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家石头村古建筑测绘考察报告.doc_第1页
于家石头村古建筑测绘考察报告.doc_第2页
于家石头村古建筑测绘考察报告.doc_第3页
于家石头村古建筑测绘考察报告.doc_第4页
于家石头村古建筑测绘考察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于家石头村古建筑测绘考察报告 1历史与择址 于家石头村位于河北省井陉县中西部太行山区,是成化年间(约1486年)于谦的长孙于有道为避难迁居而建。500多年来,历经明嘉靖、万历、清初及民-国十年的4次建房高峰,才形成这座占地面积约12.1h的山乡古村落。石头村以于氏宗族聚居的模式,在较为封闭的环境下内向演绎,以完整的古村落体系记载着深厚的山居文化历史。石头村四面环山而建,村中建筑多为南北朝向,与其它的古村落的“依山背水”而选址的现象有所不同的是,石头村没有很好的水源,走遍全村看不见一条河流,原因可能跟当时于氏祖先逃难有关。但勤劳的于家人还是在这里生根发芽,生生不息。 2院落之组织 石头村的存在是北方明清时期民居建筑及其形式的独特代表。其整体布局宛如一座城池,四面设门。村内院落、街道的建置均统一规范,共有6条街道、7条巷子、1个胡同、12条夹道,总长3700多米,全部用青石铺成,街道高低错落、纵横交织,奠定了古村落的空间形态基础。314座完整的四台院落与4000多间石头房屋,依坡就势,参差错落,古色古香。石头村的道路与宅基有统一的规划,房屋材料一律为石材。而农居则为各家按需而建,邻里之间互相参考但决不雷同。石头村的房屋,既有个性,又不失共性,形成了灵活多样而又统一的建筑风格。有的原石未动,有的粗犷奔放,一派农家淳朴风貌;有的精雕细刻,有的雕梁画栋,于淳朴之中隐藏着富贵之气。两块门槛边的石撅就有微妙的讲究,石撅凸出来,这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门当户对,而高的就显示出这户人家的出身高贵祖上以前可能当过官或者是秀才之类的,矮的就是普通的老百姓了。 我们测绘的就是两座极具特色古老的四合院,它们也是石头村四合院中的代表建筑。一座是位于石头村著名公共建筑观音阁前方偏左的月门院,而另一座则是观音阁右侧的双门院。这两个建筑各有个的特点。先说月门院,月门院坐西朝东,这在整个石头村,或是北方的四合院里是很少见的,进门倒座往里走有一个月门形状的门洞,通过门洞才能看见正房及两边的厢房,跟一般的四合院的组织没多大区别,之所以叫月门院就是因为它比其它的四合院多了一个“月门”,据这家主人介绍,他们家祖上以前做过秀才,而月门的修建却只是各自喜好而已,并没有特殊的象征意义。院中的石头早已磨光,岁月在这里沉淀了它的痕迹。正房拾阶而上,高于整个院落的建筑,墙为砖石结构,由于是大户人家,所以在墙的两端有砖的加固,中间铺以石头。月门院所建的明清时期砖业大发展,出现了高质量的雕凿用砖,我们有幸在月门院的正房屋脊上看到了砖雕。正房屋顶为坡屋顶,正房房中供有祖先排位,两边耳房有罕见的卷棚屋顶。这种做法在一般的四合院中也很难见到。正房的窗格和门上的花纹也是精雕细作,随年代久远但保存依然完好。房顶都是向院内倾斜,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院子中央原有古井但如今已经有了深水井,家家用上了自来水,这古井也便成了历史的记载物。南向的厢房已经废弃,现在用来装柴火了,但石头基础依然牢固。北向的厢房是现在这家人住的地方。倒座部分也成了现在的客房,在倒座和南面厢房之间新加建了一个厨房,这样的没有计划的加建也打破了原有建筑的整体格局。双门院的得名和月门院有雷同之处,那就是进门后二道门是两个拱形的券做的门洞,可谓其为双门吧,它分成左右两个门,而不是正中开门,形式比较特殊。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双门院的北立面不但有主入口而且还有一个和主入口差不多的入口,也不知这个也是双门院的由来否。双门院除了以上两点与月门院乃至其它四合院有差别外还有就是在东面厢房的右边再修建了一个和东面厢房差不多大 小的房间,用一道曲墙和正房的墙相连起来,也打破了整个院落的对称格局。村民的自主设计和建造给我们呈现出了别样的建筑样式。双门院的历史要晚于月门院,正房已经没有了坡屋顶而取而代之的是普通的平房屋顶。