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老人.doc_第1页
农村留守老人.doc_第2页
农村留守老人.doc_第3页
农村留守老人.doc_第4页
农村留守老人.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留守老人:幸福在何方?一个个年轻人背井离乡,到陌生的城市“寻梦”;他们身后留下了一个个孤独的身影在村口守望。这些孤独身影,就是他们留守家园年迈体弱的双亲。留守老人们在农村是怎么生活的呢?谁来关怀、呵护这些老人?扫描:农村留守老人生存现状写真在我河舒镇一村的一位老人,名叫刘东明,今年62岁,有5个孩子,一家人大小14口人,子孙们不是外出打工就是在外面工作,家里就剩了夫妻俩。刘东明的家很大,老人说,每年除了春节热闹一阵子外,家里就冷冷清清的了。老人的孩子虽多,但生活并不富裕。孩子们在外一年忙到头,仅够子女读书和一家人的花费。因此,老人虽然腿脚不灵便,但在家里并没有清闲下来。在村里,像刘东明这样的留守老人还不少。他们只要身体还行,就活一天干一天活,自己养活自己。而另一位老人,80岁的张中华,他的妻子十多年前就去世了,他与妻子没有生育,抱养了个儿子。儿子带着孙子去深圳给人养猪,十几年来只回来过两趟。养子出去后,开始还寄点钱回来,后来人不回了,钱也不寄了。老人在家里,靠自己耕种一亩地养活自己。他没有收入,连猪肉都买不起。老人家里连电灯都没有,房间里一片黑暗,连床都看不到。穿着破破烂烂的他说到这里,唉声叹气地说:“这些也没有什么,我担心的是死了没有人埋!”还有些老人带着孙子一起生活,而孩子需要教育,这些本是年轻人的事,可是,他们大多在外面打工,这些任务便全部落在了老人们的身上。教育孙儿不但责任大,而且也极为烦心,事情多得很。繁重的家务和家教外,最令老人烦恼的莫过于寂寞。有一位名叫杨才兵的老人说,他平时里白天忙一些家务活,或者偶尔串串门,同邻居拉拉家常,日子也还算充实,但晚上可就寂寞了。家里虽然彩电、音响等娱乐设施一应俱全,但由于自己识不了几个字,加上眼睛又不好,电视设备几乎成了摆设。他最盼的是过年,一家人其乐融融,那才是他想要过的美好生活。最怕的是正月十五一过,子女一个个走了,家里回到长久的冷清。最后他戏谑地说:“现在农村大多数家庭是两个老的在家,一个和尚,一个尼姑。”重压:农村留守老人的心声我在镇政府里了解到,本镇的留守老人很多。在中青年外出务工后,留守在家的老人不得不“老当益壮”,扛起了种田责任,肩挑背磨什么都得干。这些过度透支了他们的体力,用这些老人的话说是“只有我们实在爬不动时,就不做了”。老人们说,年轻时盼把孩子拉扯大了,就可以享清福了。现在都一大把年纪了,仍然要耕种犁地,说“老了享福”,那都是一句空话。他们精神慰籍少。人老了最怕孤独。来自子女的精神慰籍是老人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农村老人过惯了苦日子,对物质要求并不高,在能满足温饱的今天,老人渴望的往往是子女的亲情而不在乎子女的钱物。尤其是当子女外出务工把孩子接去一同生活后,留守老人不但日常生活受到影响,连最后一点精神寄托也没有了。大多数留守老人过着“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寂寥生活,很容易感到孤独。特别是孤居老人,更是心里有话没处述说,有时间没事打发,很可能出现抑郁症状,觉得生活没有意思,严重的会产生自杀的念头。他们生活缺照料。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中的某些小事对于留守老人来说,都成了难题。留守老人最怕的就是生病。在家中生了病,没有年轻人去请医生,有些老人甚至拿不出钱看病,往往小病拖成了大病。卧病在床身边也没有子女来照顾,老人更是觉得孤苦无靠。他们经济收入低。大多数农村留守老人大部分没有社会养老保障,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是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补贴。地里的收入不高,一些失去劳动能力的留守老人更是只能依靠子女的补贴。随着孝道观念的淡化以及一些子女自身谋生的压力,高龄留守老人的经济收入更是少得可怜。他们安全隐患多。随着年事已高,一些农村留守老人记忆力下降,有的行动不便或身有残疾,一些日常生活行为都有可能导致安全隐患,甚至导致悲剧。最近,一项由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完成的调查表明,我国农村现有10.2%的老人感到不幸福,有35.1%的老人经常感到孤独,独居的和没有配偶的老人感到孤寂的比例更高。关注此事的人士认为,与农村“五保户”相比,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容易被忽视,他们大多体弱多病、生活缺少照料。尤其是高龄老人面临的困难更大,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秋霞说:“农村老年人精神危机的主要内容包括子女经济上的供给、精神上的孝顺、老人业余生活的丰富等等。但是许多的地区,农民们面临子女上学、子女成家、医疗保健等多种问题,在诸多的开支面前,老龄问题根本排不上号。老人们一般只停留在吃饱穿暖的水平,养老仅为了生存。”思考:如何让农村留守老人安享晚年农村留守老人的大量出现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现象,他们是社会中相对脆弱的群体,表现为经济上的地收入型、生活质量上的低层次性、政治上的低影响力和心理上的高敏感性。这决定了他们很难依靠自身力量解决上述养老问题,需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才有可能实现他们安享晚年的愿望。