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备考资料,齐全便携带.doc_第1页
教育学备考资料,齐全便携带.doc_第2页
教育学备考资料,齐全便携带.doc_第3页
教育学备考资料,齐全便携带.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学必修课:指所以学生都必须修习的课程。为了保证学校教育的质量,必须设置一定数量的必修课。选修课:指那些为了适应学生兴趣爱好和劳动就业的需要而开设的、可供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由选择修习的课程。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慕或憎恨、喜好或厌恶等情感体验。道德认识:也叫道德观念。它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其中包括道德概念、原则、信念与观点的形成以及运用这些观念去分析道德情景,对人、对事(包括对自己的言行)作出是非善恶等的道德判断。道德行为:是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的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是人的道德认识的外在具体表现,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是对人的品德作评价的客观依据。道德意志:是在自觉执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道尔顿制: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是为学生分别制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和独立完成作业,有疑难时才请老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发现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个体社会化反映着个体与社会的一种关系,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社会文化而胜任社会所期待、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课程:就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进程。 课程要素:课程结构的要素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们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选择的构成课程所必须的经验因素。隐性课程:又称“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与显性课程相对,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有意或无意的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影响。显性课程:正式课程、公开课程、官方课程,指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它按照编制的课表实施,是教材编辑、学校施教、学生学习好考核的依据之一。学科课程:亦称“分科课程”。它是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的安排它们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课程结构: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及讨论课程各组成部分如何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问题。课堂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明确的目的、循序渐进地以掌握教材为主的一种教育活动。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学用书。它以准确的语言和鲜明的图表等,明晰而系统的阐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员”角色:是教师表现出来的最突出的角色,它因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而处于核心地位。其角色功能主要是以教材为宗旨,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和评定学业。 教师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这是人们送给教师的美称和赞誉,也是社会对教师的一种职业期待。这种期待突出了教师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强调了教师工作中对学生的精神塑造和智力的开发意义,肯定了教师在教书育人的系列工程中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也含有对教师实际教育能力的估计和评价。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地使学生处于一种类似真实的 活动情境之中,利用其中的教育因素综合地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方法。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反映某一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教材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教学的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的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教学设计: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实施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它以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然后分析评价其结果,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教学设计包括课程设计、教学单元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和媒体的设计。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系统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包括受教育者的影响以及运用这种影响的活动和方式和方法。教育情境:即教育的情况、环境,是由外界、景物、事件和人物关系等因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教育境地。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有两基本组成部分,1.对培养何种社会成员(角色)的规定。2.对教育对象形成何种素质结构的规定。素质教育:是指教育者以符合规律的教育措施,对新一代素质按现代化需要实现开发、完善、提高和再创造的过程。换言之,素质教育,就是教育者科学地运用人类自身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去开发、塑造和完善儿童(广义的)身心结构与功能,以达到全面提高公民素质质量的教育实践过程。在集体中教育:指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校风:是一个学校的社会气氛,也是校内大多数人的一种习惯势力,可分为积极的、消极的两种。它是影响学校师生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学习诊断式:这是教师运用心理诊断技术帮助学生具体找出并分析影响学习效果的原因,指出具体的解决办法。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1.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2.鲜明的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3.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1.片面追求升学率2.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3.升学教育造成学生分化。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哪些规律1.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1.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的中介2.教育影响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桥梁,教师对学生的作用是以教育影响为中介3.学生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人格教育的方法: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2.确定人格教育的导向3.明确道德基本规范的内容。素质教育的特点:1.整体性。素质教育是教育全员性和全面性的统一,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抓好每一个学生的素质的全面发展2.基础性。素质教育既要为学生的步步发展打下基础,也要为每个公民的终身教育打下基础3.内化性。注重并切实把外在影响和要求内化为学生个体的素质4.综合性。素质教育涉及到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个人等影响因素。因此整个社会也必须重视并切实优化社会环境,创造良好的外部教育环境。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基本要求:1.学习方法指导要有整体观2.把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与研究学生结合起来3.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4.学习方法指导,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如何根据学生气质类型差异,做好教育工作1.教师应当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气质都有优点和缺点,都有可能掌握知识技能,形成健康人格,成为有价值的社会成员。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在组织教育活动时使他们不断克服自己气质上的缺点,发展其优点2.教师对于不同气质类型特点占主导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3.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职业指导4.教师本人应正确认识自己气质的优缺点,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对于搞好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社区在发展教育中有着什么样的功能1.