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期中提纲.doc_第1页
初一地理期中提纲.doc_第2页
初一地理期中提纲.doc_第3页
初一地理期中提纲.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班级 姓名 第一单元 地球一1、地球是个球体证据例举: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海上看帆船;月食现象; 北极星高度的变化;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照片2、地球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庐山起义);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二、地球仪 (见教材上7.8页图1.31.7经线,纬线图,半球图)纬线(纬度)经线(经度)定义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围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连接南北两极,并与赤道垂直相交的半圆形状( )( )两条相对应经线组成一个圆长度1.赤道最长(4万千米),极点最短为0,度数越大,纬线越短;2.同纬度的纬线等长等长,约为2万千米指示方向东西方向(横向)南北方向(纵向)0度线赤道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度数范围090(南北纬)0180(东西经)度数分布规律北纬(N):向北越来越大南纬(S):向南越来越大判定:纬度向北越大的是北纬N,向南变大的是南纬S东经(E):向东越来越大西经(W):向西越来越大判定:经度往东变大的是东经E,向西变大的是西经W特殊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西经20度经线、东经160度线、180度经线划分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N赤道以南为南半球S030度为低纬度30-60度为中纬度60-90度为高纬度回归线和极圈是五带的分界线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二妞六姨分东西,小小为东,大大为西)2、经纬网:准确描述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例如北京:北纬40度,东经116度(见教材9页图1.9)注意: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其他地点位置的描述都由一经一纬组成,且要注明东西经南北纬(0度纬线、经线、180度经线不需要代号)第二单元 地球运动地球自转地球 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自西向东(俯视逆时针方向) 周期一天(约24小时)一年(约365天) 旋转特点绕地轴不停地自转地轴始终倾斜66.5度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引起现象1、 昼夜交替(周期24小时)2、 时间差异(东边比西边早)3、日月星辰东升西落1.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和白昼时间长短不同)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2.五带划分:各地一年中获得太阳热量不同。熟记16页图1.17公转示意图日期节气( 北半球)太阳直射点昼夜情况季节划分(北半球)3.216.229.2312.22第三单元、地图(1)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1、比例尺: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同样大小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能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具体(详细)读比例尺技巧:记住:1千米=10万厘米=100000厘米(1后面5个0)2、方向:地图上判定方向有3种依据:指向标、经纬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A在B的什么方向的方法:在B处画十字光标,标出东南西北,看A点在哪两个方向之间,答案就是哪个方向, 3、图例和注记图例=符号 注记=文字和数字 熟记23页图2.9常见图例(2)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海拔相等的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山体不同形态等高线是不一样的:见25页图2.13 2.14提示:这里山脊和山谷都是上山的路线,山脊一般通向山顶,是登山路线,也是分水岭;山谷一般通向鞍部,是翻山路线,是汇水区域,通常是小溪源头和河流源地。2、分层设色地形图(一目了然看地形)不同地形等高线的特征看图,文字表述如下: 类型平原山地高原丘陵盆地海拔一般低于200米超过500米超过500米低于500米不一定起伏状况平坦起伏大:坡度陡(山高谷深)主体平坦,边缘部分陡峭起伏小,坡度和缓中间低,四周高3、地形剖面图(直观看出高低起伏)陡崖鞍部山谷山脊山顶闭合曲线中心(点) 等高线向低处突出 (线)等高线向高处突出 (线) 两个山顶之间低地(点) 等高线重合的地方(线) 第三单元 海洋与陆地海陆分布七大洲名称、分布: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面积大小排序)四个重要分界线海陆之比: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海洋:71%。陆地:29%)定义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 (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大洲: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非:苏伊士运河亚、北美:白令海峡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四大洋:太平洋(最大的大洋)、大西洋(呈“S”形)、印度洋,北冰洋(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海峡是沟通海洋的狭窄通道。海拔最高、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南极洲熟记38 页表格陆地地形之最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海岭。3、海陆变迁海陆变迁的力量来源:地球内部的地壳运动如火山,地震;外部:如流水,风力。大陆漂移假说:(魏格纳提出)2亿年前地球陆地是一个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