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研究 煤城焦作出路何在 (2).docx_第1页
问题研究 煤城焦作出路何在 (2).docx_第2页
问题研究 煤城焦作出路何在 (2).docx_第3页
问题研究 煤城焦作出路何在 (2).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焦作市概况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南临黄河,现辖2市4县4区和1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总面积4071平方千米,总人口338万。其中城区面积65平方千米,城市人口78万。焦作历史悠久,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早在夏商时期就有人类居住。古称山阳,明清时设置怀庆府,1956年建市。这里是司马懿、韩愈、李商隐、许衡等历史名人的故里,是闻名中外的太极拳发源地,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隐居地,还是汉献帝刘协的谪居之地。现存的府城遗址、天宁寺三胜塔、嘉应观、妙乐寺塔、慈宁寺、朱载靖墓等文物古迹于2001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焦作矿产资源丰富,是中西部和华北地区不可多得的资源富集区。主要矿藏有煤炭、铝矾土、硫铁矿石、石灰石等20余种,储量可观。地下水资源充裕,是天然的地下水汇集盆地。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工程都将途经焦作。丰富的资源优势奠定了焦作工业的基础,使焦作从原来的单一煤炭生产发展到现在的能源、化工、机械、冶金、建材、医药、轻纺、食品等综合发展的工业体系。在目前的产业布局中,工业居于主导地位,2003年,工业占整个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50.3。焦作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秀丽。太行山南麓在焦作境内连绵百余千米,山水相依,雄中含秀,独具特色。2004年2月13日,焦作云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命名为世界地质公园。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总面积556平方千米,由神农山园区、青天河园区、峰林峡园区、青龙峡园区和云台山园区五个园区组成,是一座以裂谷构造、水动力作用和地质地貌景观为主,以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为辅,集科学价值与美学价值于一身的综合型地质公园。焦作农业生产条件较好,是全国三大粮食高产区之一。这里盛产的地黄、牛膝、菊花、山药“四大怀药”驰名中外。焦作地处豫晋交界,是晋煤南运的交通要道,公路交通比较发达。焦晋、焦郑高速公路成为晋豫两省快速通道。截止2003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4953千米,公路密度达每百平方千米121.7千米,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焦作乡镇企业基础较好。目前已初步形成一批农副产品加工、玻璃钢、造纸机械、皮革皮毛加工等具有一定产业规模的企业群体。近几年来,焦作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倾力打造经济强县、经济强区、经济强市,全市经济步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轨道,对外开放呈现新的局面,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人民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2003年焦作经济取得长足发展,以“四个百亿”为标志,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这“四个百亿”是,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100亿.达到120.1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100亿,达到10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100亿元,达到103.8亿;全市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300亿,达到334.2亿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幅度都达到了近年来最好水平。今年年初召开的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提出了“工业兴市、工业强市”的工作思路和“巩固好基础,争创新优势,再上新台阶”的总体要求。基于全省各地竞相发展的竞争格局,市委又明确提出了经济总量进位次、人均指标居前列、发展速度争第一的工作目标,具体而言,就是要经过2至3年的努力,使我市的经济总量从现在的全省第儿位上升到第8位,人均主要经济指标进入全省前3名,发展速度争取达到全省第一。200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确定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新世纪,新焦作,新形象。焦作是一个充满朝气和希望的城市,是国内外有识之士投资兴业的热土。热情友好的焦作人民欢迎四海宾朋光临焦作!(生阅读上面材料)出示材料2。