但整个正房确是一个用石头盖的窑洞 内部是一个拱券结构,无梁无柱,因而它的外墙奇厚,达到了900毫米宽,虽然空间相对狭小,但其冬暖夏凉的功效确非一般建筑所能及的。双门远的西厢房已经塌陷,西厢房的背面有上屋面的台阶,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双门远的建成年代比较晚。东面的厢房和侧房通过一个门洞连接,增加了侧房和围墙加强了整个建筑的围合感,同时也为建筑增加了另一个小的院落空间,自然也是院落主人休息的好地方。 3装饰与功能 虽然石头村的建筑材料主要是石头,但在装饰上面确没有少下功夫。我们测绘这两个院子中以月门院为最突出。月门院第几部分的石头不是胡乱堆砌的其中有块石头地基长达三米多,规整的地基上面是用是同块砌筑的墙面,我们可以看到为了让建筑更美观在入口处的东立面石头墙的表面还抹了一层白灰,这在当时的时代来看应该是很漂亮的建筑了。用砖在墙的两端砌筑,不但让墙更坚固也让整个墙面更整齐,看起来更加好看。靠近檐口部分的砖被打磨成了圆弧形状,丰富了檐口出挑部分的造型。来到东侧的门口我们可以看到毛笔写的“清安颐”三个字在门楣上面,表现了当时院子主人的生活情趣。大门两边下方有凸出的石撅,比其它院子略高,这也代表了当时主人的地位与众不同。进门后我们可以看到北面厢房东墙上面的照壁,上面有个用瓦和砖精心装饰的小神龛,这在其它石头存的院落里面是很常见的。然后我们左拐就来到了二道门月门了,圆形的门洞,问这个院子增添了不少的情趣,门洞用灰砖砌成,线条装饰一点也不马虎,门洞上面是用砖拼的砖花,整齐有致。而南立面上的侧门上面却是用的瓦来拼的花瓣图案,看起来也很精致。屋檐处有充满花纹的瓦当,屋脊上面有龙头做的正吻。正房和倒座的屋脊有用瓦拼造的镂空装饰。如果说月门院的美更倾向与外在的话,那么双门院的美则是更倾向于内在,双门院的外立面尤其是东立面就有乱石块砌成,而南立面虽然也有白灰糊面到那白灰早已脱落。进去之后才发现用双门洞做的二道门是这个院子的核心,透过双门才能看到整个正房的全貌,透过双门也才能够通往侧房。双门洞也是用灰装砌成,棱角分明,双门洞中间也有一个小神龛。在功能方面,跟一般的四合院没有分别,只是随着时代的变更,院落的使用已经变得更加随意,比如月门院正房就没有住人,而双门远的西厢房也塌陷了。 4数据与分析 测绘这两栋院落的时候,我们也必然面临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显然我们的测绘工具是过时的,所以我们在测量时统一将数据精确到毫米。对石头的测量是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因为院落主体大都用石头建成,而且石头不像砖那样有统一的规格,于是我们在测量的时候每个石头都要进行单独测量,再跟石墙的数据进行综合处理。而对砖和瓦的处理就主要是模数化,在特殊的地方单独处理。在对整个建筑的定位上面,一方面我们是以墙的总长来定位,在画图的时候用墙的中心线来进行辅助定位。在测量中统一进行两次测量多点读数,配合现场的草图进行分析处理,下午整理数据的时候对不清楚的地方及时进行了不测,争取坐到不落下一处。在对建筑物损坏或者加建部分的处理是按我们看到的进行画图,不捏造也不伪造数据。对门和窗也进行了单独测量,主要关注其细部的尺寸。在人所不能及的地方我们借用老乡家的楼梯攀爬上去测量。房顶的测量是一个难题,我们并没有上屋顶去,那样不利于对建筑的保护,我们主要记录瓦勾的数量,单独对房屋边上的瓦勾测量再综合全部。 5保护与发展 石头村旧有的居住环境显然早已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新的生活方式的需要,于是村内出现了一批改建、翻建、新建的房屋。新材料和新风格的出现,破坏了古村落和-谐宁谧的氛围。尽管村委会意识到了保护老村的重要性,但也只是采取将新房宅基地限于村外的措施,而并未能做出专业的规划导致新村与老村既无保护隔离区,也无过渡区。长久下去,势必产生新建筑与旧建筑相对立、新村包围旧村的后果,使传统古村落的风貌难以延续。道路建设也是破坏传统古村落的一个重要因素。石头村原有的道路全部采用青石铺就,与石头建筑浑然一体。而如今,一条柏油公路穿村而建,石头村也被一分为二。沿公路还建造了不少的商业性建筑,让人很难再找到古村落的感觉。传统的生活方式也在逐渐发生改变,石头村是需要更好的保护的,首先应该保护古村落已形成的空间形态,重点保护区内由古建筑、院落、街道、建筑组群、村落所构成的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