两会期间,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于解决农民工权益的保障,以及关注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问题被代表委员们一再提及。前两年温家宝总理就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农村养老院建设,强化农村公共医疗服务等。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为老年农民营造一个好的赡养环境,农村“留守老人”就不再是个沉重的话题。毕竟,构建和谐社会的春天已经来临!日志1一个个年轻人背井离乡,到陌生的城市“寻梦”;他们身后留下了一个个孤独的身影在村口守望。这些孤独身影,就是他们留守家园年迈体弱的双亲。留守老人们在农村是怎么生活的呢?谁来关怀、呵护这些老人?由于居住在一个小镇上,一直以来都看到许多年迈的老年人。他们和老伴两个人生活,或者带着子孙一起,很多也就是单独一个人生活。他们经济上的地收入型、生活质量上的低层次性、政治上的低影响力和心理上的高敏感性。对于此,我很想贴近了解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切身的感受。刚好从父母口中得知有这么个机会,去乡下调查了解留守老人,我便积极争取了机会,与工作同志可以一起去下乡。我想知道老人们的现状,想知道他们的心声!日志2对于这么一群特殊的群体,我还是对自己有点担忧,我不太真正了解他们,怕到真正和他们接触时,自己的行为举止和言谈会不受他们喜欢。我不想自己表现得不好。于是,我参阅了一些有关的书籍和杂志,以及与父母交谈了解,让自己对他们形成一个初步概念也许在年龄上,就把自己当作一个晚辈,一个孙女,而对于此次的调查了解,就当作一次去看望自己的爷爷奶奶,那样我想应该就很不错了。同时在各种资料上了解到,与农村“五保户”相比,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容易被忽视,他们大多体弱多病、生活缺少照料。尤其是高龄老人面临的困难更大,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农村老年人精神危机的主要内容包括子女经济上的供给、精神上的孝顺、老人业余生活的丰富等等。但是许多的地区,农民们面临子女上学、子女成家、医疗保健等多种问题,在诸多的开支面前,老龄问题根本排不上号。老人们一般只停留在吃饱穿暖的水平,养老仅为了生存。对于明天的下乡深入调查,我的心情变得沉重了!日志3今天是我起来得最早的一天,因为我要和政府的工作同志一起去乡下,去了解留守老人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幸福生活在何方?我们选定了情况比较特殊的几位老年人们,将在这两天依次去看望。一路上,我的心情还是多少有点忐忑不安。不知道我马上要面对的到底是怎样一种情况一群特殊的老年人。走了很长的路,终于到了选定的第一位老年人的家。就是河舒镇一村的村民,名叫刘东明,今年62岁,有5个孩子,一家人大小14口人,子孙们不是外出打工就是在外面工作,家里就剩了夫妻俩。刘东明的家很大,老人说,每年除了春节热闹一阵子外,家里就冷冷清清的了。老人的孩子虽多,但生活并不富裕。孩子们在外一年忙到头,仅够子女读书和一家人的花费。因此,老人虽然腿脚不灵便,但在家里并没有清闲下来。在村里,像刘东明这样的留守老人还不少。他们只要身体还行,就活一天干一天活,自己养活自己。而另一位老人,80岁的张中华,他的妻子十多年前就去世了,他与妻子没有生育,抱养了个儿子。儿子带着孙子去深圳给人养猪,十几年来只回来过两趟。养子出去后,开始还寄点钱回来,后来人不回了,钱也不寄了。老人在家里,靠自己耕种一亩地养活自己。他没有收入,连猪肉都买不起。老人家里连电灯都没有,房间里一片黑暗,连床都看不到。穿着破破烂烂的他说到这里,唉声叹气地说:“这些也没有什么,我担心的是死了没有人埋!”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不是忐忑不安了,而是极度的沉重!日志4今天去另外老年人家的路上,与工作同志的交谈了解到,本镇的留守老人很多。在中青年外出务工后,留守在家的老人不得不“老当益壮”,扛起了种田责任,肩挑背磨什么都得干。这些过度透支了他们的体力,用这些老人的话说是“只有我们实在爬不动时,就不做了”。有些老人带着孙子一起生活,而孩子需要教育,这些本是年轻人的事,可是,他们大多在外面打工,这些任务便全部落在了老人们的身上。教育孙儿不但责任大,而且也极为烦心,事情多得很。繁重的家务和家教外,最令老人烦恼的莫过于寂寞。有一位名叫杨才兵的老人说,他平时里白天忙一些家务活,或者偶尔串串门,同邻居拉拉家常,日子也还算充实,但晚上可就寂寞了。家里虽然彩电、音响等娱乐设施一应俱全,但由于自己识不了几个字,加上眼睛又不好,电视设备几乎成了摆设。他最盼的是过年,一家人其乐融融,那才是他想要过的美好生活。最怕的是正月十五一过,子女一个个走了,家里回到长久的冷清。最后他戏谑地说:“现在农村大多数家庭是两个老的在家,一个和尚,一个尼姑。”老人们说,年轻时盼把孩子拉扯大了,就可以享清福了。现在都一大把年纪了,仍然要耕种犁地,说“老了享福”,那都是一句空话。我们应该好好思考这句空话!日志5深入调查结束了,我知道了老人们的现状,知道了他们的心声!他们精神慰籍少;他们生活缺照料;他们经济收入低;他们安全隐患多。农村老年人精神危机的主要内容包括子女经济上的供给、精神上的孝顺、老人业余生活的丰富等等。但是许多的地区,农民们面临子女上学、子女成家、医疗保健等多种问题,在诸多的开支面前,老龄问题根本排不上号。老人们一般只停留在吃饱穿暖的水平,养老仅为了生存。”实际农村老人过惯了苦日子,对物质要求并不高,在能满足温饱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