焦作:黑色谢幕“资源依赖城市如何转型”系列报道(2)日前,“焦作现象”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目的是通过研究和解析近年来焦作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一般规律,以更好地推动焦作、河南乃至国内旅游业的发展。从1999年以来,焦作市以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旅游业,不仅创造了惊人的发展速度,而且取得了可喜的发展业绩。从景区“创A”到城市“创优”,再到申报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成功,最终实现了由“煤城”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由“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的成功转型。焦作煤城的嬗变,其背后隐藏的是一个城市成功转型的标本。“从煤城到旅游城,再到山水园林城市,从冒烟工业到无烟工业,焦作市选择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河南省焦作市市委常务副书记杨树平这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而焦作市市委办公室农村调研科科长刘新成则从其身边的变化,让记者体会到这个新兴旅游城的现状:“现在,焦作煤矿的礼堂变成了游泳池,锅炉房变成了娱乐广场,洗煤楼更是脱胎换骨成豪华气派的洗浴中心。”不堪回首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与山西省晋城市接壤,南临黄河与郑州、洛阳隔河相望,共辖4个县、2个县级市、4个城区和1个省级高新区,总面积4071平方千米,总人口340.2万人。据杨树平介绍,焦作市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煤矿开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19世纪中叶,英国开始在焦作大规模开采煤矿,直到建国后,焦作一直是全国著名的“煤城”,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煤炭产业曾在全市国民经济中占据统治地位。1957年全市煤炭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44.7,到1990年代初,全市拥有资源开采及配套型企业1200多家,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在90以上,多数企业依煤而生。随着矿产资源特别是煤炭资源的枯竭,与之相配套的大批企业开工不足,亏损严重,全市经济增速连年下降。焦作煤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焦煤集团)就是一个缩影。焦煤集团在焦作的地位从一句形象的比喻中就可看出:“焦煤一开工资,全市都能闻着肉味。”但自1980年以来,焦煤集团陷入了一系列困难之中,6对矿井被关闭,煤炭产量锐减至300万吨,却要养活近7万名职工。到1999年年底,焦煤集团负债总额迭11.5亿元,拖欠职工工资1.8亿元。“九五”期间,在全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焦作经济年均增长率仅为3.5,企业破产关停、职工下岗失业、城市破旧不堪,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大量暴露,发展非煤接替产业,加快经济转型迫在眉睫。如何摆脱因资源枯竭而衰的厄运,成为当时焦作市讨论最为频繁的话题。至今回想起来,杨树平仍然记忆犹新。“从1999年开始,焦作市开始实现焦作经济结构调整,并逐步形成以铝工业、能源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制造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为支柱的新型工业体系。焦作也由煤城向旅游城市和山水园林城市转型,向黑色说再见。”告别黑色告别说起来很容易,但如何告别?焦作市市长毛超峰的思路“一是把发展的目光从地下转向地上,二是城市发展从黑色到绿色”。据介绍,焦西煤矿是英国人开发的老矿井之一,是焦煤集团的骨干矿井。1994年被认定煤矿资源枯竭。1999年9月23日焦西煤矿封井时,1280名职工有一部分分流到其他煤矿,一少部分人提前退体,一部分人自谋职业,剩下的400人将身份置换金折为股份,组建焦作市焦西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然后把原来因管理不善而停产的带钢厂发展起来,自筹资金改造设备。目前,焦西公司已成为焦煤集团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为数不多的企业之一。焦西煤矿的经验被推而广之。焦东煤矿原本不过是一个年产只有10万吨的小煤矿,主要供应焦作市市民用煤。1996年封井,职工除部分分流外,剩余职工与焦作矿务局多种经营总公司合并组建新东工贸有限责任公司。这个公司是做什么的?新东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范霖给了我们一个答案:“当时,焦作市正在大力创建优秀旅游城市,我们决定借势而上,利用焦东矿地处市区的优势,投资建造新东阳光大酒店,发展宾馆、娱乐等第三产业。”毛超峰表示:“说煤炭是黑色并不是否定煤炭工业,它是焦作城市发展的原动力,是支撑整个城市发展的龙头,其地位不能抹煞。但是,从长远的发展来看,谁创造的财富多,谁就拥有足够的话语权。”由“黑”变“绿”“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全市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是焦作推进城市经济转型的重要一环。从1999年开始,焦作开始把目光由地下矿产资源转向地上山水资源,先后投资5亿多元。开发建设焦作山水峡谷极品景观。形成了云台山、青龙峡、青天河、神农山四大景区和十大景点的大旅游格局。