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弹艺术的雅与俗.doc_第1页
评弹艺术的雅与俗.doc_第2页
评弹艺术的雅与俗.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评弹艺术的雅与俗评弹艺术的雅与俗摘 要 吴文化的滋养,决定了评弹的文化品格和美学特征:雅与细。评弹艺术具有音乐性和文学性,其说表艺术是也语言的艺术。评弹的俗中显雅的特点,才是评弹艺术魅力之所在,是吴文化中的典型的风雅、雅致之雅。关键词 评弹 高雅 苏州 艺术 吴文化评弹孕育和成长于丰蕴的吴文化环境中。两百年多前,清代乾隆年间,昆剧渐见式微,评弹勃然兴盛。诞生于苏州、为苏州带来无上荣耀的昆曲,在称雄剧坛三百年后开始淡出中国舞台中心。就在这时,王周士“御前弹唱”,评弹崭露头角。评弹是评话和粼司的合称。评话俗称大书、弹词俗称小书。它以轻便灵活的形式、优美动听的音乐、生动传神的说表、引人入胜的内容而博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听众几乎遍布江南各地,在海外侨胞中也有一定影响,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一、评弹的音乐性,其音乐声腔系统形成富有魁力的雅致江南水乡音乐,在中国的传统音乐之林中显示出其独具一格的魅力。评弹以“说、嘘、弹、唱”构成独特的综合艺术,形成独特的艺术魅力。至今陈调、蒋调、张调、薛调、杨调、俞调、徐调、祁调、丽调、侯调、琴调、严调、周调、李调、尤调、小飞调等二十余种流派唱腔。评弹艺人在吸收昊歌营养的基础上,形成弹词曲调有山歌调、乱鸡啼、费家调、离魂调、船歌、金绞丝、银绞丝等十九种。这些唱腔,依然传唱书坛,脍炙人口。像苏介卜评弹那样有影响的流派唱腔之众多,在各种地方曲艺与戏曲中并不多见。其中突出的有:杨调其发挥了弹词口昌腔的吟诵体特色,吸收昆曲的发声、润腔方法,唱时,真假嗓并用,转换自如,音域宽广。常根据感情需要自由行腔,并以跌宕起伏的散板形式和句末顿挫分明的长拖腔,同时,加上速度快、跳跃性强的戏剧效果。其唱腔雄健、豪放、声阂气贯,间有凄切苍凉之处,激情撼荡,感染力较强。除了长生殿书中唱篇外,代表性唱段有开篇剑阁闻铃、昭君出塞、紫鹃夜叹及武松打虎、晴雯夜探等选曲。俞调该唱调吸收江南民间音乐,丰富了唱腔旋律而形成的流派。俞调音域宽,唱腔包涵了高亢与低沉,委婉与平直,刚劲与柔和,曲调十分优美动听。如开篇宫怨为其代表性口昌段。周调周调从京剧中吸取养料,丰富书艺。周调以亲切含蓄、温文舒缓为特色,结构严谨、节奏平稳、板眼分明、咬字清晰。叙事、表达内容明白晓畅,既充分发挥说唱音乐的的吟诵行腔特点,又注重唱腔的音乐性,婉约多姿,稍带鼻腔共鸣,饶有韵味。三弦伴奏,亦显雅逸。徐调弹词演员徐云志所创。形成于世纪年代末。徐早期演唱“俞调”和“小阳调”,后从民间小调、戏曲声腔和小贩叫卖声中汲取音乐素材,发挥自己嗓音清亮高亢的天赋条件而成独立的流派。特点为节奏舒缓,旋律婉转圆润,音色软糯柔顺,音乐性较强,有长短各异的九种基本唱腔,人称“糯米腔”。由于其定音较高,三弦上的老弦即第三弦常配用铜丝弦,增添了曲调的荡音,成为其特色之一。代表性曲目有寇宫人、莺莺拜月等。评弹各具风格的流派唱腔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都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音乐,用的是吴侬软语。