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感受课文.docx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感受课文.docx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感受课文.docx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感受课文.docx_第4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感受课文.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明光市太平中学 刘立远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章细节,揣摩人物内心世界。 3品读文章质朴深沉的语言。 4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过程与方法: 从情境创设和情感铺垫导入,解读“我”和母亲。引导学生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体悟亲情和生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作者和母亲的经历和感受,真正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并用正确的态度面对生活。2、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品味揣摩语句,深入理解课文。 2走进“我”和母亲的内心世界;感受母亲形象。 教学难点: 1、切实体会母爱的博大无私,指导学生学习如何面对磨难。 三、学情分析 现在的孩子大多沉浸在幸福生活之中。当然,这种幸福包含着他们每天享受的母爱。可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到这种无私博大的爱。通过秋天的怀念一课学习,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朗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从而悟出母爱的内涵。同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体会这种爱,回报这种爱。四、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情境引导法、朗读法、赏读评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 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通过情境创设和情感铺垫导入,反复品读课文,逐步深入理解课文。 2学生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激发学生阅读体验。丰富学生情感,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出示PPT并朗读: 秋天是迷人的,天高云淡,大雁南归,枫叶似火,硕果累累。秋天的美别具一格,秋天的美实实在在。秋天的许多事物都会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也会让我们产生某种 怀念的情绪。著名作家史铁生就在秋天里产生了怀念之情,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史铁生回忆母亲的散文秋天的怀念,我们会对这种情感有更深的体会。(二)走进作者 播放视频课件秋天的怀念作者介绍。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出生于北京,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21岁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需要的患者。 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为人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 主要代表作: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 务虚笔记 散文集我与地坛 病隙碎笔 (三)感知课文 1播放情境课文宣泄的痛苦并引导思考: (1)当初,史铁生如何面对“双腿瘫痪”遭遇?(抓住文章的重点词语分析理解) (2)母亲又如何面对“暴怒无常”的“我”?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体会母亲内心的痛苦) 2播放情境课文秋日的遗憾并引导思考: (1)母亲为什么要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唤起“我”对生活的勇气,鼓励“我”要好好活)(2)这段文字对母亲作了哪几方面的描写?(动作、语言、神态、心理) 3播放情境课文烂漫的秋菊并引导思考: (1)在前文中找出和最后一句话照应的句子。 (2)把题目“秋天的怀念”改为“怀念母亲”好不好? 不好。一是作者以季节的变化来组织材料的,“秋天的怀念”体现了这一点。二是文章末尾描写了秋天的菊花,起了衬托心情和揭示主旨的作用。改为“怀念母亲”则体现不出作者精巧的构思。 4自读课文,读出人物的情感。 (四)解读人物 第一,解读作者的心路历程。 同学们!下面让我们细细品读文章的语句,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 1 播放课文解析从绝望到希望探究作者的情感脉络。2提出并探讨问题: “北归的雁阵”“甜美的歌声”为什么会让“我”更加痛苦?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一下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明确问题一:“北归的雁阵”带来春的信息,其自由自在飞翔的样子让人羡慕;“甜美的歌声”往往激起人们对生活的憧憬,在这些美好的事物的反衬之下,双腿瘫痪的史铁生会觉得更加痛苦。 明确问题二:“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写出母亲忍受着巨大的病痛折磨却包容“我”的喜怒无常,侧面表现作者的内疚;“再也”写出了深深的遗憾。第二,解读母亲的形象。 1 组织讨论:母亲的感人形象是通过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体现出来的,画出你感受最深刻的句子,小组交流,说说其动人之处。 2 出示我与地坛里的一段文字: 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最终能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对照上面一段话,结合文章相关语句思考:为什么“这样的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引导学生从三方面理解:一是母亲深受病痛折磨;二是“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三是担心儿子不能“好好儿活” (五)写法探究 探究“借景抒情”的手法。 探讨问题:文章最后一段为什么要详细描写多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绽开得烂漫? 一是通过菊花的烂漫衬托作者对生活的热情,这是以景衬情的写法;二是以菊花照应上文“母亲生前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这件事,借菊花怀念母亲,同时照应了题目。 (6) 活动学习 主题:说说给我最关爱的亲人。 参考文本素材秋天的怀念活动设计。(主题:感恩母亲) 【设计意图】实现课内外迁移,体现大语文教学观。实现能力迁移和情感内化。 (7) 布置作业 1布置检测练习。 参考秋天的怀念同步检测。 2拓展阅读。 史铁生的其他作品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写一篇读书笔记。(八)教学反思 秋天的怀念是著名作家史铁生在母亲逝世后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中讲述了自己双腿瘫痪后,几乎丧失了生活的勇气,是身患重病的母亲用体贴入微、深沉无私的爱,使自己明白了生命的意义,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在上这节课之前,我从网上观看了窦桂梅老师将这节课的视频,我被窦老师这种语文课堂所感染,在她的课堂上,孩子们受着爱的教育,用自己的感情朗读着,孩子们就是在与文本对话。我认真的听着,认真的记着,我想让我的课堂也能有这种效果,所以,在整理好教案后,我上了这节课,我带着自己的感情上了这节课。反思执教的过程,我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了解背景,走近作者,体会内心。 课前,我布置学生从书籍、网络中,了解史铁生的相关资料。上课伊始,我让学生交流史铁生的有关资料,当学生得知作者瘫痪才21岁时,我马上让学生揣测一下:当一个人的花样年华都要在轮椅上度过时,会产生什么想法呢?孩子们马上体会到作者有死的念头不足为奇。言语中,孩子们流露出对作者的惋惜与同情。从而为下文感受母爱埋下了情感铺垫。 二、走进文本,感受母爱。 秋天的怀念一文主要是通过对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描写来刻画形象的。于是,教学本文时,我就从这些细微处入手,引导学生体会“扑”“抓”“忍”动作背后母亲的心情,让学生感受到母亲对作者那种深沉的爱。抓住“央求”“喜出望外”“高兴”“敏感”等词语,让学生反复品读,分析母亲心情变化的原因,从而感受到母爱是小心翼翼,母爱是善解人意,母爱是一种担心,母爱是一种坚持,母爱是一种力量于是学生终于明白,原来母爱就是平凡中的伟大。 在课上,我学窦老师让孩子们把自己的感情送进去,再读,通过多次朗读,孩子们也融进了文本,感情也自然流露。 三、走出文本,学会感恩。 本文的情感目标是让学生体会到母亲的无私和伟大,从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