焦作山水通过旅游大篷车、国际太极拳年会、山水旅游节、红叶节等多种大型宣传推介活动,引来了国内外的百万游客。四年多的时间,焦作市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由旅游资源富市向旅游经济强市迈进的步伐大大提速,“焦作现象”已成为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代名词。200l2003年,焦作市各景区景点接待游客人数、门票收入和综合收入等三项指标连续三年实现翻番,旅游综合收入占GDP的比重由1999年的不足l提高到2003年的9.4。今年前8个月,全市各景区景点接待游客448.6万人,门票收入1.1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87和156。“五一”黄金周期间,云台山景区的游客接待量和门票收入分居全国99个监测点的第8位和第5位。另外,焦作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杨树平介绍,在经济转型初期,由于市场需求的拉动,一大批产业雷同、低技术、高能耗的建设项目纷纷上马,特别是“五小”工业快速发展,造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了经济的持续发展。为扭转这一趋势,焦作把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方式结合起来,先后对1500多家企业进行了治理,关闭720余家污染企业,通过技术改造,逐步实现了原料化工向生物化工、医药化工、精细化工,煤矿和造纸机械向环保机械、粮食机械、汽车机械,水泥建材向新型建材、环保建材的战略性转移。杨树平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焦作市先后投资30多亿元,对现有的能源、化工、机电、建材等工业进行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的全面改造,强力实施了“三个战略性转移”,即煤炭工业向电力、热电联营、铝电联营,原料化工向生物化工、医药化工、精细化工,煤矿机械向环保机械、粮食机械、汽车机械,水泥建材向新型建材、环保建材的战略性转移,全市18家重点骨干企业通过科技嫁接,销售收入绝大多数较5年前翻了一番。在焦作今年前lO个月重点企业的排名名单上,记者看到了这些企业的名字: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州分公司、焦作市万方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中原内配股份有限公司它们都跃升为焦作市的支柱产业。而随着焦作云台山为首的焦作山水连续几年在河南省黄金周独占鳌头,并且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的焦作山水声名大噪,全市旅游业的综合收入大幅增加。另外,焦作是天然地下汇水盆地,水资源储量相当可观,仅地下水储量就迭35.4亿立方米。同时,紧邻煤炭富集区山西省晋城市,可谓近水楼台。晋煤焦水的“天赐良缘”,使焦作成为发展大工业的理想之地。多年来,焦作利用晋煤、焦水的优势组合,建设、改造了焦作电厂、丹河电厂、万方爱依斯电厂和一批地方电厂,全市共有发电企业22家,总装机容量达到260万千瓦。2003年,电力工业总产值约38.2亿元,已经成为全市工业的重要支柱。目前,还有一批大型电力项目正在建设或进行前期准备,规划装机总容量儿92万千瓦。不仅如此,焦作还是粮食高产地区。几年来,焦作市按照突出特色、建立支柱、扶持龙头的思路,强力推动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据了解,焦作市农业生产条件较好,是全国三大粮食高产区之一,在1998年就已实现亩产吨粮目标。为实现高产农业向高效农业的转变,焦作市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加快农副产品的转化增值。目前,焦作市限额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227家,2003年实现增加值25.8亿元。回首焦作这几年的转型,杨树平深有感触:“从资源主导到科技主导,从开发矿山到开发旅游,从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焦作城市的转型使经济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焦作市因煤而建,因煤而兴,一直是全国著名的“煤城”,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煤炭产业曾在全市国民经济中占据统治地位。1957年全市煤炭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44.7,到1990年代初,全市拥有资源开采及配套型企业1200多家,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在90以上,多数企业依煤而生。从1999年以来,焦作市以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旅游业,不仅创造了惊人的发展速度,而且取得了可喜的发展业绩。从景区“创A”到城市“创优”,再到申报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成功,最终实现了由“煤城”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由“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的成功转型。焦作煤城的嬗变,其背后隐藏的是一个城市成功转型的标本。另外,焦作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逐步实现了原料化工向生物化工、医药化工、精细化工,煤矿和造纸机械向环保机械、粮食机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