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_韩祥国.doc_第1页
桂林山水_韩祥国.doc_第2页
桂林山水_韩祥国.doc_第3页
桂林山水_韩祥国.doc_第4页
桂林山水_韩祥国.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桂林山水教案一、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2,课时:23,学生课前准备:一、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二、 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三、 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四、 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二、 教学课题一、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二、教学重点通过阅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热爱祖国大好河山;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三、 教材分析本文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点明桂林是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于是很自然地产生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欲望。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此句为全文的总领。下文就围绕这一名句,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作具体描绘。第二自然段写漓江的水。作者并不先直接写漓江的水,而是从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娓娓道来,后用一个“却”字转折,说明这些美景虽美,但都无法与漓江水相媲美,显示出漓江之水是多么的迷人!接着运用排比句式,比喻等修辞方法,准确而鲜明地渲染了漓江水的三大特点:静,清,绿。用“感觉不到流动”突现“静”;用“能看见江底的沙石”体现“清”;用“一块无瑕的翡翠”形容绿,而后以自己坐在木船上的感觉,再现漓江之水的风姿。第三自然段以同样的手法写桂林的山,先以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来衬托桂林的山是那么别具一格。随之写其奇、秀、险的特点。其中运用了十分贴切的比喻和恰当的形容,给人以亲临其境的感觉。文章的末段描绘了山和水交相辉映,异彩纷呈,加上空中的云雾,山间的绿树红花,江上的竹筏小舟点缀其间,交织成一幅绝妙的山水画。最后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四、 教学方法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桂林山水之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二是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1.课前,我可以布置学生到百度上查阅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2.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教学时既要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还要让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使情和景的自然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课始,可通过播放从百度上搜索到的图片渲染导入课文,如通过图片录像、教师的导语,唤起学生阅读的愿望,接着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教师范读、指名分段朗读,引读、看画面配音朗读,对课文作整体的感知,奠定情感基调。3.整体感知课文后,进入分段研读阶段。研读的重点是: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的;在思考此问题的同时,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五、 教学过程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出示百度搜索的桂林山水图片,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然后让学生谈感受。百度图片桂林山水/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1&word=%B9%F0%C1%D6%C9%BD%CB%AE%B7%E7%BE%B0%CD%BC%C6%AC课文朗读百度搜索/?_m=mboxCtrl.playSong&_a=%24%24%24%24%24%24%E8%AF%AD%E6%96%87%E8%AF%BE%E6%96%87%E9%85%8D%E4%B9%90%E6%9C%97%E8%AF%BB%20%E6%A1%82%E6%9E%97%E5%B1%B1%E6%B0%B4%24%248#loaded(效果:学生被美丽的桂林山水的图片深深吸引,再加上课文朗读的渲染,烘托了气氛,达到了教学所需的氛围。)二、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导语:那么,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读一读。“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将是多么美的景象啊,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自读全文,学习字词。读准字音,找出新词,对不懂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教同学、老师。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导语:我们先来欣赏漓江的水。观察图画或观看课件中的漓江水,用自己的话来描述。百度图片【漓江水】:/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E6%A1%82%E6%9E%97%E5%B1%B1%E6%B0%B4%E9%A3%8E%E6%99%AF%E5%9B%BE%E7%89%87&ie=utf-8&in=24591&cl=2&lm=-1&st=&pn=10&rn=1&di=234375636150&ln=1313&fr=ala1&fm=ala1&fmq=1362631511439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10&-1&di234375636150&objURLhttp%3A%2F%2F%2Fuploads%2Fallimg%2F111102%2F1307013.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sy25g2s7j_z%26e3Bv54AzdH3Fip4sAzdH3Fujg23tg2p7rtwgAzdH3Fda88AzdH3F88adAzdH3Fb9a_9_z%26e3Bip4s&W700&H366&T9774&S138&TPjpg(效果:图片的播放,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1、作者是怎样描写的?齐读(根据课堂读的实际情况,可以让学生个体再读,要求投入自己感情地读),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暇:没有斑点,非常纯净)根据课堂实情,教师点拨: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在读议中让学生体会,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和作者的赞美之情。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感受。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3、引导学生“发生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学生谈对排比句的感性认识)注意通过范读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三个“啊”的变调。能背的可以看着画面当堂背诵。四、巩固识字,练习书写漓:注意右边的写法。