有经验的教师一起为新教师分析录像上的每个姿势、语言、段落,观察学生的各种反应和表情。通过这种培训,使新教师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也使他们对教育理论、职业教育教学法有了一种深刻、具体的认识,让他们看到了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更为重要的,它使新教师能更加主动、自觉地关心和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培养了他们不断丰富自己教学思想、注重教学研究的习惯。先做“学生”有针对性地为新教师制定了四个月的基础实践和专业技能培训。新教师要在本院的模具等实训车间内分别进行“车”、“钳”、“铣”、“刨”、“磨”、“模具装配”等一系列基础实践技能培训,同时还要在相关的重点实验室进行“计算机应用”、“机械设计”、“模具材料及热处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培训。凡是机械类高等职业学生在学期间要进行的实训操作练习、要学的加工方法都要让新教师亲手做一遍,并由德国专家和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具体指导和考核。考核采用过程评分和结果评分相结合、工艺评分和功能评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新教师也会从中学到实践课程有效的评分方式。使每个教师懂得:教师要教好一门课,首先应清楚你的学生都要学什么,需要什么,新教师要亲身体验学生在校的各个学习过程。如果你自己不能成为本专业的好“学生”,就更不会教出好“学生”,更不能成为学院的好“先生”。争做“能手”学院安排新教师进行针对性较强的23个月的企业实习,让新教师广泛接触专业实际,同企业建立联系,了解企业之需,寻求自己所讲授专业课程同企业实际的结合点,熟悉生产工艺,了解现代化生产设备的运行情况,使新教师教而知其用。同时不断探索新模式,鼓励新教师在企业实习中利用自己的专业理论和技术为企业解决现场实际问题,为企业开展现场技术培训等。要做“专家”每位新教师在上岗实习过程中,为其配有一位经验丰富的“专家”型教师作为指导教师,新、老教师“结对子”,让新教师树立做高等职业院校“专家”的信念,同时全方位地感受老教师身上的敬业、奉献精神以及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鼓励新教师在实习期间通过努力获得各种职业资格证书。二、建立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培养高等职业教育师资的良好途径模具专业分别同德国瓦伦跨企业培训中心(UEAZ)、西班牙机床协会、西班牙模具协会联盟、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等国外院校机构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双方相互派遣教师和人员到对方进行实习、培训和讲学,密切了同国际同类院校和相关机构的合作,教师也接受专业技术培训和职业教育教学法的学习,全面提升教师能力与素质。三、充分利用全国师资培训基地资源,同国内各高职院校建立相互学习的机制作为教育部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和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前后有许多院校教师参加师资培训。课程的教学团队和行业企业人员共同开发课程,进行示范性讲授,使教师得到了锻炼,同时,也同许多兄弟高等职业院校建立了广泛而紧密的联系。许多专业教师走出去,参加其他院校开设的各种技术培训,从而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和经验,提高了技能,开拓了视野。同时,也采取请进来的形式,与德国方面合作,请进具有国际水平的著名德国职教专家在我校进行任教,我们直接请德国专家在教学一线任教,担任机械工程系的付主任,与教研室共同制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共同制定模具教研室所要开展的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设想,开创了我校与外方合作的新模式。与此同时,与西班牙共同筹办的中西模具培训中心已正式启动,前期同西班牙机床协会合作,成功引资976万美元,争取天津市政府1,500万元人民币的支持,建成了集教学、培训、生产、职业鉴定和科技研发于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中西机床技术培训中心”,为课程的教学实践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模具培训中心的建立打下了良好基础,这里拥有模具制造的先进加工设备,为培训各类师资提供了良好的实训条件。四、利用“双赢”的校企合作关系,锻炼和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模具专业目前同国内几十家三资企业、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在“双赢”模式的校企合作中,教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教学团队定期深入企业,指导学生的企业实习;完成以企业生产实际为题源的毕业设计;为企业开办技术短训班;从事生产线技术改造和现场设备维护指导;同时,也了解了现代化企业的最新技术。经过努力,教学团队开发了模具专业相关的技术培训模块,为企业人员和下岗转岗人员提供培训。另外,教师通过这一窗口及时发现了自己的潜力和不足,为教师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也使专业办学始终紧跟企业的需求。主要合作为:教师安排到企业进行为期两周的下厂实习。他们可以在模具设计和模具制造方面得到锻炼。同时,教师还定期地到这些企业去走访,为企业做技术培训和服务。五、建立了“三级听课观摩制度”和“教师讲座制度” 制定和实施了三级听课观摩制度,要求每学期由系里安排不少于任课教师20%的听课与教学观摩活动,分别有教研室级、系级和学院级。观摩课强调“三新一好”,即课程内容新、教学方法新、教学手段新,“一好”就是教学质量要好。学院坚持开展专家教师讲座活动,每学期聘请学院内外有成果、技术技能强的专家教师进行专业技术或教学方式方法的讲座,开展互学、互通、分享活动。4课程设置4-1课程性质与作用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根据模具行业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所设,其内容出自行业岗位所需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综合所设,目的是培养冲压领域的工艺、模具设计和操作人才,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基于工作导向,冲压产品和模具设计为载体,理实一体化的综合课程。在机械基础平台上,直接指导和参与企业工作的前沿课程。同时可作为机械类其它专业的选修课程。通过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本掌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基本方法。1、指导学生结合现实生产过程,提出工艺与模具设计思路,独立完成以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过程为导向、结合企业技术课题为驱动、冲压零件或模具产品为载体的教学过程;2、针对不同的能力需要进行能力分解,确定其要求,为企业培养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实用型人才,既培养能进行模具设计的技术型人才,又能培养模具装配与调试的操作型人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业选择测试题库及答案
- 中职建筑专业试题及答案
- 医药工程专业试题及答案
-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5-2026学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 河北省唐山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语文试题(含答案)
- 特种专业试题及答案
- 贵州省毕节市梁才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定时训练数学试卷(含答案)
- 广东省2025-2026年高三上9月月考地理试卷(部分解析)
- 女神节女装活动策划方案
- 安徽省六安市独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卷(含答案)
- 全国宪法演讲比赛一等奖演讲稿
- 《湖心亭看雪》理解性默写(学生版+教师版)
- 拔尖人才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 精选工法桩安全技术交底记录表
- (7.2.2)-7.2啦啦操音乐创编的流程与方法
- GB/T 212-2008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 冀教版8年级上英语各单元语法课件
- 大班科学《玩转扑克牌》课件
- DB1750-2019水电站(厂)防雷与接地性能测试技术规范
- 牛常见病防治课件
- 装饰工程保修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