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枣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枣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枣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枣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枣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剧本情节,了解我国农村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 2了解现代戏剧艺术中常用的象征手法。能力目标 1熟悉剧本情节,领悟剧本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揣摩情节、语言,理解作品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对戏剧作品的鉴赏能力。情感价值目标 1.了解我国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生存状况,正确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2.珍视亲情,学会感恩,培养正确的情感价值观。【教学重难点】 1把握剧中老人和男孩两个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 2体会作品的象征手法。 3. 领悟剧本所蕴含的象征意义,理解剧本的主题。【教学方法】 1角色朗读法 2讨论法 3启发式教学法【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五、导入引出本节课主题艺术手法品味 关于枣儿1枣儿在剧中起什么作用?有什么象征意义?(学生讨论,发言明确)全剧以“枣儿”为标题,并以“枣儿”贯穿全剧,借“枣儿”牵系和寄托人物的感情。既是全剧的线索,又是情感的载体。 “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也是传统生活的象征和精神家园的象征。剧烈的社会变革中,“枣儿” 面临着严重的考验。(幻灯片九)2.剧中有不少富有象征意味的台词,以下台词中加横线的句子都有很强的象征意味,试做分析。如: 男孩爹回来会带巧克力,巧克力你吃过吗?可好吃了! 老人 (心事重重)你有了巧克力,就不会来了。 男孩 来呢,你的枣儿甜!(幻灯片十)(学生品味发言,教师明确)巧克力象征城市新的生活,枣儿象征农村传统生活,当年轻人过上新生活后迷恋外面的世界就不会回到农村来了,但平静安宁之后最终会回来的。(课堂训练)再找找类似的潜台词 (参考示例)(1)老人老子个儿大,儿子个儿能小吗? 男孩 嘻,爷爷,我说枣儿个儿大。 老人 (自豪地)我的儿子就叫“枣儿” (2)老人 (捏捏男孩的脸)爷爷小时候,还不跟你一样?脸皮儿像这青枣,嫩白光滑呢。唉!眨眼工夫,六十年过去了快吃枣儿吧。(从匾子里挑了颗熟透晒干的枣儿)你吃这颗。 男孩(拿起熟枣儿放进嘴里) 还是皱巴巴的甜呢。 老人 甜是甜,不中看,谁要啊。 (3)老人 听好,我讲完一个故事,你才能吃一颗枣。噢,慢慢吃才能吃出个甜味。六、主题探究 作者想借枣儿表达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作者在剧本中既表现了现代化进程中传统及精神家园的失落,以及人们对传统的固守、对精神家园的追寻,也呼唤人们认识并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家园、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幻灯片十一) 七、课堂总结枣儿是一个话剧小品。 全剧围绕着“枣儿”展开情节,描写了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深切亲情,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文中的枣儿既是香甜的又是苦涩的。(幻灯片十二)八、作业1.课后思考:关于枣儿的童谣在剧本首尾出现两次,这样写,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幻灯片十三)2.延伸拓展,课堂小练笔(写一写、说一说)我想给“枣儿”和“我爹”说点心里话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关心自己周围的老人和儿童。2.课后体味剧本中的潜台词。附:板书设计渴望 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