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第二课时一、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1、导语: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2、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画一画,结合图片来欣赏。3、互相交流:课文怎么写桂林山的特点的?(和第二自然段比较,也是用这样的段落句式)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随机展示课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特点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指导学生读出感受,理解词语,并展示泰山和香山的图像,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看资料的补充资料图片,让学生想象: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模仿句式练习,说说像什么。比如:还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通过图像,让学生感受到“秀”得郁郁葱葱,色彩明丽。特点之三“险”。重点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导学生通过字面、结合语句领会。如“危峰兀立”,字面上指导“兀”的意思即“高耸突出”,然后让学生自己连起来解释,并放到句子中理解。这样,教给方法后,再让学生自己休会“怪石嶙峋”的意思。4、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 “真险啊”。桂林的山图片【百度搜索】/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E6%A1%82%E6%9E%97%E7%9A%84%E5%B1%B1&ie=utf-8&in=7186&cl=2&lm=-1&st=&pn=0&rn=1&di=50789579000&ln=1993&fr=ala0&fm=ala0&fmq=1362632257921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0&-1&di50789579000&objURLhttp%3A%2F%2F%2Fnd%2Fbbsdigi%2Fmyphoto_d%2Fpic%2F2011%2F02%2F09%2F1211652274_051c1106767af09598e67d986a3df5c6.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vs7k_z%26e3Bpjvi_z%26e3Bftgw_z%26e3Bv54_z%26e3BvgAzdH3Fpi6jw1-89mm90m-8-8_z%26e3Bip4s&W1024&H750&T12725&S196&TPjpg/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E6%A1%82%E6%9E%97%E7%9A%84%E5%B1%B1&ie=utf-8&in=7186&cl=2&lm=-1&st=&pn=0&rn=1&di=50789579000&ln=1993&fr=ala0&fm=ala0&fmq=1362632257921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4&-1&di117285564600&objURLhttp%3A%2F%2F%2Fuploadphoto%2F1927%2Fphoto%2F1285259400.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c8p6r_z%26e3Bv54AzdH3Ft4w2jf-8-8lad_z%26e3Bip4s&W800&H600&T8326&S122&TPjpg(效果:图片的播放,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二、山和水相遇的景象(学习第四自然段)导语: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2、理解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1)引导理解字面意思,“画卷”即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2)观看图像片断,同时配音介绍:“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3、引导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休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自己的体验。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图片百度搜索/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E5%85%B3%E4%BA%8E%E6%A1%82%E6%9E%97%E5%B1%B1%E6%B0%B4%E7%9A%84%E5%9B%BE%E7%89%87&ie=utf-8&in=2313&cl=2&lm=-1&st=&pn=48&rn=1&di=86005742450&ln=1993&fr=ala1&fm=rs3&fmq=1362632547426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pn549&-1&di104905666700&objURLhttp%3A%2F%2F%2Fphotos%2Fguilin_02%2F%25B9%25E3%25CE%25F7_%25B9%25F0%25C1%25D6%25C9%25BD%25CB%25AE_%25B7%25E7%25BE%25B0%25D5%25D5%25C6%25AC_bb.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433q_z%26e3Bv54AzdH3Fri5p5fAzdH3F27tstg_adAzdH3Ftg1jx_z%26e3Brir%3Frwpi%3D_z%26e3B%26fpysj%3D6jws%26rw2j%3Db&W600&H600&T12680&S184&TPjpg三、指导背诵用师生引读的方法练习背诵。四、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抄写描写山、水特点的两个句子,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个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同时提示,每两个特点之间用分号来分隔,可以把各个特点分得很清楚。指导分号的书写。六、 教学反思该教案是否已经用于实际教学;如果已经用于实际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有哪些环节可以继续改进;如果还没有用于教学,原因是什么,计划什么时间用于实际教学。桂林山水这一课,用优美流畅的文字描绘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作者紧扣桂林山水的特点,叙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字里行间洋溢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一片深情。我设计的这堂课,旨在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和感悟,让学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体会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在教学中我突出了以下几点:一、创设情境,提升感悟。开课我便播放了介绍桂林风光的图片,这样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欣赏后有了直观的感受,迫不及待的想要了解桂林山水。这样既使学生有直观感受,又激发了学生的情趣.二、入情入境,感情朗读。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要求:动笔画出描写漓江水特点的词句,并反复读一读,看看漓江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对于漓江水的特点学生不难体会,可要是让他们把体会到的内容读出来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我相机展示画面来加深学生的感受,同时适当的进行范读,当学生感悟得很不错,能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