服务2.教育3.宣传4.经济5.协调。情境化了的教育学对课堂教学产生的影响:1.深化理论学习2.典型示范引导3.逼真的模拟训练4.知识转化技能5.理论联系实际。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1.遗传。是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的生物特点,是人的身心发展的自然或生理前提2.环境。社会环境是人发展的外部客观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3.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它是人身心发展的动力。为什么说学生是发展中的人:1.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2.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3.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1.父母的表率作用2.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3.父母的文化修养4.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家庭的教育功能:1.家庭在教导基本生活技能方面起重要作用2.家庭在教导社会规范,形成道德情操方面起重要作用3.家庭在指导生活目标,形成个人理想和志趣方面起重要作用4.家庭群体在培养社会角色过程中具有独特作用5.家庭在形成个人性格特征、个人对社会适应的动力特征等方面,也有不可替代的影响。隐性课程的功能:1.陶冶功能。隐形课程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心灵,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2.育美功能。美丽的校园环境、和谐的人际氛围等能让学生产生美的感受3.益智功能。隐形课程通过情感影响智力活动,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人际关系的和谐、教师的求真务实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4.健体功能。良好的环境,完善的设备有助于学生健全体魄。德育的基本原则: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疏导3.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4.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5.因材施教6.在集体中教育7.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1.在内容上要做到科学性、思想性、效用性的统一2.在教材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在编排上通常采取直线式与圆周式3.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课堂管理的原则:1.了解学生的需要2.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3.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4.建立教室常规。教学设计的步骤:1.规定教学的预期目标2.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3.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形成的态度和行为习惯4.考虑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呈现教材5.考虑用什么样的方法引起学生的反映并提供反馈6.考虑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测量以及评价。教学方法选择的衡量标准:1.是否符合学生特点、就是特点、教学大纲的规定,是否采用了现代化设备2.是否维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3.分析教师用什么方法解决妨碍、干扰与学的智力问题和情趣问题4.是否给学生带来满足感5.维持课堂纪律是实施教学方法的重要前提。一般教学方法实施的步骤有哪些1.引起动机。吸引学生,调动兴趣,引起好奇2.呈现教材。教师分层次、有次序地呈现教材3.举例说明4.归纳概括。教师对讲过的内容提纲挈领地加以归纳总结5.布置作业。通过练习、复习,对学过的知识加以巩固和深化理解。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方式主要有哪些1.系统传授式。是教师根据学法指导教材向学生系统地传授学习方法2.专题讨论式。采取专题形式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学法专题讲座3.学科渗透式。教师根据自己所教的学科渗透学习方法4.学习诊断式。教师运用心理诊断技术帮助学生具体找出并分析影响学习效果的原因5.经验交流式。学生之间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学习过程的反思总结出自己的学习方法。论述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基本要求:1.学习方法指导要有整体观2.把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与研究学生结合起来3.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4.学习方法指导,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专制型和民主型的教育方式比较:1.专制型通常采用严厉、高压、强迫命令式的教育,只从父母主观意志出发,不考虑孩子的心理愿望,经常打骂、体罚、使子女容易发展为顺从、懦弱、缺乏自信自尊、孤独、或是另一极端,强烈反抗、冷酷、残暴2.民主型是最理想的教养方式。家长常常有较好的心理品质和文化修养。对子女长期耐心教导,以身作则,启发说理,督促检查。这种家长教育处的子女常常具有很好的心理品质,健全的人格,独立性和创造性,社会适应良好。个体化和社会化协调平衡发展,易独立成才。教学过程的规律:1.教学认识过程简约性的规律2.教和学相互依存的规律3.教学与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规律4.教学要素的整体性规律。知识学习的过程:1.选择2.领会3.保持4.应用。教师的角色:教员、领导者、人类灵魂工程师、心理医生、青少年的朋友、父母、榜样、被攻击的对象、研究者、学校管理者。教师的智能结构:一、教师的知识结构。1.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2.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3.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二、教师的能力结构。1.教育预见能力2.教育传导能力3.教育过程控制的能力。课程现代化的主要特点:1.课程内容的理论化、综合化2.强调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3.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4. 个别差异5.加强课程和社会生活、生产的联系,实施综合技术教育6.文化内涵,民族文化传统继承,加强对国际化的了解和交流。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1.以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2.课程设计与编制结构化3.课程形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和综合化4.课程内容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一、文化对教育的作用:1.学校亚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质量和结构;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影响到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影响到教育目的2.学校教育外部文化: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需要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促进学校与社会联系的加强;影响着师生的身心各方面的发展。二、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作用:1.教育是文化延续和更新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是文化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2.教育第二个作用是对文化的普及3.教育还具有交流、整合不同类型文化的作用。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联系的内容和方式:1.建立三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使学校与学生主要居住区间形成稳定联系2.与宣传部门联系,开展对学生有益的活动(宣传学校/制作、播放有教育意义的节目/竞赛活动或报告会)3.与社会公共文化机构建立和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地质公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游戏室的清理整顿)4.与社会专门性的社会教育机构建立稳定的联系。(少年宫/文化宫/业余体校/选苗子)5.与有关工矿、企业、村镇、部队建立联系(研究性学习/综合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与劳动)。学习活动方式的组织须符合的要求:1.反映学习活动的整体性A:要保证学习活动的完整性和系统性B:要使学习活动既有多样性,又有综合性C:一般心理活动与学科心理活动的统一D:学习活动的程序性与连续性的统一2.学习活动总量的合理确定和分配A:要保证不同年龄的学生必需的休息和娱乐时间B:合理分配主干活动与辅助活动的时间C:合理设计各文化基本学科的作业量D:合理安排劳动量与体育运动量3.劳逸安排的节奏性。休息:静止性休息;活动性休息(脑体活动交替;文理/动静科目交替;课时的安排)。如何改善师生关系:1.目前中小学存在的师生关系的类型:对立型、依赖型、自由放任型和民主型2.在师生关系的建立中,我们应该建立一种民主型的师生关系,其表现在于: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热情、和蔼、公正,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学生尊敬教师,接收指导,主动自觉进行学习师生之间呈现积极的双向交流,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各抒己见,教师认真引导。3.按照民主型师生关系原则,进一步改善师生关系的的措施有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及时评价学生。民主型师生关系应当如何建立1.在师生相互态度上,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