其语言和音乐的优美、儒雅、宛转、沉静,像江南曲水清流顺畅又轻游慢转,也像江南的水令人亲切、亲和,有抒情韵和人情味。二、评弹艺术的文学性,俗中显雅,是吴文化中的典型的风雅、雅致之雅。评弹是说书先生与民间文人共同创造的艺术,同一部书历经几代艺人不断加工、琢磨,反复修改、润饰,精益求精,才能成为书坛精品。其中包括三笑、珍珠塔、玉蜻蜓、白蛇转、杨乃武、三国、七侠五义、水浒、啼笑因缘等精华书目的传承。通过很多专家对评弹近二十年来的文学、戏剧研究,愈显发现评弹的文学价值的可贵之处。每一部长篇弹词、评话,都是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它在长篇的情节结构、曲词特点、悬念设置、人物塑造、心理刻画、语言叙述等方面的文学成就,毫不逊色于古今中外那些著名长篇小说。一部长篇书目能连续数月吸引听众,正是它绝妙的语言艺术的魅力。1、评弹书目结构,具备戏剧的显著特点。从结构上看,评弹吸取了戏剧的序幕、发展、高潮、尾声,并擅长于组织矛盾,制造戏剧性冲突,设计悬念与巧合。“悬念”在评弹中叫“关子”。评弹的行话“关子毒如砒”,道的就是悬念在说书中的重要性。而“巧合”通常是各路矛盾的交汇点和缩结点,是书情走向高潮,即引发“关子书”的必由之路,故又有“无巧不成书”之说。2、评弹书目内容,对小说的传统技巧有明显的的借鉴。从内容来看,传统小说讲究的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也正是评弹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元素。从它的叙事方法中,更可以清楚地看到它对于小说的传统技巧的借鉴。比如小说中有双线叙事按下一条线索,再表另一条线索。在评弹中,说书先生有“你”“我”“他”多角度视觉,“跳进跳出”的身份转换“跳进去”就为书中人,俗称“起角色”,感受所演角色的悲欢。“跳出来”又成说书人,可以尽地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进行局外评价,褒贬人物。评弹中的“肉里嘘”和“外插花”,则都是说书人,以书情的“一点因由”,旁生的章节,从而增加了评弹艺术的趣味性。3、评弹书目曲词,俗中显雅,更称一绝具有很高的艺术品位。从评弹的曲词来看,它具有诗歌的韵律美和写意美。创作者与听客共同引导着苏州评弹向雅致方面发展,使评弹这一大众通俗艺术于俗中显雅,有艺术品位。弹词唱词之俗中显雅,更称一绝。珍珠塔唱词中,排比句如翻江倒海,铺张得淋漓尽致,令人为词曲作者思维之无限舒展、文气之极度畅达而拍案叫绝。象“七十二个他”,二百零七句的“纵使姑娘欺辱你,十分怒气要耐三分”,“千分惊险干分喜”等唱段,修辞手法灵活多变。为汉语修辞学创造了新的修辞格。玄都求雨中钱笃召一气说出八句歇后语、十种代指,表述一个“烧”字。明伦堂中的吟诗作对、斗智较才,发展到四季联环诗对、七言循环诗,充分展示了语言的精妙。于是,有黄异庵西厢的文学再创造,有杨振雄发展于后的成功,有徐云志三笑的轻松幽默、妙语连珠、优雅从容,有周玉泉、蒋月泉玉蜻蜓的细微传情,有陈灵犀对白蛇传、玉蜻蜓的文学加工。评话中的“赋赞”,弹词中的“开篇”和“选曲”的歌词,兼有民歌民谣的简白质朴,以及古典诗词的意境幽远。弹词开篇莺莺操琴中“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长日夏,碧莲香,有那莺莺小姐唤红娘。说红娘啊,闷坐兰房嫌寂寞,何不消愁解闷进园坊。花街回廊绕曲折,纱扇轻举遮太阳。”其词藻自然简约,质朴但看出其深厚的文学功底,这是诗歌的韵律和写意最完美的写照了。4、苏州评弹的文学价值,在于其对书中角色心理欠精细地、深入透彻地刻画。苏州评弹的评弹讲的是故事,但它是以书中人物心理的刻画,来推动书情发展的。评弹最能深入人心,因为评弹最通人性,最富人情,人文内涵十分丰富。评弹刻画人物心理,有几个特点:(1)、总是从书情出发,富有戏剧性,在戏剧性的情节中挖掘、发展人物心理。评弹总是在动态中随着剧情的发展来刻画人物心理,象庵堂认母、做寿、密室相会、婆媳相会,是在书中人物心理的发展变化中,推动书情。元宰与智贞、智贞与芳兰、杨乃武与小白菜、方母与陈翠娥之间,原来有很大的自理距离,互相在猜测、试探、盘问、躲避,终于一层层了解对方。(2)、评弹不是单一的展示人物心理,象外国小说那样,而总是串联起一系列细节,通过一系列细节产生语言的碰撞与心灵的交锋。(3)、评弹心理刻画,充分生活化、世俗化,于平淡中显新奇,出奇制胜,使心理刻画新颖别致,给人深刻印象。象大生堂中吃馄饨,已是脍炙人口。熟悉生活的艺术家对富有鲜活个性的小人物的塑造,更令人拍案叫绝。三、评弹的说表艺术是语言的艺术,通过精心提炼出来的口头吴方言语言,俗中显雅的特点,才是评弹艺术魅力之所在。评弹说表的特点,就是用私白、咕白、托白、衬白、将官白中的这些潜台词一层层给听众解读出来,解读得丝丝入扣,听众听得有滋有味,感受到人物的心思,赞叹语言的奥妙。评弹是语言的艺术,评弹艺术家们对评弹语言、也就是吴语文学做出了无与伦比的杰出创造。苏州评弹虽然叙述“平民化”了的才子佳人故事,但是绝不低俗。书中人物的语言也都是耐人寻味的。这些人物对白尽管都是生活化的语言,但又都是经过提炼的,富有人物的心理容量,富有戏剧性。评弹的语言叙述系统是灵活多变的,有各种不同的叙述方式,不同的叙述视角。如果说书人只用一种简单的叙述方式来讲故事,那么势必使整部书单调平板,听客将会觉得评弹艺术枯燥乏味。正是各种表与白的交替穿插,使叙述方式不断变化,就很好的讲述了故事,也很好的塑造了人物才能真正吸引了广大听客,使评弹艺术始终焕发其光芒。徐云志的优雅从容、轻松幽默的说表,恰好供托出三笑的喜剧性风格。周玉泉的醇厚自然,使玉蜻蜓人与事更生活化,富有人情味。杨振雄的儒雅潇洒的说表,正是西厢记的风雅幽默风格的最佳叙述方式。说书人吸收了大量鲜活的生活语言,吴方言所特具的幽默、轻松、微妙、传情,被评弹艺人运用得出神入化。深深庭院、浅街小巷、茶馆酒楼、闹市码头,各种人物口头有着鲜活独特的吴方言语言。艺人们熟悉这些吴语语言的特殊的意蕴与丰富的表现力,通过巧妙地融合成评弹的叙述语言,大大提高了评弹的趣味性。正是这些通过精心提炼出来的口头吴方言语言,俗中显雅的特点,才是评弹艺术魅力之所在。在明清时期形成显著特色的吴文化,主要是文人雅士文化,是显示中国传统文人雅士文化建构和美学追求的文化。由于有典雅的昊文化滋养,必然决定了苏州评弹的文化品格和美学特征难与细。但是,评弹本是民间通俗艺术,江南城乡茶馆、街头大小广场,随处都有说书先生在弹唱故事。说书先生都来自市民社会,他们熟悉市民生活、习俗、心理、语言,他们以通俗语言、手法讲述通俗故事,意在消遣娱乐。苏州评弹面对的江南听客,不同于其他地域,虽然评弹听客不一定是文化人,大多是普通市民,但是他们生存在昊地,受到吴文化的熏陶,受到种种艺术感染。他们又不俗,他们欣赏点雅趣,欣赏丝丝入扣的细致,书品粗俗庸俗为老听客、知音所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